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观察策略论文_何翠玲

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观察策略论文_何翠玲

广州市南沙区第一幼儿园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自主游戏在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自主游戏强调要减少教师干预,让幼儿按照个人的兴趣与意愿选择游戏方式。教师在自主游戏中要扮演观察者的角色,以观察作为引导和介入的前提。鉴于此,本文拟基于实践教育经验,对自主游戏中教师观察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观察的原则

自主游戏,是指幼儿在游戏情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活动过程。教师观察也要与此活动的特征相适应,概而言之,应当体现出以下原则。

首先,要以科学的幼儿教育学理论为指导。教师要理解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价值,要准确地把握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才能够正确地解读游戏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做出适当的价值评判,发现问题与亮点所在。其次,在观察中要突出重点。当幼儿在某方面显示出特别的兴趣时,教师要注意引导,以发展幼儿的内在动力,让幼儿认识"自我",产生"实现自我"的愿望。在观察中发现重点时,要持续保持关注,做到全程观察。

二、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观察的策略

(一)观察材料投放,评估发展空间

材料是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和学习的中介。幼儿使用材料能做的事情越多,材料的教育价值也就越高。教师在自主游戏实施的过程中,要观察幼儿与材料互动的方式。在自主游戏中,如果出现幼儿活动情绪降低的现象,往往源于材料未能给幼儿提供足够发展空间。[1]

在一次"烧烤餐厅"自主游戏中,教师向大班幼儿提供仿真食物作为烧烤道具。其中包括青椒、土豆、海带等,色泽鲜艳,幼儿初次接触时非常喜爱,很快就投入到游戏中,开始分工扮演烧烤师、服务员、顾客等角色。但是游戏进行一段时间后,幼儿却发现这只是一种普通的商品买卖与角色扮演活动。对于大班幼儿而言,这样的游戏价值并不高。当教师观察到这一现象时,应当反思是否材料投放不合理。仿真食物是高结构材料,幼儿接触较长时间后便容易失去兴趣。可尝试使用皱纹纸、太空泥等低结构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象做出喜欢的食物,更有助于激发幼儿的长期兴趣。

(二)观察幼儿行为,把握教育效果

1.选择游戏的行为

在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并不直接告知幼儿怎样游戏,而是让幼儿自行选择游戏。幼儿选择什么样的游戏,能够显示幼儿的心理特征,教师要对此加强观察,分析和解读其中的原因。[2]

某次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将大量纸棒、胶带和报纸交给幼儿。按照教师的预设,幼儿接触材料后便会使用它们搭建房屋、家具等造型,开展建构游戏。但是实质上,绝大多数幼儿使用这些材料开始了角色扮演的游戏,如使用纸棒扮演交警,或将纸棒用胶带连起来做成较长的拐杖扮演盲人等。在此基础上,其他幼儿配合他们,扮演路上的行人、汽车。当出现这类情况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情绪。如果幼儿乐在其中,不断出现新的玩法、新的交互,表明幼儿自行选择的游戏具有价值,教师可在下次游戏中增加相关的材料,以鼓励幼儿继续进行他们所选择的游戏。与此同时,教师要反思是否材料本身缺少吸引力,导致幼儿没有兴趣从事建构游戏。

2.合作交往的行为

自主游戏要在幼儿的合作交往下才能完成,也只有在共同参与的情况下,幼儿才能最大程度地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对于3-6岁的幼儿而言,自主游戏能够帮助他们发展社会性,因此教师要对合作交往行为加强观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在一次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将不同颜色和造型的纸盒交给幼儿。幼儿见到材料后,很快便形成一个个朋友圈,少数幼儿则没有加入群体。按照传统的做法,要将幼儿分成人数均等的小组,让每个幼儿可以得到相同的社会交往机会。[3]但是经观察,发现没有加入群体的幼儿,也会渐渐与其他群组发生交集。如乐乐一个人搭起很多盒子,做了一个物流点。其他幼儿使用纸盒建披萨店、蛋糕店,发现乐乐的游戏区域中有可用的材料时,便前来"进货"。其他没有加入群组的幼儿也参与进来,进行货物管理、货号标记等活动,于是又形成了一个新的群组。教师在观察中要留意幼儿如何从不合作走向合作,理解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方式,进而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

3.解决问题的行为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最终目标。因为自主游戏要鼓励幼儿自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发现卡壳现象,需要幼儿自主思维,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案。[4]教师要高度关注解决问题的行为,这往往意味着幼儿的能力是否得到发展。

在一次"医院"主题的自主游戏活动中,幼儿们分别扮演医生、护士、配药师、病人等角色,十分投入。但是随着游戏的深入,问题出现了。许多幼儿都想扮演配药师,在药房中却只有一名配药师值班。如果两名以上的幼儿同时担任配药师,他们就会发现工作被两人分担,活儿很少,没有乐趣。于是幼儿们想出了轮流上班的方法,欣欣去美工区拿了一个卡纸,正面画上太阳,反面画上星星,分别表示白班和晚班,让两名想扮演配药师的幼儿轮流上班。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显示了幼儿结合生活实际发挥个人创造性的能力。当教师观察到这一现象时,可以在活动评价环节中突出这一事件,进行积极评价。

(三)观察游戏过程,反思组织形式

幼儿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首先要分析材料、想出玩法,其次要与人结伴、着手操作、完成作品,在这个过程中还可能会调整玩法、改变规则。自主游戏中涉及到许多思维活动、操作活动和交往活动,要让幼儿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完成。因此教师要观察游戏过程,留意其中存在的问题。[5]

以时间长度为例,连续开展自主游戏的时间应当不少于一小时。但是如果教师将游戏时间硬性规定为一小时,便很可能出现游戏被突然打断的现象,让幼儿无法形成完整经验。又如在游戏结伴方面,让幼儿自主选择结伴,可能会发生秩序过于混乱的现象,或部分幼儿在选择玩伴后又产生后悔心理,想更换合作对象。当在活动中观察到这类现象时,教师要记录其具体表现形式,反思产生的原因,探索解决方法。如对于时间设置问题,可以将时间设置为一个半小时,前段时间先让幼儿做游戏计划,想好计划的幼儿可以先进入游戏。最先完成游戏的幼儿可以先终止游戏,开展其他活动,如到阅读区读绘本,或与同伴讨论下一次游戏的开展方法。

三、结语

观察游戏是教师了解幼儿的基础,对于提升游戏效果必不可少。为了有效地观察幼儿自主游戏活动,教师应提升理论水平,培养解读游戏现象的能力。幼儿教师要做个教育的有心人,关注游戏中各个细节的意义,从中发掘问题和总结经验,以不断提高实施自主游戏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梁慧怡,谭雪梅等.如何构建高质量的室内幼儿自主游戏[J].文教资料,2018(25):197-198+143.

[2]杜春春.自主游戏,放飞幼儿成长的翅膀--自主游戏背景下的实践与探索[J].内蒙古教育,2018(16):22-23.

[3]郁玲玲.让游戏回归本真--"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对大班自主游戏的新认识[J].贵州教育,2016(17):18-19.

论文作者:何翠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  ;  ;  ;  ;  ;  ;  ;  

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观察策略论文_何翠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