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实践与完善

论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实践与完善

龚丹[1]2007年在《论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的协调与完善》文中提出为了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成为了近年来我国公司法研讨的热点问题,2006年1月1日施行的新(修改后的)《公司法》更将独立董事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随着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引入和实施,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出现了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并存的局面,由此形成了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制度在监督职能上多方面的重迭与冲突。修改后的《公司法》虽然使公司内部监督机制有了较大完善,但无论是监事会制度还是独立董事制度,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思考和研究。因此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并做好制度构架和完善就成了我此次选题的重要依据。本文主要采用历史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从制度背景及职能等方面对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进行了比较权衡,既阐释了独立董事制度与我国固有的监事会制度存在的冲突,又分析了这两种制度各自具有的优劣之处及存在的互补性;提出从监控功能的不同特点出发对其各自的功能进行合理定位,从而做好职权划分。同时提出立足我国的现实状况对引进的独立董事制度和我国现有的监事会制度进行相应改造和完善,并对架构二者关系、实现二者协调的相关制度安排提出建议,以期使其共同为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发挥应有的作用。

王林清[2]2006年在《公司内部监督机制法律构造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从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的视角,运用理论研究、比较分析、实证调查等研究方法,论述了公司监督的原理;分析了公司监督的理念价值和功能作用;总结了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国家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发展轨迹;提出了当代公司法契约理论对于构建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影响;评价了我国公司内部监督的窘境;阐释了董事会职能重新定位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明确了独立董事制度的独特作用;探讨了不同类型公司的内部监督机制的构建。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公司监督理论的原野公司监督的目的,是为了公司增加收入、减少损失,实现利润最大化,维护公司和股东的合法权益。依据不同的标准,公司监督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每一种公司监督制度均涵纳了特定的监督职能和监督范围,体现自身特色。公司监督具有自由、安全、效率、公平的理念价值,此外,公司监督具有调节、控制、保障、救济和教育的功能,但如同法律监督不是万能的一样,公司监督本身也不是万能的,公司监督有其局限性。从公司监督制度的历史发展看,西方公司监督制度的历史发展呈现出由内向外的逻辑归结,而我国公司监督制度的历史发展表现出由外向内的渐次演进,这种发展轨迹的不同方向,反映了公司文化的差异和个性。第二章:公司治理理论及对公司内部监督制度的影响契约理论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旨在解决公司管理者与公司股东之间代理问题的制度安排,Stephen Bottomley和William Bratton驳斥了公司契约绝对自由的观点,肯定了公司法规范的强制性,并认为契约理论过于强调契约关系而忽视层级管理关系。当代公司法契约理论,对于我国公司内部监督机制会带来新的思维,产生了以下积极影响:(1)监督机制是健全我国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制度建设的首选;(2)在一定程度下,公司内部监督应当坚持契约自由、股东意思自治;(3)选择和决定公司内部监督模式时不能完全按照契约理论由公司自主决定,而应通过立法对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进行规范;(4)任何公司只要存在监督,就会有监督成本,良好的监督的前提是,监督者必须掌握充分的信息;(5)立法必须采取一定措施,鼓励股东积极参与公司的监督;(6)内部监督比外部监督更具操作性,内部监督比外部监督更具效果性。

杨杰[3]2003年在《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察机制兼论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主要探讨了公司内部监察机制的成因,并总结了不同法系各个国家的内部监督模式,分析了导致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察机制失效的政治与经济原因,最后对于如何完善我国现有上市公司监察机制提出相关建议。笔者认为独立董事与独立监事相结合的监察模式是可取的,应从立法上对他们的作用以及责任和职权作出相关规定。外部监事应由银行等长期债权人代表担任,对相关独立董事与独立监事的忠实义务与勤勉义务,立法也应予以重视。

段建飞[4]2006年在《论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独立董事制度是我国借鉴英美国家公司治理经验引入的制度。引入的初衷是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维护中小投资者和公司的利益。本文探讨了独立董事制度的相关法律问题,以独立董事制度的“基石和灵魂”独立性为切入点,对完善独立董事提出一些建议。在我国推进上市公司改革的进程中,引进独立董事制度,在维护中小投资者及公司的利益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监事作用的虚弱,国有股一股独大,公司实际上被“内部人”控制,加上独立董事在制度层面的设计很不完善,实践中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很难得到保障,表现在独立董事的提名、职权、激励和责任等方面。对此,本文从制度层面出发,联系我国实际,共分六部分阐述如何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公司治理模式以及独立董事制度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从而为第二部分得出独立性是独立董事的核心含义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第叁部分分析了独立董事制度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法律作用。第四部分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现状和问题,表明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的必要性。第五部分对独立董事制度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作用进行了阐述。第六部分对如何保障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的实施从改善股权结构、合理界定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关系、建立科学的解任、选任规范以及独立董事的激励和约束方面提出了建议。最后文章得出结论,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是利大于弊的。但是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任重而道远。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进步不仅需要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还需要其它制度的配合以及外部环境的支持。

刘沣涛[5]2003年在《独立董事与监事会比较分析与制度协调》文中研究表明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已成为目前我国公司法研讨的热点问题。独立董事制度本是英美国家公司法中的一项监督制度,而我国公司监督机制、法律实践以及相关背景与英美国家差异很大。随着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引入和实施,在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实际出现了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并存的局面,由此形成了独立董事制度和现有的监事会制度在监督职能上多个方面的重迭与冲突。本文认为,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是产生于不同历史背景和经济环境之下的两种不同的公司监督制度,虽然其职能相近、异曲同工,但在监控功能的发挥上又有着不同特点,恰好存在着互补性。这种互补性为两种制度在我国的并存提供了可能,同时也是我们合理地协调二者关系、解决二者矛盾的前提和基础。为了做好协调,我们一方面应当对引进的独立董事制度进行改造,不可全盘照抄,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对我国现有公司监督资源――尤其是监事会制度的充分发掘、有效利用和积极改进,从而建立一种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和谐共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监督机制。本文从历史起源、制度背景及职能等方面对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进行了比较权衡,既阐释了独立董事制度与我国固有的监事会制度存在的冲突,又分析了这两种制度各自具有的优劣之处及存在的互补性;提出从二者监控功能的不同特点出发对其各自的功能进行合理定位,做好职权划分,避免职能交叉和冲突,使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同时提出立足我国的现实状况对引进的独立董事制度和我国原有的监事会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造和完善,并对架构二者关系、实现二者协调的相关制度安排提出建议,以期使其共同为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发挥应有的作用。

杨宏亮[6]2005年在《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研究》文中指出独立董事制度起源于美国,其作用主要是通过对公司经营者的有效监督,防止公司被内部人控制,保障公司经营决策的科学性,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随着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深入,上市公司规模迅速扩张,随之而来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日益增多。因此,引入和健全独立董事制度,完善我国现有公司治理结构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综合运用比较和实证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对乐山电力、伊利股份、ST郑百文、西北化工等事件进行综合分析,参照上市公司年报情况和有关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运行状况的调查结果,从独立董事制度的基本理论入手,分四个部分对我国当前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法律制度进行深入研究。 第一部分为独立董事制度的基本理论分析。在总结各国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概念加以分析,剖析独立董事的特征和独立董事的功能。第二部分为境外独立董事制度的实践与启示。选择美国、英国、日本和中国香港地区对其独立董事制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对健全和完善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提供借鉴和启示。第叁部分为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现状分析。通过分析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引入的背景和实施现状,尤其是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目前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五大不合理性。第四部分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设想。从六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议,尤其是在建立独立董事资格考试制度、独立董事声誉激励制度、独立董事保险制度等方面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创新观点。

杨海芬[7]2005年在《现代公司董事会治理研究》文中指出董事会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和关键。如何进行董事会的科学治理直接关系到公司利益和股东利益,已经成为提升企业质量,促进资本市场完善与安全的关键问题。特别是在现行体制下,内部人控制、大股东剥削小股东的现象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十分严重,因此这一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为此,论文运用规范研究、实证分析、比较分析以及叁者相结合的方法,借鉴经济学、管理学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各国董事会治理方面的实践经验,较为充分的研究了董事会作为委托人的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和作为代理人的监督与激励等问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董事会治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董事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的建议。 论文的结构及主要内容: 第1章 理论综述。论文从董事会治理的需要出发,综合整理出董事会治理研究的指导理论,一方面进一步强化人们对董事会治理的深层认识,另一方面,力求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现代公司董事会治理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此,论文先从马克思的两权分离理论入手,寻求最初的治理思想,指出董事会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论文对中西方学者就董事会治理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并对这些理论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和评价;最后,论文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获得重要启示。 第2章 董事会的起源与职能。论文首先纵向回顾董事会的起源和发展,探求在这一过程中显示出的董事会治理的思想,确认董事会治理的历史性和必要性;然后论文详细论述了董事会的职能、履行职能的手段以及强化董事会履行职能的主要措施,提出董事会职能经过了复杂的演变过程,从管理、

刘红敏[8]2003年在《论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实践与完善》文中指出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公司治理结构存在诸多缺陷:如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所有者缺位等等。这些缺陷所带来的弊端,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是我国完善上司公司治理的重要举措。由于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是新生事物,不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还很不成熟,处于摸索之中,独立董事制度的良性发展无疑会对我国公司治理产生很大的影响,进而对我国证券市场乃至整个经济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分析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实践,研究如何对其进行进一步完善将对我国经济有着深刻的意义。本文正是针对这一制度进行了探讨。 本文第一部分先对独立董事制度作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其产生的过程,产生的原因,相关概念与含义,独立性的界定,以及其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独立董事制度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第二部分针对我国的现实以及国际的需要,探讨了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必要性,认为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是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一剂良方;同时运用实证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即独立董事人数少、比例小,难以起到相应的作用;独立董事知识结构不符合规定;独立董事难以“独立”;独立董事的权责利不对称;独立董事的知情权与工作时间得不到保证。 文章第叁部分紧承第二部分对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①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②明确独立董事的功能定位;③建立健全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④加强和完善上市公司的职能;⑤完善独立董事保障机制(包括培育有效的董事人才市场、成立独立董事自律性组织、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二个方面)。本文创新之处在于对独立董事进行了较为明确的功能定位,另外,在探讨独立董事的激励约束机制、保障机制方面也有一些创新。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经历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在公司治理问题重重的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是一个大胆和英明的举措。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正处于尝试和摸索之中,如何建立富有实效而不是流于形式的独立董事制度,有赖于我们积极借鉴国外独立董事制度的成功经验和正确认识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机制的特点,做到因地制宜,将独立董事制度落到实处。

孙良胜[9]2006年在《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作为核心,上承投资人,由股东选出并对股东负责;下接经理层,任免高级管理人员并承担公司的战略管理职能。借助董事会传统上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这一重要地位,引入独立董事,一方面可制约内部控股股东利用其控制地位做出不利于公司和外部股东的行为,另一方面还可以独立监督公司管理阶层,减轻内部人控制带来的问题。正是由于独立董事的外部性与独立性的身份,通过其对董事会的监督和评价,提高董事会决策能力,实现公司法意义上的董事会重建,进而实现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因此独立董事制度已成为多数国家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共同选择。 独立董事制度作为一项全新的监督机制被引入我国,主要是为了解决上市公司中特殊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即控股股东对公司董事会及经理层进行操纵的问题。这一制度在我国的实践表明,我们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对独立董事制度进行有选择性的修正,完善相关的规则和制度设计,使之能在我国特殊的现实环境中行之有效。本文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阅读、研究,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有关情况的调研分析,详细介绍了独立董事制度及其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应用,特别是通过借鉴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独立董事制度,并结合我国目前的现状,对如何建立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关于独立董事制度概述,详细介绍了独立董事的定义及其历史沿革,阐述了独立董事制度的意义及独立董事制度的理论基础;第二章对与独立董事制度相关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和评述。第叁章是独立董事制度的国际比较,介绍了美国、英国及日本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英美成熟的制度体系对我国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借鉴作用;第四章介绍了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践,包括我国公司治理的现状分析,独立董事制度目前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典型案例;第五章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席志明[10]2004年在《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研究》文中指出独立董事制度在英美国家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法律制度,是英美法系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其主要功能在于通过在公司设立独立董事来实现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督,防止内部人控制,并为公司的决策提供参考意见,从而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我国上市公司引进独立董事制度是建立科学的治理结构、避免内部人控制、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建设无论在立法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刚刚起步,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8月发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标志着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正式确立。该《指导意见》对独立董事的概念、任职条件、权利义务、独立董事的选聘制度作了初步的规定。至今,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在许多上市公司已有了一些实践,但效果并不理想。有些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设立流于形式,独立董事并不独立,在控股股东及其派入上市公司的董事、经营管理人员与公司发生的重大关联交易方面,许多独立董事并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与制约作用,大股东及其代理人损害中小股东的现象屡见不鲜。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不能正常履行职责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现行独立董事的制度设计存在缺陷,独立董事的选任程序、任职资格及工作方式、权利机制、问责机制及与监事会的关系等方面都需进一步完善。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主要功能进行了定位,在对我国现行独立董事制度的设计与存在的问题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独立董事制度的成熟经验,同时结合我国自身的特点,就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相关内容提出了具体建议。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独立董事制度的概念及在国内外的实践。该部分,就国内外对独立董事的定义进行了比较,并概括出独立性、客观性和代表性是独立董事的主要特征,同时分析了国内外独立董事制度产生的背景,并分别介绍了独立董事制度在国内外的实践状况。 第二部分,我国独立董事的功能定位。通过对中国与英美西方国家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功能定位的侧重点应有别于英美国家。我国独立董事的功能包括监督功能、代表功能和评价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又是监督功能,独立董事通过对大股东和经营者的制约在公司股东权、决策权和管理权之间形成科学的制衡机制,实现公司权力资源配置最优化。 第叁部分,我国现行独立董事制度的设计及存在的问题,该部分分别就我国现行独立董事制度中独立董事的选聘机制、权利机制、问责机制、激励机制、独立董事的工作时间及方式以及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指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设计存在的缺陷和完善的方向。 最后一部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要正常地履行职责必须有一个健全的权力机制和问责机制,为此,笔者提出了一些完善建议,如明确赋予独立董事建议权、审核权以及否决权等特殊权力,规定独立董事知情权得以实现的保障措施,在公司董事会下设立独立董事行使权利的审计、薪酬、提名委员会,并由独立董事担任委员会主席。明确独立董事违反勤勉义务的法律责任、‘规定独立董事对第叁人承担责任的情况并引入经营判断规则等。独立董事缺乏独立性是影响独立董事制度有效实施的重要障碍,建立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的保障机制,从形式上和实质上保证独立董事具有独立性,构建独立董事的利益保障机制和独立董事的补偿制度、无因解职的赔偿、责任保险以及薪酬的支付方面保障独立董事的利益,此外还应该协调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制度的职能、优化和完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建立独立董事人才市场竞争机制和市场准入制度并确立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从而使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运行有一个良好的基础环境和完善的配套制度。

参考文献:

[1]. 论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的协调与完善[D]. 龚丹. 上海交通大学. 2007

[2]. 公司内部监督机制法律构造研究[D]. 王林清. 中国政法大学. 2006

[3]. 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察机制兼论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关系[D]. 杨杰. 北方工业大学. 2003

[4]. 论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作用[D]. 段建飞.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

[5]. 独立董事与监事会比较分析与制度协调[D]. 刘沣涛. 清华大学. 2003

[6]. 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研究[D]. 杨宏亮. 西北大学. 2005

[7]. 现代公司董事会治理研究[D]. 杨海芬. 四川大学. 2005

[8]. 论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实践与完善[D]. 刘红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9].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研究[D]. 孙良胜. 昆明理工大学. 2006

[10].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研究[D]. 席志明. 内蒙古大学. 2004

标签:;  ;  ;  ;  ;  ;  

论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实践与完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