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风景园林定位与设计论文_王轩、王胜蓉

试析风景园林定位与设计论文_王轩、王胜蓉

王轩、王胜蓉 绍兴振鸿市政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绍兴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加快,社会大众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风景园林建设也越来越成为市政建设的重要内容。那么,怎样才能做好风景园林的“减量设计”,提高风景园林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也成为广大园林设计者工作的重点。本文从风景园林的定位处入手,简要分析了做好风景园林设计的方法,以期能为所需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风景园林;减量设计;自然

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不少行业出现了过度消费的现象,而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也涌现出了一批批的“设计减量”呼声。面对着园林设计中各种类型的资源浪费、能源消耗及废弃物排放,做好减量设计、提升风景园林生态、社会和环境效益越来越重要。

一、风景园林功能定位

1、展现国土风貌

作为风景园林的载体,土地展现风景园林的艺术。整治风景园林土地并不是简单的让其人工化,而是要把土地特征更为典型化,让它能够更好的满足自然和人类发展要求。因此,土地自身的特点是风景园林设计的基础,国土风貌是风景园林创作的原型,风景园林设计必须关注在自然发展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下形成的国土风貌特征,并使其在人们的游憩境域中得到典型化和艺术化地再现。在世界各国的名园中,都能发现国土风貌对园林创作的影响作用(图1)。在风景园林中再现国土的典型风貌,进而在国土整治中使其风貌人性化,是历代风景园林师们努力追求的设计目标。

2、改善城乡环境

城市化以及工业化的迅速推进让城乡生态环境遭受到愈发严重的威胁。不断膨胀的城市规模以及与日退化的自然环境造成人与自然关系日不断远;此外,极度人工化的城乡环境深受各种污染的困扰,抵御生态环境灾害的能力大大下降。不仅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甚至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也受到威胁。因此,充分发挥风景园林对城乡环境的保护及改善的作用,是风景园林减量设计必须考虑的重要环节。

3、引导生活方式

作为我们营造的一种游憩的艺术,风景园林主要能给我们创造美好生活提供服务,风景园林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引导和改变大众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着喜爱游山玩水的文化传统,形成了中国人朴实无华、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和态度。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秀丽的河岳山川为中国风景园林艺术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悠久的历史发展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为中国风景园林艺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山水中游历的文化传统,不仅提高了古人对自然的审美意识和科学认知,而且增强了古人保护自然的积极性和改造自然的能动性。

4、弘扬文化价值

风景园林是展示社会文化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其也展现着一个地区的综合实力,正所谓乱世毁园、盛世造园。我国优越的传统自然环境舒缓了人与自然的矛盾,秀丽的自然让古人很早就开始欣赏自然美。中国传统的风景园林艺术以“师法自然”为宗旨,追求山水风物与人文精神的高度融合,极大地弘扬古人崇尚自然的文化观和价值观。随着中国园林艺术在18世纪欧洲的盛行,不仅促进了西方自然式园林的产生,培养了西方人喜爱在自然中游乐的传统,而且使康乾盛世的文化软实力对世人产生了更加深刻的影响。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凸显,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成为风景园林文化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风景园林减量设计必须以着力提升国家的软实力为文化核心,向世人展示当代中国人热爱自然、注重环保的文化观和价值观,促进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减量设计方法

1、减文化之量,增自然之量

不同历史及自然条件中,大众对于自然—文化认识会有所不同。我国古代优越的自然环境缓解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占据了主导地位。在风景园林中则反映为自然要素成为人们抒发情感的载体,“自然的人化”和“人化的自然”思想成为风景园林文化的核心。这种“重文化、轻自然”的倾向发展到现代,便是风景园林中“泛文化”现象的泛滥,各种“文化小品”和“人文景观”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四处堆砌,对自然的认识与表现渐渐为人所遗忘。因此,风景园林减量设计首先要减少文化类型和文化小品的数量,增加反映人们自然观的文化含量,一方面突出人们对自然的态度和认识,另一方面借助自然改善城乡的生态环境。

2、减装饰之量,增内涵之量

风景园林在现在愈发的成为一种“锦上添花”的装饰性艺术,过分追求装饰小品和平面构成,无论是自然还是人工,都成为装饰材料,并强求与文化主题结合,让风景园林设计等同于装饰艺术设计。过度强调装饰效果忽略自然要求,也忽视自身的文化内涵,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同时,还因为粗制滥造的装饰造成设计品位太低,艺术生命过短,各种资源和财力浪费。风景园林核心是反映自然—文化关系的艺术,着重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即人们应如何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表现自然,突出自然对人类发展的价值(图2)。因此,风景园林减量设计应围绕风景园林的核心内涵,借助各种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来表现适宜的自然—文化关系,减少风景园林设计的装饰美,突出风景园林艺术的内涵美, 追求外象与本质、装饰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3、减景物数量,增空间质量

不少风景园林设计师继承古人设计手法,过分的把景物、景点看成设计重点,过分强调步移景异。但是,大量景物、景点因缺少彼此关联而给人杂乱无章的感受,而且重实体景观、轻空间品质的设计方法易于导致园林空间的紊乱和无序,忽略了风景园林是营造游憩境域的艺术的行业特点。实际上,自然中的景点、景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与其所处环境密切相关的。忽视对景物—环境关系的认识和表现,导致景物与环境空间的分离,也是违背生态学基本要求的。因此,风景园林减量设计应以空间塑造为主导,关注空间的内涵和品质,并使风景园林空间与自然空间类型相吻合,突出地域景观特征。

4、减硬景之量,增软景之量

对于现代的风景园林设计,虽然建筑地位有了下降,但是受制于急功近利的思想,比如说希望园林建成后能立竿见影;或气候制约下,植物相对匮乏。这也就造成了现在不少风景园林设计仍然是以硬质景观为主,追求硬质景观设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相反,水土、植物、动物、天空等软质景观的作用仍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在风景园林中主要起着装点的作用。然而,水土、植物等软质景观不仅是营造自然气息的重要载体,也是体现风景园林生态环境效益的主要手段。因此,风景园林减量设计应尽量减少硬质景观的比重,提高软质景观的质量,发挥植物景观在改善生态环境、展现国土风貌方面的重要作用。风景园林设计的技术含量也应主要体现在水土、植物景观的营造方面。进而借助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带动观赏园艺水平的提高,为风景园林建设提供多样性的植物材料。

5、减密植数量,增种植质量

众所周知,植物生长是个长期、缓慢的过程,有着非常明显的时间性。故而,风景园林艺术也更多的称之为“时间”艺术。在进行风景园林的设计时,我们需更多的考虑时间作用,创造植物更富于生长变化的景观。此外,风景园林也是培养人们耐心的艺术,植物景观的形成需要人们的细心呵护。大树移栽、大苗密植等急功近利的思想虽然能一时见效,但由此带来的弊病和负面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强调风景园林减量设计,就要尊重植物的生长发育要求和特点,为植物的生长发育创造最适宜的环境,并且把植物景观的生长发育过程作为体现风景园林变化的重要手段。

结论

风景园林设计师需要从风景园林的本质特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出发,不断地提升风景园林设计的生态、自然、环境等含量,引领风景园林设计向可持续发展方向前进。

论文作者:王轩、王胜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0

标签:;  ;  ;  ;  ;  ;  ;  ;  

试析风景园林定位与设计论文_王轩、王胜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