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学生的心灵论文_潘素珍

感知学生的心灵论文_潘素珍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作为班主任教育学生,感知学生心灵的案例,简单阐述了两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希望能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启迪,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关键词:问题学生;教育方法;教师

作为一个班级的班主任,管理一个班级,事情是杂乱无章,尤其是班上少部分的“问题学生”,时常让笔者很头疼,称其为“问题学生”并不是贬意。而是指现在我们班内少数常迟到,不交作业,态度不端正,时常和同学之间闹点小矛盾的学生。起初,笔者是以教育批评为主,请这些学生到办公室进行长谈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结果,他们坚持不了多久,又会犯同样的错。几次之后,感觉对待这样的学生单一地去说服好像效果不是很大,以后的教育中笔者就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育方式。

一、个别谈心法

谈心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教师与学生谈心是传统的工作方法之一,是每个教师必须练就的一项基本功。今天,与学生谈心仍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只要重视、得法、运用得当,就能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就能建立友谊,使集体产生凝聚力、向心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开学以来,一个女孩子老是不记得自己值日,要不值日时,站着、看着,好像不关自己的事,前两次同学们忍了,笔者则认为既然别人愿意帮你分担,就没说什么。结果,她一点都没有觉得自己做得不对。笔者把她叫到操场上,边走边和她谈关于她值日时的表现和其他同学对她的不满。经过了解,从小在家娇生惯养,一点事也不做,这么大了,自己的事还得父母给她准备。根本认识不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认为别人为她做得一切都是理所应当,什么都不关自己的事,看来她还是没长大,就跟她慢慢说,为人责任和义务,学生就该学习,大人有大人责任,要工作,要养家对待自己的家人。而且人都要生活在一个集体中,人人都有一份责任,都应该去尽力,初中生也长大了。听了,她似乎明白点,长时间没说话。下次值日时,她很尽心尽责,还跟笔者说这是她最认真的一次,也是做得最好的一次,笔者欣慰地笑了。

二、以诚相待,倾注爱心

爱学生,使其感受到教师的重视和班级的温暖。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后进生时说过:“这些孩子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人类的无限多样化的花园里的花朵。”因此,笔者更应该关心他们、爱他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热爰他们,才能走进他们封闭的心灵天地,做好转化他们的工作。由于问题学生身上的毛病、缺点多,很少得到理解同情,普遍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自卑、自傲,对教师持对立的情绪,对同学有不满的态度,他们疏远了集体,表现出孤傲。因此,对他们,笔者应多关心、爱护,培养他们的情感,使他们能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温暖。

在教学中的情感投入,首先需要具有浓厚的爱生情感。教育心理学中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实际上讲的就是教师的爱和教师的期望值对学生发展的影响。高尚、无私、纯洁的师爱,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是教师情感投入的基础和源泉。教师有了爱生的情感,才能使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一位教育家说得好:“最好的老师并不是传授知识多的老师,而是热爱自己学生的老师。”

我们班就有这样一位学生,脑子灵活,作业也算认真,有段时间注意到他和同学之间不像以前和谐,他话少了,他上课走神、发呆,作业不认真,甚至不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找他了解情况也是闭口不说,没办法,打电话从他父亲那儿知道,这些日子父母闹离婚,对他有了极大的影响。大人的事,我们管不了,但笔者知道要给他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于是,笔者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帮助他、关心他、鼓励他;一发现他的点滴进步就表扬他,无论课上、课下话动,都注意从各方面对他表现出重视,让他感受到笔者无时无刻不在关心他。俗话说:“日久生情”,这种爱式的教育,使他渐渐缓和情绪,并在成绩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当然私下找他谈过心,关心他的生活有谁照顾,平日里谁给他洗衣、做饭。笔者知道,他有强烈的自尊心,这些不想让同学们知道,笔者也替他守着。

通过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笔者深刻认识到转化问题学生的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转化问题学生不仅需要过程,更要教育者奉献爱心,因材施教,进行反复、耐心的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将教育优势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对待这些学生,要了解其个性品质和能力的潜在性,尊重其自身的差异性,激发其进步的主动性。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给这些学生更多的关怀,“消防队员式”的教育工作只能治标不治本。信任和鼓励远远胜于高高在上的说教,我们要有谅解宽容的大度,以爱心去影响学生、关怀学生。很多事实告诉我们,最可怕的不是学生错误的行为,而是不肯原谅错误的那颗冷酷的心。引导他们走出“自我围墙”,只要唤起了他们的自信心,他们学习和做人的进步速度就会大大加快,我们的教育就会收到预期成效。

(作者单位:安徽省繁昌县孙村镇初级中学 241206)

论文作者:潘素珍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11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9

标签:;  ;  ;  ;  ;  ;  ;  ;  

感知学生的心灵论文_潘素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