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汉语儿童对话中连词运用发展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连词论文,汉语论文,儿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从儿童语言习得的角度来看,虽然连词在汉语运用中出现的类型和频数都不高,但连词对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意义重大。3-6岁儿童语法发展经历从简单句到复合句的过程,而构成复合句的重要元素就是连词。连词可以将不同的句子成分连接起来,并且保持语句连贯,从而使说话者能严密、完整地表达想法。由于说话者需要理解、判断句子成分之间语义关系才能选择使用恰当的连词,所以连词的运用可以促进儿童语法的习得,加速语言从简单句过渡到复杂句阶段,加深儿童对相对复杂逻辑关系的理解,推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以往研究大多采用看图讲述、自由讲述等研究方法考察儿童连词使用的情况。国外研究发现,尽管儿童叙述中连词使用的频率比对话中高,但使用的种类却少得多。儿童使用的全部连词均在对话情景中出现过,不存在仅在叙述情景中使用连词的情况[1]。这说明,仅采用叙述方法收集语料存在一定局限,即叙述方法会限制儿童连词使用类型而不能全面地涵盖3-6岁汉语儿童已使用连词的全部词型。 杨晓岚等人(2010)曾在游戏情景下研究母亲与儿童对话中量词的使用情况,结果证明母亲的语言会影响儿童量词的使用[2]。Laubitz Zofia(1984)考察了研究员与儿童对话中连词使用情况,并对比了儿童在独立叙述情境中使用连词的情况。张廷香(2010)采用成人与儿童会话情景收集语料分析研究3-6岁儿童词汇的发展[3]。上述研究都是通过成人与儿童的对话考察儿童某一词类的发展水平,但在这种对话情景中成人常存在引导、纠正、批评或鼓励儿童语言表达的倾向,儿童在语言运用上往往过于小心、拘谨、约束。合作装扮游戏是3-6岁儿童同伴互动的重要形式,是3-6岁儿童的主导活动,也是幼儿园自由活动中最为突出的游戏形式[4]。因此,本研究选择在合作装扮游戏情景下研究儿童与同伴对话中连词的使用情况。 Laubitz Zofia(1988)研究发现,3岁英语儿童的确没有掌握太多的连词,4岁和5岁英语儿童则使用了各种各样的连词。陈雪芸(2014)研究也表明,3岁儿童能使用连词,但使用连词非常少,词频也非常低[5]。本研究的语料统计数据也显示,3岁儿童连词出现频次极低。由此,本研究主要考察4-6岁儿童对话中连词的使用情况。 二、研究方法 (一)语料来源 本研究所有语料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ESEC(儿童语言研究中心)汉语儿童语料库。选用语料为上海市某一级幼儿园从小班(幼儿年龄4-4.5岁)、中班(幼儿年龄4.5-5.5岁)、大班(幼儿年龄5.5-6岁)三个阶段随机抽取幼儿各10对(共60名),每对幼儿包括来自同一班级的一名男孩和一名女孩,通过玩具引发幼儿的合作装扮游戏互动,然后采用录像的方法收集20分钟的语料,最后按照CHILDES系统的CHAT格式进行转录。 (二)语料分析 研究者依据《现代汉语虚词例释》[6]找标注的连词检索出语料中所有可能的连词,然后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句法功能确定其是否为连词,最后进行编码。如,“那”既是连词也是代词,就需要剔除所有的代词“那”。基于已有编码基础,研究者增加连词MOR层编码、连词功能类别编码,然后运用CHILDES系统(国际儿童语料交流系统)CLAN命令对已编码的语料进行处理,获得词频、词型、连词类别等数据,并采用EXCEL、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量化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连词在词汇总量中的地位 无论从词型还是从词频来看,4-6岁汉语儿童使用的连词在词汇总量中的比重极小(详见表1)。首先,汉语连词类型数量(简称“词型”)就比英语少得多,现代汉语连词类型总量不过270多个。其次,汉语讲求内在的、隐含的逻辑关系,语言运用中经常出现连词省略的现象,连词整体使用频次(简称“词频”)不高。 如表1所示,在合作装扮游戏对话情景中4-6岁儿童使用的连词词型为20个,连词词频为366次,均占全部词汇词型总量、词频总量的9‰。这一数据说明,4-6岁汉语儿童对话中运用连词的几率非常小,使用的连词类型也非常贫乏。此外,研究数据显示,男孩所使用的词汇的词型总量、词频总量均低于女孩;但男孩所使用的连词的词型总量和词频总量却稍高于女孩。

(二)连词运用发展的基本趋势 1.4-6岁汉语儿童对话中连词运用发展的年龄趋势 如下页图1,本研究发现4-6岁儿童对话中使用连词的词型和词频随着年龄增长也呈现增长趋势,尤其连词的词频增幅特别明显。4岁儿童连词词型使用均值为1.93,到6岁达到5.73个,说明4-6岁儿童对话中连词使用的类型不断丰富。4-6岁儿童对话中连词使用的词型增长曲线显示,4.5-5岁、5.5-6岁连词词型均值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年龄阶段儿童,是4-6岁儿童连词词型高速发展期。4-6岁儿童连词平均词频增长速度整体超过词型,6岁儿童连词词频(18.45)相比4岁儿童(2.64)增长近十倍,以5.5-6岁年龄段增幅最大(从5.71增至18.45)。 结合儿童使用连词的词型、词频发展曲线不难看出,4-6岁汉语儿童对话中使用连词的词型、词频都随年龄增长呈现增长趋势,其中词频增长尤为迅速;儿童连词词型、词频高速发展均集中在4.5-5岁、5.5-6岁两个阶段。 根据本研究儿童使用连词词频、词型的数据,进行“年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6岁儿童各年龄组间在连词词型使用均值上存在显著差异,F(4,46)=10.464,p<0.001,同时在连词词频均值上也存在显著差异,F(4,46)=8.732,p<0.001。即4-6岁儿童对话中使用的连词词型、词频均值年龄差异显著。同时相关分析也表明,年龄与儿童对话中连词词型均值显著相关(r=0.653,p<0.001),年龄与儿童对话中连词词频均值也显著相关(r=0.555,p<0.001)。另外,儿童对话中连词词型均值与词频均值的相关性显著(r=0.708,p<0.001)。以上分析说明,图1中4-6岁儿童对话中连词词型、词频均值随年龄变化表现出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儿童年龄增长坐标轴、儿童连词词型均值增长曲线、儿童连词词频均值增长曲线相互之间显著相关。 2.连词运用发展的性别差异 连词与词汇总量分析表明,尽管女孩在对话情景中词汇整体发展水平高于男孩,但女孩连词词型、词频总量上都低于男孩。


图2中,儿童连词词频均值增长曲线显示,4-4.5岁、4.5-5.5岁女孩(3.00;5.00)连词平均使用频次都高于男孩(2.29;4.10),但在5.5-6岁时男孩连词平均使用频次(14.76)超过女孩(12.33)。观察儿童连词词型均值增长曲线,虽然4-4.5岁、4.5-5.5岁男孩连词词型均值(2.00;2.90)都高于女孩(1.86;2.89),但差值不大,直到5.5-6岁男孩(5.22)与女孩(4.56)连词词型均值的差距才逐渐拉大。综上可见,4-6岁汉语儿童对话中连词发展的性别差异:5.5岁以前女孩连词发展稍优于男孩,5.5岁开始男孩连词发展超过女孩。 根据在对话情景中男孩使用连词的词型、词频(3.46;7.28)均值整体均略高于女孩(3.20;7.07),但进一步的方差分析表明:4-6岁汉语儿童对话中连词词型均值的性别差异不显著(F=0.207,p>0.05),词频均值的性别差异也不显著(F=0.005,p>0.05)。 (三)连词类别的具体分布 连词是一种既有语法功能,又有逻辑功能的功能词类。根据连接成分的结构不同,可将连词归类为两种:联合连词和偏正连词(英语称之为: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联合连词,主要连接处于同一结构层次的语句成分;偏正连词,主要连接不同结构层次的语句成分。除此之外,连词还标明连接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是说话者的逻辑表述。因此,根据连接成分之间的关系,联合连词可以进一步分为并列、承接、选择和递进关系连词;偏正连词则可分为转折、假设、条件、目的、因果等多种关系的连词。参照《现代汉语虚词例释》中连词例释,本研究将语料中4-6岁儿童对话中使用的全部连词根据其在语句中的语法功能和逻辑功能进行归类,如表2。 1.连词类别的整体分布 在合作装扮游戏情景下,4-6岁儿童对话中连词词频总量为366次,涵盖20种不同词型(见表2)。归类统计分析全部语料中出现的366个连词发现,其中44%属于联合连词,56%属于偏正连词。若排除连词“假如”的极端值114个,4-6岁儿童在对话中使用联合连词的词频占总词频的63.9%,而偏正连词约占36.1%。全部语料中出现的20种词型,6种属于联合连词,14种属于偏正连词。虽然联合连词的词频略低于偏正连词,但是联合连词词型的平均词频(26.8)远高于偏正连词(14.6)。 以上统计分析说明,在对话情景中,4-6岁儿童集中使用几种特定类型的联合连词,如表示承接关系的“那”、表示选择关系的“还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和”;儿童使用的偏正连词类型较为多样,比如儿童使用的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就有7种类型。 2.连词类别的年龄分布 4-4.5岁组与4.5-5.5岁组儿童均使用了14种不同类型的连词,但4-4.5岁组连词总词频仅37次,平均词频不足两次。另外,4-4.5岁组儿童对话中使用频次最高的连词是并列连词“和”,但其词频只有8次,其他连词的词频则更低。综合语料数据发现,除了并列连词“和”,4-4.5岁儿童语料中出现的连词基本上属于部分儿童语言运用的偶发现象,连词词频极少,词型分布分散,固定的连词类别分布格局尚未形成。

4.5-5.5岁组儿童连词词频(87)大幅增长,67.8%的连词为联合连词,32.2%的连词为偏正连词。14种词型中以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那”(27)使用频次最高,其次是表示选择关系的连词“还是”(17),再次是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假如”(13)。以上三种高频连词的出现与儿童游戏、思维水平密切相关。分析语料可知,4.5-5.5岁组儿童连词“那”用来衔接同伴话语,连词“还是”用来征求同伴意见,连词“假如”用来设定游戏角色和情境等。因此,随着儿童对游戏伙伴关注增多、思维自我中心化减弱以及游戏表征水平提高,4.5-5.5岁儿童对话中逐渐出现某些特定高频连词,如“那”“还是”“假如”,总体上联合连词使用频次多于偏正连词。 5.5-6岁组儿童对话中使用连词的词型有所增加,由原来的14种增加至19种。对比4.5-5.5岁儿童,5.5-6岁组新增的5种词型均为偏正连词。5.5-6岁组儿童连词词频增长迅速,由87次激增至242次。该年龄组连词词频激增现象源于两点:一是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假如”出现101次极高值,占该年龄组连词总词频的41.7%;二是其他连词词频同步增长。5.5-6岁组儿童对话中连词“假如”使用频次大幅增长的原因有多个:一是与语料收集的特定情境有关,装扮游戏涉及大量假设关系;二是与儿童年龄有关,5.5-6岁幼儿伙伴之间合作进行象征性游戏达到高峰[7];三是与个别研究对象有关,某几个儿童频繁使用该词。其他连词词频同步增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原有高频词词频增长;二是出现新增高频词型。前一年龄组出现的高频词“那”“还是”“假如”在5.5-6岁组儿童语料出现频次仍然很高。除了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假如”达到了101次最高词频,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那”(51)和表示选择关系的连词“还是”(16)的词频也大幅增长。另外,5.5-6岁组语料中出现新的高频连词“所以”(13)、“因为”(11),并且二者均属于表示因果关系的偏正连词。总而言之,伴随词频激增,5.5-6岁儿童连词词型也有所增长且出现多种类型的高频词,如“假如”“那”“还是”“所以”“因为”,偏正连词的使用频次在此阶段超过联合连词。 总之,就连词类别而言,4-6岁汉语儿童对话中先是掌握表示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选择关系的联合连词,然后逐渐掌握表示假设关系、因果关系的偏正连词。 3.连词类别的性别分布 有关4-6岁汉语儿童对话中连词使用情况的性别差异,上文已提及两点:尽管女孩词汇发展整体情况优于男孩,连词整体发展情况却不及男孩;虽然女孩在对话中使用的连词词型、词频均值稍低于男孩,但是这种差异在统计学上并没有什么意义。儿童使用连词词型、词频均值的性别差异不显著。 不过,在对4-6岁汉语儿童对话中连词类别进行性别归类时,笔者发现男孩和女孩对话中出现的关联连词搭配现象存在差异。对话中出现的关联词搭配现象不多,然而男孩出现的关联连词搭配现象明显多于女孩。全部语料中女孩仅出现3次关联连词搭配,且只涉及两种搭配类型:只要……就(2)是……还是(1)。可是,全部语料中男孩出现了12次关联连词搭配,包括6种搭配类型:只要……就(3)、是……还是(3)、因为……所以(2)、如果……就(2)、要是……就(1)、要不然……就(1)。除以上的关联连词搭配外,儿童对话中其余的连词都是以单独运用的形式存在。 (一)连词整体使用频率不高,男孩整体连词使用略多于女孩 在对话情景中4-6岁儿童使用的连词占儿童词汇总量的比例非常低,与相关研究(张延香,2010)保持一致[8]。该研究结果一方面与汉语本身的特点、使用习惯有关,另一方面还与4-6岁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有关。本研究发现,虽然女孩词汇发展整体情况优于男孩,但连词整体发展状况稍弱于男孩。可能的原因有:第一,可能与本研究特殊的装扮游戏情景有关;第二,女孩此阶段词汇发展可能聚焦于某些实词,如名词、形容词,相对忽略连词;第三,也可能源于女孩习惯采用内在的、隐含的逻辑关系从而省略连词,男孩则更习惯明确地使用连词标明句子成分间的逻辑关系。虽然4-6岁汉语儿童对话中出现的关联词搭配现象不多,但研究发现男孩出现的关联连词搭配现象明显多于女孩。这进一步表明,男孩在连词的运用中有可能更倾向于清晰明确地标明句子成分间的逻辑关系。 (二)连词词型和词频不断增加,并存在两个高速发展期 本研究发现,4-6岁汉语儿童对话中使用连词的词型、词频都随年龄增长呈现增长趋势,而连词词频的增长尤为迅速。同时,儿童在4.5-5岁、5.5-6岁两个阶连词使用的词型、词频均出现了加速增长的现象。这一点与陈雪芸(2014)研究的结果“儿童在4-5岁连词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期”大体一致[9]。但本研究更为细致地发现,4-6岁儿童连词发展存在两个高速发展期,而非一个。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和教育教育学过程中,可以抓住儿童连词发展的这两个关键时期,有效地引导和推动儿童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先使用联合连词,后掌握偏正连词 基于已有的数据,结合语料分析归纳发现4-6岁儿童对话中使用的连词功能类别的特点: 1.4-4.5岁儿童连词词频极少,词型分布分散,尚未形成固定的连词类别分布格局,首先出现的高频词是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和”。 2.4.5-5.5岁儿童使用的联合连词多于偏正连词,出现某些特定的高频连词,先后为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那”、表示选择关系的连词“还是”、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假如”。 3.5.5-6岁儿童使用的偏正连词超过联合连词,除了原有的几种高词频外,出现表示因果关系的高频词“所以”“因为”。 因此,4-6岁汉语儿童对话中先是掌握表示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选择关系的联合连词,然后逐渐掌握表示假设关系、因果关系的偏正连词。研究者发现,儿童往往单独使用某个连词,关联连词搭配使用的现象较少。据此,幼儿教育工作者及家长必须遵循幼儿连词类别获得顺序的基本规律,以此来安排和组织幼儿语言教育的相关内容和活动。比如,生活中我们常见一些成人要求4岁的幼儿采用连词“如果”造句,这便是违背幼儿连词类别获得的基本规律。
标签:连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