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_政治论文

社会转型期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_政治论文

社会转轨时期的青年责任感与使命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使命感论文,责任感论文,时期论文,青年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二十一世纪是激烈竞争的时代,是以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素质竞争,尤其是青年人才的竞争。当代青年是跨世纪的一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代际转换”。新一代终究要成为一个民族和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国家的前途在很大成度上取决于青年一代,“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因此,在新旧体制转换、整个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条件下,当代青年责无旁贷是我们事业的接班人,那么青年人能否承担起这一历史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觉悟和奋斗。这就要求当代青年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提高自身素质,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转轨时期给青年带来的影响

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青年成长、成才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遇;同时,转轨时期出现的新情况也给青年带来了新的困惑和问题。

1.积极的影响

青年正处在价值观形成过程中,易受环境影响,可塑性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经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青年所处的社会环境。由于市场机制的引进,开拓求实等观念的树立,开拓了青年的视野,有利于其个性的发展和才能的发挥,增强了他们自主的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使他们不再迷信他人,而是崇尚独立思考,开拓进取观点、参与观点进一步强化。

首先,竞争机制激发了青年的求知欲望,青年成才的欲望更加迫切。人才竞争就是掌握知识多少、新旧的竞争。在这种环境里,青年更加重视知识,求多、求新、求实用将成为现代青年求知三个显著特征。

其次,市场经济体制的供需关系可以使青年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挂钩,将会避免那种学非所用、高分低能、只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这种市场的供求关系将会随时调节青年的知识结构,使之趋于合理,而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2.消极影响

(1)自主性凸现,集体主义意识较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个人施展才干提供了理想舞台,使越来越多的青年强烈意识到个人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但同时意识到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无情性。这就使一部分青年把目光定格在个人拼搏上,一切从“我”出发,以我为中心,崇尚自我实现、自我成才,对于集体不屑一顾。

(2)功利意识性。市场经济促使人们对物质追求欲迅速增长, 使人们逐渐注重功利。“无才寸步难行,有才走遍天下”在当代青年中还拥有一定的市场。

(3)价值观念表现出物质化、实用化和非政治化的特点。

总之,对于市场竞争,当代青年既渴望公平竞争,同时又抱怨竞争事实上的不平等,他们希望在竞争中获胜而施展才干,同时又担心在竞争中失败而被社会遗弃。这是因为他们对突然降临的竞争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表现出心理上的恐慌。这就使一部分青年人分化成为注重实干、追求实效的实干家;一部分成为目光短浅、贪图实惠的实惠家,如果走向极端,很容易滑向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可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机制激发青年的作用是巨大的,开始可能是一种压力,但逐步就会成为青年奋发向上的动力,市场经济为青年开辟了拼搏、奋斗的新天地。

二、转轨时期青年的责任和使命

到下世纪中期,我国要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是一项跨世纪的工程,需要有跨世纪的人才来完成,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富强就成为当代青年的光荣使命。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70多年前,“五四”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掀起新文化运动,那一代有志青年在广泛涉猎各种西方学说之后,终于找到了救国救民的马克思主义真理,把自己的宝贵青春献给为共产主义理想而斗争的伟大社会革命。那么,在社会主义制度已建立40多年后的今天,作为跨世纪一代青年,他们已经开始自己独立思考和深层反思,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得出自己的结论。

我国经历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已经成为世界上一支主要的政治力量,要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势头,使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就必须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培养出更多的青年人才。今天,东西方冷战已经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上的竞争,在其本质上表现为科技竞争、智力竞争。这种竞争很有可能使落后的国家超过发达国家,每一次科技的重大发展都为落后国家超过发达国家提供了一次重要机会,至于哪一个国家能够真正紧紧抓住机会,能在人才培养、民族素质的提高、科技政策的制定方面赶上时代科技的发展,哪一个国家就可能在这次竞争中居于领先地位,成为世界科技发展的中心。可以说,科技发展为我国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提供了契机,在近代史上,我们一次又一次失去了这样的机会,导致了长期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抓住机遇,奋起直追,这是本世纪以来世界对中国人民的又一次考验。在当今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引进外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是必要的,但是国家的发展不能永远靠引进,况且,最新的尖端技术是很难引进的。我们的国家要富强,民族要发展,社会主义事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自己的大批敢于创新的人才。青年是跨世纪的接班人,我国经济在下一世纪的腾飞的使命就历史地落到了当代青年的肩上。

1995年,团中央书记处制定了《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实施计划草案》,总体目标是:“从现在起到2000年,以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青年岗位能手和青年致富能手,促进我国青年劳动大军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培养数以百万计的具有专项知识技能的青年劳动者为依托,促进青年面向未来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增强适应力、创造力,以扶持数以十万计的优秀青年企业家和青年科技工作者为导向,促进素质较高的青年优秀人才队伍加速形成。”可见青年要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和发展,在求得自身发展的基础上更好地肩负起历史赋予的跨世纪使命。

马克思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现在的世界联系而产生的。”这是说,每个青年都拥有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如果青年对国家、社会、民族没有责任感,整天只考虑自己的小利益,那就担负不起跨世纪的责任。当代青年只有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才能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责任感、使命感,才有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有计划、自觉自愿地去履行自己的责任,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提高青年素质,承担历史使命

面对新的改革大潮,当代青年必须勇敢地站起来,以新的眼光关注社会,以新的热情投入改革,绝不可以逃避历史责任。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不能仅表现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在行动上。当代青年不应仅仅是评论者,更不应该是旁观者和牢骚者,而应作改革的倡导者、宣传者和实践者,必须把对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关注与自我奉献精神结合起来,并把自我投入到改革的大潮中去,把个体精神融入到我们时代精神中去。这样才能使个体的意识升华为一种社会责任,才能成为深化改革的先导,成为社会发展的先锋。

在国际风云变幻时期,在社会转型时期,当代青年要完成历史使命,起码要具备以下素质: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毛泽东曾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青年学生,除学习专业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在社会转型时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对于青年来说尤其重要。邓小平同志曾多次强调青年“应该永远把坚定的正确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和真实本领的一代。苏联东欧剧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在面临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严峻的考验,要使我们事业立于不败之地,根本一条是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尤其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当代青年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理论必须联系实际,认清国际国内形势,认清社会主义本质,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坚定地跟党走,自觉地投身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去。

2.破除旧观念,树立新观念

价值观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人在实践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念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市场经济取代传统的、单一的计划经济,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正在并已经引起人们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尤其青年应破除旧观念,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破除小农经济观念,树立市场经济新观念;破除保守思想的禁锢,树立敢创新、敢为人先的新观念;破除因循守旧的旧观念,树立奋发进取的开放意识,以全新的思想观念积极地投身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之中。

3.做四有新人

当代青年要完成历史使命,除了具备时代精神支柱、道德准则规范外,还要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同时还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邓小平同志强调“教育青年,要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而且,把培养“四有”新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来抓。

综上所述,在社会转型时期,作为跨世纪的一代青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当代青年必须转换观念,明确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提高自身的素质,掌握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领。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

标签:;  ;  ;  ;  ;  ;  ;  

社会转型期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