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践_绿色金融论文

金融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业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金融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金融业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图1)。不同类型的金融业以及不同类型的投融资行为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不尽相同: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有的是正面的,有的是负面的;有的是短期的,有的是长期的……这种关系比起其他行业(如工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更为复杂和隐晦,难以察觉。

图1 金融业投资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示意图

以银行业为例(图2)。它对环境的影响除了表现在废弃物、废水等排放以外,还可以通过信贷和投资引起间接污染,并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反之,环境问题也可以影响银行经营,一些引发严重环境问题或存在潜在环境风险的投资项目一旦失败,就会给银行财务表现带来负面影响。

图2 银行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资料来源:SBA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在发达国家,金融业与可持续发展的这种关系已逐渐为金融业者所认知,并引起其环保观念的变革。1980年,美国“超级基金法案”(CERCLA)要求企业必须为其引起的环境污染承担责任,这使信贷银行不得不高度关注和认真防范由于放贷而可能引起的潜在环境风险。此后,金融业越来越重视对信贷、资产管理、投资和保险业务的环境因素评价:1993年,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SEC)要求上市公司从环境会计的角度对自身的环境表现进行实质性报告;1997年,英国特许注册会计师协会(ACCA)发布“环境报告和能源报告编制指南”;同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颁布“财务报表审计中的环境事项之考虑”征求意见稿。

联合国环境署金融自律组织(UNEP FI)指出了这一趋势背后的原因:(1)不良的环境表现会引起金融投资客户的盈利能力下降,并最终危及债务安全、增加客户偿还债务的风险,或者增加了保险理赔的可能性;(2)大量与环境有关的事件正在或者可能对金融行业产生巨大影响;(3)金融企业通过自身内部管理,减少能源和物资的消耗(例如电能消耗、差旅费用、办公纸张),可以节约开支甚至增加利润;(4)一些金融企业已经建立与环境相关的内部风险管理程序,评价与环境问题有关的风险,从而避免了因此造成的损失;(5)金融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客户、雇员乃至公众开始对金融企业提出环境方面的要求,甚至会直接质疑金融机构实施投资的具体原因及环境影响。

可见,环境问题既给金融业带来新的风险,也给金融业带来新的机遇。可否趋利避害,关键在于金融企业能否制订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发展战略。

2 国外的研究和实践

2.1 国外的理论研究

一些国际组织、政府部门、学术机构和金融企业已经或正在对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业发展战略作深入研究。这些研究主要考虑了以下问题:(1)识别环境风险和机会。金融企业无论从事何种业务,都应将环境风险作为一种新的风险予以足够的重视,并且在投资前就能识别出来;环境问题除了带来风险,也能带来商机,金融企业也必须抓住这一机遇。(2)资产定价和审核。环境风险的引入改变了传统资产定价和审核方式,在进行项目财务评估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金融企业应该重新制定绿色会计制度。(3)环境风险管理。项目进展的过程中,金融企业应当辅以环境风险管理,即使是一些间接金融投资也要辅以强有力的环境监督。(4)金融工具创新。环境问题的引入,为金融工具创新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金融企业可以通过金融工具创新(例如排污权交易等),降低风险,甚至获取利润。(5)政府与行业协会的推动。政府和行业协会通过立法或者制定相关行业规章,引导金融企业注重投资行为中的环境问题,降低环境风险和获取环境价值。

在这些研究中,有一些成果较有实践意义,值得关注。例如,“EPIFinance2000”金融业环境表现指标报告(表1)、金融业主要业务和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描述(表2)和“金融机构的环境管理”指导原则(图3)等。

表1 金融业环境表现指标一览

*7Vfu指标是由Vfu公司开发的一套与环境相关的指标体系,详情可参考http://www.vfu.de/indicators.html资料来源:EPIFinance2000,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与联合国环境署(UNEP)共同起草

表2 可持续发展与主要金融业务之间的关系

资料来源:Center for Sustainable Investment,Forum for the Future,the London Principles of Sustainable Finance,the contribution of UK-bas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nterim Report),2002.2.22

图3 金融业投资行为新视角

2.2 国外的行业实践

虽然目前尚无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国外金融业已行动起来,实践适应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发展战略。

再以银行业为例[1]。在美国,根据银行业联合会1991年对其1741家成员行的调查,62.5%的银行已经改变了传统的贷款程序以避免潜在的环境债务,45.2%的银行曾经因为担心将会出现的环境麻烦而终止贷款;美国进出口银行已经制定了环境评估政策,在考虑项目的环境影响以后才作出决策。在英国,伦敦金融创新研究中心制定了一套环境风险评估方案,对企业的环境风险评级;National Westminster银行成了专门机构、制定专门指南考察贷款的环境风险。在日本,1993年,通产省将与能源、环境相关的财政投资和贷款从1992年的5600亿日元增加到1993年的9700亿日元,从而推动节能技术的发展。国际组织也在行动,世界银行开始改变传统的贷款方针,使得贷款项目更加符合环境保护要求;亚洲开发银行制定的中期发展战略中提出了加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管理作为战略目标之一。

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金融行业实践当首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组织的金融自律组织(UNEP FI)。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联合国环境署正式推出《银行界关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声明》。该声明得到了非常积极的支持,100多个机构和团体在声明上签字。这一行动于1995年扩展到保险和再保险机构,并推出联合国环境署《保险业环境举措》。到目前为止,在这两项声明中,中国大陆仅上海银行在银行界声明上签字。在联合国环境署的指导下,金融自律组织定期召开会议,从实践和理论方面探讨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业发展战略。劳埃德TSB银行是UNEP FI最早的成员之一,在信贷投资行为和内部运作的实践中寻求一种环境与经济和谐的思路。

风险资本、投资基金也是行业实践的主体之一。绿色风险投资(Green Venture Capital)是提供金融资本服务的一种类型,主要投资于能够提供生态友好产品的环境导向企业,并获取显著的收益。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调查显示,2002年欧美共有绿色风险投资约45家,总投资额达1亿欧元,主要投资领域为再生能源、水和清洁技术设备(表3)。上世纪90年代以来,投资基金也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美国CRERES投资集团于1989年发表的对环境负责的伯尔第斯原则,受到众多企业的追捧。

表3 绿色风险投资与主流风险投资的比较

资料来源:J.Randjelovic,2001.EVCA & Venture Economics,www.sustainahlebusiness.com

一些金融分析机构也逐渐引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1990年,Kinder Lyndenberg Domini & Co.(KLD)开始发布DSL 400社会指数,数据来自于400家美国的“可持续发展”企业。1999年,Dow Jones Sustainable Group(DJSG)开始发布DJSG指数,数据来自道琼斯全球指数环境表现分类排名前10%的企业。Ethibel是比利时的一家独立研究和咨询机构,1992年开始发布Ethibel指数,包括200家企业。

3 国内研究与实践

3.1 “绿色金融”内涵不一

谈到金融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时,国内学术界习惯用“绿色金融”来表示。但关于“绿色金融”的内涵,国内学术界还没有完全统一认识。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1)绿色金融指金融业在贷款政策、贷款对象,贷款条件、贷款种类与方式上,将绿色产业作为重点扶植项目,从信贷投向、投量、期限及利率等方面给予第一优先和倾斜的政策,是金融优先支持绿色产业;(2)绿色金融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通过金融业务的运作来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而促进环境资源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并以此来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金融营运战略(高建良1998)。

相比较而言,第一种观点有局限性,它将绿色金融局限于“绿色产业”中,一些学者甚至还将之局限在环保产业中,这是片面的。笔者认为,绿色金融的内涵应该更丰富一点,不仅要投入到绿色产业中,还要在投资决策的过程中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第二种观点虽然比较抽象,但更准确地指出了绿色金融的核心——“通过金融业务的运作来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点基本上与国际上的研究一致。

3.2 理论研究处于萌芽状态

绿色金融的思想被引进国内的时间并不长,发展也比较缓慢。与国际的研究进展相比,国内的研究显然没有跟上潮流。在国际的学术研究机构,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纷纷召开国际会议、展开调查统计和发布研究报告的时候,国内还没有一份完整的研究报告,也极少参与有关国际研讨,仅有的一些论文也只是从特定角度进行探讨。如有的学者提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思想,该体系包括“构建绿色金融间接融资体系、构建绿色金融直接融资体系、构建金融系统绿色体系”三方面,分别从银行信贷、企业上市和绿色文化阐述绿色金融体系的内涵(孙洪庆,2001)。也有学者介绍西方关于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如国外在保险领域的新型产品——环境责任保险(齐瑞宗,2001)、社会资本和环境资本的概念(朱达,1998)和以代际补偿为基础的可持续性投资(杜丽群,1999)等。但总的来说,关于金融业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理论研究还未开始。

3.3 行业开始探索而公共部门措施滞后

市场总是最先行动的一方。纵然理论研究进展缓慢,国内金融业已经开始在实践的道路上探索。最早的实践是环保投资,主要集中在工业污染防治、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环保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改善等方面。随着企业对环境价值认识的改变,投资方式也有所创新,如运用BOT模式投资城市供水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等。与国际水平相比,国内企业的投资方式十分有限,金融业对环境风险、环境价值的认识还不足。

公共部门(包括政府和行业协会)对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业发展的关注则相对滞后。虽然我国政府曾先后发出《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贯彻信贷政策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1995]24号,1995.2.6)和《国家环境保护局关于运用信贷政策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环计[1995]105号,1995.2.14)两项通知,但相信当时的出发点只是要加强环保投资力度,而非帮助金融业规避环境风险、创造环境价值,反而有行政干预市场之嫌。但除此之外,我国政府和行业协会就极少关于金融与环境的探讨,这足以证明我国公共部门对这一问题的认知和关注程度还不够。

4 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金融业与可持续发展关系重大。无论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还是从企业盈利的角度看,金融业实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几十年,发达国家金融业者的投资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发生了较大转变。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新金融投资理论等学术研究已经深入开展,并取得相当成果;国外金融企业亦已行动起来实践新型的企业发展战略,将企业竞争力和改善环境联结在一起。其中的许多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反观国内,有关学术研究尚未真正开始,金融业和公共部门也还没有完全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因此,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应以引进和介绍国外研究成果为主,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学术研究和行业实践,尽快缩短与国际同行的差距。同时,金融企业应逐渐转变观念,向“环境友好型”过渡,避免环境问题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并识别环境问题带来的投资机会。公共部门则应思考自身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所需扮演的角色,着手制定一系列企业适用的指导原则、行为规范等。

标签:;  ;  ;  ;  ;  ;  

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践_绿色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