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作改编艺术研究论文_李君

影视剧作改编艺术研究论文_李君

李君

云南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影视改编主要是由文学作品等艺术样式改编而成为影视剧这种新的艺术形态的过程,影视剧属于视听艺术,从受众的角度来说,影视剧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近年来,影视剧作的改编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这种多样化主要表现在多种多样的艺术形态被改编成影视剧,并且形成了一股热潮。

关键词:影视剧作;文学作品;改编艺术

最近几年来,我国的影视行业的发展越发表现出强劲的势头,无论是影视剧的类型还是其剧本来源都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谈到影视剧的来源,我们可以发现影视改编是影视剧生产的一种重要形式,就目前影视剧界的改编状况来分析,笔者认为主要有三种改编的形式:文学名著、当代文学作品、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影视与文学作品属于不同门类的艺术,但是它们又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正是因为有彼此之间互通的桥梁,才可以把它们进行转换,改编成为影视剧的艺术形态。

一、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艺术

把文学名著改编为影视剧作实际上是用今天的视野来对过去的历史性的文学名著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也就是说,改编之后的影视剧作无论如何都会带有现代的观念和色彩,会表现出当今时代人们的思想内涵和一定的审美情趣。而纵观这几年的改编情况,大多数观众的声音还是停留在如何才能“忠于原著”上面,这也是对“经典”问题的思考,改编之后能否再续经典还是颠覆经典。笔者将以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为例,探讨其改编的艺术。

(一)《西游记》的改编现状

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自从1986年被中央电视台改编并拍摄成电视剧之后,这部名著就开始了它在影视界的各种版本的改编之旅,从电视剧到电影,再到动画片,几乎占据了所有的影视类型。杨洁导演拍摄的86版电视剧《西游记》至今仍然是最受观众喜爱的一个版本,其超高的重播率和收视率便可说明这一点。

1994年至1995年由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系列电影,是对《西游记》的无厘头颠覆之作。2002年由张卫健主演的香港TVB电视剧《齐天大圣孙悟空》被国内好几家卫视购买了播放权。2001年徐峥主演的电视剧《春光灿烂猪八戒》颠覆了猪八戒的形象。接下来还有2004年黄海波主演的电视剧《福星高照猪八戒》,2005年由刘镇伟导演、谢霆锋主演的电影《情癫大圣》等影视剧则是以《西游记》为故事背景,突出塑造其中的个别人物形象。

2011年张纪中导演的新版电视剧《西游记》在无限的期待声音中播出,但该剧并没有收到先前预想的好评。直到2015年7月份刚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出现,涉及《西游记》背景或内容的影视剧可以说是占据了大银幕和小荧屏,由此可以看出,名著改编的热潮仍然不会消退。

(二)影视剧作中人物形象再塑造的分析

影视剧作的改编,关键落脚在改和编上面,在原著基础上进行一定的、适当的改编必然会对剧中人物的形象进行再塑造,这也是符合改编原则的。《西游记》的影视改编,同样也涉及到的人物形象再塑造的问题,本文主要是对孙悟空和猪八戒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再塑造问题进行一些分析。

首先分析孙悟空。吴承恩在其原著《西游记》里面是这样塑造孙悟空的:“身穿一副黄金锁子甲,头戴一顶凤翅紫金冠,足踏一双藕丝步云履;一个斗筋能翻十万八千里;兜率宫中练成能识变化的火眼金睛。”[1] 这是字面意思的表达,当它要改编成影视剧作时,由于影视剧所具有的视听特性,因此不可能照搬字面意思。杨洁导演版的《西游记》对孙悟空的塑造基本上是以原著为蓝本,中规中矩地塑造了一个活泼好动、嫉恶如仇的美猴王形象。而TVB2002版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则塑造了一个更为人性化和生活化的孙悟空,整部电视剧表现了他如何一步一脚印地走向成熟。说到形象的颠覆,不得不提到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系列电影,电影中除了人物名字,几乎没有什么内容出自《西游记》的情节。因此,央视版的《西游记》被认为是最符合原著人物形象塑造的一个版本。

再来分析猪八戒。央视版和周星驰版的猪八戒形象依然是按照原著中“黑脸、长喙短毛,身着棱布直裰,腰系花布手巾”[2] 这样的外部形象,而性格也是胆小怕事、憨厚、好色贪利。而徐峥主演的电视剧《春光灿烂猪八戒》却塑造了一个另类的猪八戒,笔者在这里所说的另类是指猪八戒突破了固有的形象,表现出文质彬彬、乐观向上,但同时仍然保持其憨厚、见利忘义的性格特征。

(三)对文学名著影视改编的思考

纵观名著的影视改编现状,有的尽可能向原著靠拢,有的则脱离了原著,这里就涉及到是否忠于原著的问题。但我们都知道改编这种艺术在实际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观众的期待值、经济利益的参考等。就四大名著来说,《西游记》的改编次数排名首位,其中一些改编剧作离原著内容是比较远的,但是观众却乐意为其买账,所以笔者认为不能单纯以是否忠于原著来作为判断一部改编剧作的优劣,而是要从情节的取舍、人物形象的重塑以及对中心思想的诠释等方面来综合进行考量。

二、当代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艺术

文学发展到当代,随着人们越来越依赖碎片化的信息来源,这导致人们对书籍的阅读率越来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取而代之的是从影像世界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最新的调查显示:“中国网民人均通过互联网每年观看电影的数量超过15部”[3] 针对当今时代背景下新出现的低阅读率现象,把当代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剧作无疑是一种双赢的方法:既可以把人们没时间阅读的文学作品通过影视剧来得到宣传推广的作用,使当代作家的文学作品为更多人所认识;同时,尽管读书的人减少了,但把书本内容转换成影像内容以后,反而观众增多了,这会起到更佳的社会引导作用。

因为就目前的当代文学作品的影视剧改编现状来看,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消费潜力亟待开发,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几年,成功的改编案例出现了很多,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是对作家严歌苓小说的影视改编以及对琼瑶、张爱玲、莫言等当代作家小说作品的影视改编。本文将主要以严歌苓小说的影视改编为例,来探讨当代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艺术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严歌苓小说的影视改编现状分析

严歌苓是著名的旅美作家,好莱坞专业编剧,是目前最具影响力的海外华人作家之一。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那样,看书看小说的人在逐年锐减,而严歌苓的小说却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原因何在?这恐怕要归功于影视改编的功能了。特别是在2011年张艺谋执导的电影《金陵十三钗》的大力宣传之下,作为小说《金陵十三钗》的原作者,严歌苓在国内的知名度迅速得到了提升,越来越多的读者和观众开始认识并关注这位女作家,她的小说作品也被越来越多的影视制作公司看中并改编成影视作品。

严歌苓小说的影视剧改编近几年来可以用火爆来形容也不为过。在电影领域,她早年的小说《天浴》、《谁家有女初长成》等就已经被改编成为电影,而且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值得一提的是对《天浴》这部小说的改编,1998年陈冲导演的一部文革题材的文艺电影就是改编自严歌苓所著的同名小说《天浴》,该片由于受各种原因影响,所以没能在中国内地上映,但是该影片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获得了包括台湾电影金马奖、巴黎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等各大奖项在内的荣誉或提名。可以这么说,电影取得的成就有很大一部份要归功于原著小说《天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部小说本身就具备良好的影视改编基础,其镜头感极强,有利于改编成影视剧。

近几年来,严歌苓的小说作品不断地让很多知名导演相中,比如说,前文提到的张艺谋导演把她的小说《金陵十三钗》改编成同名电影拍摄,该片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同时也收获了来自诸多方面的好评。在此之后,张艺谋导演又看中了严歌苓的另一部长篇小说《陆犯焉识》,并将其改编拍摄成电影《归来》,于2014年全国上映,作为一部文艺片,该片以接近三亿的票房刷新了国产文艺片的票房纪录,对于该片的评价,正反两方都各持己见,但总体而言,笔者认为编剧邹静之还是把握住了原著小说的内容精髓,把《陆犯焉识》的文字语言恰当地转换成为《归来》的视听语言,虽然剧本删除了原著当中的很多情节,但这也是居于电影本身就短的特点,体现了极简主义的风格。

就电影领域来说,严歌苓的中篇小说《梅兰芳》还被陈凯歌导演看中并将其改编拍摄成为同名电影,严歌苓也参与了整部电影的创作过程,她是编剧之一。该片于2008年上映,获得了行业内外的一致好评和各大奖项荣誉,这样的成绩是与优秀的编剧分不开的。

电视剧领域,严歌苓的小说在电视剧领域的改编近年来尤其热门。2009年她的长篇小说《一个女人的史诗》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2010年她的小说《铁梨花》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在北京卫视首播时的收视率甚至超过了同时段播出的新版《三国》和《红楼梦》;2011年的《幸福来敲门》被搬上电视荧屏,该剧还被选为央视的开年大戏;长篇小说《小姨多鹤》被改编为电视剧并于2009年在地方电视台首播,取得不错的收视之后,又于2012年在安徽卫视上星播出。由严歌苓小说改编而成的影视剧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票房和收视率都居高不下,十分热门。

(二)对严歌苓小说影视改编热潮的思考

单从2009年至今就已经有8部严歌苓的小说陆续被改编成影视剧播出,而且还有导演和影视公司看中她的其他作品。笔者认为各大影视公司主要是看中了她作品当中潜在着的巨大商机和价值向度所在。接下来,笔者将试着讨论严歌苓的小说为何如此受影视界的关注和追捧,其改编之后的影视剧为何会如此大受欢迎等问题。

首先,我们都知道,无论电影还是电视剧的拍摄都是要以剧本为基础的,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为什么优秀的小说作品会被经常拿来当作剧本的来源?笔者认为好的文学作品经得起岁月的敲磨,具有清晰的故事发展脉络、严谨的逻辑结构、感动人心的故事情节,并且在对人物的塑造上比较成熟一些,因此,优秀的小说作品往往受到青睐。严歌苓的小说,除了具备上述这些特征以外,还非常符合影视剧创作的环境,并且能够准确地抓住观众的观影需求和审美接受理念。

其次,严歌苓的小说并不是只局限于在某些固定的形式和框架当中,而是具有宏观的视野与广博的胸怀和气魄,她的小说往往放到宏伟的历史背景当中来进行叙事,“主人公通常是生活在动荡不安的社会里,不注定的命运,在危机中的人性考量,成为‘个人传奇经历’的描摹。”[4] 例如,《小姨多鹤》选择多鹤作为主人公,其本身已经充满了传奇色彩,再加上又把她安排在那样的家庭模式当中生活,这就更加增添了这部剧的神秘色彩。严歌苓的小说正是具有如此与众不同的魅力才会吸引那么多的人来对其进行改编。

三、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艺术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大力普及,再加上各种新媒体技术的产生,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电脑、手机等信息工具来进行交流,阅读纸质书籍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奢侈,网络文学正好诞生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而网络文学逐渐以一种全新的创作理念和传播方式越来越受到影视创作者的欢迎,并且逐步成为当下影视改编的主要趋势和方向。

(一)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现状

所谓网络文学就是以网络为载体而发表的文学作品,其主要特点是以互联网新媒体为载体和手段,以广大网民为接受对象,具有不同于传统文学的特征。网络文学的体裁主要包括:网络小说、网络诗歌、网络散文等,本文研究的网络文学是指网络小说。

就目前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状况来说,改编主要分为电影和电视剧。近几年来,根据网络小说改编而成的著名电影包括:张艺谋执导的《山楂树之恋》,改编自艾米的同名小说;陈凯歌执导的《搜索》,改编自网络小说《请你原谅我》;滕华涛执导的《失恋三十三天》,改编自鲍鲸鲸的同名网络小说;九把刀自编自导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等等。根据网络小说改编而成的比较热门的电视剧包括:滕华涛执导的《双面胶》、《蜗居》,二者均改编自六六的同名网络小说;滕华涛执导的《裸婚时代》,改编自唐欣恬的《裸婚——80后的新结婚时代》这部网络小说;李国立执导的《步步惊心》,改编自桐华的同名网络小说;另外,还有《美人心计》、《倾世皇妃》、《千山暮雪》、《小儿难养》、《最美的时光》等改编自网络小说的电视剧也创下了收视的新高。

(二)网络文学影视改编潮流兴起的原因分析

本来影视剧与文学作品就具有较多的相似性,事实上很多影视剧更倾向于从文学作品中吸收故事来源,并且进行一定的改编。[5] 而新近出现的网络小说以其网络化快捷的传播速度和新颖奇特的故事内容征服了众多网民,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中国居民上网人数已过半。其中,2015年新增网民3951万人,增长率为6.1%”[6] 如此庞大的网民规模带动了网络文学巨大的读者市场需求,随着网民们对影像化的追求越来越高,网络小说的影像化转换便自然应运而生了,许多影视公司看中了其中的商机,便开始把网络小说的版权买来经过改编加工之后,拍摄成为影视作品,再将其放到电视台或互联网上播放。

由于网络文学具有交互性的特点,网络作家的创作不再像传统作家那样独自一人完成全部的写作,而是可以听取网友的意见和反馈,作家和读者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样创作出来的网络小说能够拥有更多的读者或者说是粉丝,例如前几年的《步步惊心》,当它还是网络小说阶段的时候就已经拥有大批的支持者,而将其投拍成电视剧之后,该剧于2011年在湖南卫视首轮上星播出,一经播出便创下居高不下的收视率,随后其他卫视也争相购买播放权,受欢迎程度可想而知。

(三)对网络小说影视改编问题的思考

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存在诸多问题,一般来说,由于网络小说创作环境相对宽松自由,与传统文学不同的是,网络文学的思想深度不显著,其重心主要是放在叙述故事上面,在对其进行影视改编的过程当中会碰到删剪困难等问题,因为网络小说通常存在故事线索繁杂的特点,但影视剧又要求情节紧凑、线索清晰,因此不恰当的删剪可能会造成不忠于原著的状况发生。

网络文学在进行影视改编的过程中还存在其他问题,例如,有时候由于投拍方资金有限,就会导致改编和拍摄出现山寨化、低质量的问题。[7] 而就像前文提到的,网络文学具有的交流互动特性使其将思考的空间大部分留给了读者来参与互动,但是影视剧的创作却不可能使用这样的方式,因此在实际的改编过程中需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综上所述,围绕着影视剧作改编艺术这个论题,笔者分别从三个方面来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影视剧作的来源丰富多样,而其主要还是以文学作品的数量占多数,因为文学艺术与影视艺术之间的关系密切。本文概括归纳了文学名著、当代文学以及网络文学这三种艺术形态的影视剧作改编问题,笔者阐述了自己对影视改编艺术这个核心论题的理解。在论述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望自己在今后的相关学术研究中不断地学习和完善。

参考文献:

[1][2]吴承恩.西游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李新宇.论当代文学影视改编作品的得与失[J].小说月刊,2014(5):47.

[4]安晓燕.关于严歌苓作品影视改编的思考[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3(1):157.

[5]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1/t20160122_53271.htm ,2016-01-22.

[7]谭玲.网络文化与电视批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李君(1985.3—),女,云南昆明人,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2014级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影视艺术研究。

论文作者:李君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7

标签:;  ;  ;  ;  ;  ;  ;  ;  

影视剧作改编艺术研究论文_李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