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康社会进程报告--中国城镇的一部分_小康水平论文

中国小康社会进程报告--中国城镇的一部分_小康水平论文

中国小康进程报告——城镇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康论文,中国论文,城镇论文,进程论文,报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家统计局《全国城镇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测算结果显示,1997年我国城镇居民小康实现程度为90%,基本达到小康标准。这意味着,起始于80年代的以实现我国城乡居民生活达小康的战略目标,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这是一个历史性进步,但与城镇小康标准相比,我国城镇小康现状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并且现有小康标准仅仅是一个初始标准,达到标准,表明刚刚迈入小康生活的初始阶段。今后小康建设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实现小康的道路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障碍。 以下分别就其整体和地区情况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并对2000年我国小康发展前景做一初步预测。

一、城镇居民已经基本实现小康

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全国城镇小康生活基本标准》的五个方面12项指标进行监测,我国城镇居民生活小康实现程度结果如下:

(一)经济发展水平:小康综合实现程度达到98.5%。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96年达到9133元,按1990 年不变价格计算,为5201元,超过小康标准201元,实现程度为100%。与1980年初值1750元比较,增长1.97倍,年均递增7.0%。

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1996年为37.2%,与小康标准40%比较,实现程度为85.6%,接近小康水平。

(二)物质生活水平:小康综合实现程度达到98.9%。

3、人均可支配收入:1996年达到5160元。按1990 年不变价格计算,为2378元,与小康标准2400元比较,实现程度为99%。

4、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997年达到12.3平方米,超过小康标准0.2平方米,实现程度100%。

5、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1996年达到75.2克,1997年为74.2克, 在小康标准75克上下之间摆动,实现程度在95%~100%。

6、恩格尔系数:1996年达到46.4%,超过小康标准3.6个百分点,实现程度为100%。

(三)人口素质:小康综合实现程度达到100%。

7、人口平均预期寿命:1997年为70岁,实现程度100%。

8、中学入学率:1997年为92%,小康标准为90%,实现程度为100%。

(四)精神生活:小康综合实现程度达到75.5%。

9、电视机普及率:1997年达到100%,实现程度100%。

10、文教娱乐支出比重:1997年达到11.8%,低于小康标准4.2 个百分点,实现程度58%。

(五)生活环境与社会保障水平:小康综合实现程度达到69%。

11、人均绿地面积:1997年为5.3平方米。小康标准为9平方米,实现程度为38%。

12、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为19.2件。小康标准为低于20件,实现程度为100%。

从以上指标分析,我国城镇小康近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97年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0%。与1990年小康实现程度比较,增长了24.84 个百分点。在12项小康指标中有9 项达到或者基本达到小康水平(实现程度在90%以上为基本达到小康标准); 第三产业增加比重实现程度为85.8%,接近小康水平(实现程度在80%以上为接近小康水平)。但是还有两项指标即文化教育娱乐支出比重和人均绿地面积两项指标实现程度较低,与小康标准有较大差距。从五个方面来看,经济发展、物质生活和人口素质三个方面分别达到98.9%~100%。 精神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与社会保障水平两个方面指标分别只达到75.5%和69.0%。这一情况说明,在城市发展与建设过程中,城市小康各项指标的发展水平极不均衡,消费结构的转换与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不协调,城市环境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配套。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处在初级阶段水平,缺乏结构转换与优化配套措施的支撑。在物质生活水平方面的几项指标都达到了较好的水平,而且优于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这与我国城市建设与财政性的城市公共福利政策有较大的关系。

表1 全国城镇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及综合评价值

指标数量值

指标名称

单位

1980 1990 1997 小康值

一.经济发展水平指标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元1750 3580 5201

5000

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20.6 30.0 37.2 40

二.物质生活水平指标

3.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974 1783 2378

2400

4.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平米

5.5

7.1 12.3 12

5.人均日蛋白入量 克 60 67.0 74.2 75

6.恩格尔系数 %

62 54.0 46.4 50

三.人口素质指标

7.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岁 67 70.0 70.0

70.0

8.中学入学率 %

70 91.7 92.0

90.0

四.精神生活水平

9.电视机普及率

%

58

100

100100

10.文教娱乐支出比重 %6

8.4 11.8 16

五.生活环境与社会保障

11.人均绿地面积* 平米 3 5.3 9

12.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

件19.2 20

总计

100

权 实现程度(%)

指标名称 数 1990 1997

一.经济发展水平指标 21 52.9498.5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2 56.31 100

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9 48.5485.6

二.物质生活水平指标 37 48.5898.9

3.人均可支配收入 15 56.7399.0

4.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10 24.62 100

5.人均日蛋白入量 5 46.6794.7

6.恩格尔系数 7 66.67 100

三.人口素质指标 12

100 100

7.人口平均预期寿命5

100 100

8.中学入学率 7

100 100

四.精神生活水平 12 55.6775.5

9.电视机普及率5

100 100

10.文教娱乐支出比重

724 58

五.生活环境与社会保障18 59.17 69

11.人均绿地面积* 9 38.3

12.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9

100

总计65.16 90

1.1997年数据由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提供,带*号的指标1997年数值为上年数据。

2.1990年小康指标与现在有所不同,其中精神生活、生活环境与社会保障两类指标有出入,我们根据统计资料重新整理,其中第五类指标生活环境与社会保障与总计的实现程度仍然采用原始数据。参见《中国小康标准》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年出版。

3.实现程度=(1997年值-1980年值)/(小康值-1980年值)×100%。

二、地区之间小康实现程度仍然存在明显差距

虽然全国城镇居民生活平均水平已基本达到小康标准,但由于各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各地区城镇小康实现程度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其中中部与西部地区之间差距较小,加权平均值中部比西部高3.09个百分点,其中部分指标如物质生活和人口素质两类西部高于中部地区水平。而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水平。加权平均值东部比中部高近10个百分点,比西部高13.03个百分点(见表2)。

表2 1997年三大地带城市居民小康各类指标实现程度

经济发展 物质生活 人口素质

全国

91.91 88.25 92.82

东部地区

99.24 94.68

100

中部地区

86.23 82.70 97.70

西部地区

85.13 83.33 98.09

精神生活 环境与保障加权平均

全国

70.63 73.22 85.46

东部地区

79.46 78.35 91.51

中部地区

63.78 74.88 81.57

西部地区

62.51 58.32 78.48

注:表中的各项指标均为各地区加权平均值,其中全国加权平均总计为85.46%,低于全国城镇小康实现程度90%的水平。 这是因为各项指标实现程度依据小康初始标准进行计算,如果某项指标实现程度达到100%以后,即使指标值超过小康标准再高,实现程度100%不再变化。因此加权平均值低于全国总计值4.5个百分点是正常的。

截止1997年底,沿海经济发达省区基本都已实现小康,有些地区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的小康标准,有的称为省内标准,有的称为宽裕标准。但中西部则大部分地区与达到小康目标尚有一定差距。其中部分省区到本世纪末实现小康仍有较大难度,实现小康的目标将延期到下世纪初,而扶贫攻坚的艰巨任务还处在当前地区工作的首位。各省1997年城市小康实现程度见表3:

表3 1997年各地区城市居民生活小康实现程度

分数 东部中部 西部

北京 天津 河北

90分以上 上海 江苏 浙江

福建 山东 广东

80-90分

广西 海南山西 安徽 江西云南 新疆

河南 湖北 湖南

70-80分

辽宁 内蒙 吉林 黑龙江 四川 宁夏

70分以上 贵州 陕西 甘肃

青海

从上表看,城市小康水平与所处地带的地理位置有强相关关系,各地区水平基本以东——中——西方向依次下降排列。排在90分以上的省区全是东部地区的,但是广西、海南和辽宁小康实现程度均低于90%。中部与西部所属各省区得分水平互有高低。但总体看,西部省份稍劣于中部,70分以下的全是西部地区的省区。各地城市小康实现程度分值相差较为悬殊。如果仅仅比较各地区小康实现程度水平还不能反映地区之间差距的真实程度。因为各项指标实现程度最高为100%, 在没有达到小康标准时,其实现程度可以反映实际水平。而小康标准仅仅是一个初始标准,即只有下限,而未规定上限。一旦达到小康标准后,不管该指标值再增长多高,实现程度都是100%,不可能再增加, 这种情况无形之中会低估了地区之间的差距。

在表3中东北三省所处位置都比较靠后, 水平与西部几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差不多,与其所处中部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不相符。

三、制约城市居民小康进程及其地区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城市小康进程不仅与国民经济、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转轨密切相关,而且,还受到城市自身发展的规律性制约,如城市化的进程。把握城市小康进程的脉搏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1、宏观经济的影响。 宏观经济增长的波动周期对城市发展与小康建设的影响很大。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处在本次周期的谷底,工业经济增长幅度降到近年的最低点,GDP增长幅度也处于近年的最低点, 市场有效需求相对不足,大量工业企业开工不足,生产能力闲置情况较为严重,企业职工下岗待业和失业对城市社会压力较大。这些情况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城市小康建设的进程。其中小康主体指标人均GDP 和人均可支配收入近年的增长幅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回落。从表4分析,GDP与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有密切关系,随着近年宏观经济的软着陆,经济增长幅度逐步下滑,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也在逐步下行,前者由1992年的14.2%逐步下滑到1997年的8.8%,下降了5.4个百分点,后者由1993年10.2%下滑到1997年的2.5%,下降了7.7个百分点,可以看出两者的变动趋势有密切的相关关系,人均收入增长幅度下滑虽然在GDP 下滑之后,但下滑速度明显快于GDP的下滑速度。这也说明, 只有保持适度快速的经济增长,才能维持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较强推动力。

表4 GDP与城镇人均生活费收入近年增长幅度变动情况(%)

1990 191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人均收入8.9

5.0 9.0

10.2

8.8

4.9 3.3

3.4

GDP

3.8

9.2 14.2

13.5 12.6 10.5 9.7

8.8

不过,各地区近年GDP增长幅度差距相当大, 相当一部分地区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旺盛的活力和高速增长,而不受宏观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明显影响。

2、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市化速度逐步加快。据统计,截止1997年底我国已经有668个城市,城镇人口不断增长。 1978年我国市镇人口为1724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17.92%,1996年市镇人口比重增长到29.37%,市镇总人口达到35950万人, 比1978 年增长108.5%,翻了一番还多。城市化的高速发展, 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生产要素的加速集中,带动了各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如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基础设施与物质生产部门的关系,一、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关系,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以及社会治安、消费结构转换、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与发掘等等。城市小康进程监测指标告诉我们,多数地区尤其是经济后进地区城市小康指标存在严重失衡问题,这些情况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但应该引起我们进一步重视。

3、城市就业与国有企业转轨的影响。 近年我国体制改革开始进入攻坚阶段,改革开始触及国有企业转轨这一体制的核心问题。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大量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减员增效,职工下岗分流的现象。但是这一举措将对我国大多数城镇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就业、生活水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等方面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国有经济比重较大,市场经济发育程度较差的省区,在体制转轨时期可能会出现相当一段时期的经济与生活水平的低增长时期。而在城市内部由于存在不同收入阶层,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部分职工下岗或者提前退休也会有相当一部分居民家庭收入增长幅度下降,甚至出现收入绝对下降的居民家庭。据统计,1997年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就业人口为183人,比上年下降1.6%。其中,国有、集体企业就业人数比上年下降3.4%;离退休人员比上年增长6.1%。居民家庭就业面由上年的58%降至57%(不含离退休人员),负担系数由上年的1.72上升到1.74,直接影响了城镇居民家庭的收入。再有,城镇居民家庭减收面扩大。据调查,1997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减收面达39%,比上年扩大了3个百分点,其中绝对减收户为34%,受物价因素影响, 相对减收户为5%,按收入分组,占调查总体的20%低收入户减收面达60 %,比重比上年高出6.3个百分点,说明越是低收入阶层, 减收问题越严重。这一由国有企业改革转轨导致就业与收入下降的压力,是当前城市改革的热点与难点。我们相信随着改革的深化,结构的转换,增长方式的转变,这一困难将会逐步缓解。

四、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生活小康前景如何

截止1997年,我国城市居民小康实现程度为90%,表明城镇居民生活基本已实现小康。其中还有4项未达到小康, 包括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85.6%、蛋白质摄入量94.7%、文化教育娱乐支出比重58%,人工绿地面积38%。其中前二项有希望提前实现小康,后两项即文化教育娱乐支出比重与人工绿地面积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有相当难度。

1、文化教育娱乐支出比重。依据近年(1995~1997 年)发展变化趋势推算,到2000年该项指标预计可以达到13.8%。1997年消费结构转换速度有所加快,文化教育娱乐支出比重比上年增加1.2个百分点。 如果把结构转换加快的因素考虑进去,该指标值最快有可能达到15.4%,即2000年达到13.8%~15.4%,实现程度达到78%~94%,得分为5.5~6.6分,与小康标准7分差距0.4~1.5分。

2、 人均绿地面积。 此项指标在城市小康进程中实现程度最低,1996年只达到5.3平方米,实现程度为38%, 是城市小康实现程度最低的指标。由于城镇基础设施与环境建设的发展往往滞后于城镇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步伐,而绿地又是基础设施中更容易被忽略的内容,因此对此项指标的增长情况不能过分乐观。一般地说,在经济发达地区,绿地建设搞得较好,老城市城建规划搞得较系统的,绿地建设一般搞得较好。新城市和欠发达地区城市,城市绿地建设往往欠帐较多,短期内难以完全弥补。以1980~1995年城市绿地面积的增长速度推算,年平均增加0.4平方米,到2000年将达到6.9平方米。 如果考虑到近年来各地区在城市绿地建设上不断增加新的投入, 在该项指标的增长出现加速趋势, 2000年有可能达到7.5平方米,即期望值为6.9~7.5平方米, 与小康标准9平方米比较,实现程度达到65%~75%,得分为5.9~6.8分, 与小康标准差距为2.2~3.1分,差距仍然不小。

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人均蛋白质摄入量到2000 年或者可以提前达到小康标准。

4、部分已经达到小康标准的指标仍将有较大幅度增长。

(1)人均GDP。以年均7%~9%的速度增长,2000年将达到6817元,超过小康标准36%。

(20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1996年达到37.2%,我国当前已经把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作为重要战略目标,并有多项产业政策给予扶持,相信至少可以保证1995年以来的结构转换速度,则2000年该比重预计达到40.8%。

(3)人均可支配收入。该指标最近两年处于低速增长期。 预计今后增长幅度有可能逐步走出低谷,我们预计人均收入年增长幅度在3.6%~5.0%之间。到200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2646~2753元, 超过小康标准10.3%~14.7%。

其余已经达标的各个指标也将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与变动,这里不再讨论。

表5 1997年我国城镇小康进程差距与2000年预测

1997年

指标 现值小康值实现程度差距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37.2 40

85.6 1.30

人均可支配收入 23782400 99 0.15

人均蛋白质摄入量

74.2 75

94.7 0.27

文教娱乐支出比重

11.8 16 58 2.94

人均绿地面积5.3

9 38 5.58

已经达到指标省略

…… …… 100 0

合计90 10.24

2000年

指标 预测值

实现程度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40.8 100

人均可支配收入 2650-2750 100

人均蛋白质摄入量 75

100

文教娱乐支出比重

13.8-15.4 78-94

人均绿地面积6.9-7.5

65-75

已经达到指标省略

……

100

合计 95.4-96.7

表5列出我国城镇尚未达到小康标准的5项指标,另外7 项指标实现程度为100%的指标省略。5项指标与小康标准的差距合计为10.24分。

综合计算,到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小康实现程度可以达到95.4%~96.7%。其中东部地区达到97%~98%,中部地区达到93%~94%,西部地区达到84%~85%左右。东部地区大部分省市小康实现程度将在现在基础上进一步增长,并将逐步由小康向宽裕或者富裕方向发展;中部地区绝大多数省区将基本达到小康;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距,部分省区可以基本达到小康标准,但少数省区将有较大难度,如贵州、甘肃等地区。

标签:;  ;  ;  ;  ;  ;  

中国小康社会进程报告--中国城镇的一部分_小康水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