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呼伦贝尔市山洪灾害防治论文_张国海1,2,郏鹏鑫1,王思聪3,张,驰3,鞠丽秀

浅析呼伦贝尔市山洪灾害防治论文_张国海1,2,郏鹏鑫1,王思聪3,张,驰3,鞠丽秀

张国海1,2 郏鹏鑫1 王思聪3 张 驰3 鞠丽秀4

(1.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 哈尔滨 150080;2.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水务局 尼尔基镇 162850;3.哈尔滨市磨盘山水库管理处 哈尔滨 150001;4.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 哈尔滨 150431)

摘要:以呼伦贝尔市为例,从山洪灾害防治现状、山洪灾害治理范围、加强非工程措施建设、加强重点山洪沟治理等方面对其山洪灾害防治进行分析。

关键词:山洪灾害;山洪沟治理;呼伦贝尔市

1 山洪灾害防治现状

呼伦贝尔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其影响,全市降水分布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和强暴雨发生时间具有一致性。另外,人类活动如农业耕作、工程建设和历史上的乱垦滥伐对生态的破坏和地质影响,也是促成山洪灾害的原因。山洪灾害的发生引发泥石流、崩塌、滑坡和地面塌陷等,经常造成人员伤亡及农田、道路被毁,对基础设施损坏程度深,恢复难度大,有的甚至造成毁灭性破坏,严重影响人民生活、生产的正常进行和经济发展[1]。

2 山洪灾害治理范围

呼伦贝尔市属高原型地貌,由于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每年汛期局部地区暴雨频发,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山地和岭东嫩江右岸山前丘陵河谷地带,这些地区降雨量大,容易形成暴雨天气过程,导致山洪发生,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山洪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主要包括溪河洪水、滑坡、泥石流等。

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治原则,对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大、地质条件复杂的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域进行治理,包括扎兰屯、阿荣旗、莫旗、鄂伦春自治旗、牙克石市、根河市等,防治区面积为1.73万km2,防治区总人口138万人[2]。

3 加强非工程措施建设

针对基层防汛抗洪抢险救灾能力不足问题,按照预案到乡、预警到村、责任到人的机制,从防汛实际出发,在山洪灾害防治区继续巩固完善非工程措施体系,实现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手段由传统向大数据精准预警的完备性和全面性,提高监测预警的精度和准确性,提升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全面建成覆盖全市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通信等为主的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灾害防灾减灾体系。

3.1 补充完善调查评价

根据前期调查评价成果和近年来山洪灾害发生情况,按照相关山洪灾害调查和分析评价技术要求,对新发现的山洪灾害区域进行补充调查和分析评价。结合新发生的小流域山洪灾害事件,充分运用近年来各类监测数据和历史洪水调查资料,开展前期调查评价成果的检验、率定和复核工作,按照网格化、精细化管理要求,提高预警指标的精确度,确定预警范围和预警对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巩固提升监测预警

3.2.1 自动监测站网建设

重点区域监测站保障制度建设:针对重点区域部分监测设备通信保障率低、供电能力不足、设备老化或损毁等问题,开展通信保障能力建设,增加卫星通信信道;主要监测站点进行双路供电改造,增加太阳能板功率和蓄电池容量,提高供电保障能力和运行可靠性。

重点区域图像(视频)监测站点:根据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以及各地实际防御工作的需要,在重点区域受山洪灾害影响较大的沿河集镇或村落、重要水库及塘坝等重要部位,适当部署图像(视频)监测站点。

3.2.2 监测预警平台建设

重点地区平台延伸到乡镇,配置预警信息访问终端设备和网络、视频会商系统设备,建设改造乡镇防汛值班会商环境。针对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对数据可靠性和时效性的需求,建设统一的数据库,同步分享实时降雨、水位和流量等监测数据以及县级平台生成的预警发布、响应等数据,实现各级平台、监测站点、预警站点等运行状况的监视管理。开发部署数据管理系统,对监测、预警数据及后台分析成果数据进行集约化和专业化处理,实现自治区、地市、县三级各类数据同步及分享,实现与相关部门(水文、气象、国土等)应用数据的交互。

3.2.3 预警设施设备建设

在预警设施设备不足的区域补充布设预警设施设备;根据标准升级、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及前期设施设备更新换代需求,对重点区域的部分预警设施设备进行改造升级(提质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应用时效,增强可靠性和保障能力;重点区域高标准配置无线预警设施设备,提升预警能力。在山丘区中小学校和重点景区配备必要的预警信息接收终端和监测、预警设施设备,包括监测站点、预警广播、室外预警显示屏、宣传培训和演练等[3]。

4 加强重点山洪沟治理

根据山洪灾害发生情况和防治需求,结合山洪沟项目实施情况,加大山洪沟治理力度,全面完成有防洪任务的山洪沟治理。

4.1 治理原则与标准

山洪沟治理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突出重点,在城镇、集中居民点和重要基础设施等局部河段实施重点治理。重点山沟防洪治理涉及防洪、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等多方面,需要统筹规划、精心设计,加强方案比选,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注重生态保护,维护沟道自然生态。处理好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相衔接,与非工程措施形成体系。山洪沟防洪治理标准一般采用10年一遇,对于遭受洪灾损失大、影响严重的山区河道和位于关键防护部位的抗冲设施可适当提高治理标准和工程等级,做到“漫而不决,冲而不垮”[4]。

4.2 治理措施

综合考虑城镇和重要设施的防洪要求,根据山洪沟地形、地质条件,因地制宜,形成以护岸、堤防工程、截洪沟、排洪渠和分洪道工程,沟道清淤疏浚工程为主,必要的谷坊、格栅坝、陡坡、跌水、滞洪带、消力坑等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工程体系。各工程措施主要布设在人口密集的居民点、工矿企业等位置,形成以点、线为主的防护布局[5]。

参考文献:

[1]张平仓. 山洪灾害防治范式的探索思考[N]. 人民长江报,2018-5-5(5).

[2]孙庆财,黄玉臣.吉林省山洪灾害特点及防治措施研究[J].东北水利水电,2015,33(4):41-44.

[3]王树磊,李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网优化研究[J].三峡生态环境监测,2018,3(1):82-84.

[4]韩东旭.山洪沟治理思路[J].吉林水利,2018(5):36-37,52.

[5]曾凡学.山洪沟治理工程设计[J].低碳世界,2017(32):94-95.

作者:张国海(1987-),男,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人,硕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水文水资源

论文作者:张国海1,2,郏鹏鑫1,王思聪3,张,驰3,鞠丽秀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9

标签:;  ;  ;  ;  ;  ;  ;  ;  

浅析呼伦贝尔市山洪灾害防治论文_张国海1,2,郏鹏鑫1,王思聪3,张,驰3,鞠丽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