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教学设计论文_冯小红

陕西省宝鸡市高新区西城高级中学 721300

一、教材分析

《弹力》是沪科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有关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摩擦力以及分析物体受力打基础。

二、教学过程

1.产生条件:

(1)接触。

(2)发生弹性形变。

老师用手指按实验桌,让学生观察桌面是否有形状变化。

请学生再观察,观察物体形状的微小变化,并讲解观察的方法——把微小效应“放大”的实验方法。

演示实验6:桌面的微小形变效应。

演示实验7:通过细吸管中水面的变化观察玻璃杯的微小形变效应(把红墨水加入水中几滴)。

提出问题:物体的形变很难观察时,如何判断接触面上是否有弹力?

2.弹力有无的判定:

(1)产生条件。

(2)应用假设法——假设去掉与它接触的物体,看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变化就有;不变化就没有。

3.弹力的方向:

总是指向形变恢复的方向。方向判定关键:找到形变的方向。教师与学生一起对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的方向作具体分析,使学生一方面弄清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作为弹力的一种效果而得名,同时,会由形变的方向找到力的方向。

问题设计:

(1)一铁块放在海绵上,如图,海绵对铁块的支持力是如何产生的?方向怎样?铁块对海绵的压力是怎样产生的?方向怎样?

(2)如图,用橡皮绳斜向右上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块,橡皮绳对物块的拉力是怎样产生的?方向怎样?

延伸思考:

如图,把一个球形物体A放在半球形容器B内,在图中画出A受到的弹力。

要点提炼:

①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受力物体。若接触面是曲面,则垂直于接触面的切线;是球面的,弹力方向过球心。

②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并指向绳收缩的方向。提出问题:轻杆上面受到的弹力是否也像绳一样沿着杆的方向呢?

(3)如图,小车上固定一个三角型支架,支架上固定一个小球,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试分析小球受支架的弹力的方向。

教师引导:

杆的形变有很多种,拉伸、压缩、扭转等,很难确定,但可以通过小球受力平衡,得到弹力方向竖直向上。

要点提炼:

③轻杆上弹力方向:有铰链连接时沿着杆的方向;其它时候不一定沿着杆的方向。如下图所示:分析结点O对杆的弹力方向是不同的。

提出问题:弹力的大小如何计算?

4.弹力的大小:

(本节只研究弹簧上的弹力大小)

胡克定律内容: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公式:F=kx,其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为形变量。

(下节课在实验室通过动手实验来验证这个关系)

案例分析:竖直悬挂的弹簧下端,挂一重为4N的物体时弹簧长度为12cm,挂一重为6N的物体时弹簧长度为13cm,则弹簧原长为多少?劲度系数为多少?

师生共同分析:设弹簧的原长为L0,劲度系数为k,设挂G1=4N的重物时弹簧的长度为L1,挂G2=6N的重物时弹簧的长度为L2,则L1=12cm,L2=13cm,G=F,由胡克定律得G1=k(L1-L0),G2=k(L2-L0),代入数据解得:L0=10cm,k=200N/m。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研究了弹力的概念、产生、有无的判定、弹力的方向及弹簧弹力大小的计算。

总之,在教材的处理上采用把理论教学和学生探究实验分节进行,教材处理恰当;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层层推进,课堂教学效果好;作业设置针对性强,学生对重点知识掌握到位。

论文作者:冯小红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20年4月总第3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3

标签:;  ;  ;  ;  ;  ;  ;  ;  

《弹力》教学设计论文_冯小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