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音乐课堂中传统文化的传承论文_吕维华

浅议小学音乐课堂中传统文化的传承论文_吕维华

吕维华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外国语学校 213300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9-199-01

中国传统文化是漫漫人类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传统文化以孔孟儒家为内核,兼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这么丰富宝贵的历史遗产如何做到有效的传承和发扬,是时代给我们这一代人的不可推卸使命。唐朝诗人韩愈在《师说》中写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劝解后人如何做好自己的学问和专业技能知识。而作为在这个时代浪尖上的小学音乐教师理应做好这个承前启后的角色。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教师取其之精华,去其糟粕根植于人心、人脑,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真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教师将传统文化和小学音乐课程进行有效的融合,不仅可以发挥音乐课程的审美教育、品德教育、益智教育等功能,还能够增强小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认同。

教师围绕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课程建设,使小学生能够自主的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如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传承呢。教师可以从音乐教材的歌唱教学、欣赏教学、中高年级器乐教学、音乐活动出发,立足教材,寻找与之相关的文化元素来参与课堂,做到音乐课堂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一、在唱歌教学中领略传统文化

唱歌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中之重。唱歌是利用人声把歌曲表现出来,是对音乐的再创作。唱歌教学即是采取唱歌方法进行的音乐教学。为了切实做好普及音乐教育,中小学阶段,应着重采取以唱歌教学为主要载体的音乐教育模式。教材中有很多传统文化题材的歌曲。如何上好这些歌曲呢,怎样把这些文化大餐做好呢。

(一)诗歌类歌曲注重意境的学习。

二年级歌曲《春晓》作者是唐朝诗人孟浩然,教材中谱写了两种风格炯异的曲调。一种乐曲是四拍子,整首歌的情绪有一种感叹花落春去的忧愁。另一种是欢快活泼的喜悦之情。演唱朗朗上口,旋律优美质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在音乐的感染下,我们去感受古人的复杂心境,对比的演唱中,感受古人的处世哲学。

(二)民歌类歌曲注重人文风俗的学习。

教材中各地方民歌非常丰富,分布在各个年级都有。每一首民歌背后都有文化背景,人文风俗。以歌曲学习为切入口,了解一幅地区风俗长卷,增强学生对地方传统文化的了解,传唱中华经典歌。

如在教学江苏民歌《抓妈荷》,让学生根据节奏玩沙包。了解歌曲人文风俗。沙包叫做“妈荷”,妈妈做的荷包的意思。再了解几种民间沙包玩法。

(三)民族类歌曲注重音乐特点的学习。

教材中各民族歌曲也有很多涉猎,每一个民族独特的音乐背后是其丰富的歌舞文化,礼仪文化、服饰文化。虽然现代化的进程已经让民族特性越来越同化,但其丰富的历史让每个民族在我们中华核心文化这个大家庭都熠熠辉。在学习这些各民族歌曲时对其独特个性的音乐时要学会辩认。找出其风格特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在教学新疆儿歌《小巴郎,童年的太阳》,了解新疆歌舞是具有动听优美的音乐,绚丽多姿的舞蹈,切分节奏的民族特色。特别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节奏是其民族特有的符号。伴以歌舞让大家过目不忘。

二、在欣赏教学中感知传统文化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把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树立终生学习的愿望作为目标提出。培养学生对因对音乐的兴趣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欣赏教学。教材中有很多传统文化题材的欣赏曲子。如何让学生爱上这些曲子呢,怎样有思考的欣赏这些音乐作品呢。

(一)独奏、独唱类作品。

如在欣赏绛州鼓乐《滚核桃》时追溯到1300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设立了绛州鼓,并下令创作乐曲《秦王破点兵》因此这个绛州鼓就成为山西当地的民间文化之一而名扬天下。课堂上在播放《滚核桃》视频中看击打鼓的那一个部位,了解打鼓的演奏方式。

(二)合奏、协奏曲、管弦乐类作品。

如在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时,感知琵琶音色及其描绘的草原风光。知道琵琶在中国音乐史的一些变迁。

如教学《赶花会》,学生了解“赶花会”是我国西南地区非常流行的一种民俗文化活动,每到春季百花盛开的时候,那里都会举行盛大的花会,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花会观赏花儿,购买物品。分段欣赏《赶花会》A段B段A’段。分别用不同的乐器古筝和二胡来表现B段花卉情景。对比两种不同乐器的不同音色,演奏方法。感受民族乐器的魅力。

三、在乐器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乐大邦,音乐教师在激发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学习积极性时可以充分利用中国的民族乐器。虽然我国民族乐器种类丰富,但是从小学阶段开始供学生所学习的民族乐器种类并不多。现阶段课堂器乐教学是中高年级的竖笛和口琴。演奏传统曲目有《草原牧歌》、《姑苏小调》、陕西民歌《秧歌调》、山西民歌《绣荷包》等。演奏这些传统曲目要抓住其音乐特色,指导学生演奏好。江南小调倚音的控制。长音气吸的控制都要力求还原作品风格。

四、音乐活动中体会传统文化

音乐活动与课堂相结合,使学生感受民族音乐带来的乐趣,从而促进民族音乐在人们生活中的传播、继承和发扬,进而促进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课堂的融入。合力开展音乐活动,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大量的音乐欣赏固然可以使学生了解作品、感知作品的内涵,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极力开展一些大家感兴趣的音乐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活动融入传统文化氛围中去,亲自感受民族音乐所带来的乐趣,以及深刻体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促进传统文化的在小学音乐课堂的融入。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经过世世代代的流传、继承、发扬和演绎的,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小学教学阶段,音乐学科作为基础性学科担负着传承中国优秀音乐传统文化的职责。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应针对中国传统文化流失严重的现象,将以中国传统文化与其相关的教学内容相互结合,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与传统艺术审美观,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忱。

论文作者:吕维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2

标签:;  ;  ;  ;  ;  ;  ;  ;  

浅议小学音乐课堂中传统文化的传承论文_吕维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