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应链柔性的供应链网络能力研究框架_供应商关系管理论文

基于供应链柔性化的供应网络能力研究框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供应链论文,框架论文,能力论文,柔性化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日益增强的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复杂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日益激烈的竞争性,是当前商业环境的突出特点,在这个前提下,供应链柔性就展现出了其在降低供应链提前期、确保生产能力,以及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以满足顾客期望过程中的魅力[1]。而无论是在战略层面还是在运作层面,高效的供应网络都为供应链应对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根据不同的生产速度转换生产步伐,以及根据对需求的变化预期来选择最适当的供应商或供应商组合提供了更大的柔性[2]。与之相呼应,供应网络柔性、供应网络能力理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供应网络柔性,即“通过改变包括结构、数量、生产变动和新产品在内的产品供应要求,来满足变化的顾客需求的能力”[3];“为了尽可能地获取响应性以创造具有竞争性的价值,组织用以联合、适应或调整供应网络的能力”[4]……。虽然不同学者对供应网络柔性进行了界定,但是,其普遍认为供应网络柔性与供应网络能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如Shi等[5]认为,能力是一种主动的竞争力,而柔性是一种被动的响应力;Srai等[6]从供应网络的角度对供应链能力的基本能力和派生能力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界定,将柔性归为供应链的三大派生能力之一。在供应网络能力研究文献中,以Srai等[6][7]所提出的供应网络构造模型最为系统全面地构建起了供应网络构造与能力、绩效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而国内的李果、杨卫丰和潘景铭等也分别对物流能力的柔性价值[8][9],或者供应链某一环节的能力柔性决策[10]进行了探讨,这些研究为后续学者探讨供应网络柔性和供应链能力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惜乎,从20世纪末至今,虽然有部分学者从不同的侧面(如供应商选择、合作关系)对供应网络柔性[11][12]、供应链(或供应网络)能力[6][13][14]进行了初步探讨,但是相关的实证分析和系统研究均非常缺乏,将网络结构特征与柔性、供应网络能力相结合的研究则尤其欠缺。

基于供应网络的视角,笔者对柔性环境下的供应链能力研究框架进行了探讨:第一部分为引言;第二部分是相关研究回顾,包括供应链柔性和供应链能力的概念界定、供应链能力现有的研究框架;第三部分从供应网络的角度对柔性环境下的供应链能力研究框架进行了架构,从网络构造、管理机制和信息系统三个层面进行了重点阐述;第四部分是结论与研究展望。

二、文献回顾

(一)动态性、供应链柔性和供应网络能力管理思想的提出

Forrester(1961)的专著《工业的动态性》被看做是系统动态性研究的起源,但是,其从未像现在一样为供应链管理领域所重视[15]。Akkermans等[16]对供应链和供应网络中的动态性(Dynamism)研究文献进行了以系统动态性为主题的研究回顾,对为什么要将工业的动态性重新拿出来探讨进行了解释,为未来跨领域的系统动态性和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说服力和可行的思路。

Wadhwa等[17]是为数不多的构建供应链动态管理研究框架体系的学者之一,他们指出,通过采用决策柔性化以及在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进行动态化控制,更多的改进都将成为可能。柔性(Flexibility),被认为是快速响应来自合作伙伴或顾客的变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战略柔性(Strategic Flexibility)和制造柔性(Manufacturing Flexibility)是其二大主流研究领域。随着供应链竞争的加剧,以及对响应时间的重视,供应链柔性(Supply Chain Flexibility,SCF)也日益成为在现代组织管理领域备受争议的一个话题[18][19]。

毋庸置疑的是,在供应链柔性与供应网络能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作用[13][14]。供应网络能力(Supply Network Capability,SNC),即一个组织通过识别、利用和吸收内部和外部资源/信息而实现整个供应网络活动顺畅和便利的能力[13][20]。Srai等[6][14]通过将柔性归为供应链的派生能力而较早构建起了柔性与供应网络能力之间的联系,后来,Soon等[4]也提出,“供应链能力是为了使供应链更具柔性而为供应链企业所推行的运作实践”。从20世纪末至今三十多年来,供应网络能力作为一种供应链管理思想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柔性环境下供应网络能力的研究框架回顾

关于供应链柔性的早期研究从运作系统、物流流程、供应网络、组织设计和信息系统五个层面来探讨柔性化供应链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模式,几乎涉及供应链决策的每一个方面。企业是在顾客需求难以预测的环境中运营的,有效的供应网络可以为生产商保持响应性和盈利性提供柔性。供应网络的价值最优化取决于核心企业激发供应商在适应频繁送货、压缩的周期时间并为支持紧急订货提供应急计划和不同的选择方案等方面的积极性。供应网络的能力是商业能力和商业绩效的关键决定因素[4][14],其通过内部的能力构建来主动地创造竞争优势;而柔性则是供应网络能力的派生能力之一,通过外部的机制构建来被动地应对环境中的不确定性[5][6]。

关于供应网络柔性,Lummus等[3]认为其“是一种通过改变包括结构、数量、生产变动和新产品在内的产品供应要求,来满足变化的顾客需求的能力”,而要想满足这些需求,就需要对从原材料采购等内向活动到产成品配送等外向活动都采取柔性化的供应链管理模式;Gosling等[11]指出,“企业可以通过构造其供应网络来获取供应链柔性”;Soon等[4]则将其界定为,“为了尽可能地获取响应性以创造具有竞争性的价值,组织用以联合、适应或调整供应网络的能力”,认为供应网络能力缺乏是获取价值链柔性的最根本障碍。然而,虽然现有研究从不同的侧面对供应网络能力、供应网络柔性进行了探讨(如表1所示),但大部分研究均为理论模型构建,仅有少数学者通过企业案例对之进行了初步的实证探讨[6][11][12]。总之,以供应链能力为突破口来探讨供应链柔性,探讨增强供应链响应性和赢利性等供应链核心竞争能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均相当缺乏,而且,大多数的研究不具备方法上的延续性,无法为供应链实践提供指导。

供应网络是一个较为热烈的研究话题,而不同的供应网络特征将对供应网络能力和绩效产生显著影响。作为供应链柔性的一个极其关键的组成部分[11][13]的供应网络柔性,直接取决于供应链中产品或服务的价值结构、资源与信息在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流动、网络的结构和合作伙伴之间的管理机制[7],而且,不同的供应网络构造需要不同的供应网络能力与之相适应。而在关于供应链柔性的研究框架中,如Zhang等[13]关于价值链柔性二分法中所提出的供应商能力柔性、信息传递柔性和战略管理柔性,Soon等[4]所提出的三个层次的供应链能力战略中的供应商选择、信息传递和领导管理,这些提法与Srai等[7]的供应网络研究框架存在很大程度的相互一致性。

通过加强模块化和巩固伙伴之间的关系、提高网络透明度来改善和简化网络关系是当前的紧迫话题[14]。不言而喻的是,柔性能力在应对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Srai等[6]也指出,派生供应链能力由多个基本供应链能力共同作用来实现,而且这些能力并非只有一种共同的作用模式。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试图将柔性与网络中的供应链能力相结合,在对供应链能力以及为数不多的供应链柔性的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柔性环境下的供应网络能力研究框架体系,并对其主要构成要素(如表1所示)进行了诠释。

三、基于供应链柔性化的供应网络能力研究框架

毋庸置疑的是,通过创造柔性能力来满足变化的顾客需求,供应链将不会面临重大损失、额外成本、延长的时间或低绩效等问题,而供应链也可在某种程度上积极应对来自于环境的不确定性[13]。供应网络是基于不同活动逻辑的企业间关系的一个典型架构。已有的大量研究一致认为:供应网络可以通过整合供应商资源提高绩效,通过删除不必要的步骤简化链条,通过增强供应网络中的信息透明度以及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来加快信息流动。对创造竞争优势的能力和能力集合的选择和开发是重要的商业和战略要求[14]。借鉴Lummus等[3]、Srai等[6][7]、Soon等[4]的思路,笔者尝试将现有的供应网络、供应链能力与供应链柔性研究成果相结合,拟从供应网络的视角来构造柔性环境下的供应链能力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供应链柔性化的供应网络能力研究框架

从图1可以看出,框架体系的第一层考虑的是柔性环境下供应网络的定位/再定位,这要求对产品/服务的定位/再定位以及价值架构有深刻的认识。第二层是柔性环境下供应网络能力的层次,包括网络构造和网络再造。为了描述供应链及供应网络中并存的内在和外在关联性,本框架不仅考虑了上下游序列性的供应链流程,还考虑了分层的供应链伙伴关系。第三层是柔性环境下供应网络能力的协调管理,对与顾客—供应链关系及供应链协作有关的治理机制和机制的组合模式进行探讨。第四层是柔性环境下供应网络能力的整合分析,试图建立信息共享/同步化平台,将网络管理、网络结构、网络透明度和网络柔性纳入供应网络能力框架中。第五层是柔性环境下供应网络能力的实证分析,重点在于个案分析和不同产业之间的多案例对比研究。该框架关于供应网络能力主要构成要素的观点并不是笔者最先提出来的,但是,将柔性化思想纳入供应网络中而探讨相应的供应链能力则是笔者拟进行的一大突破,关于研究框架的层次和主要构成的理论支撑如表2所示。

(一)供应链能力分析:网络定位

供应链能力分析是探讨柔性环境下供应链能力框架的前提,要求对产品或服务的定位/再定位和价值结构有深刻的认识。服务或产品的定位/再定位指的是产品或服务的提升[6],包括产品或服务的特点[6][14]、新产品开发[2]和新业务开发。在Srai等[7]所提出的框架中,产品或服务的价值结构包括:“(1)产品构成和产品结构;(2)产品补给模式;(3)库存单位;(4)零部件;(5)产品售后支持和服务。”在Srai等[6]提出的21个供应链能力维度的框架中,网络分析、网络领导也包含在内,因为它们都有定位/再定位的特征,也能影响产品或服务的价值结构。

早期的柔性是指企业引进新产品/服务,将新产品/服务投放市场,并快速地调整产品/服务的现有特点,有效地调整绩效的能力[13]。后来的研究将柔性界定为,企业通过调整零部件、半成品、产品补给模式、产品/服务的终身支持和服务,管理供应链活动的能力。产品/服务的定位/再定位和价值结构是可以使供应链获得满足顾客需求的柔性化能力的两个重要的竞争优势,而优势的获得和维持又正是取决于对动态相依供应网络中企业的定位/再定位和价值结构的理解。

产品或服务的定位/再定位和价值结构由核心组织决定,并且可以形成一种有助于区别不同供应网络的核心竞争力。显而易见,上述两个要素是核心组织所依赖的构造/重构其供应网络的关键因素。由于这个定义考虑了再构造概念的发展,并融合了柔性化特征,从而为探索柔性和供应链能力提供了基础。

(二)供应链能力的层次:网络构造/再造

供应链能力框架的第二层是供应链能力的层次,包括网络构造和再造。在最高层,供应链核心企业选择与战略目标和网络定位/再定位相匹配的网络构造显然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每一个特定的网络结构都具备满足战略要求的独特能力。在当前的动态环境中,消费者偏好不断变化、技术不断发展,供应网络被经常性地重构以响应环境的变化。

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边际利润的降低,供应链管理日益通过选择最好的供应商(如,为顾客选择最好的供应方——零售商,为零售商选择最好的供应方——分销商)等动态供应链来降低总成本、提前期、库存和补货数量。可见,供应网络构造涵盖了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到下游最终顾客在内的整个供应链条和供应网络体系。柔性环境下的供应网络构造,是指按照价值增值或价值创造的方式,一方面,通过整合新的合作方和重新组织当前的运作网络而持续地重新设计和重新构造供应网络,另一方面,通过调整自身的供应链设计来满足来自于市场的结构性转换,并根据战略、产品和技术来修改供应网络[2]。Gosling等指出,核心企业的主要工作就是确保供应网络中的所有成员按照集成的方式整合到一起[3][11]。正如Srai等所指出的,动态性特征、能动性流程和技术,以及这种转换程序的难易程度和范围决定了网络构造柔性的广度和深度[7]。即,决定供应网络属性的是价值网络所识别出的深度,而不是我们所认为的供应链条的数量。可见,对组织在动态性相互依存的供应链中的定位与再定位有清晰的认识,有利于供应链获取和维持竞争优势。

(三)供应链能力的管理:网络治理/管理

供应链能力框架的第三层是供应链管理,包括关系管理、治理机制的组合和调整网络文化。关系管理或治理机制的组合指合作能力、共同的资源—风险治理、周期时间最优化、精益供应和网络缺陷最小化[6],以及关键网络合作伙伴之间的角色、关系和治理[7]。作为组织柔性的一个维度[3],网络文化对明确的规则和制度进行了“软性”的补充。

柔性环境下的治理机制,是指在将关键网络成员的静态性和动态性角色,及其跨企业的合作同时考虑进来的前提下,通过保护、协调和调整供应链成员而尽可能地降低机会主义行为[21]、确保交易成本投资和促进后续合作[22]的一种能力。通过优化和协同,供应网络分析在供应链条中的显著性活动之间搭建起了联系的桥梁,而这种联系需要运用适当的管理机制来加以规范。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纵向一体化和分包合同模式,供应网络包括对一系列节点进行动态性整合。Jones等指出,在供应网络中,像信任、合同、规范等一些基本的管理机制对于保护、协调和调整动态供应链将起到重要的作用[22]。当然,企业可以同时运用多种管理机制来解决动态供应链中所出现的问题,但是,一些来自于实践的研究表明,针对某一特定环境而采取的管理机制类型会显著地影响到一些关键性绩效变量,如,满意度、承诺性和获利性[21][22]。Ghosh等利用其所构建的管理价值分析模型,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对管理机制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23],惜乎,该模型只能用于分析序列性供应链合作中的管理价值。这样,设计高效并且有效率的协调管理机制及其组合以协调柔性环境下的供应链能力,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大挑战。

(四)供应链整合:网络透明度

供应链能力框架的第四个阶段是供应链能力的整合,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网络的透明度。信息共享/可视化和外部信息同步化是此阶段的两个组成要素。在Srai等提出的框架中,网络整合、价值创造和网络透明度是与此构成有关的三个维度[6]。然而,Srai等提出的网络构造模型中,主要构成要素是增值活动和非增值活动、流程步骤的最优序列、柔性水平、网络动态性、基础设施和能动性信息系统[7]。

柔性环境下的信息同步化,是在供应链条内部流程中共享信息、在供应网络之间传递信息,实现供应网络中信息同步化的一种能力。在供应商—客户—企业之间的信息同步化,为供应链所有成员相互了解和更快应对顾客需求提供了一个平台[24]。信息同步化意味着来自上游和下游的供应链成员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实时获取那些与关键性活动和流程相关的存在于不同环节(如,采购、制造和配送)的信息[24]。通过增强透明度、避免失销成本、加速支付流程、创建信任、避免过量生产和降低库存,在顾客和供应商之间的信息流动有助于实现整个供应网络中的供求平衡。由Fredriksson等对Volvo汽车所进行的实证研究也强调了信息同步化的重要性,并指出工业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供应链柔性[25]。但是另一方面,信息同步化也取决于支持性硬件和软件配备是否允许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息同步化[3][12]。这样,对柔性环境下信息同步化的价值进行全面辨识与评估,有利于鼓励各节点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行为。

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企业内/企业间的关系和网络是供应链关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的不是对整个供应链中的不同节点进行控制,而是通过整合合作伙伴的流程而尽可能地实现协同管理,并通过有效的信息交换来能动地管控供应链中的活动[24][25]。由于与网络有关的属性(如,结构、治理和一体化)有着其独特的内在能力[4][7][13],是供应网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从供应网络的视角来探讨柔性环境下的供应链能力,为进行动态供应链管理带来了更多有意义的研究话题。

(一)理论模型的解释:从供应网络的视角来构建柔性环境下的供应链能力

从以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我们发现基于供应网络柔性而探讨供应链能力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关键领域:(1)动态化、供应链柔性、供应链能力一直是供应链管理领域所关注的热点,但是,现有研究更多关注供应链柔性的演进与绩效评估,依靠供应网络的重新架构来应对动态化的环境,或者倾向于对供应链中的物流能力进行探讨,缺乏对不同产业供应网络特征、供应网络构造的全面视角和对供应链能力研究的一体化思路。(2)供应网络柔性是动态供应链管理区分传统供应链管理的一个明显特征,需要运用一系列的管理机制来对跨企业之间的活动及其合作进行宏观的协调管理,也需要相应的支撑平台来实现信息的共享与同步化,但是,现有的供应链柔性研究对这两个方面关注很少。

本文所构建的理论框架采用五阶方法,即,网络构造/再造、网络层次、网络管理、网络整合和网络实践,来探讨柔性环境下供应网络能力研究的层次,尝试将传统基于静态环境假设的研究与动态化环境相结合,构建基于动态与静态假设相结合的供应网络能力研究框架。尽管已有部分学者从路径柔性入手对第一个层次进行过初步探讨[17],Srai等所提出的再构造观点也为将柔性考虑在内的动态化供应网络能力研究提出了前瞻性建议[7],但关于此框架各个层次的理论与实证分析[26][27]仍然极其匮乏,而这也是笔者目前研究的重点。

(二)研究展望

本文所提出的理论模型可用于理解供应网络(或供应链)能力,以及其在柔性化应对环境中的不确定性的能力。该模型从以下几个方面为理论和实践界的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

第一,供应链是复杂的系统,关于供应链中不同的组织按照共同的目标而一体化运作的假设往往是事与愿违的。当环境的变化对成员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时,对共同行为和目标的追求将会受到限制。因此,“动态能力”,特别是其对网络各个节点及各个节点之间的联系所产生的显著性动态影响应该纳入该研究方法中。我们可以利用该模型尝试将柔性和动态能力联系到一起。

第二,供应网络有不同的性质,因产品/服务、行业(如,服装、医药、汽车),以及用于创造价值的下游供应网络模型的不同而各异。现有研究表明,供应网络的特点(如,网络定位、网络结构、网络治理)和柔性化水平将极大地影响供应网络能力和供应链绩效[6][14],这样,对不同行业进行深入的个案分析和对比分析对研究供应链能力来说是有重要价值的。

第三,对供应链整体采用柔性化的构造是否能够提高其绩效[3][12]?我们并不能确切回答这个问题,这就为验证模型中各种柔性层次的实证研究指明了方向。此外,供应链合作随着相互依存的程度(如,积聚性的、序列的和相互关联的)和柔性水平而发生变化,这也对深入研究适当的治理机制或机制组合,以及综合考虑对供应网络能力层次来说至关重要的“柔性权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Srai等提出的成熟度模型被广泛用于确认流程演化的水平以及用于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成熟度模型被证实是深入评估供应网络能力的一个有效工具[6][7][14]。然而,如何对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供应链能力层次的柔性化特征进行诠释仍然是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的难题。未来的研究重点应放在探索定性模型和构建定量指标体系上。

标签:;  ;  ;  ;  ;  ;  ;  ;  ;  ;  ;  ;  ;  ;  ;  ;  

基于供应链柔性的供应链网络能力研究框架_供应商关系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