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讲坛模式”,开展名著阅读论文_周家杰

借鉴“讲坛模式”,开展名著阅读论文_周家杰

周家杰 福建省尤溪县第三中学 365100

阅读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阅读必须要经历的一段历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对七到九年级学生,要求更为明确:“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然而,当前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电视、电脑等大众媒体的普及,快餐文化的流行, 逐渐失去名著阅读氛围;考试指挥棒,教学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名著的有效引导,学生渐渐失去阅读名著的兴趣和欲望。教学中开展的名著阅读活动形同虚设,自然无法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

如何有效开展名著阅读,笔者认为教师除了对学生阅读内容的选择与推荐、阅读时间的安排与保证、阅读方法的有效指导、阅读氛围的营造、阅读效果的检测等方面精心安排,教师更应在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注意、激发阅读兴趣下一番功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那么在名著阅读上,如何吸引学生阅读注意,激发阅读兴趣呢?

厦门大学的易中天、北京师范大学的于丹、河南大学的王立群等一些学识渊博、通晓古今的学者,在央视电视讲坛节目《百家讲坛》中讲述传统文化经典。三国烟云被易中天描绘得如在眼前;红楼女子被刘心武勾画得活灵活现;诲人不倦的孔子被于丹解读得呼之欲出——其中有主角、有配角、有情节、有悬疑、有矛盾、有冲突,学生觉得仿佛不是在听讲座,好象在听评书,完全沉浸在教师渲染的氛围中。《百家讲坛》节目广受欢迎、声名远播有其成功之道,它给我们名著阅读活动的开展带来有益启示。我们如能定期开展“讲坛模式”的名著讲座,为名著的阅读作导引,将充满冲突、悬疑的“讲坛风格”带进讲座,促进学生对名著了解,激发阅读兴趣和期待,使学生自觉地亲近名著,不无裨益。

如何借鉴讲坛模式,开展名著讲座呢?《百家讲坛》之所以成功,是与主讲人渊博的学识、幽默的谈吐、哲人的思考、巧妙的讲述及精心策划分不开的。本文从选材、解读、讲述三方面谈谈笔者借鉴讲坛模式、开展名著讲座的看法。

一、名著的精心选择

易中天的成功,缘于选择一个公众熟悉和感兴趣的题材。要知道,阅读是一种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没有阅读主体强烈持久的兴趣作依托,阅读势必流于应付、点缀或猎奇。因此,讲座书目的选择应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生感兴趣的名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根据初中生好奇心强,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以及学生青春期的心理萌动的特点,我们可以选择这一类型的名著进行讲座,如:《鲁滨逊漂流记》、《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少年维特之烦恼》等。其次,讲座书目的选择可关注流行时尚。初中生对流行时尚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追逐欲,如引导得当,会激发学生旺盛的读书欲。如影视作品《哈利-波特》风靡世界时,我们借机推荐、介绍原著小说,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名著的经典解读

对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思想内蕴的优秀名著,名家深入浅出娴熟的讲述,基于对文本的研读有了自己独到的阅读体验和感悟,以及对名著解读的准确切入。刘心武在解读《红楼梦》时,巧妙把对秦可卿的研究作为突破口,揭示《红楼梦》文本背后的清代康、雍、乾三朝的政治权利之争——这好比打开一扇最能看清内部景象的窗门,进入《红楼梦》这座巍峨的宫殿,去欣赏里面壮观的景象,去领悟里面无穷的奥妙。

其实,我们在课堂所做的名著讲座,在几个课时里不可能对某一部著作作全面的赏析,只能是截取作品中能吸引学生注意、兴趣的精彩故事、离奇的情节、人物性格命运——做专题讲座,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文本,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因此,主讲教师对名著作经典解读时应把握好切入点。

三、名著的魅力讲述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易中天品三国,用通俗的语言、现代的口吻说故事给观众听,诸如“诺,相当于现在的OK”、“韩信是待业青年”、“城门大开开party啊”,这种现代视角和平民立场是他受欢迎的重要原因。名著讲座在语言表述上也应力求生动活泼,富有时代气息,它可以拉近文学作品与学生的距离,让讲座充满趣味。呆板、毫无生气的语言只会使课堂死气沉沉。

名著讲座应抛弃老生常谈、平铺直叙的做法,回归到传统的课堂讲授,时代背景、作者简介、内容分析、写作特点固有模式,篇篇如此、堂堂如此。在讲述方式上,借鉴“百家讲坛”的设悬念和故事化。用悬念隔断、牵引,使讲述方式不再平铺直叙。易中天说三国时,也利用观众这一心理,常常巧设悬念,引人入胜,讲座时如能很好地采用这一艺术,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巧妙的故事穿插,讲座不再沉闷,内容不再乏味。即使像哲学著作《论语》,也可以像于丹那样用“经典解读+励志故事+人生哲理”的方法,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妙趣横生的故事稀释了《论语》的浓度,超越时空,把一位两千年的圣人引领到众人面前与今人对话,别有情趣。讲座后,务必留下阅读任务和思考空间,尽可能设计师生互动环节以促进阅读的延续和深入。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与其督促学生阅读,不如营造一种氛围,在较为平实的教学中偶尔开展 “讲坛式”的讲座,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

论文作者:周家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0月总第24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1

标签:;  ;  ;  ;  ;  ;  ;  ;  

借鉴“讲坛模式”,开展名著阅读论文_周家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