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论文_徐景秀

浅析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论文_徐景秀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第四中学)

摘要:当今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爆炸,给我们的学习提供了充足的鲜活素材。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要求我们练就一双“慧眼”,从海量信息中,对信息进行选择、整理、加工,为己所用。因此,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信息素养的内涵、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及培养的策略等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是指个人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对信息的获得、分析、加工、评价、创新、传播等方面的能力。它是一种对目前任务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在何处获得信息,如何获得信息,如何加工信息,如何传播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信息素养包含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等方面。其中,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的前提;信息知识是信息素养的基础;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信息伦理把握个体信息素养的方向。

二、培养中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是发展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2016年4月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发布,明确指出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作为其中重要素养之一的信息素养要求学生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价、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

2、培养中学生良好信息素养是时代的要求。

随着信息科技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让学生仅仅在学校和课堂上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完全不够的。只有通过系统完整的信息素养培养,掌握一定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具备一定的信息意识才能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才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社会不断发展,信息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法宝。实践证明: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会成为信息社会的文盲,就会被信息社会所淘汰,信息素养逐渐成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指标。

三、中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

1、对信息缺乏敏感度和认知度,信息意识淡薄。

作为一名思品老师,在教学中明显感觉到学生对身边涌现的信息缺乏敏感。如:最近,国际上发生的一系列大事,像美国轰炸叙利亚,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摩擦;朝韩发表《板门店宣言》等重大国际事件,被问起时很多同学们居然不知道。即便有些学生有所了解的,但也不知道事件的具体内容、发展、实质。除此,在学习中,一些学生习惯从老师那里被动获取知识,老师说什么就记什么,怎么说就怎么做,很少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去挖掘更深层次的问题,信息技术工具对部分同学来说主要的用处是玩游戏、看视频、聊天等。

2、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不高。

在一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中学生对几种常用的信息处理软件,除了一些游戏软件能掌握外,其他如文稿演示、制图、制表等软件只是处于基本会用的水平,甚至有人对这些软件不懂得操作。加上一些家长由于对互联网错误理解,直接禁止学生使用互联网,使得这些学生对许多的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处于封闭无知状态。

3、部分学生信息伦理缺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网络作为高科技产品,它具有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由于个人的认知水平和道德、法律教育的缺失,致使一些学生信息伦理缺失。比如,随便偷拍、上传同学的照片;利用信息技术泄露个人隐私;传播不良信息内容;甚至利用信息技术实施违法行为,为违法犯罪行为推波助澜;还有的学生很难抵御“黄赌毒”的诱惑,深陷其中难以自拔,这些严重危害了网络秩序和个人的身心健康,也表明我们的学生信息伦理的缺失,急需提高。

四、培养中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

1、立足课堂,培养信息能力。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资源,也是教师教学的保障性素材,但是课堂教学如果仅仅局限于教材,无疑是单调且乏味的。为此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材的时空限制,让其以具体形象的情境呈现出来,使教学内容丰富、充实、生动。在教学《保护环境》时,我在充分运用教材素材的基础上,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与环境有关的图片、视频、歌曲等,充实教学内容。同时,也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关于环境问题的图像、资料,制成演示文稿,在课堂上交流、评比,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分析、提炼资料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观察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相互分享同学们的成果中,体验到应用信息技术带来的学习快乐,从而提升了信息素养。

2、时事搭台,增强信息意识,提升信息素养

思想品德课有很强的时代特点。突出社会热点,聚焦社会问题,关注现实生活,是这门学科的灵魂,也是近年中考题选材的总体趋势,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注重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教的不应局限于给予学生知识体系,而应该体现为对学生时政素养的培养与关切。学生也应该更新学习观,不仅仅局限于再现和理解教师教授甚至灌输的知识,而是主动去培养关注时事,分析社会热点的良好思维品质。为此,在教学中,开展时事演讲,时事知识竞赛,新闻评说,有助于激发学生关注时事,提高对社会热点的敏感度,增强信息意识,在层出不穷的新闻事件中,学会分析、归纳,及时捕捉到对自己有用、有意义的信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3、多管齐下,培育信息伦理。

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由于身心尚未成熟,社会生活经验不足,好奇心强,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浪潮中,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因此,加强中学生信息伦理的培养成为紧迫而又严峻的问题。

①思品课程中有许多具有网络素养教育的素材,作为站在德育工作前沿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比如,在讲授《网络上的人际交往》、《身边的侵害》、《身边的诱惑》时,要及时向学生传播网络交往的规则,如何才能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等健康思想。又比如教师要经常给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网站,布置一些网络作业,使得学生在浏览网站时有所批判、有所甄别。

②学校加强网络文化宣传,设置“绿色上网”通道,创设局域网,以“疏”为主,引导学生正确利用互联网,而不是一味的“堵”。

③家庭方面,家长们应该认真学习相应的网络知识,学会与孩子积极互动,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孩子们在信息的大海中犹如一叶小舟,提高信息素养,提高明辨是非的判断才不会触礁;家长和老师要帮助孩子们在信息的海洋中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察力,健康成长。

总之,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人才的特征,开展信息教育,培育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必然。

参考文献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年1月

[2]《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年8月

[3]《试述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百度文库.

论文作者:徐景秀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  ;  ;  ;  ;  ;  ;  ;  

浅析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论文_徐景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