超声诊断胰腺癌中胆管、胰管扩张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_陈小平

怀化市中医院 418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超声诊断胰腺癌中胆管、胰管扩张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7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2例胰腺占位病变患者,均接受超声诊断,分析超声诊断结果。结果:102例患者,超声诊断,90例诊断为胰腺癌,准确率为88.2%(90/102),其中,70例为胰头癌,15例为胰体尾癌,5例全胰癌。102例患者中,70例(68.6%)胆管扩张,73例(71.5%)胰管扩张,53例(51.9%)黄疸。另外,患者多表现为实质性低回声肿块。结论:早期超声诊断胰腺癌,通过观察胆管扩张及胰管扩张,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提高疾病诊断效率。

关键词:超声;胰腺癌;胆管;胰管;应用价值

近些年,在各种原因共同作用下,胰腺癌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加重患者身心负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健康。胰腺,位于腹膜后,前方,受胃肠道气体影响,后方,受脊柱干扰,想获取清晰的图像难度较大,特别是胰腺小病灶。然而,胆总管,经由胰头后下方,进入,胰腺癌,特别是胰头癌压迫胆总管的情况,易导致胆总管远端扩张,如左右肝管、肝总管以及胆囊等,因此,胰管扩张成为诊断胰腺癌的一大指标[1]。在此,本文以102例患者为对象,回顾性探讨了超声诊断胰腺癌中胆管、胰管扩张的应用价值。现将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7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2例胰腺占位病变患者,经病理诊断,均确诊为胰腺癌。102例患者,53例男性,49例女性,年龄23-79岁,平均(58.5±10.03)岁。肿块1.0-10.2cm,平均(4.2±1.97)cm。其中,73例胰头癌,20例胰体尾癌,9例全胰癌。

1.2方法

本次研究的102例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采用三星RS80A与GE9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设置为3.5MHz,取平卧、半侧卧、侧卧位,按照纵切、斜切、横切的顺序,扫描胰腺。若需要,检查前,叮嘱患者饮400ml水。患者腹腔若伴有胀气症状,要求其素餐几日,或者,服用消化药物,随后,予以检查。检查过程中,详细观察胰腺状况,如形态、大小、内部回声等,同时,记录胆管及胰管扩张情况,检查胰腺周围组织有无变形,了解淋巴结肿大情况。

1.3统计学处理

在EXCEL表格中,录入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用百分比(%),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予以卡方(X2)检查,其中,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2.1诊断结果

102例患者,经超声诊断,90例诊断为胰腺癌,以病理诊断为标准,准确率为88.2%(90/102),其中,70例为胰头癌,15例为胰体尾癌,5例全胰癌。具体而言,见表1。

表1:102例患者超声诊断结果【n(%)】

3讨论

胰腺癌(pancreatic carcinoma),是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现目前,关于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部分学者经大量研究,认为其可能与高脂肪饮食、高蛋白饮食、吸烟、饮酒、环境污染、过量饮用咖啡、遗传等因素有关[2]。临床上,患者多表现为腹痛、黄疸、消瘦、疲乏等,部分患者可伴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不佳,腹部可见包块,少数患者可出现血栓性静脉炎、精神症状、腹水等症状[3]。

如今,社会不断发展,时代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升,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饮食结构有所改变,导致胰腺癌发病率有所上升,加重患者身心负担,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早期诊断胰腺癌,十分重要。临床上,需强调胰腺癌与原发性肝癌、黄疸型肝炎、胃部疾病、胆囊炎等疾病的鉴别诊断。其中,超声,是诊断胰腺癌的有效手段。

超声诊断(ultrasonic diagnosis),指一种采用超声检测技术,扫描人体,通过测量了解生理或组织结构的数据及形态,从而发现疾病,并作出相应提示的诊断方法[4]。超声诊断,不仅无痛、无创,而且直观、方便,深受患者青睐,其与X射线、CT、磁共振成像,并称为4大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应用方面,主要是脉冲反射技术,共涉及A型、B型、D型、M型、V型等多种类型[5]。如今,超声已经向彩色显示及三维立体显示方向发展,大大提高了临床应用价值。本次研究中,以102例胰腺癌患者为对象,均接受超声诊断。结果显示,90例确诊,准确率为88.2%(90/102)。相关报道显示,胰腺癌患者,一般情况下,黄疸前,会伴有胆管扩张与胰管扩张现象,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本次研究中,102例患者,70例(68.6%)胆管扩张,73例(71.5%)胰管扩张,而仅有53例(51.9%)黄疸。另外,102例患者,实质性低回声肿块所占比例最高,为65.8%,囊性肿块(1.9%)与混合性肿块(5.8%)并不多见。

临床诊断中,受多方面因素干扰,未见异常肿块,造成漏诊或误诊。其中,主要涉及以下几点:(1)胰腺肿块过小,据相关报道显示,胰腺肿块过于小,超声图像显示不清,诊断中,未见异常肿块,易造成误诊。(2)受浸胰腺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边界不清晰,加之受到胃肠气体的干扰,超声显示不清晰,使得胰腺测值比实际值小。(3)与发生部位存在关系,例如,癌瘤若位于钩突后方,位置深,肠气多,超声检查中,易漏诊。(4)与癌瘤病理类型存在关联,不同的癌瘤类型,所表现出的超声征象有所不同,因此,容易漏诊。(5)操作时,操作人员经验不足,不够仔细、认真等,导致图像质量不高,亦可能对诊断造成影响。

综上,早期超声诊断胰腺癌,可将胆管扩张、胰管扩张作为一大指标,全面评估病情,尽早作出正确诊断,指导临床治疗,有效控制病情,保障患者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孙瑞,高晓丽,马悦霞等.胆管、胰管扩张在超声诊断胰腺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3):60-61.

[2]郑蓉,张丹,孟焱等.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的超声诊断与鉴别[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1,08(7):1431-1438.

[3]李宸,尹佳园,孙许锋等.胰管结石25例超声诊断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2,40(1):234-236.

[4]任丽华,蒙莉.高原地区超声诊断胰头部多发结石压迫胆总管1例[J].医学信息,2014,(1):500-500.

[5]袁莉,马果丰,杨姣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5例小胰腺癌的漏诊、误诊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29):6389.

论文作者:陈小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  ;  ;  ;  ;  ;  ;  ;  

超声诊断胰腺癌中胆管、胰管扩张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_陈小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