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优质护理改善胃癌患者围术期不良情绪论文_曹丽

(甘肃省环县人民医院 甘肃庆阳 745700)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围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对其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所选病例为本院收治的择期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共108例,时间范围为2014年2月-2016年2月。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08例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调查。按照1:1比例,将10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优质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不良情绪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1%(53/54)、83.3%(45/54),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胃癌患者围术期护理过程中,对其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胃癌;优质护理;围术期;不良情绪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3-0239-02

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其饮食结构及饮食习惯也出现一定变化,导致胃癌患病人数持续增加,严重影响人们身体素质。胃癌有着较高的病死率,不仅会给患者自身带来较大的身心痛苦,还会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引起人们高度关注[1]。当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能获得一定临床效果。但是,多数胃癌患者缺乏对自身疾病及手术治疗的正确认识,加上手术是一种常见应激源,会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应激反应,引发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需在围术期辅以良好护理干预[2]。本研究为深入探讨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回顾性分析了108例胃癌患者的一般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为本院收治的择期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共108例,时间范围为2014年2月-2016年2月。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08例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调查。按照1:1比例,将10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中,男32例,女22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62.8±2.6)岁;30例为腺癌,18例为印戒细胞癌,6例为硬癌。对照组中,男34例,女20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62.7±2.5)岁;30例为腺癌,16例为印戒细胞癌,8例为硬癌。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可对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 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做好术前检查、指导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为其提供良好住院环境、术后基础护理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内容包括:

①健康教育:术前全面了解和掌握患者具体情况,询问其既往病史,并评估其对胃癌疾病知识、手术治疗的认识程度,选择恰当方式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主要包括胃癌发病机制、临床症状、预防及治疗方法等,尤其重视告知手术治疗胃癌的重要性,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及手术治疗的正确认识,消除其顾虑。

②营养护理:全面评估患者营养状态,对其实施营养支持。术前3d,指导患者食用半流质食物,告知做好肠道准备的重要性,消除患者顾虑,提升其治疗信心。

③心理护理:术前加强病房巡视,观察患者情绪变化情况,加强护患沟通,充分理解、尊重、开导患者,以专业态度及技术获得患者信任感,消除其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促使其以平稳的情绪迎接手术。针对含宗教信仰的患者,在确保不干预正常医疗及护理工作的情况下,对其病房内祈福、祈祷等行为表示理解和尊重;针对实施心电监护的患者,加强病房巡视,并对患者及家属解释相关数值,使其感受到人文关怀。

④环境护理:实施人性化环境护理,按照患者意愿,合理摆放病房内物品,可允许患者将小型植物、台灯等小物件摆放在床头,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必要时将大病房采用屏风进行分割,确保每个病床均形成独立单位,充分满足患者对隐私及安全感的需求。确保室内干净、整洁、温馨,定期消毒,定时通风,确保温度、湿度得当,提升患者生理及心理舒适度。

⑤亲情支持:告知家属亲情支持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中的重要性,介绍手术配合措施,提升家属对患者的照护能力。指导家属在围术期充分理解、陪伴、鼓励患者,缓解其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满足其对亲情的心理需求。

1.3 评价方法

①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不良情绪变化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估,得分越高,提示不良情绪越严重[3];②以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百分制,评分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均用(x-±s)表示,以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情况

干预后,观察组不良情绪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不良情绪变化情况(x-±s,分)

3.讨论

胃癌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患病率、病死率均较高。一般来说,胃癌主要源自胃壁表层黏膜上皮细胞,临床分型主要按照胃壁侵犯程度及组织学特征进行。而一旦患者经病理学检查、胃镜检查后确诊,即可按照其具体情况进行对症治疗。当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而围术期辅以良好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升其治疗依从性,促使手术顺利进行。

优质护理是临床上普遍探索的护理模式,是整体护理的应用和体现。优质护理强调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于全面了解患者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从而创造性实施一系列针对性、优质性、综合性的护理服务,改善护理效果[4]。优质护理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应用,能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在为患者提供专科服务、基础护理的基础上,提升对其心理层面的关注度,积极缓解不良情绪,切实提升患者依从性,改善预后[5]。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内容包括健康教育、营养护理、心理护理、环境护理、亲情支持等。其中,健康教育能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及手术治疗的正确认识,消除其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促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营养护理能改善患者术前营养状态,提升其耐受性,且能做好术前肠道准备,可促使手术顺利进行;心理护理能帮助患者合理梳泄不良情绪,促使其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手术;人性化环境护理强调为患者提供温馨、舒适、干净、整洁的住院环境,鼓励其在不影响医疗及护理工作的情况下,合理摆放室内物品,营养良好家庭氛围;亲情支持能提升患者治疗信心,改善其心理舒适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不良情绪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文献结果相符[6]。结果表明,在胃癌患者围术期护理过程中,对其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缓解其心理压力。此外,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1%,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则为83.3%,两组差异显著(P<0.05),与文献结果相符[7]。凸显出优质护理在胃癌患者围术期中应用的安全和优越性。

综上所述,在胃癌患者围术期护理过程中,对其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蕊.优质护理对胃癌患者围术期不良情绪的影响研究[J].吉林医学,2014,35(3):613.

[2]焦耿军,张华.优质护理服务在改善断指再植患者围术期睡眠质量中的应用效果[J].西部中医药,2014,27(6):133-134.

[3]李丽娟.优质护理措施对胃癌患者围术期不良情绪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103-105.

[4]郭宏.优质护理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20(3):301-302.

[5]刘儒雅.优质护理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0(3):144-145.

[6]徐妙.优质护理对改善胃癌患者不良情绪及提高生活质量的影响[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10):112-113.

[7]丁敏.优质护理对胃癌患者围术期不良情绪的影响研究[J].医学信息,2014,35(22):358-358.

论文作者:曹丽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6

标签:;  ;  ;  ;  ;  ;  ;  ;  

应用优质护理改善胃癌患者围术期不良情绪论文_曹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