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劳动力转移就业状况新思考论文

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人口大市,也是传统的劳务输出大市。近年来,随着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人力资源大市的优势不断弱化,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对如何做好下一步转移就业特别是市外转移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基于对当前菏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的深入调研和思考,在对新情况、新特点和新趋势全面把握、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和思路。

菏泽市劳动力转移就业状况新思考

文◎赵化忠

截至2017年底,菏泽市户籍人口1018万,农业人口780万,农村劳动力481万。多年来,菏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通过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多方参与,大力实施“南下北上”“西输东接”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和“归雁兴菏”计划,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5万人,其中市内就业153万人,市外转移就业152万人,基本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就业比较充分的总体目标。

转移就业新情况

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 据调查,全市农村劳动力481万人,占农村人口的62%。其中,男258万人,女223万人;16—30岁的162万人,31—45岁178万人,45岁以上141万人,分别占34%、37%、29%;初中及以下308万人,高中、中专、技校 129万人,大专及以上44万人,分别占64%、27%、9%。

其三,政府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发挥带头作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通过身体力行,让农民对生态环境保护有直观的认识,并积极效仿。此外,政府还要重视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对示范田的土壤、农产品的质量以及试验田的周围环境都要进行调查、分析,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示范田的标榜作用。

转移就业区域分布情况 在已转移就业的305万人中,市内就业153万人,市外务工152万人。市外152万务工人员中,省内43万人,省外109万人;长三角42.1万人,珠三角22.5万人,京津塘25.5万人,本省东部33.6万人,其他地区28.3万人,分别占市外务工人员总数的28%、15%、16%、22%和19%。

价值指向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课程思政”必须正确处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切实达到育人的目标。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育人的根本目标在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在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德育起到引领作用。因此,高校“课程思政”承载着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对健全人格、文化传承、体育精神、审美情操和劳动热情的培养和引导,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坚实价值基础的使命。

就近就地就业呈加快增长趋势近几年,菏泽市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市县区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菏泽市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据调查,目前市内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者已达153万人,较2011年的125万人增加了近28万人,增长22.4%,年均增加约4万人。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返乡创业就业人员的增加,就近就地就业人数将呈加快增长趋势。

就业稳定性大大增加 调查显示,菏泽市务工人员在市外务工时间由“十一五“初期的平均8个月,提高到目前的10.5个月,务工时间延长了2.5个月,有效地减少了盲目流动带来的交通、误工等成本压力,务工收入进一步提高,就业稳定性大大增加。

工资福利等情况 市外务工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5万元,市内工资为2.56万元。农民工在外务工时间,市内平均每年为9.5个月,市外为10.5个月;平均每天工作8—10小时,每天加班1.5个小时,加班工资发放比例约为86%。

新疆轮台工程位于天山南麓,为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平均气温为11.1 ℃,历年极端最低温度-25.5 ℃,暖风器的进风温度按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11 ℃,暖风器出口空气温度30 ℃。经咨询电厂暖风器的运行情况,暖风器出口风温能满足系统设计要求。

转移就业新特点

扶贫车间让大量人员家门口就业 扶贫车间是菏泽市在尊崇基层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出的就业扶贫新路子。菏泽市结合当地服装加工等产业情况,通过党委政府推动,鼓励部门、企业、能人等援建,在村头地尾、学校周边等地,因地制宜建设了大量扶贫车间,将就业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

市外务工平均年工资为4.5万元,年劳务创收684亿元,相当于农民人均增加收入8769元,占2017年全市农民人均总收入11753元的74.6%。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

务工收入成为农民增收主渠道

中低收入、低端劳务仍是主流据调查,目前菏泽市务工人员从事电工电子、建筑、餐饮商旅、服装纺织等普通型工种的约占70%,从事技术性工种的人员不足30%,这些行业大多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低,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普通型、体力型、中低收入劳务仍占主流。

市外主要行业分布情况 市外务工人员中,从业人员较多的行业为建筑业、机械制造、电工电子、纺织服装和餐饮商旅业,从业人数为128.5万人,约占市外务工人员总数的71%。省内从业人员最多的行业为建筑业,省外为电工电子。

就业区域分布趋于合理 目前菏泽市外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长三角、京津塘、珠三角和山东省东部地区,分别为42.1万人、25.5万人、22.5万人、33.6万人,分别占外出务工总量的28%、16%、15%、22%。人员分布与经济发达水平和交通便利程度呈正相关,经济效益趋于最大化,就业区域分布较为合理。

务工人员合法权益逐步加强 据调查,菏泽市务工人员参加各类社会保险达到385万人次,99%的务工人员参加了至少一项保险,80%以上的参加了两到三项保险。另外,务工人员劳动合同签订、职业卫生安全、保险关系接续转移、女子入学、土地承包、留守儿童等问题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和改善。

转移就业新趋势

是器乐教学的基本方法,由老师进行身传言教,老师主要讲解乐器的特点,演奏的要领和注意事项,同时要对演奏中的姿势、指法、呼吸等作示范表演,让学生直观地听、直观地看,对照自己纠正错误的地方,获得立竿见影的教学实效。以巴乌吹奏时的指法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先让学生跟着自己模仿低音so、la、si的指法与吹奏,然后让他们参照巴乌常用指法表对do、re、mi三个音进行自主摸索着学习,并引导学生总结低音区与中音区吹奏时气息上有何区别,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学习主动性。

市场调节就业机制基本形成 根据上述数据推算,每三个农村劳动力有两个转移就业,一个从事农业生产并兼顾家庭。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民自觉自愿的行为,市场就业、自主就业观念深入人心,农村劳动力应出尽出。市外务工人员由“十一五”初期的120万人增加到“十二五”期间的180万人,增长50%,年均净增加12万人。近年来,由于菏泽市大力发展“归雁经济”,“十三五”期间外出务工人员逐步回落至目前的152万人。

武器系统的各组成单元(指控车、雷达、导弹发射车等)使用高稳定的晶振作为本地时钟源,利用北斗、GPS秒脉冲来同步这个本地时钟,实现了整个武器系统的时间统一和同步。文中所述同步设计有借鉴意义,可推广应用至对时间有同步要求的系统和设备。所述抗干扰措施,在工程设计中具有普遍参考价值,其中首次应用的秒脉冲时间轴开窗保护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有效地解决了秒脉冲抗干扰保护,拟推广应用于新型号雷达的时间同步设计。

返乡创业就业带动大量人员回流 菏泽有152万人常年在外就业创业,形成了得天独厚的人才储备库。菏泽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大力实施“归雁兴菏”计划,加快推动“归雁经济”发展,成立正县级返乡创业服务专门机构,设立返乡创业承办银行,在全国大中城市建立171个返乡创业服务站,建设64家创业示范平台。

转移就业新思路

坚持市场主导调节转移就业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已成自觉自愿的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个人通过人力资源市场实现“双向选择”,达到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高效。政府相关部门重点要搞好服务,加强宣传,解决就业信息不对称、不流动的问题,合理引导。

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就近就业 各县区要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围绕现代农业等,搞好水果园区、种养殖园区、生态园区、工业园区等建设,加强农村道路、引水工程、生态环境、公共设施等基础性建设,着力打造返乡创业示范园,激发区域经济发展潜力,以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就业前景,增强本地区的吸引力。

改善营商环境吸引返乡创业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以“一次办好”改革为目标,推出事项清单,健全“一门办理、并联审批”机制,全面开展容缺受理审批服务。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行网上办事、网上监管,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努力改善营商环境,形成投资洼地。同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开展返乡创业示范县、示范镇创建工作,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村电子商务带头人、科技致富带头人、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等,打造多层次多样化的返乡创业格局。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劳动就业办公室

标签:;  ;  ;  ;  ;  ;  

菏泽市劳动力转移就业状况新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