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感恩意识的培养论文_谭建红

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感恩意识的培养论文_谭建红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华舍有春幼儿园 312000)

摘要:本文从3-6岁幼儿感恩教育入手,全面论述了良好积极的道德情感在童年时期建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对现行的幼儿教育是否让孩子感到幸福;对其道德情感的培养是否有促进作用进行了阐述、分析和反思。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实施幼儿感恩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感恩;情感;幸福;幼儿教育

感恩是教育中永恒的话题,幼儿如果懂得感恩,就能更加感激教师对自己的付出,在学习中更加用心;如果懂得感恩,就能懂得知恩图报,对父母和陌生人的关爱与善意懂得回报,这对于幼儿来说是很重要的,能让幼儿用健康的心态面对这个世界,在成长中多一份善意。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大部分都过于关注幼儿的知识学习,比如幼儿会多少个汉字,多少个拼音,能算多少道算求,会写几个单词等等,反而忽略了对幼儿来说更加重要的感恩的培养,倒不是说现阶段教的这些知识不重要,只是我们不能厚此薄彼,因小失大,幼儿学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这些知识等幼儿上了小学还会有专门的课题来让幼儿更深入的学习,现在抢跑没有任何意义,在适当教幼儿必要的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教育和感恩教育融合,让幼儿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一、感恩教育和幼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感恩教育在幼儿中展开的必要性不言而喻,给幼儿灌输正确的思想观念能够让幼儿受益终身,而且比幼儿步入下一个阶段再进行学习更加简单。教师把感恩教育和幼儿教学融合起来,能够更新教学模式,让幼儿感受到全新的学习和理解模式,学习的态度也会发生转变,让教师的教学更有效率。从幼儿开始培养感恩教育,会让感恩深深根植于幼兒心中,让他们更加懂得知恩图报,更加具有爱心,对人和物充满关爱。

二、幼儿园开展感恩意识培养的主要策略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最基本的品德。幼儿园应将感恩教育溶入日常教育,成为影响幼儿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唤起他们的感恩心和感恩情,培养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

(一)教学结合感恩话题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教师对幼儿进行教学时,要改变之前的教学模式,不能单单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来让幼儿学会知识,可以结合一些感恩的话题让幼儿对“感恩”二字有初步的认知,能做到对感恩有概念,知道什么是感恩,明白感恩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的益处。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幼儿讲一些感恩的小故事。

(二)积极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的以身作则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不了解世界的幼儿而言,他们更喜欢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因此,在幼儿园感恩教育中,教师首先需要做到感恩。例如在日常活动中,为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在幼儿或其他人帮助教师时,教师要表示感谢,说一声“谢谢”,从而使幼儿以教师为榜样,向教师学习;若是不小心碰到他人的物品等,应及时道歉,并且要在日常活动中关心幼儿。幼儿在教师的长期影响下,逐渐形成感恩意识。

教师在培养幼儿感恩意识的过程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即培养幼儿对父母的感恩。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设计不同的“感恩父母”活动,使幼儿学会感恩父母。在幼儿懂得感恩父母之后,将感恩教育延伸拓展至幼儿生活中的每一个人,甚至使其学会感恩整个社会。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高兴、悲伤、喜悦和愤怒等不同的情绪,幼儿也同样如此,但幼儿与成年人不同,他们语言表达能力比较薄弱,此时则需要教师和家长多关注、关心幼儿,并及时且耐心地对幼儿进行指导,使其在日后的生活中运用正确的方式去表达情绪,从而进一步认识情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充分挖掘感恩素材,落实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素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感恩素材将幼儿园感恩教育落到实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感恩素材内化幼儿的心灵。教师可以每月定期组织感恩活动,通过感恩素材增强幼儿的感恩体验。例如教师和幼儿一起讲解感恩故事,一起唱与感恩有关的歌曲,一起画一幅感恩的图片等。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有限,教师组织的活动可以从幼儿家长开始,逐渐向外延伸至父母身边的朋友、同一个小区的邻居等,内化幼儿的心灵,使其学会感恩。其次,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内布置感恩的场景。幼儿入园学习的年龄普遍为三周岁,幼儿对幼儿园的环境感到陌生,不仅要在陌生的环境中接受教师的教育,还会受到幼儿园整体氛围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内营造出感恩的环境,这样幼儿自然会受到环境的熏陶。如在幼儿园内设置感恩的区角、感恩宣传栏、主题背景墙等,并定期更换感恩区域的内容。幼儿园感恩区域的内容以照片、图片为主,便于幼儿观看和理解。在幼儿园营造感恩的环境,可以使幼儿感受到浓厚的感恩气息,懂得感恩。

(四)积极运用传统节日开展感恩教育

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大多数与感恩相关。因此,教师可以积极利用传统节日,在幼儿园内开展感恩教育,这样既可以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使其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还能够促进幼儿对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的了解。例如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也是感恩父母、感恩长辈的节日。在春节期间,晚辈要拜访长辈,表达对长辈的思念和敬意,陪伴长辈聊聊日常等,可增加双方的情感交流。此外,重阳节也是代表团圆的节日。教师可以积极利用这些节日开展感恩教育,引导幼儿感恩父母,感恩长辈,感恩自己的兄弟姐妹等。幼儿只有学会感恩,才能更加明确自己的职责,体会到真实的情感付出,感受到生活的幸福,从而懂得生活,享受生活。因此,在幼儿园教育阶段,教师要积极借助传统节日等形式开展感恩教育,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将感恩的美德传承和发扬下去。

(五)重视幼儿的感恩教育,提高教育效果

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需要幼儿园和教师本身重视感恩教育,在每一天、每一个适合进行感恩教育的时刻,将感恩教育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整个阶段。日常生活环节是开展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比较常见的形式是,幼儿在每一餐饭前背诵感恩的话语,感恩饭菜,在日常饮食中体会感恩;教师可以在组织活动之前,要求幼儿之间相互夸奖对方,从而使幼儿了解自己的伙伴,增进幼儿之间的情感;夸奖父母、教师,使幼儿学会看到他人的优点,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感谢和鼓励。这样既可以使幼儿学会感恩,也可以强化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在生活中融入

生活中融入“感恩”教育活动——感恩教育的本质目标就是完善人的生命,特别是完善人的精神生命。要引导幼儿学会对父母对家庭感恩;对其他亲人感恩;对教师、同伴和朋友感恩;对大自然感恩等。

在日常生活中开展。在晨间谈话中,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安排一些“我为XX做什么?”“妈妈为我做什么?”等话题,让全班小朋友都来分享为亲人服务劳动的快乐。谈话目的是让孩子明白:父母养育孩子的不易,父母也需要孩子的爱,促使孩子不断由“被爱”向“施爱”转化。每逢妇女节、母亲节、劳动节等节日我们还会相应开展一些活动,让幼儿做一件让家人开心的事情,比如,给父母捶捶背、送一杯热茶或帮妈妈擦桌抹凳等等。

总结

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使幼儿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以感恩的心态面对生活,并将感恩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促进祖国的长久发展,同时也实现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徐少华.让感恩伴随孩子成长——谈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才智,2018(06):130.

[2]刘娟.感恩教育在幼儿园的实践探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8(01):183.

论文作者:谭建红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感恩意识的培养论文_谭建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