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区3-6岁儿童静脉血血常规参考区间调查分析论文_陈誉鑫1,冯春影2,廖燕霞1,邓泗沐1

1.深圳市龙岗区南湾预防保健所 广东深圳 518114;2.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 广东深圳 518115

摘要:目的 建立深圳地区学龄前儿童(3-6岁)静脉血血常规参考区间,为儿童体检健康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迈瑞BC58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原装配套试剂对1965例体检正常的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静脉血血常规检测,对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红细胞比容(Hct)等8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同性别、年龄分8组进行检验,得出各项参数的参考区间。结果 经Z检验,除了不同性别组平均红细胞容积和不同年龄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外,其他各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性别组平均红细胞容积和不同年龄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组间均数与总体区间均数间相差<25%,不建议分组,上述各组各项参数合并后白细胞为4.8~9.8×109/L,红细胞为4.1~5.3×1012/L,血红蛋白为111~141g/L,平均红细胞容积为80~91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为26-30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为309~338g/L,血小板为181~392×109/L,红细胞比容为0.35~0.43L/L。本次调查分析的结果与WS/T 405-2012中的参考区间差异明显,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参考区间高于WS/T 405-2012,其余项目参考区间均低于WS/T 405-2012。结论 学龄前儿童(3~6岁)与成人血常规参考区间有明显差异,不同地区应建立独立的儿童血常规参考区间,为儿童体检提供准确评估依据,建立时应考虑到性别、年龄、仪器、试剂、质量控制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参考区间;血常规;学龄前儿童

血常规是最常见的检验项目之一,幼儿园儿童每年健康体检均需要做血细胞分析,而目前我国尚未制定学龄前儿童(3-6岁)血常规参考值区间,只能套用成年人的参考值区间,但儿童时期生长发育迅速,血细胞各项指标随年龄增长有明显变化,故直接套用成人参考值区间可能无法做出正确的儿童健康评估。我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402-2012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提出了参考区间制定的技术要求及操作过程,因此,本文收集了深圳市龙岗区南湾预防保健所2017年9月~11月1965例健康儿童静脉血血常规各项主要参数进行分析,并对不同性别、年龄是否分组进行检验,建立相应的正常参考值区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9月-11月在本所体检的17间幼儿园1965例学龄前儿童,每项参数按照性别和年龄(3岁、4岁、5岁、6岁)分8组,其中男3~6岁分别为:196例、321例、328例、209例,男性共1054例;女3~6岁分别为:186例、287例、277例、161例,女性共911例,要求身体发育正常,内科检查无异常,近2周无发热史。

1.2 仪器与试剂

迈瑞BC5800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及原厂配套试剂,校准品和质控品均使用迈瑞原厂产品,其中质控品采用正常值及低值两个浓度水平。

1.3 方法

1.3.1 标本采集与送检 按照静脉采血规范,从手臂肘部静脉穿刺采血1.5~2ml,采血管采用EDTA-K2抗凝,采血完成后轻轻摇匀采血管,使抗凝剂充分混匀,3小时内完成送检和上机检测。检测项目为WBC、RBC、Hb、MCV、MCH、MCHC、Hct、PLT,共8个指标。

1.3.2 质量控制 实验室按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从人、机、料、法、环五大方面进行检测质量控制。每日均用2个浓度水平的原厂质控品进行室内质控测试,每年均参与广东省临检中心和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并合格。仪器每天完成标本测试完成后均进行探头清洗液浸泡。仪器每年定期进行检定,检定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首先将每项参数8组各项数据进行离群值剔除,再将各项检测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判定是否属于正态分布;若数据呈正太分布,或检测数据经转换后亦呈正太分布,则按照`x±1.96s表示95%数据分布范围。若数据呈偏态分布,则采用非参数法处理,将参考个体数据从小到大排列,采用百分位数法确定2.5%和97.5%位数的参考限,以此确定95%的参考区间。将每项参数8组数据参照WS/T 402-2012的方法的分别按照性别和年龄分组做检验,检验公式:,、 为各组的均值、标准差、个数,若 > 则可考虑分组,作为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的依据,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的组别进行合并统计,有统计学显著差异但组间均数与总体区间均数间相差<25%的,不建议分组。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间比较结果 1965例不同性别学龄前儿童静脉血血常规分析各项参数结果见表1。除了MCV外,其余参数不同性别组间Z检验,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 ),MCV不同性别组间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但高原等[3]建议组间均数与总体区间均数间相差<25%的,不分组统计。

表1 1965例不同性别学龄前儿童静脉血血常规各项参数

3 讨论

血常规检查是儿童健康体检的重要检查项目,而血常规参考区间则是判断个体是否存在疾病的重要依据,实验室建立自己的参考区间意义重大,国际临床化学与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建议有条件的实验室应该建立各自的参考区间。本次调查收集了多家幼儿园1965名学龄前健康儿童血常规数据,能较好地排除疾病因素导致的结果异常,采集的标本全部是静脉血,准确性和稳定性较好,故由此得出的结果比较有代表性。

在统计过程中,对不同性别、年龄均进行了分组检验,虽然个别组经Z检验提示可以分组,但考虑到组均数与总体区间均数差异<25%,高原等[3]不建议分组,同时过多的分组亦会给医生诊断带来不必要的干扰,故本次调查结果不对性别或年龄进行分组统计参考区间,最终结果与WS/T 405-2012中的成人血常规参考区间差异明显,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参考区间高于WS/T 405-2012,其余项目参考区间均低于WS/T 405-2012,这结果也符合儿童生长期血细胞的变化趋势,故儿童采用成人血常规参考区间明显不合适。

本研究结果与高原[3]、张弛[4]、周延峰[5]等结果均有部分项目较一致,部分项目结果有区别的原因可能于地区差异、目标人群差异、仪器差异有关。本研究中WBC参考区间高值均低于上述文献的结果,可能与调查人群不同关系大,上述文献调查数据均来自医院患者,难以排除疾病因素影响结果,而且大部分是采集末梢血检测,末梢血采集过程中由于设备、人员手法、儿童配合程度等差异,会给检测结果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综合上述原因,本研究结果与其他文献存在一定差异是可以合理解释的。

综上所述,各个实验室所面对的群体是有差异的,故各个实验室根据自身条件建立自己的血常规参考区间很有必要,如直接套用成人参考区间,会给疾病诊断、健康评估等工作造成困扰,甚至导致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WS/T405—2012 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WS/T402—2012 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3]高原,杨剑敏,王欢,等.上海市2408例健康儿童末梢血血常规参数的参考区间调查分析[J].检验医学,2012,27(3):217-220

[4]张驰,黄李霜,李果,等. 华中地区0~12岁儿童静脉血血常规参考区间调查[J].检验医学,2017,32(7):610~613

[5]周延峰,胡利芬,韦旭荣,等. 东莞市清溪镇3~7岁健康儿童末梢血血常规参考区间调查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8):2623~2625

[6]陈桂山,杨有业,梁锦胜,等. 临床医学实验室生物参考区间的建立[J].检验医学,2008,23(4):421~424

[7]郑建新,杨慧,傅启华,等. 上海市学龄前儿童末梢血血常规的参考值范围调查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6):2194~2196

论文作者:陈誉鑫1,冯春影2,廖燕霞1,邓泗沐1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  ;  ;  ;  ;  ;  ;  ;  

深圳地区3-6岁儿童静脉血血常规参考区间调查分析论文_陈誉鑫1,冯春影2,廖燕霞1,邓泗沐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