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金融危机理论综述_金融风暴论文

国外金融危机理论综述_金融风暴论文

国外金融危机理论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危机论文,国外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经济理论中关于金融危机的论述可追溯到埃铁翁1755年的著作《论一般商业的性质》。此后,经济学家们对金融危机有不少论述,但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围绕对1929—1933年大危机的解释所形成的两派理论:债务—通货紧缩的理论和货币主义的理论。7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又比较频繁地出现,金融危机理论再一次引起了经济学家们的兴趣,使两派理论都得以发展,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理性预期的理论。

一、债务—通货紧缩的金融危机理论

1929—1933年大危机中的金融危机,给许多经济学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费雪发展了由凡勃伦、霍曲莱等提出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认为金融危机是周期性的,是会造成过度负债状态,引起债务—通货紧缩过程的一些金融事件。

费雪认为,一些外生事件引起了经济的扩张过程,因为这些外生事件为经济的关键部门提供了新的盈利机会,引起这些部门投资增加,使产量、物价和利润水平上升。物价和利润水平的上升,既鼓励更多的投资,也诱发了为获得资本利得而进行的投机。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债务融资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银行贷款,从而使存款和货币供给增加,促使物价水平进一步上升。这一切使人们对经济形势保持乐观,从而会提高货币的流通速度,使经济以更快的速度扩张。物价水平上升也使未清偿债务的实际价值降低,从而进一步鼓励了借贷活动。这一过程将持续到“过度负债”状态,即没有足够的流动资产来清偿到期债务的状态,从而引起一个连锁的债务—通货紧缩过程:(1 )为清偿债务需要廉价销售,(2)债务的清偿使存款货币减少, 廉价销售使货币流通速度降低,从而导致(3)物价水平下降,进而使(4)企业债务负担增加,企业净值以更大幅度下降,从而引起破产和(5)利润水平下降, 进一步造成(6)产出和就业水平下降。破产、失业等现象会造成(7)悲观和丧失信心,这会引起(8)窖藏增加和货币流通速度的进一步降低, 以上过程会造成(9)名义利率下降和真实利率上升。 以上过程将会持续到通过广泛的破产消除了过度负债或者采用扩张的货币政策使物价水平上升为止。

后来经济学家们主要针对以下四个问题补充、修正了费雪的理论,使之更符合实际:

(一)金融危机为何是周期性的?如果是周期性的,为何大危机之后,金融危机的程度减轻、次数减少了呢?明斯基的分析是基于资本主义繁荣与萧条的长波理论基础之上的,他认为在一个长波周期的扩张阶段,企业会积极地通过债务融资。但竞争的压力使投机性和高风险的借款企业相对增加,安全性的借款企业相对减少,金融体系变得越来越脆弱,容易形成过度负债状态,引发债务—通货紧缩过程。金德尔伯格认为,随着经济的扩张会产生疯狂性投机,即疯狂地把货币转换成真实资产和金融资产,形成过度交易,这种状态容易导致恐慌和崩溃。

(二)哪些事件直接造成了过度负债状态,从而引起债务—通货紧缩过程呢?沃尔芬森认为,大型非金融公司的违约、破产以及资产价格的急剧下降,在金融体系已经很脆弱的情况下,会通过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使大量经济单位缺乏足够的流动资产来清偿到期债务,造成过度负债状态,从而可能引起债务—通货紧缩过程。

(三)银行体系在债务—通货紧缩过程中起何作用?在费雪的分析中,银行体系几乎是没有位置的。但托宾、沃尔芬森等人认为,银行体系在金融危机中起关键作用。因为在过度负债状态下,经济、金融扩张中积累起来的风险增大并显露出来,所以银行不愿提供贷款,甚至提高利率、减少贷款(包括提前收回贷款、取消贷款承诺。)。银行的这种行为会使企业投资减少,或引起企业破产,或者使企业被迫销售资产以清偿债务,造成资产价格急剧下降。

(四)资产价格下降在债务—通货紧缩过程中作用如何?沃尔芬森指出,资产价格急剧下降在债务—通货紧缩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资产价格急剧下降不仅是直接造成过度负债状态,引起债务—通货紧缩过程的原因之一,而且是债务—通货紧缩这一连锁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托宾等人进一步论述了资产价格下降所造成的企业债务负担增加为何会影响总需求。他们认为原因在于债务人财富的边际支出倾向往往高于债权人。

二、货币主义的金融危机理论

货币主义者弗里德曼和施瓦兹、卡甘认为,金融危机就是产生或加剧货紧缩效应的银行业恐慌。

根据他们的论述,一些突发事件,比如重要金融机构的破产可能使公众对银行将存款兑换为通货的能力丧失信心,从而引起银行业恐慌。公众增加持有通货的行为不仅降低了存款/通货比率,而且使银行必须持有更多准备金,从而降低了存款/准备金比率,这会通过货币乘数导致存款货币数倍紧缩。此时,如果货币当局对银行业恐慌不加以干预,使之得以缓解,则会导致大批稳健经营的银行破产,因为对流动性的大量需求使银行持有资产的价值降低,进而使银行丧失偿付能力。银行大批破产使货币存量进一步减少,而货币量的减少,在货币主义者看来,会直接使产出和收入水平下降。

施瓦兹运用这一理论,进一步区分了所谓“真实金融危机”和“虚假金融危机”。真实金融危机就是银行业恐慌。但只要公众相信货币当局会提供他们需要的通货,银行业恐慌就可以避免,因此,1866年金融危机以后,由于英格兰银行正式承担了最后贷款人的责任,英国没有发生过真实金融危机。近年来发生的一些事件,包括通货紧缩、低通货膨胀,主要债务人(包括非金融公司、市政当局、主权国家)和金融业的财务困境,股票和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突然下降,汇率贬值,都只是经济中特定部门财富的减少,而不会导致挤兑和银行业恐慌。虽然有人称之为金融危机,但这只是“虚假金融危机”,中央银行对此类事件采取的拯救行动只会造成通货膨胀和经济资源的浪费。

三、理性预期的金融危机理论

这一理论侧重于从金融市场微观体的理性预期行为出发解释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达尔孟德和达布瑞格认为银行可以将其流动性负债转化为非流动性资产,同时提供私人市场不能提供的有效的风险分担。然而,这使银行容易受到挤兑的威胁,在遭到挤兑时又非常脆弱。挤兑会由随机事件引发,从而导致金融危机。

杰克琳和布哈塔克亚从不对称信息的角度来解释银行业恐慌,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存款者监测银行业绩存在困难,恐慌可以看作一种监测手段。当存款者感到银行资产的风险增大,但又不能确切地知道哪些银行将会丧失偿付能力时,就会引起挤兑,通过挤兑和银行业恐慌的形式将业绩低下的银行逐出市场。

四、简评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货币主义的理论和债务—通货紧缩的理论有重大分歧。首先,关于金融危机的原因及表现。货币主义的理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突发事件引起的银行业恐慌。债务—通货紧缩的理论认为经济的扩张使非金融部门债务量过分扩张,在金融体系很脆弱时,会发生金融危机——大型非金融公司违约或破产,资产价格急剧下降,银行破产或银行业恐慌,因而金融危机是周期性的。其次,关于金融危机影响经济的途径。货币主义的理论认为金融危机是通过银行体系的负债—货币量的减少影响经济活动的。而债务—通货紧缩的理论认为金融危机是通过银行体系的资产—非金融部门债务量的减少及由此引起的通货紧缩(现在一般表现为资产价格下降)等一系列环节影响经济活动的。这一分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因为它又一次引起了关于宏观经济活动的决定因素中,货币因素还是金融因素更重要的争论。由于以上两个方面,导致了第三个方面的分歧,即金融危机及其影响能否避免?货币主义的理论认为中央银行承担最后货款人的责任及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真实金融危机——银行业恐慌已不会发生。主要债务人的财务困境、资产价格下降等都是虚假金融危机,中央银行不需要进行拯救。债务—通货紧缩的理论认为,由于金融危机是周期性的,因而是无法避免的;金融危机发生时,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人的作用,防止银行业恐慌的发生,能缓解债务—通货紧缩过程。但由于金融危机使经济、金融扩张中积累的风险增大并显露出来,银行不愿贷款或减少贷款,对此中央银行无能为力,债务—通货紧缩过程仍不可避免。另外,理性预期的理论虽然不是完整的金融危机理论,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金融危机中的一个方面——挤兑的认识,并且它提供了研究金融危机的一个新视角。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金融危机可根据发生时的经济、金融背景划分为周期性的和非周期性的,周期性金融危机可用债务—通货紧缩的理论加以分析,非周期性金融危机,相当于货币主义的理论中的虚假金融危机,是可以避免的。

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表现来看,它是一种周期性金融危机,可用费雪等人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加以解释。泰国在金融危机前,经济保持了多年的快速增长,但增长过程中积累了大量风险:经济结构不合理,企业财务杠杆比率过高,外债尤其是短期外债过多。当出口连续下降时,国际投机商见有机可乘,便对泰铢发起攻击,终于使其汇率贬值,形成金融危机(并很快波及他国)。汇率贬值引起资本外逃,使证券、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下降。这一切也危及了银行业安全,导致银行纷纷收回、减少贷款,提高利率,从而加重了金融危机。汇率贬值、资产价格下降以及贷款减少既使企业债务负担急剧增加,也使总需求下降,造成企业减产、破产和失业率上升。上述现象构成了一个比较典型的的债务—通货紧缩过程。现在,IMF 和其他官方债权人充当国际间“最后贷款人”的作用,对泰国、印尼等国提供大量贷款,必将大大缓解金融危机和债务—通货紧缩过程。但IMF贷款并不能代替向私人部门的贷款, 并且由于金融危机背后深刻的经济原因,IMF 贷款坚持以惩罚性的高利率和严格的经济调整为条件,而经济的调整需要时间,所以金融危机会对该地区未来几年的经济发展将会产生不良影响。

目前,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财务杠杆比率很高,并且效益不佳,使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比例很高,银行体系比例脆弱,因此存在发生债务—通货紧缩过程的可能性。为了防止债务—通货紧缩过程的发生,需要发展资本市场,加快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加强银行监管,以降低企业过高的财务杠杆比率,使银行能够稳健经营。

标签:;  ;  ;  ;  ;  ;  ;  ;  

国外金融危机理论综述_金融风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