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人居环境设计研究论文_王桂英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人居环境设计研究论文_王桂英

摘要: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提高。美丽乡村是为了使广大农村地区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而提出的新政策,其主要理念是发展当前农村的生产力,增加农民的收入,使得农民的生活更加富裕,建立文明、整洁、民主的新式农村,同时通过对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进行平衡,将中国乡村建设成为“村村幸福,家家美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丽新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人居环境优化是将乡村经济、乡村自然资源、乡村人文环境考虑在内对乡村整体进行规划设计,在提高经济发展的同时,增加乡村居民的幸福感进行的一项重要研究。本文就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人居环境设计展开探讨。

关键词:美丽乡村;人居环境设计;优化方法

引言

农村环境的治理要以实现更高发展质量和更好经济效益为目标,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随着农民群众改变人居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积极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健康水平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乡村人居环境内涵

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涉及建筑学、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和环境学等方面的内容,其内涵在学术界也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研究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的学者认为,住宅和建筑是人居环境的核心,而乡村人居环境是城市人居环境研究领域的拓展。研究景观规划和历史文化的学者认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乡村人居环境起着决定性作用,传统村落的选址、布局和形态表现与人居环境建设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以地理学和生态学为研究方向的学者,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核心思想,认为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人居环境建设的关键。总的来说,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最基本的要求是满足村民的日常需求,重点研究农村居民的劳动生产、生活居住、休闲娱乐、社会交往空间。

2农村环境现状分析

由于农村大部分居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环保方面的意识十分薄弱,所以很多村民为了图方便,很多的垃圾都是顺手丢弃。农村环境大部分的问题根源在农村居民本身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够,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对美好生活的重要性,长期养成的习惯在短期内难以纠正。所以对垃圾乱丢成堆的现象视而不见,在农村也就养成了许多的不良生活习惯。在大多数农村,脏乱差的现象比较普遍,人畜粪便等还好一些,因为在农村很多的人家都有农田菜地,对这方面的处理相对较好。但很多农村生活垃圾无人清扫,群众大都把垃圾倾倒在村边路口或者是道路两侧;生活污水更是随意倾倒在大门口甚至直接泼在大街上,导致街道污水横流,异味充斥,蚊虫滋生;也有一些村民将建筑垃圾随意堆放,既破坏了环境又造成了安全隐患。农村的这种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到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3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人居环境设计原则

3.1以乡村振兴为导向

乡村是中国的根。自农村改革工作的开展以来,我国的“三农”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在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过程当中,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以及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欠账比较多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然而建立健全美丽乡村人居环境评估体系恰巧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引导美丽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的有效手段。针对乡村地区人居环境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目标和问题相结合的方式,从乡村经济等方面建立起一个多维的美丽乡村人居环境评价体系,为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3.2因地制宜

因各地区差异大,发展条件不同,经济现状不同,建设方式不同,因此,需要在各地的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根据事物发展规律采取适宜的措施,避免盲目抄袭大中城市的风格而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要因地制宜,建立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和谐人居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以实施应用为根本

将乡村人居环境设计充足空间扩展到乡村经济以及乡村环境治理方面上来,为美丽乡村人居环境设计添加新的内涵,同时在核心指标上面还需要再添加入新的个性化指标,来强化评价体系的实用性,使得村民们的需求能够切实的得到满足。

3.4可持续发展

以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原则建设乡村人居环境,主要是注重当地的生态资源,以生态发展和维持可持续的生态资源为基础,在利用的同时保护好当地的自然地形地貌、水系和天然植被等。

4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人居环境设计方法

4.1优化乡村基础设施

基础的设施建设不到位是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人们的生活意识越发的高涨,乡村居民对于文化、卫生以及体育娱乐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从改善人居环境想出方法,加强美丽乡村人居环境设计是可以让乡村的各项基础设施更加地完善,使得乡村居民能够实现“老有所依,幼有所养”。

4.2重点开展科学规划,提升规划设计品质

首先,科学合理地编制美丽乡村规划,着力构建涉及建设、管理、维护、服务和评价等各项环节的监管体系,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加强规划管理、施工限制及监督检查,确保规划工作的有效推进和落实。其次,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需因地制宜,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乡土文化、乡村规划、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情况,着重突出当地地域文化和乡土文化等特点。

4.3改善乡村人居建筑

改善乡村人居建筑是实现美丽乡村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当前的建筑形式的影响之下,很多的乡村在建设规划方面采用的都是行列式的排列方式,或者是类似于城镇之内的小区式的规划方式,虽然这样的规划方式有着简洁、好管理等优点,但是却使得乡村丧失了其独有的特色。美丽乡村人居环境设计要在乡村传统建筑的基础之上,对部分的乡村建筑进行特色化的改造,使得其能够融入到当地的特色文化当中,使得乡村的特色文化能够更加的鲜明,唤醒村民对于自己村子的归属感。

4.4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实现村民自我治理

村民是改善乡村生活环境的主体。因此,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发挥村民的主体地位和推进村民自治。一是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和党员的作用,落实乡村基层自治制度。这一制度为人居环境的建设提供了政治保障,并且大部分乡村政治、经济、文化事务由村民自治解决。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积极倾听村民对改善家乡环境的建议,鼓励村民自愿建设美丽乡村。二是通过村民自我发展、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提高建设水平,促进社会进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国家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供给,为村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供必要的基本条件。同时,要加强乡村金融业的发展,增加乡村教育、就业、医疗、保险、收入和社会治理的覆盖面。

4.5依托美丽乡村,加快推动旅游产业

发展旅游,文化是核心,环境是载体。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村“三变”改革,科学谋划乡村旅游总体布局,大力发展以农耕文化为魂、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生态农业为本的乡村旅游。深入挖掘古村古镇、山水生态、农耕文化、农时体验、特色种植等旅游资源价值,大力开发田园观光、采摘垂钓、民俗体验、乡村康养、民俗度假等乡村旅游产品,鼓励支持美丽乡村、传统村落、休闲农庄、星级农家乐、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让乡村旅游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支柱产业。农民得到经济实惠,环境保护就变成自发和主动的行为,形成良性的循环体系。村民是农村环境卫生建设的主体,人人有责。

结语

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是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的最有效途径,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当中应该注重保护乡村本来所具有的特色,发掘乡村在空间上的创新能力,加强对于乡村的整体布局设计,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渐渐地改变村民的生活方式,从而真正体现美丽乡村的魅力和特点。

参考文献

[1]周玉佳,马之路,余凡.基于改善人居环境的美丽乡村建设探索——以淮南市姚李村为例[J].武夷学院学报,2018,37(10):39-44.

[2]赵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研究[D].兰州大学,2019.

论文作者:王桂英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 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  ;  ;  ;  ;  ;  ;  ;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人居环境设计研究论文_王桂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