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奥运场馆赛后建设与利用研究_2008年北京奥运会论文

现代奥运场馆赛后建设与利用研究_2008年北京奥运会论文

现代奥运会体育场馆建设及赛后利用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育场馆论文,赛后论文,奥运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现代社会,奥运会不仅仅是国际体育竞技的舞台,同时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经济现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奥运会举办城市都把举办奥运会作为促进城市再造,推动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然而奥运经济是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奥运会能否对主办城市的经济发展产生持续的积极的经济影响,奥运会结束后场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是关键之一。如果能够科学地规划奥运场馆,并采取正确的措施开发和利用奥运会场馆资源,将会使奥运会场馆成为独特的遗产,并为主办城市的经济发展尤其是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反之则使主办城市背负沉重的财政负担。因此本文拟对1972年以来历届奥运会体育场馆的建设及赛后利用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期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资源赛后利用提供借鉴和理论依据。

1 现代奥运会场馆的基本类型及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现代奥运会诞生以来,奥运会的大多数比赛曾长期在室外举行。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普及以及竞技体育的专业化、商业化及观赏性的提高,奥运会的大多数比赛逐步移至室内。自1972年以来,现代奥运会的竞赛和训练的场馆主要包括:主体育场、主体育馆、多用途体育馆或会展中心、户外球类体育场(包括足球预赛场地、棒球场、曲棍球场、垒球场等)、户外绿地及其他户外场地(马术、射箭、沙滩排球等项目场地)、游泳馆、皮划艇赛场、帆船赛场、训练场馆(奥运会约需近100个训练场馆)。一般来说,奥运会主办城市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新建上述全部奥运会场馆,主办城市往往采取维修现有场馆、增加场馆功能、临时搭建场馆、使用大学体育场馆、使用替代场馆(如将会展中心临时用于奥运会比赛)等多种措施来确保奥运会比赛的需要(表1)。

表1 现代奥运会的主要体育场馆类型、功能及解决方案

奥运会场馆类型 功能解决方案

主体育场开幕式、闭幕式、田径和 坐席数量8000个以上,多数主办城市在

足球决赛申奥成功以后新建主体育场。

主体育馆篮球、排球、手球、体操等主体育场馆是奥运会举行球类比赛的体

育场馆,其规模比其他体育馆大。

多用途体育馆、会展 柔道、摔跤、拳击、举重、在奥运会期间,由于这些项目不需要太大

中心击剑、羽毛球、乒乓球、 的馆床面积,因此为了节省建设投资并考

跆拳道等虑赛后利用,通常把这些场馆建设成多用

途场馆,可以举行体育比赛,也可以举办商

贸和会展活动。

训练场馆用于训练奥运会期间,大约需要100个左右的训练

场馆,这些场馆大多使用现有场馆,许多奥

运会组委会都向学校、俱乐部等机构租用

小型体育场馆。

户外球类体育场 足球预算、曲棍球比赛、 足球预赛通常在主办城市以外的其他城

训练场地市举行,观众数量并不多,因此足球预赛场

地通常要小于主体育场。

户外绿地及其他户马术、射箭、沙滩排球这些比赛项目通常都使用临时设施,奥运

外场地 会后可以拆除,建设费用通常较低。

游泳馆 游泳、跳水等项目的比赛 游泳比赛场馆通常采用室内游泳馆和露

天游泳池,是奥运会场馆中投入比较高的

设施。

自行车场自行车比赛 现代奥运会历史上,自行车比赛长期使用

主体育场,1960年罗马奥运会第一次新建

了自行车场,现在大多数城市都需新建自

行车场馆。

棒球场 棒球比赛在棒球运动不发达的国家,通常将足球场

临时改作棒球场。

皮划艇赛场 皮划艇比赛 通常建成集比赛与休闲娱乐相结合的场

地设施,以利于奥运会赛后利用,有的城市

使用临时场地。

帆船赛场帆船比赛

注:根据1972年以来的历届奥运会组委会正式报告整理而成。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以来,历届主办城市都把筹备和举办奥运会作为促进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尤其把奥运会的场馆建设融入以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城市改造为核心的城市更新战略。对城市的整体环境与功能进行全面改善,更广泛地带动城市经济、环境、文化的发展,提高城市的活力,促进城市新陈代谢的过程[1]。在现代社会,一个国家的发展是以城市的充分发展为前提的,而城市的发展是以城市现代化为基本手段,城市更新则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城市更新是每一个城市崇高的发展目标,也是每一个城市都必须经历的历史进程。现代奥运会为城市更新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这也是1988年奥运会以来的历届奥运会的申办之所以形成激烈竞争局面的一个重要的原因。1972年以来,除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外,历届奥运会都建设了奥林匹克公园,把奥运会的主要体育场馆集中在奥林匹克公园,并都把奥林匹克公园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工具。奥林匹克公园的建设对促进城市更新和城市现代化有以下作用:1)奥林匹克公园大多建在主办城市的传统工业区,甚至垃圾场、荒地、经济落后地区,奥林匹克公园的建设极大地提升了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使这些地区成为新型城区。2)奥林匹克公园的建设极大地拉动了周边地区房地产业的发展,奥运村的住宅往往在奥运会开幕之前就全部销售给业主,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而且有力地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3)奥林匹克公园的建设往往形成了集体育、娱乐、文化、会展等产业为一体的大型多功能文化体育娱乐中心,形成了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基地和产业链条, 极大地带动了主办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以及城市精神文明的建设。

2 现代奥运会场馆建设和赛后运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1972年以来,奥运会场馆建设和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奥运会场馆建设规模日趋扩大、奢华成风。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以来,多数主办城市都力求将奥运会办成奥运会历史上最好的奥运会,体育场馆建设求大求全,场馆建设规格普遍较高。尤其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其场馆建设的规格均已超过了国际奥委会规定的2012年奥运会的场馆建设规格(表2)。由于奥运会场馆主要为竞赛服务,功能比较单一,超标准建设,给主办城市在奥运会比赛后奥运会场馆的运营管理方面会带来很大的困难。

表2 2000—2008年奥运会场馆坐席数与国际奥委会制定的2012年场馆坐席数标准的比较

2000年悉尼 2004年雅典 2008年北京 2012年国际

奥运会 奥运会 奥运会 奥委会标准

射箭 4500550050004000

田径 115600 75000

80000

60000

羽毛球6000550075005000

篮球 20000

18000

20000

12000

沙滩排球 10000

10000

10000

12000

拳击 10000

800013000

6000

皮划艇激流12500

500015000

8000

皮划艇静水22000

14000

20000

10000

-24000

场地自行车6000500060005000

跳水 17500

650017000

5000

马术 50000(障碍) 20000(障碍) 3000(障碍) 12000(障碍)

50000(盛装 8000(盛装舞 30000(盛装 12000(盛装

舞步)

步) 舞步)

舞步)

40000(越野) 40000(越野) 50000(越野)

击剑 10000

500010000

4000

足球 11560(决赛) 75000(决赛) 80000(决赛)

42000/

37000/20000 28000/20000

27000/17000

体操 6000600019000

12000

手球决赛 10000

15000

19000

8000

曲棍球15000

15000

19000

8000

柔道 9000800090006000

赛艇 27000

14000

20000

10000

帆船 30009000

游泳 17500

11000

17000

12000

乒乓球5000600010000

5000

跆拳道5000800090005000

网球 10000

800012000

10000

排球 11000

14000

19000

12000

举重 3800500054005000

摔跤 9000930010000

6000

注:2012年奥运会场馆的坐席数标准由国际奥委会制定

2)许多主办城市对奥运会场馆建设的前期论证和规划不够,尤其对奥运会场馆赛后利用和需求考虑不足。1976年蒙特利尔奥申委向国际奥委会提交的申办报告中提出将奥运会的预算控制在1.24亿美元之内,然而最终的支出超过了15亿美元。2004年雅典奥运会场馆建设规划不够周全,尤其是场馆的建设支出、场馆的赛后利用、场馆建设工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尤为明显。雅典奥运会场馆建设、奥运会运营和其他相关支出达120亿美元,超过了除北京奥运会以外历届奥运会的经费投入。2004年希腊政府的财政赤字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其中一半以上的财政赤字与奥运会场馆的规划不周有关。在场馆建设过程中,实际支出比预算高出30%~50%,其中许多超额支出都与奥运会场馆建设启动和竣工较晚有关[2]。奥运会结束以后,奥运会场馆的赛后利用问题至今仍在争论不休。按原计划,比赛场馆应当移交给地方政府和私人企业,然而这些政府机构和企业在奥运会场馆的设计和计划阶段没有参与,缺乏场馆运营的经验和必要的准备。因此,目前只有极少数的奥运会场馆移交出去。许多专家建议将一部分未移交且又不被希腊人喜爱的比赛场馆拆除,这些场馆包括棒球场、垒球场和曲棍球场等,这也必将导致巨大的财政损失。

3)奥运会场馆经营管理难度很大,多数主办城市在奥运会后运营都长期亏损。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结束后,每年的运营维护费用平均达到3000万美元。1988年汉城奥运会建设的奥林匹克公园尽管规模较小,但奥运会结束以后每年的维护费用也超过800万美元。在奥运会场馆维护方面,亏损最为严重的是悉尼奥林匹克公园。尽管奥运会前和奥运会结束以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政府都制定了奥林匹克公园的长远发展规划,但悉尼奥林匹克公园在运营管理方面仍然面临相当大的困难。2003年悉尼奥林匹克公园运营支出为1.39亿澳元,收入仅为5443万澳元,亏损竟达到8539万澳元。到2004年,奥运会主体育场冠名权售给澳大利亚著名的电信公司(Telstra),运营状况有所好转,2004年6月之前运营支出为1.08亿澳元,收入为9150万澳元,仍亏损1687万澳元(表3)。

表3 悉尼奥林匹克公园运营管理情况(单位:万澳元)

运营支出2003年 2004年1月-6月

雇员工资1635 1553

场馆维护费用1052 1184

其他运营支出3743 3417

货币贬值和分期偿还 4428 4301

转让和补助 323

378

支出总额13937 10836

物品和服务销售 1425 1743

投资收入538

278

报酬和罚金 3339

其他收入2894 7036

收入总额5443 9150

固定资产处置损失460.9

收入与支出相抵赤字 8539 1687

经常性拨款 4092 4031

投资拨款2788 1285

资产销售收益 2069

接受债权164

153

政府资助总额7045 3401

盈利或亏损情况 -1495 1713

资料来源:悉尼奥林匹克公园管理局

3 现代奥运会场馆建设和赛后利用的经验

3.1 国际奥委会推动的奥运会“瘦身运动” 长期以来,国际奥委会对现代奥运会场馆的建设问题极为关注,早在1911年顾拜旦先生就曾经指出:“非常不幸,近期举行的奥运会常常导致过高经费开支,其中许多不必要的开支是由于建永久性场馆引起的,许多永久性场馆的建设根本没有必要,因为临时性的场馆已足够……”罗格先生就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之后曾经说过:“我们应当更聪明些,能够把握奥运会场馆最合适的规格,以便在奥运会后场馆仍能被充分使用。”罗格先生上任后积极推动以削减奥运会规模为目标的“瘦身运动”,为此,专门成立了“奥运会研究委员会”,研究如何控制奥运会的规模,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建设奥运会场馆问题。国际奥委会“奥运会研究委员会”于2003年在布拉格举行的第115次全体会议上提交了最终研究报告,该报告在奥运会场馆建设方面的主要要点包括:奥运会主办城市应尽可能使用现有场馆,只有具有遗产价值才能建设新的场馆,没有遗产价值应尽可能利用临时场馆;进一步合理评估和规划场馆的坐席数;根据比赛与训练的实际需要合理规划场馆数量,降低体育场馆的建设投入;在技术和比赛规程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共用比赛场馆;国际奥委会必须与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联合制定奥运会场馆的标准,包括使用现有设施的标准、建设临时设施的标准和主办城市所需场馆数量的标准。国际奥委会就奥运会场馆的建设理念应引起我国体育部门认真思考。

3.2 现代奥运会场馆赛后利用的模式 概括而言,现代奥运会场馆的赛后利用有以下四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继续用于组织体育活动。奥运会结束以后,奥运会场馆区域尤其是奥林匹克公园通常都成为主办城市乃至一个地区的大型体育活动中心,开展的体育活动主要包括:职业体育竞赛活动、大学体育竞赛活动、国家级高水平运动集训、居民健身活动、社区体育俱乐部活动等。第二种是,交替使用模式。许多奥运会主办城市在奥运会期间为了节省开支,将大型商贸展览中心、会议中心临时改作奥运比赛场馆,在奥运会结束以后恢复原来的功能。而奥运村在奥运会结束以后往往成为城市住宅新区、大学生宿舍、办公用房等。第三种是,多用途使用模式。奥运会场馆在规划时就充分地考虑了赛后的利用,进行了多功能设计,使其在奥运会结束以后能够开展体育、商贸展览、音乐会、演唱会、娱乐等多种大型活动。第四种是,搭建临时场馆设施,奥运会结束后便拆除。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场馆建设都采用现代建筑工艺、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来建设临时场馆,既降低了建设成本,又满足了比赛需要。像悉尼奥运会主体育场那样,采用现代建筑工艺在奥运会期间增加了3万个坐席,奥运会结束以后则拆除这些临时坐席。还有一些大型赛事的主办城市在其场馆建设过程中使用了气膜体育建筑,在比赛结束以后则拆除这些建筑(表4)。

表4 现代奥运会场馆资源赛后利用的基本情况

奥运会场馆类型赛后使用模式 赛后利用情况

主体育场3

4

新建主体育场在赛后主要服务于国际和国

内大型体育、文化、商贸、政治、宗教等大型

活动,奥运会主体育场存在本身就可以吸引

国内外大型活动。

主体育馆3

组织室内体育、文化、娱乐、会展和商贸活动。

多用途体育馆 2 主办城市往往将商贸展览中心、会议中心

等临时用作比赛场馆,由于奥运会的影响,

奥运会结束以后这些设施往往成为促进主

办城市会展业的生力军。

中小型体育馆 1 4

这些体育馆大多数都用于大学和学校体育

活动以及居民体育活动。但必须有足够的

体育健身人口规模。

户外场地及绿地1 2 4

通常使用搭建的临时体育设施,一些设施

搭建在奥林匹克公园之中,奥运会结束后

成为公园景观或娱乐区域的组成部分。

奥运村

2 奥运村在赛后有以下使用模式:1、用于解

决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包括1952、1956、

1960、1968、1980年等历届奥运会);2、住宅

区(1972年和1976年奥运会);3、高级豪华

住宅(1988年和1992年奥运会);4、大学生

公寓(1984年和1996年奥运会)。

自行车馆 1 4

奥运会结束后大多用于高水平训练基地。

游泳馆/户外游泳池 1 4

奥运会结束以后,大多数游泳场馆都向普

通居民开放,成为促进城市大众体育发展

的有效手段。蒙特利尔奥运会结束后将游

泳馆改建成为水上惊险体育公园,亚特兰

大奥运会则把游泳馆移交给乔治亚理工

大学。

注:表中标注的阿拉伯数字分别代表本文论述的四个模式。

3.3 奥运会场馆建设应采取政府和企业合作建设与运营模式 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运营是密切相关的,目前国内外奥运会场馆及大型场馆的设计、建设和赛后运营多采用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即政府和企业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的模式。悉尼奥运会场馆建设就成功地采用了PPP模式。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在奥运会场馆建设方面进行了法人招标,最终悉尼奥运会的主体育场、主体育馆和奥运村招标成功。主场馆建设支出为4.63亿澳元,其中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出资1.35亿澳元,其余3.28亿澳元主要通过股票上市、银行借贷、冠名权和出售会员等方式筹集。主体育馆总造价1.97亿澳元(1.23亿美元),其中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出资1.42亿澳元,其余由澳大利亚阿比集团公司承担。奥运会结束以后由这家公司承担场馆的运营,30年以后移交给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奥运村则由房地产开发商建设和销售,在奥运会开幕之前就已经全部售出。亚特兰大奥运会主体育场由亚特兰大奥运会组委会出资2.89亿美元建造。在建设之初奥运会组委会与亚特兰大英雄队(Atlanta Braves)和亚特兰大市政府签订了一个协议,主要内容包括:奥运会结束以后运营管理权力移交给亚特兰大英雄队,由其运营30年以后产权移交给亚特兰大富尔顿县政府。奥运会结束以后,主体育场的2/3被拆除,仅留1/3作为亚特兰大英雄队的比赛场馆。采用PPP模式吸引企业参与奥运会场馆的建设和运营可以有效地降低政府风险,尤其可以有效地提高奥运会场馆的运营管理水平,提高经营效益。采取政府与企业协作的模式其核心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这种模式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大型体育场馆建设与管理的基本模式。根据国内外大型体育场馆建设项目的不同,政府与企业协作的模式可以细分为:BOT模式(建造—运营—移交)、BTO模式(建造—移交—运营)、BT模式(建造—移交)、TOT模式(移交—运营—移交)、BOL模式(建造—运营—出租)和DBFO模式(设计—建造—融资—运营)模式。

3.4 承办职业体育赛事是奥运会场馆赛后利用的成功经验 国外奥运会场馆经营的一个成功的经验就是将职业体育融入奥运会场馆赛后利用的整体战略。现代奥运会场馆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表明,奥运场馆必须努力地把职业体育融入场馆运营战略,这是二战以来奥运场馆运营管理的成功经验。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在奥运会结束以后成为拜仁慕尼黑俱乐部的主场,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蒙特利尔奥运会主体育场在奥运会结束后成为一家美国职业棒球俱乐部(Montreal Expos)的主场和一家加拿大橄榄球联盟俱乐部的决赛场地。洛杉矶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和足球预赛分赛场在奥运会结束以后都成为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比赛场馆。其中纪念体育场(Memorial Coliseum)建于1927年,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曾举行两届奥运会(1932年和1984年)开幕式和闭幕式的体育场。奥运会结束后,纪念体育场成为洛杉矶一家职业橄榄球俱乐部袭击者队(Raiders)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橄榄球队的主场。洛杉矶奥运会篮球比赛场馆富洛姆体育馆在奥运会结束以后一直是洛杉矶湖人队(NBA)和洛杉矶国王队(Los Angeles Kings,冰球队)的主场。玫瑰碗体育场(建于1922年)在奥运会结束以后,一直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橄榄球队的主场,曾举办5次美国橄榄球联赛决赛,男子足球世界杯(1994年)和女子足球世界杯(2002年)决赛阶段的比赛。悉尼奥运会主体育场在赛后则成为澳大利亚一个著名橄榄球俱乐部的主场。

3.5 奥运会场馆必须以组织大型活动为核心,采取多元化运营模式 根据现代奥运会场馆的运营经验和规律,奥运会结束以后,奥运会场馆的运营主要以组织大型体育、文化、商贸、政治、宗教活动为主。汉城奥运会结束以后,汉城奥林匹克公园成为一个体育与文化相结合的休闲娱乐中心。悉尼奥林匹克公园在建设阶段就被定位为一个世界独一无二的集体育、休闲娱乐、文化、商贸、科教为一体的大型活动中心。具体的目标包括:第一,使公园成为“澳大利亚体育第一基地”,成为一个综合性世界独特的体育产业模式;第二,一个杰出的教育与培训中心;第三,促进科技发展,将其作为经济发展引擎,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公园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第四,成为国家的健康、娱乐和康乐中心;第五,一个地区性文化、艺术、食品和娱乐中心。2002年,悉尼奥林匹克公园举办过1759次各种活动。2003—2004年度,悉尼奥林匹克公园组织了38个项目的体育比赛,其中有400万观众到奥林匹克公园观看比赛,比上年增加77%。每周3000人到高尔夫训练场参加娱乐健身活动,每周1600人到网球中心打网球。公园举办过南半球规模最大的悉尼复活节展。奥林匹克公园每年吸引550万人游客,这一数量与大堡礁游客数量大体相同。显然奥运会场馆在运营中必须积极吸引和承接各类大型体育、文化、商贸、娱乐活动,使奥运会场馆区域成为多功能的大型活动中心,这是奥运会场馆运营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

3.6 充分利用奥运会场馆的无形资产,扩大奥运会场馆的创收渠道 拓宽收入渠道,提高奥运场馆经营创收能力,根据现代奥运会场馆的运营管理经验,奥运会结束后奥运会场馆的无形资产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能否尽可能扩大奥运会场馆无形资产的价值是奥运会场馆经营能否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奥运会场馆赛后开发收入渠道主要包括以下门类:奥运会基金收入、豪华包厢收入、冠名权收入、门票收入、广告收入、永久性坐席收入、食品饮料及吧台收入、停车场收入等。

标签:;  ;  ;  ;  

现代奥运场馆赛后建设与利用研究_2008年北京奥运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