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论文_刘志峰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论文_刘志峰

刘志峰 四川省邛崃市第一中学校 四川 邛崃 611530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5-200-01

现代教育提倡师生平等,所谓的师生平等,就是老师与学生的互相尊重、平等;而最基本的便是和谐师生关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从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和谐师生关系,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怎样才能使教育的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进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呢?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赞科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一个能对学生问寒问暖的老师,必定是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善于把关怀和宽容作为与学生沟通的法宝。

自尊心人皆有之,渴望得到尊重是人们的内在要求。尊重学生,不仅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而且是保证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前提。师生之间注意协商、沟通,关系比较和谐,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个良好的学习心境。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都高。反之,若师生关系是“专制型”、“放任型”的。则会带来学生情绪上的紧张或放任,造成内心烦躁、恐惧等,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有高效的学习,学习效果也不会好,更不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种种矛盾。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即没有与学生沟通关系的法宝爱之心。不把其视为亲人,视为可倾吐心声解决困惑的朋友,让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和保护。有时会使学生产生偏见或教师有“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观念和行为,可能会产生学生对教师的“好心”的误解。但是教师只要走出这种爱的误区,注意以正确的方式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关心,就能为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很好地化解矛盾。因此说,教师应淡化对学生的求高求全心理,自觉、敏锐地观察学生的细微的反应,时时表达良好的期待,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的自我意识,发挥学生自觉积极的主体作用。

二:创设激发学习动机的和谐氛围

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是由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来决定的。这是谁也替代不了的,教师在教学中只起主导作用。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具有求知欲、表现欲和成就欲,这是产生学习兴趣并进而形成学习动机的基础,而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只有在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会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并积极参与这一活动。这样学生才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善于疑出问题,摈弃那种“我的看法不会招致什么结果”的优虑,从而也使其心理和谐力得以良好的发展,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善地融为一体。

因此,教师一方面要设置各种和谐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

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正确引导他们反复深入地思索,既要引导其从常理,常规中质疑,又要善于从特殊和变式的逻辑着眼去质疑。另一方面,教师要统筹全局,全面把握课本中点与面的内在联系,这就需组织和调动学生的思维由聚而散再合,逐步培养其综合、概括、比较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要教师具有丰富的情感,并善于传递自己的情愿,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鼓励、信任和希望;学生是能感受到的,并能自觉在激发起自己的内在学习动机。作为教师不仅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还要使这种学习动机不断在得到巩固主提高。

三:成为学生的指导者

传统的学习观认为,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呈现、组织的传递知识的过程,学生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多地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

而现代教育理念,则是倾向于将学习看成学生自己的事情,学生必须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地转化和修正教师所提供的信息,然后以一种有个人特点的、有意义的方式来构建新知识。学生应当是自我指导、自我调节、自我激励的学习者。教师的重要职责是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就是帮助学生激发其固有的学习动机,提高其自我决定的潜能。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主能力 ,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思维过程;不同的情况状态下,个体的思维活动方式是不同的。当学生认为自己的自尊受到威胁时,就会引发消极情绪或者不安感,消极情绪一旦出现,便会不断地得到证实。因此,提供一个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充满成人关爱的环境,并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机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主能力。

四:.改革教学模式

旧的传统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而现代教育提倡师生平等,使得一切教育活动都离不开学生主动性的发挥,都不能忽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培养学生主动而全面地发展,为终身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所以必须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发扬“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坚持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原则,探索并逐步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

⑴ 优化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关注学生知识网络的构建,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⑵ 因材施教,实行分层目标教学。人是有个性的,每个学生的

发展起点、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都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学活动必须因材施教,课堂教学必须实行分层目标教学,并要注重引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为了有效的实施分层目标教学,教师应立足于指导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和潜能挖掘,努力从三个层次上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即基础性学习、发展性学习、创造性学习。教师实行分层目标教学要时刻不忘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注意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力争上游,鼓励学生后来居上。

(3)改革课程,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发展,必须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认真实施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计划。要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教师要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当好参谋,当好助手,协助学生提高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教师切实转变观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时,必能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论文作者:刘志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7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论文_刘志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