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可行性及设计方案

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可行性及设计方案

许诺[1]2000年在《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可行性及设计方案》文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确立后,经济领域的各项改革整体推进,相辅相成。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证券市场、期货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单一的证券现货市场风险巨大,投资者面临整体股市的系统性风险束手无策,而单一的以农产品为主的期货市场又存在着套期保值不足、投机过度,发现价格功能不能有效发挥的发展瓶颈。如何将证券市场、期货市场有效结合起来,为整个宏观经济健康发展服务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股指期货在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十八年的风风雨雨,在1987年全球性经济危机和1998年亚洲金融风险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其规避风险、发现价格功能日益得到广泛的承认。但是,国外股指期货合约的设计多以各交易所自行决定。而我国则是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利用多方力量考察、论证,进行可行性分析,具有统筹一致性。我们可以仔细研究国外股指期货交易特点,趋利避害,适时引入股指期货交易。作为金融衍生品的股指期货本与具有较大的风险,因此股指期货风险管理成为股指期货运行的重要环节。股指期货推出与否,关键是要在中国证券市场大发展的基础上,对期货市场的功能作用重新认识,使我国金融创新真正促进经济大发展。相信这一创新将极大地激发我国证券行业、期货行业、保险行业的活力,调动各微观经济主体积极性,使他们积极运用股指期货市场,规避自身风险,保持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本文由浅入深从基本原理入手,逐步推进,共分叁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基本概念:包括什么是股票指数,什么是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及其特点、作用、功能,还介绍了国外及香港地区股指期货交易和国内股指期货的研究现状,为整个文章作了重要的铺垫。 第二部分从我国国内实际情况出发,背靠中国股市大背景进行较详尽的实证分析,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对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阐述,没有股指期货会产生许多问题,最终得出,要有股指期货市场,市场体系才能完善的结论。 第叁部分是我国股指期货的设计方案,包括我国股指期货的运行模式,标的指数重构,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及其相关要点的特征、细节。 受本人理论素养与实践经验所限,在有限的篇幅内构建这样一个严谨而又略显宽泛的体系,文中必定存在许多缺憾和不足,有些问题也只能是浅尝辄止,没能更深入地探讨,诚恳地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不吝赐教。 在论文选题,构思到写作成文的过程中,得到我的导师李扬教授的悉心指导,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渊博的学识给我以极大的影响,也必将使我受益终生,在此谨表示深深的谢意!

刘立[2]2006年在《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国际资本流动日益全球化,机构投资者逐渐成为金融市场上的主导力量,从而对风险管理工具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发达证券市场和新兴证券市场竞相开设股指期货市场,形成了世界性的股指期货交易热潮。中国股票市场建立才十余年,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和市场行为的不规范使得国内股市的股价在过去的十年中经常剧烈波动,股票现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很大。因此,中国股票市场十分迫切地需要一种能有效规避股票现货市场系统性风险的金融工具——股指期货。特别是进入2001年以后,由于开放式基金的推出,股票市场风险的加大,社保资金开始不断进入证券市场以及加入WTO等原因,推出股指期货的呼声越来越高。那么,我国是否应该推出股指期货?发展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何有效化解股指期货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些问题都是我国金融市场建设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股指期货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础理论出发,采取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联系发达市场开发股指期货及新兴市场引进股指期货的经验,对我国引进股指期货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对现货市场与经济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针对我国发展股指期货市场的决策、设计和监管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文章主要有以下五部分:第一部分是股指期货的理论基础。包括:股指期货的特点,股指期货的产生与发展,阐述了股指期货的产生背景和目前发展的一些特点。股指期货的功能,包括风险转移功能、价格发现功能、资产配置功能等等。第二部分全面考察世界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状况,探究股指期货市场的最新特征和发展趋势,从中挖掘出其发展的内在逻辑性及客观规律。第叁部分主要对我国开展股指期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剖析。一方面,指出开展股指期货交易是我国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需求,是健全和完善我国市场机制,促进股市与期市共同繁荣的需要。另一方面,指出当前我国股票市场的软硬件设施已经具备了开展股指期货的条件,另外有丰富的国际经验可以借鉴,最后指出了我国发展股指期货还存在的制约因素。第四部分首先介绍了推出股指期货的经济效应,并对股指期货可能产生的正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文章最后一部分分析了我国在推出股指期货时,借鉴国际经验应采取的风险控制制度及措施,并从防范风险的角度,为我国股指期货的推出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我国股指期货最后的顺利推出。

王石[3]2006年在《中国金融衍生品研究与中国期货市场实践》文中研究指明在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和资本证券化的趋势下,许多亚太国家和地区开始以交易所为依托,陆续开放和拓展金融衍生品市场,以增强本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力。金融衍生品作为新兴的金融工具,能够把中国金融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市场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促进中国金融竞争力的提升。因此,系统地研究中国金融衍生品,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成熟和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在全面地论述了美国、欧洲和亚洲一些国家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产生、形成和发展,金融衍生品的种类、特征和功能后,对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研究,并详细研究了金融衍生品创新的过程、技术与原则;对股权分置改革中金融创新产品——权证进行了分析;深入系统地对中国金融市场的产品创新——股指期货进行了研究,包括股指期货产品标的指数的选择研究,交易合约设计研究,利用持有成本模型和不完美市场区间模型进行定价研究,利用股指期货产品进行套期保值的投资策略研究,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对股指期货与证券现货市场的关系研究,进而对股指期货的交易风险和监管体制进行研究,并给出了推出中国股票指数期货的政策与法律建议。

吴斌[4]2002年在《股票指数期货及其在我国应用前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股票指数期货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投资工具,具有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和资产配置等市场功能,能够有效完善资本市场的功能与体系结构。我国资本市场近几年的长足发展,也对股票指数期货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当前,无论是证券公司、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社保基金,还是其他的机构投资者,都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而不断壮大。同时,随着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日渐凸现,作为国际资本市场一种成熟的风险管理工具,股指期货的推出便成为投资者广泛关注的焦点。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股指期货的国际发展历程及其近年来发展的新趋势,从中可以看出股指期货已经成为各国资本市场创新和竞争的焦点所在;第二部分从股指期货市场交易主体的角度,分析了套期保值交易、投机交易与套利交易的含义及各自的作用。其中,考虑到股指期货最基本、最重要的交易功能以及我国未来发展的主要目的,着重分析了套期保值交易的基本原理及其理论发展;第叁部分介绍了西方学者关于股指期货市场对股票现货市场波动性影响的有关研究状况及其结果。尽管目前仍存在分歧,但大多数研究结果有助于澄清关于股指期货市场会加剧现货市场波动性的不切实际的指责和误解;第四部分考察了美、日、港叁种股指期货市场的监管模式及各自的特征,并进行了比较分析,这对于我国未来金融期货市场的监管模式不无借鉴意义;本文最后一部分对我国开展股指期货交易进行了探讨,论述了推出我国的股指期货交易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并认为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条件也在日趋成熟,本部分还结合国际惯例,对我国股指期货交易模式、合约设计以及监管模式提出了较为合理的设计方案。

丁志卿[5]2004年在《关于我国推出股指期货问题的研究》文中认为股指期货是一种金融创新产品,它具有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等功能,是目前资本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全球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我国逐步开放资本市场的时刻,我国有必要推出股指期货。 本论文共有四部分,第一部分从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入手,分析了股指期货的理论基础和相关的理论知识,对股指期货这一新兴的金融产品做了全面的阐述,并且讲述了股指期货产生时的市场环境与发展的全过程;重点分析了股指期货具有的价值发现、套期保值和套利工具等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主要对我国开展股指期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剖析。一方面,指出股指期货是我国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需求:是健全和完善我国市场机制,促进股市与期市共同繁荣的需要。另一方面,指出当前我国股票市场的软硬件设施已经具备了开展股指期货的条件,另外有丰富的国际经验可以借鉴。 第叁部分是论文的核心,主要阐述了关于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设计问题,这部分也是整篇论文的创新观点之所在。本章设计出适合我国股指期货交易的标的指数的选择模型,指出我国开展股指期货交易的标的指数应具有的特征和选择原则;同时设计出我国股指期货合约的定价模型,通过对定价模型进行的实证性分析,指出该模型尚存在的几点不足。 第四部分阐述了我国推出股指期货后的市场环境的风险管理,文章在充分借鉴国外股指期货的成功管理经验后,对我国推出股指期货从宏观市场风险管理和微观市场风险管理两个方面分别进行研究;并详细剖析了微观市场风险管理中期货交易所对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

徐旭初[6]2003年在《股指期货的国际比较研究——模型、实证及中国课题》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股票价格指数期货 (Stock Index Futures,简称股指期货)为研究对象。股指期货是以股票价格指数为基础资产标的物的一种金融期货,应股票现货市场风险管理的市场需求而产生。自20世纪80年代首个股指期货合约在美国诞生以来,尽管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年发展历史,股指期货在世界范围的交易规模和市场影响力得到了异常迅速的增长,成为“20世纪最为成功的期货品种之一”。最近,伴随着中国是否要开设股指期货交易这个问题,关于股指期货的理论研究和探索成为中国金融研究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论文基于市场微观结构理论、有效市场假说等现代金融理论和学说,运用一般化条件异方差自回归模型(GARCH 模型)等计量分析模型和方法,对世界主要的具有代表性的股指期货及其现货研究样本进行了比较研究和实证分析,包括美国标准普尔500(S&P 500)指数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JIA)及其指数期货、英国金融时报100(FT-SE 100)指数及其指数期货、日经225(NIKKEI 225)指数及其指数期货、中国香港恒生指数(HANG SENG Index)及其指数期货、韩国KOSPI200指数及其指数期货、中国台湾TAIFEX加权股价指数及其指数期货和MSCI台股指数期货(摩根史丹利台湾股价指数期货)及其标的股价指数,并提出了独立的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比较研究的结果并且运用于中国开设股指期货的现实课题研究,就中国的股指期货实践提出了本研究的观点和建议。论文的结构如下:第一章导论确立了整体研究框架。在这个分析框架内,第二、叁、四章围绕股指期货市场效率展开了分析,第二章回顾了已有的研究文献。基于市场效率包括运行效率(内在效率)和信息效率(外在效率)两个方面这种逻辑关系,论文在第叁章就股指期货推出对于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进行了模型和实证研究,在第四章结合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分析了股指期货运行效率,讨论了运行效率的主要描述指标,交易成本、波动性、透明性和流动性。第五和第六章探讨了股指期货对于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其中,第五章回顾了<WP=4>已有的研究文献,在第六章论文以新兴市场股指期货的样本研究为主,以覆盖面较广的全球主要发达及新兴市场样本研究为辅,进行了模型和实证研究。第七章回顾和归纳了信息效率和运行效率的分析结果,结合中国问题就股指期货的市场效率进行了总结,同时综合了股指期货对于市场波动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论文第八章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中国推出股指期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进一步就中国股指期货合约及其标的指数的提出了设计方案和运作建议。

王鹏[7]2003年在《我国股票指数期货研究》文中提出自从1982年2月美国堪萨斯城交易所率先推出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以后,股指期货合约迅速风靡全球,受到各国投资者的瞩目和青睐。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随后推出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合约,成为目前世界交易量最大的股指期货合约。欧洲各国交易所也不甘落后,1984年英国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推出金融时报100指数期货合约,德、法、瑞士等大多数欧洲国家也相继推出了各自的股指期货。近年来,日本、香港、新加坡以及很多亚洲、南美的发展中国家都纷纷推出股指期货,并且绝大多数国家取得了成功。随着股指期货市场的不断完善和成熟,股指期货的积极功能日趋明显,已经成为发达金融市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992年至1995年,我国在期货市场兴起之初也曾有过金融期货的探索与尝试。当时上海外汇调剂中心推出过外汇期货,上海证券交易所及多家期货交易所交易的国债期货如火如荼,海南也曾有过一段股指期货交易的历史。由于当年现货市场的不发达以及期货市场的欠规范,这些金融品种都没有步入规范运行的轨道,出现了一些较大的风险事故,给社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后来相继被国家取缔。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管理层与投资者的成熟,市场将逐步走向规范,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必然可以发挥出更大的正面作用。同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接轨已迫在眉睫,但是在目前全球重要的股票市场中,唯有我国还没有推出股指期货交易。因此,尽快发展我国的股指期货市场有利于投资者结构的优化、资本市场结构的优化以及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接轨,广大投资者特别是基金和机构投资者将得到一个规避股市系统风险、套取价差利润以及低成本投资股市的实用金融衍生工具。在这种大背景下,对发展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期货市场的日益完善,许多资本市场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再次提出了恢复股指期货的构想和建议。自1998年起,有关股指期货的研究文章频频见诸报端,股指期货成为我国金融理论研究的最大热点,中国证监会以及各个交易所对此也格外重视。2000<WP=3>年1月15日,在“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十年”的研讨会上,专家们提出了我国分阶段推出股指期货、股指期权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品和一系列方案设计。2000年上海期货交易所完成了《我国股指期货市场整体方案设计报告》,并已上报中国证监会。在借鉴各国和地区成功推出股指期货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特征,有关机构和学者对我国股指期货的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但尚未取得业界和管理当局的普遍共识。因此,如何设计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股指期货的交易和市场运作模式,已成为我国现阶段能否成功推出股指期货交易的重要条件之一。本文研究的对象是股指期货,其研究内容包括股指期货交易与现货市场的互动关系、我国开展股指期货交易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股指期货市场运作模式的构想、股指期货标的指数和期货合约的设计等,以期对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与培育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国际比较方法,注重理论研究和政策建议,在分析国内外理论研究的前提下,对股指期货市场进行剖析和研究,并落实于对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的研究与分析,力争形成科学的政策建议,为我国股指期货的发展起到有益的指导作用和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结构安排共分四个部分。首先对股指期货交易与现货市场的互动关系和我国开展股指期货交易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股指期货市场运作模式的构想及我国股指期货标的指数和期货合约的设计进行了深入探讨。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主要分析股指期货交易与现货市场的互动关系。首先分析股指期货市场对股票现货市场的促进作用。主要从股指期货提供避险新渠道、价格发现、丰富投资工具叁个方面对其积极作用进行了理论阐述,认为股指期货交易对股票市场的运行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增加了现货市场的深度、流动性和稳定性,刺激了整个证券市场的发展。其次,分析股指期货市场对股票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从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价格波动性的比较研究和股指期货市场对股票现货市场指数波动性的影响两个方面加以论证,在引用国外学者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认为股指期货市场的存在不会增加股票指数的波动性。最后,从国外开展股指期货交易的实践分析股指期货<WP=4>交易对现货市场的积极影响。第二部分对我国开展股指期货交易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本部分从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角度出发,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和发展需要,对比分析国际股指期货市场,首先论证了现阶段我国推出股指期货交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从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资金、股票市场股灾、股票市场公平交易的影响进一步分析我国现阶段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对股票市场可能造成的影响。认为我国现阶段已具备开展股指期货交易的基本条件,股指期货市场应及早推出。第叁部分是对我国股指期货市场运作模式的构想。本部分主要对组成股指期货市场的交易、结算、风险管理体系叁大环节?

蒋兰陵[8]2003年在《发展中国股票指数期货市场的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金融市场运行发生了重大的结构性变化。以股票市场为核心的证券市场的发展,改变了长期以来单一银行信用的市场格局,其发展速度和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已经明确显示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及其在未来中国金融市场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规模的壮大、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为了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中国发展包括股票指数期货在内的股权类衍生品市场引起了市场内外的关注。 本文正是以股票指数期货为研究对象,从股票指数期货的基本理论入手,研究股票指数期货在中国的建立与运作。论文首先介绍了有关股票指数期货的概念、理论,并结合中国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分析了中国证券期货市场的现状,然后讨论了在中国开设股票指数期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推出股票指数期货后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的影响,如对开放式基金、国有股减持、二板市场建立产生的影响等,接着论文详细分析了中国建立股票指数期货存在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对每一问题给出了一定的政策措施予以解决,这是论文的重点及难点。最后,论文借鉴国内外股票指数期货设立的经验,设计了中国的股票指数期货合约内容并对股票指数期货合约的定价模型进行了市场的检验。

娄道凯[9]2001年在《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股指期货是一种重要的金融期货品种,在国外发展极为迅速,而我国目前尚未开设股指期货交易。因而,研究股指期货在我国能否开设、如何开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文共分六个部分,前四部分通过国内外股指期货市场的分析,对我国股指期货开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论证,对现有股指进行评价,得出结论:我国开设股指期货的条件基本成熟,应尽快编制适合期货交易的统一指数、尽早推出股指期货;后两部分对股指期货合约、市场模式进行设计,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得出我国股指期货市场总体设计方案。论文主要目的是为我国股指期货的推出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实务参考,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使更多的人能关注我国股指期货的发展。 论文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对股指的选择、合约的设计等进行针对性定量分析,使论点具有说服力。

王鑫[10]2015年在《股指期权发展的国际借鉴及中国的选择》文中提出期权因其具有价格发现,投资交易,套期保值和投机等特点在全球金融市场发展极为迅速,与期货的发展并驾齐驱。在各类期权中,股指期权以交易便捷,覆盖面广等特点在在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最为活跃。亚洲,欧洲,北美洲市场是股指期权主要发展和覆盖的地区,尤其亚洲几个国家和地区股指期权的发展更为世界瞩目。本文研究了全球各类衍生品交易情况,主要股指期权发展地区和主要期权交易量的变化,其中着重研究了欧洲交易所EURO STOXX 50与DAX股指期权交易量近15年的发展变化,美国CBOE交易所近15年股指期权交易量的变化和亚洲主要股指期权发展国家(地区)交易量的变化,包括韩国KOSPI200股指期权,印度Nifty期权,台指期权和香港恒生指数期权。我国现在也具有了上市股指期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他们的发展历史和探索过程,总结出一定的经验教训,并给我国推出股指期权带来启示。本文通过对比法,历史分析法,定性与定量的方式分别对欧洲,美国,亚洲的韩国,印度,香港和台湾进行了数年的横向比较,通过大量数据的归纳与整理做出图表,直观的表现出股指期权的变化与发展,这些变化中隐含的原因正是我国需要借鉴之处。欧美主要国家和地区由于发展较早,许多方面趋于成熟,国际化趋势也较为明显。其中CBOE交易所股指期权交易量与欧洲斯托克50股指期权的交易最为明显和突出。占据了欧美地区交易量的绝大部分。亚洲主要股指期权的交易国家和地区包括韩国,印度,台湾和香港。韩国在2011年之前的几年一直在成交量上遥遥领先,2012年至今交易量大幅下跌,已经跌破了十年的增长幅度,其大起大落的原因必须是我国给予高度警惕的。印度股指期权发展在韩国衰退的过程中展现出极为强劲的活力,在2013年更是成为全球股指期权交易量的冠军,印度必然成为我国股指期权推出和发展的榜样。香港和台湾作为我国的一个地区,更是股指期权发展的前沿地带,大陆更要取精去粕,做好股指期权上市的一系列准备。从欧美市场股指期权的发展可以理解出以下方面:第一,期权的研究工作与期权知识的普及教育的大力开展极为重要,第二,股票指数与相应期权合约在选择上是否恰当是极为关键的,第叁,为了便于监管和引入竞争,可以指定专门的期权交易机构,再推广至其他交易所。然而亚洲市场给我们的启示在于:第一,金融衍生品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政府的支持,第二,股指期权市场的发展更是离不开创新的力量,第叁,监管机制有效,市场信息透明,法律法规健全是股指期权健康发展的保护伞,第四,投资者结构多样化,境外投资者也要特别考虑。第五,引入做市商制度可以增加流动性。我国于2015年2月9日上市ETF期权,这是我国首个上市的期权产品,股指期权的推出迫在眉睫。推出股指期权是我国势在必行的选择,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更加确定了本文在上市前夕论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可行性及设计方案[D]. 许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0

[2]. 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研究[D]. 刘立. 四川大学. 2006

[3]. 中国金融衍生品研究与中国期货市场实践[D]. 王石. 吉林大学. 2006

[4]. 股票指数期货及其在我国应用前景研究[D]. 吴斌. 湖南大学. 2002

[5]. 关于我国推出股指期货问题的研究[D]. 丁志卿.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4

[6]. 股指期货的国际比较研究——模型、实证及中国课题[D]. 徐旭初. 复旦大学. 2003

[7]. 我国股票指数期货研究[D]. 王鹏. 西南财经大学. 2003

[8]. 发展中国股票指数期货市场的问题研究[D]. 蒋兰陵. 河海大学. 2003

[9]. 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发展研究[D]. 娄道凯. 大连理工大学. 2001

[10]. 股指期权发展的国际借鉴及中国的选择[D]. 王鑫. 吉林财经大学. 2015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可行性及设计方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