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理念下大庆市乡村文化振兴路径探析论文

共享理念下大庆市乡村文化振兴路径探析论文

·文化学研究·

共享理念下大庆市乡村文化振兴路径探析

王晓琴

(中共大庆市委党校,黑龙江 大庆 163313)

[摘 要] 近年来,大庆市乡村文化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已初见成效,乡村公共文化设施逐步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多样、乡村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这些成效与城乡文化共享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具体体现在乡村公共文化供给能力仍存在不足、乡村居民文化权益没能得到充分体现、乡村文化人才资源与城市差距显著。为了缩小大庆市乡村与城市文化建设方面的差距,实现文化资源的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必须把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推进,唱响“全民共享”的主旋律、筑牢“全面共享”的主阵地、疏通“共建共享”的主动脉。

[关键词] 共享理念;大庆市乡村;文化振兴

实现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从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来看,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从乡村发展现状来看,文化振兴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第一短板和难点所在,是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现实课题。为了对乡村文化建设情况有全面的了解、找到乡村文化振兴的着力点,调研组对大庆市乡村文化建设展开了集中调研。调查结果显示,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只有融入共享发展理念,客观回应城乡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才能真正找到乡村文化建设的“治病良方”,真正实现乡村文化小康。

一、大庆市乡村文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近年来,大庆市乡村文化建设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已初见成效,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乡村公共文化设施逐步完善

乡村公共文化设施是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与主要依托。目前,大庆市基本建立了覆盖广大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为乡村文化振兴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截止到目前,大庆市共有6家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其中,大庆市图书馆、肇源县图书馆为一级公共图书馆,肇州县图书馆为二级公共图书馆,大庆市大同区图书馆、林甸县图书馆、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图书馆为三级公共图书馆。比较有影响力的文化场馆有10家,大庆市博物馆、群众艺术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同为国家一级馆,在全国城市中少见。全市58个乡镇全部建有300平方米以上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投用242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210个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279个文体活动广场,农家书屋、乡村电影放映、广播电视村村通等惠民工程实现了100%全覆盖。

针对基于信号处理的滚动轴承复合故障诊断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NCA的滚动轴承复合故障智能诊断方法.为提高NCA的分类正确率及效率,用常规时域特征提取方法,对滚动轴承不同运行状态的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将提取后的特征向量作为NCA的训练及测试样本,取得理想的分类效果.通过滚动轴承3种复合故障振动数据及正常状态数据,验证了所述方法的有效性.此外,通过与PCA分类效果对比,证明了所述方法的优越性,具有更高的分类正确率.

(二)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多样

随着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乡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呈现出健康多元的态势。为村民提供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是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方面。大庆市充分利用所辖五区四县独特的地域文化优势,构建起具有鲜明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文化活动,使乡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如,肇州县利用肇州金元文化和民俗文化、杨小班鼓吹乐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江工委”等革命教育基地、极乐庵等宗教文化场所打造出了集文化、休闲、宗教、体育等一体的综合文化旅游线路,创新文化旅游产品,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以“龙江工委”革命教育基地为例,笔者于2017年在托古乡调研时了解到,为了弘扬革命传统,激发群众的爱国情怀,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托古乡坚守文化阵地,不仅对龙江工委遗址进行了复原,还在托古村中心屯建设了“龙江工委红色文化休闲广场”,建设了一处文化长廊和两座休闲凉亭,让百姓获得便利的同时,也充分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为乡村居民提供优秀的文化资源,大庆市早在2005年便创建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现已建成1个市级支中心,4个县级支中心和5个区级支中心,58个乡镇的服务点和457个行政村基层服务点,覆盖率达到100%,村级服务点100%覆盖。

(三)乡村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大庆市所辖乡村在基本的公共文化设施方面投入力度较大,相关文化场地与硬件设施等方面逐渐建立并丰富。但目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还普遍存在质量不高、落实不到位、缺乏长效机制的问题。在公共文化设施利用方面,像文化场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活动站等虽然基本建立,但因受地理位置、交通便利、个别馆(站)与村民实际文化需要不完全匹配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利用效率不高,文化场馆没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在公共文化活动供给能力方面,大庆市个别乡村公共文化供给存在重形式、走过场的现象。比如,国家大力推动的“送文化下基层”活动实际上是实现城乡文化共享的有力抓手,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因为缺乏长效机制,导致此类活动没能形成常态,从近3年全市乡村“送文化下基层”的组织内容及效果来看,存在活动内容单一、零散、随机和不能有效覆盖所有村屯的现象,一些偏远地方的村屯根本享受不到所谓的“文化惠民”福利。

二、共享理念下大庆市乡村文化振兴存在的问题

全民共享,意味着要让所有乡村、所有人都能够共同享有与城市居民同样的改革开放文化发展成果。

(一)乡村公共文化供给能力仍存在不足

所谓文化消费,主要指人们为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而采取的以不同方式来消费精神文化产品和精神文化服务的行为[1]。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乡村文化消费活动。从近5年的发展来看,大庆市乡村居民收入水平有很大程度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13,220元增长到2017年的14,810元。在收入提高的同时,乡村居民在文化消费方面也呈现出上涨的趋势。比如,在文化娱乐消费上呈大幅上涨趋势,教育产品支出也涨幅较大。在乡村文化消费不断提高是大庆市乡村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蓬勃发展的具体体现,是乡村居民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的重要方面。

综合性材料的应用,是因为不同的材料它们所满足的需求是不同的,所以,如果能够吸取每个材料的优点,发挥它们的长处,那么就能将他们就行最有效的利用,就能够达到设计者想要的设计,并且也能够对建筑起到美观的作用。

(二)乡村居民文化权益没能得到充分体现

共享理念下,要求城镇和乡村居民享有同等的文化权益,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庆市乡村居民的文化权益保障尚不充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互联网的普及,农民对文化的需要越来越呈现出多元的态势,但由于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导致农民的文化生活较为单一,业余时间基本以看电视、打麻将或扑克、唠家常等活动为主,很少有其他的文化娱乐活动。所调研的肇州县托古乡所辖7个行政村,54个自然屯,有6983户,27,117口人。调研组随机抽取了3个自然屯,共选择了50户196人进行了走访调研。结果显示:高达47户平时的娱乐活动是看电视,且所看电视节目以电视剧为主;有57.9%的人选择在冬季闲暇时靠打麻将、打扑克消磨时间。通过座谈了解到,之所以选择这类活动消磨时间,用村民的话来讲就是“没啥干的”“不知道还有什么更好的休闲方式”。村民精神文化的空虚,主要是由于缺乏文化引领,缺乏对村民实际文化需求的关怀,才导致村民的文化主体地位缺失,文化权益得不到充分体现。

(三)乡村文化人才资源与城市差距显著

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乡村文化人才是乡村文化发展的基础与保障,是乡村振兴的“动力之源”。从大庆市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来看,由于受经费投入、管理体制机制、办公条件的限制,部分基层文化工作者存在专业素养偏低、年龄偏大、观念陈旧等问题,无法满足现代乡村文化建设的需要。从乡村人才作用发挥的角度来看,乡村文化人才在参与乡村文化建设方面主动意识不强,对乡村文化活动的参与尚没有形成常态且影响力偏弱。同时,由于乡村文化建设是一项投入高、见效慢的工作,在基层工作中乡村文化人才的工作角色易被边缘化,且对文化人才尚没有建立起长效培训机制,这也导致文化人才工作动力不足。

因此,对于重要的双语版资料,航空公司应聘请行业内专业人士进行翻译工作,或由行业内专业人士对现有资料进行重新校正,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此外,从业人员应注重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尽量阅读英文原版资料。

三、共享理念下大庆市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选择

全面共享,主要强调乡村和城市在文化建设的内容上要实现全面性。

ICME中的大会报告(plenary lecture)无疑代表着报告人所在国数学教育的最高水平.迄今为止在ICME上做过个人大会报告的中国学者只有华罗庚教授(ICME-4,1980).本届大会将邀请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中国学者代表中国做大会报告,向世界介绍和展示中国特色数学教育理论和实践.

(一)乡村文化振兴要唱响“全民共享”的主旋律

搭乘乡村振兴的快车道,大庆市乡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城乡文化共享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1.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全民共享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政府应向所有公民提供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受城乡二元体制的长期影响,乡村在文化建设方面与城市存在巨大的鸿沟,这也是造成一些地方经济贫困的深层次原因。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不等于是完全的“平均化”,目的是正视城乡之间的差距,以最大限度保证所有的公民能够享有大致相当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2]。目前,大庆市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健全,需要进一步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和市场共同参与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中,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供给格局。针对大庆市所辖县区地域分散、乡村文化场馆条块分割、资源分散的现状,可以鼓励县区通过开展馆际合作、行业联盟等方式为村民提供差异化的文化服务。在公共文化服务资金供给方面,要改变以往由政府垂直拨付文化资金的做法,引导和鼓励社会文化机构或团体积极参与乡村的文化建设,并为其注入项目活动金。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社会文化机构所提供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在数量、形式、质量上都会有一定程度提升,也会更接地气,满足乡村居民所需。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乡村意识形态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新时代坚守文化阵地的重要方面,必须加以重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利益格局的深层调整,乡村意识形态呈现一元主导与多样性并存的态势。新时代加强乡村意识形态工作,要充分结合三农工作的新特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围绕百姓最关心、最关注的,反映最为强烈的方面开展工作。先进文化是凝聚和激励人民的重要力量。乡村文化振兴首先要把握正确的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立场、文化取向和文化选择。当前,个别乡村干部由于存在错误的政绩观,只注重经济发展,导致文化建设走形式、走过场。所以,在乡村文化振兴的进程中,要突出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村文化发展,注重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鲜活的时代精神内容与乡村先进的文化相融合,通过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在广大乡村蔚然成风。

LOGGWO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计算如下:计算种群中每个个体的适应度值的时间复杂度为O(N),N为种群规模;个体位置更新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O(N2+klogn);群体循环迭代的时间复杂度为O(N2),所以,LOGGWO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二)乡村文化振兴要筑牢“全面共享”的主阵地

为了缩小大庆市乡村与城市文化建设方面的差距,实现文化资源的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必须把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推进。

2.全力构建城乡文化互哺机制。乡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城市文化的引领,城市文化的进步也需要乡村文化的充实。先进的乡村文化绝对不能与城市文化割裂开来发展,二者要互通有无,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实现城乡文化互哺。一方面,要有效发挥城市文化的带动作用,在乡村文化建设中注入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因子,多鼓励城市的文化艺人到乡村了解村民的文化诉求,让现代文化与村民的思想相融合。另一方面,要鼓励乡村文化走出去,融入到城市文化中。鼓励民间艺人把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文化娱乐节目走上城市的舞台。由于缺乏资金和平台,大庆市民间艺人登上城市舞台的还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加强。

2.以乡村特色传统文化为积淀进行乡村文化重塑。优秀的乡村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乡村特色传统文化的挖掘,不仅为乡村经济发展增添了动力,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所在。大庆市各县区在特色传统文化的传承上,要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产品,对现有的文化产品进行再包装。如,肇州县的“金元文化”、肇源县的“白金宝文化”、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渔猎文化”等都是比较有特色的传统文化,在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需要将这些特色文化与主流的乡村文化进行有机融合,通过文化产业的带动和村民的有效参与,对其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进而实现对乡村文化的重塑。

(三)乡村文化振兴要疏通“共建共享”的主动脉

文化本身具有共享性。正是这种共享的特性,决定了文化“共建”的重要性。文化共建共享,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

1.正确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各级地方政府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具有责无旁贷的责任,越是贫困地区、社会力量相对弱小的地区,越是如此。但从历年来大庆市五区四县《政府工作报告》中发现,相比于经济、民生领域,地方政府在乡村文化建设方面投入明显不足,重视不够。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形成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制度投入和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乡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建议设立乡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加大对贫困乡村的文化投入力度。进一步创新文化管理方式,改变现行“用行业体制去管理大文化事业”的做法,建议在基层率先实行“大文化”管理模式,实现文化资源整合,统一安排部署[3]。其次,要做好人才培养,加强乡村文化队伍建设。乡村文化队伍建设是乡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必须充分重视。地方政府要在文化人才培养方面,做到“宏观指导、微观辅导、兴趣引导”,切实把致力于乡村文化建设的人才选好用好,把乡村文化队伍培养好。

知识工程(KBE)技术是一种面向工程开发全过程的设计方法[2]。企业发展实现信息化进程,KBE技术是不可或缺的前进动力,其可以在设计、制造生产和维护阶段得到应用,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2.建立乡村文化市场化运作机制。在政府主导乡村文化发展的基础上,要建立健全市场运作机制,使市场成为有效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乡村文化资源的开发、文化产业发展等环节中适时引入市场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乡村公共文化资源的配置效率,满足村民快速发展的多样文化需求。只有走出政府“包办”文化供给的服务模式,才能有效促进文化资源的社会流动,让乡村文化活起来,与城市文化有效融合。文化资源市场化运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积极发展文化产业。

3.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力量是乡村文化共建的重要主体之一。目前,大庆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仍然以政府为主,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村民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文化意识淡薄、“等、靠、要”等被动和依赖思想。必须发挥社会力量,比如社会文化团体、志愿组织、民办的文艺机构等作为政府和市场的有益补充,扩大村民的文化选择范围[4]。社会团体的加入,会激活现有的乡村文化市场,实现多元供给、多方发力、多点开花,不仅在文化活动形式上有更为丰富的展现,在文化产品的提供上也会更加贴近市场化需求。

4.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性作用。在乡村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必须保障村民的主体性地位,提高村民的文化自觉。村民既是乡村文化的需求者、受益者,也是乡村文化的主要创建者。所以,要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文化创建的积极性,鼓励村民自主创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通过文化交流,引起文化共鸣与情感共鸣。同时,农民工作为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融合者,要积极发挥这一群体的文化反哺作用,鼓励他们通过所见、所识、所感,积极的参与乡村的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杜慧.农村文化消费活动研究——以河南省许昌市为例[J].社科纵横,2017,(05):128-133.

[2]张霞,赵美玲,滕翠华.共享发展理念下的农村文化精准扶贫路径探析[J].图书馆,2018,(04):52-57.

[3]陈波,耿达.城镇化加速期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空心化、格式化与动力机制[J].中国软科学,2014,(07):77-90.

[4]刘玉堂,张蕊.湖北农村“文化小康”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J].湖北社会科学,2017,(11):55-60.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2341(2019)01-0070-04

[收稿日期] 2018-07-03

[作者简介] 王晓琴(1982-),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副教授,科研处副主任,主要从事管理学与领导科学研究。

〔责任编辑:李敬晶〕

标签:;  ;  ;  ;  

共享理念下大庆市乡村文化振兴路径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