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研究论文_胡威

胡威

嘉禾县中医医院 湖南郴州 424500

【摘 要】目的:对恶性胆道梗阻的患者实行改良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恶性胆道梗阻的76例患者,以挂号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改良PTCD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PTCD术治疗,对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血清总胆红素、转氨酶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临床效果较好,血清总胆红素、转氨酶的变化也较好,差异显著P<0.05。结论:恶性胆道梗阻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实施改良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后,患者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且胆红素和转氨酶也明显降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改良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恶性胆道梗阻;临床效果

胆道梗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是由于患者胆道出现了梗阻,使得胆囊内的代谢出现障碍,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疼痛、黄疸等症状,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引起胆道梗阻的原因较多,若不能及时控制病情的发展,则会成为恶性胆道梗阻,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对于恶性胆道梗阻临床上常常以手术进行治疗,而不同的手术方法其治疗效果不同,本文就改良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进行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自2016年3月-2017年9月的76例恶性胆道梗阻的患者,以挂号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48.6±4.9)岁,病程2-3周,平均病程(2±0.5)周;对照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48.7±5.8)岁,病程2-4周,平均病程(2.5±0.5)周;分析其资料数据显示,数据无明显差异,可对比P<0.05。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实施改良PTCD术:首先组装PTCD技术的穿刺套管,在内芯钢管上放置SF导管鞘及扩张器,然后向后退至针尾处拧紧,形成改良版的PTCD技术的穿刺套管。帮助患者取仰卧位,确定其手术部位,在患者右侧第8-9肋间腋中线的位置或者剑突下,B超监视下进行肝内胆管穿刺,使用Chiba针,然后将0.018icnh的导丝引入,然后顺着导丝将穿刺套管穿入,针尖在进入胆管后,拧开导管管鞘和内芯钢管,将内芯钢管进行固定,然后将导管和扩张器同时放入胆管内,退出扩张器和导丝,将泥鳅导丝和单弯导管引入,B超检查下尽量通过较为狭窄的部位,将硬导丝引入将穿刺道进行扩张后,将SF单猪尾引流管或内支架引入,引流管头端放置在梗阻近端外引流,在十二指肠内引流一次[1]。

对照组实施常规PTCD治疗:使用器材:PTCD穿刺套盒、0.035ineh黑泥鳅导丝。方法:帮助患者取仰卧位,在患者右侧第8-9肋间腋中线部位,在x线的透视下进行肝内胆管的穿刺,然后将0.018inhc导丝引入,沿着导丝将PTCD套盒自带穿刺套管引入,然后退出内芯钢管、外套管以及细导丝,通过扩张管将泥鳅导丝引入,通过B超检查尽量选择较为狭窄的通道通过,然后换为硬导丝,将穿刺道进行扩张,然后将SF单猪尾引流管或内支架引入,引流管头端放置在梗阻近端外引流,在十二指肠内引流一次[2]。

1.3观察指标

对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血清总胆红素、转氨酶的变化进行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各种症状评分为计量资料,以表示,t值检验,临床效果为计数资料,以“%”表示,值检验,以SPSS最新版本软件计算,对两组数据的有效性判断以P<0.05为标准。

2结果

2.1对临床效果的分析

治疗后,较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临床效果更好,差异显著P<0.05,如表1.

3讨论

恶性胆道梗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使得肝内胆管代谢出现障碍,从而导致患者出现黄疸、肝区疼痛、胀痛等感染,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使其生活质量下降,若不能及时治疗则会引起更加严重的并发症,临床上对于此种疾病常常以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大多是由于饮食和生活习惯不良引起的,同时也可能是致病菌引起的,对患者的健康存在较大的威胁。实施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对患者的伤口小、术中伤害小,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较少,效果明显,且其尤其适合于体质较弱、高龄、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能够显著缓解其症状,减轻对患者生活和身体的影响[3]。

本文则实施改良PTCD治疗,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76.32%,且术后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转氨酶水平均有明显的改善,相比对照组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分析其原因为:常规PTCD治疗在Ghiba针进行肝内胆管穿刺后再将穿刺套管引入,将内芯钢管退出后引入泥鳅导丝,然后通过狭窄段的操作口,因为扩张管有着较硬的质地,同时顶端较直,因此导丝难以通过狭窄段,因此大多的患者只能进行外引流术[4]。而改良PTCD术则可以通过B超的监视,使得Ghiba针能够准确穿刺进入肝内胆管,并且安全性和成功率均较高,同时穿刺的时间较短,使得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显著减少。通过使用穿刺套管中的21G内芯钢管的支撑,可以顺着细导丝成功进入肝内胆管,因此改良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对恶性胆道梗阻的治疗效果显著,简单、安全、实用,且术后并发症少,患者容易接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5]。相比于常规的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改良后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同时表明了现代科技结合与临床医疗技术的进步性,使得患者能够相信医学,相信医院,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综上所述,恶性胆道梗阻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实施改良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快速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曾令春.改良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02):17-18.

[2]杨军,叶宁华. CT导引下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的方法及临床应用[J].吉林医学,2013,34(11):2011-2012.

[3]徐万里,金涛,江谋应,等.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联合胆道内支架治疗高位胆道恶性梗阻12例[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09):1123-1126.

[4]李明武,殷占新,韩国宏.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现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10):877-880.

[5]杨海,高万勤,段晓培.改良经皮肝穿刺引流术治疗UMBO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3):112-113.

论文作者:胡威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4

标签:;  ;  ;  ;  ;  ;  ;  ;  

改良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研究论文_胡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