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政浙江时期绿色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

习近平主政浙江时期绿色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

习近平主政浙江时期绿色发展 理论与实践研究 *

张 合 营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理论教研部, 浙江 湖州 313000)

摘要: 浙江绿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基础和理论来源。习近平主政浙江时期,在领导浙江人民绿色发展的施政中,坚持问题导向,统筹顶层设计,强化内生动力,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与生态修复、环境治理,加强制度保障体系的构建,探索形成了必须牢固树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意识、尊崇自然规律、统筹推进人与自然永续发展的以“社会革命”等为核心内容的“两山”理念,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

关键词: 习近平; 绿色发展; “两山”理念; 共同体意识; 理论与实践

习近平主政浙江期间(2002—2007年),在推动浙江绿色发展的实践中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两山”理念是习近平同志领导浙江人民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难题,对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艰辛探索的科学结晶,是浙江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主政浙江时期的绿色发展实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主政浙江时期关于绿色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实践经验,对于我们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自觉性、坚定性,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信息辅助是本文与第一阶段实验的另一重要区别。信息辅助是为设计师实时提供整体演化态势网络图示信息,主要包括方案得分和引用情况,让设计师在选择引用对象时有一个整体性的参考,而不像第一轮实验只有每个方案的分析信息。这种信息参考的作用是否理想尚不得而知,也可能会导致早熟收敛,从而损失方案的多样化。因此,需要多次实验来进行对比观察。

一、习近平主政浙江时期的绿色发展实践探索

走绿色发展转型之路,是基于浙江发展形势的考量。在历经改革开放20多年的快速发展后,浙江面临着所谓的“成长烦恼”:(1)浙江作为一个资源小省,“人多地少”,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在成为经济大省的同时,遭遇了越发紧迫的资源约束问题。(2)浙江经济外向性程度较高。进入21世纪之后,浙江的出口贸易面临着发达国家非常严峻的“绿色壁垒”挑战。(3)作为浙江经济发展动能的“块状经济”, 其粗放型发展模式,引发环境污染等系列现象,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敏感问题。习近平同志在主政浙江的近5年时间里,为化解“成长的烦恼”,基于世界范围内的绿色经济发展潮流及环境危机应对,基于浙江省情的实际思考,坚持问题导向,以建设生态省为重要载体和突破口,创造性地融绿色发展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建设全过程,统筹推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开出了打造“绿色浙江”的“良方”,为绿色转型发展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打造了一个美丽中国的样本。习近平在到任之初就指出:“在我省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一个重要目标,又是一条有效途径。”[1]188经过近5年时间的“绿色浙江”建设实践,浙江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态环境质量一直处于全国前列;而且,浙江的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快速、高质量的发展,实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性转折,为全国提供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浙江范本。

(一)绘就绿色发展的一张蓝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绿色发展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诸多领域,牵扯全局范围,需要顶层设计、整体推进。“绿色浙江”建设开始推进时,习近平亲自主抓生态省建设的规划编制工作。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2003年8月,通过了《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这个规划明确了生态省建设的总体目标、重点工程和主要任务。根据省域资源环境人口的实际,确定了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进一步优化了全省国土空间布局,合理规划了“三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形成了浙江绿色发展的“四梁八柱”。2003年,浙江成为全国第五个生态省建设试点。依据这一纲领性文件,到2004年底,全省所有地级市、县(区)都完成了生态建设规划的编制。所有相关省级单位也相继出台了部门的五年工作计划。绿色发展规划的科学编制,奠定了“三生”融合发展的基本格局,使全省各个地方、各个部门有了共同的行动遵循,为协同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提供了根本保证。

(二)激发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

环境污染是工业文明的最大痛点,不仅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损害。以生态环境这个最大的“公共物品”为切入点,让人们在环境污染整治中增加获得感,容易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因为,环境的改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习近平部署绿色浙江建设时,以环境污染整治这个民生“痛点”为切入点,进一步明确绿色发展的全局性、重要性,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引领绿色发展的主体责任。在习近平的推动下,2004年10月,浙江省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污染整治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推动科技、财税保障制度改革,以“两化”(产业化、市场化)治污染,以科技进步调结构,坚决关停现有的“低小散”重污染企业,严把新增业态的环保准入关,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格追究环境污染事件的责任,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的宣传教育。到2007年,环境污染整治已有了明显成效,基本扭转了全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局面,生态环境质量获得极大提升,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全省共完成限期治理项目3 988个,关、停、并、转环境污染企业3 969家,有效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1 292个。一大批企业在污染治理的过程当中激发出绿色发展的新动能,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三)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行动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推进绿色治理,修复环境生态。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快速发展的浙江经济带来了不少生态赤字。面临这一“制约的疼痛”,习近平同志紧紧抓住环境治理的牛鼻子,强调要以“为子孙后代负责任”的历史责任感,推进环境整治与修复这项生态省建设的基础性工程。(1)2004年10月,启动“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系统治理全省8大水系及11个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2)启动生态公益林建设。到2004年,全省累计建成生态公益林43.56公顷,建成公路绿色通道7 500公里。(3)以调水、节水、用水、治水等“四水工程”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河道和水土流失治理,恢复提高河道生态功能。2004年出台《万里清水河建设管理办法》,当年就完成了1 600多平方公里的水土治理。

(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习近平在主政浙江时期强调:“建设生态省,农村是重点,是难点,也是主战场。”在习近平的推动下, 2003年6月,浙江省委推出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改善为重点的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了 “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突破转化之路。在“千万工程”的精准施策下,浙江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良性循环道路。农村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生态效益逐步显现,农民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成功走上了村庄整治与经济发展结合的绿色转型发展之路,环境治理的获得感明显提升,乡村振兴战略与美丽乡村建设呈现新面貌。2013 年 10 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认真总结推广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成功经验。2019年,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总结了浙江深度推进“千万工程”的15条经验,在全国推广。

实现发展和保护大自然,一度被看成是一个二律背反的问题。大多认为,经济发展势必会损害自然,进而威胁人类的生存;要保护自然,就必须放弃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而这,又是使千百万人处于不发达状态的“罪魁祸首”[2]142。正如古莱所言,这一悖论实质是个伪问题。如果坚持“整体真正发展”(可持续发展),就可以克服二者之间的张力[2]142。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保护和利用是辩证统一的。也就是说,人类生存发展离不开自然界的恩赐。如果能够在遵循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开发、利用自然,并且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那么人类就可以在保持生态良好的同时实现永续发展。明确了保护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就意味着摒弃了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的立场。只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主政浙江时期,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我们必须通过生态省建设,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通过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让大自然休养生息,以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否则终将遭到自然界的报复。我们说以人为本,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能在发展过程中摧残人自身生存环境。”[1]190这一观点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是个生命共同体”的价值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必须用整体思维深化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的理解,突破传统认知的窠臼,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意识,使绿色发展具备持久、永续的内生动力。

(五)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制度保障体系构建

“生态环境是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早在2003年,习近平就在《求是》发表的重要文章《生态兴则文明兴》中明确指出:“打造‘绿色浙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需要。”[3]42-44“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生态资源是一切财富创造的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说,“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1]186“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认为,当经济增长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排放物会达到峰值。之后,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破坏之间的关系就会表现为负相关性的关系。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环境“倒U型曲线”。这是人类发展实践经验的总结,它符合统计学规律。但是,假如就此认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会自动获得统一,则实属谬误。习近平客观分析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两难问题的认识曲折过程,创造性地提出了“两山”理念,科学地揭示了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之间的内在统一关系。他说:“人们在实践中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这‘两座山’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1]198习近平关于绿色发展的一系列观点,如“生态的优势不能丢”“必须懂得机会成本,善于选择”“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等,进一步丰富了“两山”理念,推动了生产方式的变革,为“建设什么样的绿色浙江,怎么样建设绿色浙江”提供了根本遵循,夯实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根基。

自然禀赋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生活质量的水平密切相关。我们不能完全依据经验判定“资源诅咒”命题成立与否。古人云,“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处理好人类追求发展的需求和资源有限供给这对永恒矛盾,是发展中始终绕不开的难题,这是一个客观的存在。主政浙江时期,面临浙江特有的环境和资源约束的严峻挑战,在实现绿色发展中,习近平高屋建瓴地指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1]193在这场“社会革命”中,习近平带领浙江人民以“凤凰涅槃”的勇气,以“腾笼换鸟”的思路,大刀阔斧改革创新,紧紧抓住科技创新关键环节、经济结构调整根本任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与先进制造业,努力 “让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俊鸟引领浙江经济”;严肃查处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控制“三高”产业的发展,坚决淘汰严重耗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产能;大力提倡环境资源合理、适度消费的观念行为,逐步建立消费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生态型消费模式,使生产和消费两个环节协同发力。2007年,浙江省成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省。

二、习近平主政浙江时期的绿色发展理论主要内容

习近平主政浙江期间,在领导浙江人民进行生态省建设中,探索出一套实现绿色转型发展的成功经验,形成了一系列科学论述和观点。这些论述和观点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理论源头。其主要内容,归纳起来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实现绿色发展的核心是牢固树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意识

酒店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想办法改变人力资源的策略,提高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使“流入”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比例日渐高于“流出”的知识、能力、素质所占比重。通过高素质人才的引进逐渐更替较低层次水平的员工,使酒店员工整体素质与水平得到提升。

学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主体,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必须完善对学生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这要求高校有必要对学生入党前后的行为进行监督引导。同时高校需要完善对学生的日常管理机制,学生不仅要在党组织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身的行为。因为有很多学生在入党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容易放松对自身的要求,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缺乏新动力。[4]

式中:ρw为水的密度,kg/m3;vi为断面流速,m/s;xi、xj为距离,m;ρ为压力,N;fi为质量力,m/s2;v为流体运动的黏滞系数。

(二)实现绿色发展必须始终遵循“两山”理念的指导

制度建设,事关根本。在习近平推动下,浙江省的生态省机制体制等制度创新始终走在全国前列。(1)创造性地建立了生态补偿制度,推动生态消费有偿使用的历史性变革,创造性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生态补偿真正得以实现的制度难题。 2005年,浙江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使生态保护的价值在市场倒逼中逐步体现。(2)探索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路子,建立了涵盖水、土、气、废领域源头防控和过程监管的生态保护制度。2009年7月,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2007年8月,公布了《浙江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2005年11月,公布了《浙江省林地管理办法》等生态保护方面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3)创新领导干部推动绿色发展的考评体系。2006年7月,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市、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实施办法》,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的生态建设责任,使“经济增长是政绩,保护环境也是政绩”的政绩观得以真正体现。

(三)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方法是整体协同推进

在传统工业文明发展观中,各种利益主体受利益最大化动机驱使,其注意力内转。在线性思维逻辑宰制下,作为最大公共物品的生态价值诉求让位于短期利益、局部利益偏好,生态资源的无节制消费让位于生存发展的博弈。因此,实现绿色转型发展迫切需要整体思维、统筹推进。习近平认为:要从生态平衡的整体性谋划绿色发展,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4]。 主政浙江时期,习近平把绿色发展纳入浙江发展战略----“八八战略”之中,使其成为贯穿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方面发展的战略任务:在空间布局中,全省一盘棋,划定主体功能区,科学布局和规划“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在经济发展中,依靠科技创新,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遏制环境污染;在政治层面,探索促进绿色转型的制度体系,建立促进绿色发展的考评体系、考核机制、补偿机制和相关法律法规;在社会和文化层面,倡导绿色消费,宣传和弘扬生态文化,不断强化全社会的生态价值理念。浙江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系统思考、顶层设计、整体推进,取得了实效,促进了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并最终推动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共生的历史性变革。

(四)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途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2.2 靶向性穿刺 包括穿刺超声新技术及磁共振显示的病灶。教学关键在于前列腺内病灶的识别和定位。靶向病灶包括TRUS显示的低回声;彩色/能量多普勒显示的不对称血流、局部异常丰富血流信号区;超声造影显示快速增强、高增强区;超声弹性成像显示的组织变硬区;多参数MRI疑诊前列腺癌区等。要求学生熟悉常规超声、多种超声新技术,以及多参数MRI。

另一方面,统计显示,2017年创投投资项目的R&D投入达到279.7亿元,项目平均研发投入资金为1 261.7万元/项。其中,种子期、起步期的项目处于重要的研发投入阶段,但由于绝大多数企业尚未盈利,不能用销售收入弥补R&D投入成本,因此,创投资金成为其重要的投入来源。

(五)实现绿色发展必须推进资源节约的 “社会革命”

一整套的宏观调控倒逼机制,把浙江的绿色发展转型压力转化为绿色发展动力,从而加快了粗放型企业的市场淘汰,有效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习近平同志非常形象地把这个转型称为“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精神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

主政浙江时期,习近平始终强调绿色发展的根本途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5]他指出:必须统筹绿色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重点在改变资源利用方式、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三个重点方面寻求突破;坚持依靠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保护型、循环经济型的“四型”创新之路,着力解决浙江省资源保证程度低、环境容量小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坚持从长远考虑,整合和重新配置有限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和经济质量,做好永续发展的文章。较之当时的“十一五”规划,以“两山”理念为指导的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在理念上更加具有前瞻性,方法上更加具有战略性,从而使浙江在转型发展中,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资源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道路。

三、习近平主政浙江时期的绿色发展实践与理论探索的重大意义

主政浙江期间,习近平高度重视、科学谋划绿色发展。他的关于浙江绿色发展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确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准备”[6]75

(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

众所周知,马克思的生产理论没有把参与价值生产的自然和文化条件纳入其中,环境问题在技术历史观中一度被遮蔽。马克思认为, 科学技术是减少工业废物并使工业废物资源化的有效手段,但受特殊历史实践所限制,对生态价值的问题还没有进入思考领域[7]133。“两山”理念融合社会和自然过程,揭示了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及双赢之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生产理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为克服“自然的异化”指明了方向

异化的自然根源在于社会发展的失败。一些人之所以生活在肮脏、危险的环境中,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在创造自身的环境过程中进行有意识的社会控制,使自然环境更合乎期望而创造出来。浙江绿色发展的成功实践与理论探索表明:只有承认自然规律在我们人类力量之上,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遵守自然的规则,方可克服自然异化,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否则,异化的自然必将置人类生存发展于危险之中。

(三)拓宽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视野

“两山”理念充分肯定了生态环境资源对生产力发展的不可替代作用,强调“环境也是生产力”,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引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解放,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四)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主政浙江时期,习近平在推动绿色发展中的经验做法、一系列论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拓展了治国理政的新思维,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根基。(1)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紧紧抓住浙江发展阶段性实际,有针对性地解决绿色发展问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精神品格。(2)坚持抓住绿色发展中的重点,精准发力,以重点带全面,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论。(3)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要看GDP,但不能唯GDP”等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解决了生态文明建设中“有为”“善为”的根本问题;“从规划开始强调特色”体现了绿色发展顶层设计缜密的战略眼光和系统思维;“要为子孙后代负历史责任”则凝聚着绿色施政的情怀和人民的立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习近平“两山”理念的精神实质和逻辑起点。实践中,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坚持好。

(五)为绿色发展提供了行动方案

浙江绿色发展是习近平领导浙江人民在探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的局部实践,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范本。21世纪的今天,在见证大量生态灾难之后,绿色发展议程已成为全球共识。但如何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践行绿色发展,人们还想不出好办法。在浙江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一幅山青水秀的画卷也正在徐徐展开。这充分证明了绿色浙江建设实践方案的可行性和正确性,也充分验证了习近平当年推进绿色浙江建设时的判断的高瞻远瞩。立足于“美丽中国”建设的新阶段、新实践,我们必须切实坚持浙江绿色发展的成功经验,更加坚定地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两山”理念为指导,牢固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观念,描绘“美丽中国”的新蓝图。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2] 德尼·古莱.发展伦理学[M].高 铦,温 平,李继红,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 习近平.生态兴则文明兴----推进生态建设 打造“绿色浙江”[J].求是,2003(13).

[4] 人民网.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EB/OL].(2013-05-24)[2019-05-20].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524/c1024-21608774.html.

[5] 习近平.携手推进亚洲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EB/OL].(2010-04-10)[2019-05-20].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11335338.html.

[6] 浙江省委党校编写组.八八战略[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

[7] 特德·本顿.生态马克思主义[M].曹荣湘,李继龙,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Study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Green Development in the Period of Xi Jinping ’s Administr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ZHANG He-ying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College, Huzhou 313000,China )

Abstract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green development in Zhejiang Province i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basis and theoretical source of Xi Jinping’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ought. During the period of governing Zhejiang Province, Xi Jinping insisted on problem orientation, scientific top-level design, strengthened endogenous motive force, promot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production and lifestyl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and strengthened the construction of system guarantee system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leading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Zhejiang people. In practice, he explored and formed the necessity of firmly establishing human and natural life.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concept of “Two Mountains” is the consciousness of life community, the respect for natural law, and the “social revolution” which promot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It innovates and develops the Marxist theory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Key words :Xi Jinping; green development; “Two Mountains” concept;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theory and practice

*收稿日期: 2019-03-15

doi: 10.13690/j.cnki.hzyxb.issn.1672-2388.2019.02.09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6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研究课题 “习近平主政浙江时期绿色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16GXSZ008YB)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张合营(1967-),男,安徽无为人,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2388(2019)02-0031-05

标签:;  ;  ;  ;  ;  ;  

习近平主政浙江时期绿色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