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微创锥颅置管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49例临床分析探述论文_张永技,南新国,王喜龙

(甘肃省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甘肃庆阳 745000)

【摘要】目的:讨论脑出血微创锥颅置管外引流术后导致颅内感染的因素。方法:以我院在2011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6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的患者均采用微创锥颅置管外引流术治疗,对其术后感染情况及其感染因素进行具体分析。结果:400例患者应用微创锥颅置管外引流术后发生颅内感染者11例,感染率为6.88%,其中60岁以上患者7例。留置管的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脑室穿刺比脑实质穿刺发生感染的效率高,年龄越大者发生的感染率越高,注射尿激酶的次数越多越易感染,差异显著,P<0.05,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中,合理的注射尿激酶次数的和使用抗生素,尽可能的将留置管的时间缩短,并且科学的进行穿刺部位的选择,针对年龄较大的患者,需要加强护理,这样才能有效的实现对脑出血微创锥颅置管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有效预防和降低。

【关键词】脑出血;微创;锥颅置管外引流术;颅内感染

【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5-0092-02

在近年来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临床上对于脑出血的治疗已经广泛的应用微创锥颅置管外流术,这种治疗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创伤小,但是在手术以后容易发生颅内感染,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患者的病情就会更加严重。在实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为了有效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导致出现感染的因素进行具体分析,这样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感染的发生率[1]。本文以我院在2011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6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脑出血微创锥颅置管外引流术后导致出现颅内感染的因素进行具体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1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6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04例,女性56例,年龄在40~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3±6.9)岁,其中60岁以上的患者80例,其中脑实质穿刺120例,脑室穿刺引流40例,在微创锥颅置管外引流术以后,出现感染的患者11例。

1.2 方法

在使用CT进行扫描以后,对穿刺的部位进行确定,并且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头皮需要切开5cm,在切开头皮的时候,需要避开大血管以及功能区,然后将手电钻锥颅(直径4.2mm)插入硅胶管,对血肿进行抽吸,并且通过置管进行进行外流[2]。之后对患者进行2~6万U尿激酶的注射,将夹管开放3h,引流时间通常在3~7d内,如果手术以后患者出现感染,就需要给予抗生素的注射,通常情况下将3代头孢类药物与氯霉素和甲硝唑联合使用,然后患者的感染情况比较严重,就需要将庆大霉素在鞘内进行注射。

1.3 观察指标

对留置管的时间进行观察,对患者的体温需要按时进行测量,同时还需要对脑脊液中的蛋白质含量、白细胞计数以及糖含量进行检测。如果患者的体温超过38℃,并且通过检查不是其他因素导致,并且脑脊液中白细胞的计数在10×106/L,蛋白质含量在450mg/L以上,糖含量在400mg/L以下,则为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在计量资料的时候使用x-±s进行表示,然后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则使用χ2检验。P<0.05,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微创锥颅置管外引流术以后,出现颅内感染的患者共11例,其中60岁以上的患者出现感染7例,占感染人数的63.6%,7例全部治愈,研究发现,尿激酶的注射次数越多越容易发生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管时间越长,术后的感染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越大,发生感染的概率越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室穿刺相比较脑实质穿刺发生感染的概率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下表为脑出血微创锥颅置管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情况。

表 脑出血微创锥颅置管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情况

3.讨论

微创锥颅置管外引流术对脑出血的治疗中,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创伤小,但是在手术以后经常会出现颅内感染等情况,这种情况就会导致患者病情的加重。

本次研究中发现共160例脑出血患者使用微创锥颅置管外引流术,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共11例,其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感染患者7例,由此就可以看出患者的年龄和感染发生率成正相关[3]。另外留置管时间与感染率成正相关,留置管的时间越长,感染发生率越高,对于尿激酶的注射,次数越多,发生感染的次数也越多[4]。最后,穿刺部位不同,感染发生率也有所不同,本次研究中发现,脑室穿刺发生感染的情况要高于脑实质穿刺。由此就可以看出,导致微创锥颅置管外引流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主要因素有四点,首先年龄问题,患者的年龄越大,其抵抗力越弱,由于器官的退化容易引发感染[5]。引流管留置的时间,由于引流管和外界是互通的,所以容易导致细菌进入颅内,同时引流管留置的时间越长,皮下积液越容易产生,而脑脊液漏更容易诱发患者颅内感染;穿刺部位,在穿刺的时候如果发生部位不准确或者误伤的情况,就容易引发感染;对于尿激酶的不合理使用,尿激酶使用的次数越多,越容易引发感染,要想有效的降低微创锥颅置管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首先应该确保无菌操作,颅内感染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细菌的存在。另外应该加强对患者手术以后体温、发热情况的密切关注,这样才能做到对病情的及时发[6]。如果患者存在颈项强直的现象就需要及时进行穿刺,在对颅内感染进行处理的时候,需要保证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如果患者的感染情况相对比较严重,就需要及时的进行抗生素的注入。针对一些年龄较大的患者,需要在明确患者相关病情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考虑治疗,这样才能使患者的抵抗力得到保证,从而降低感染的发生。在手术以后,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将引流管的留置时间缩短,这样才能充分的降低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如果发现有脑实质的渗漏,就需要及时的进行再次清创缝合。在注射尿激酶的时候,如果尿激酶难以与出血点进行有效的接触,再次出血的概率相当小,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将尿激酶的剂量加大,加快溶血的速度,这样才能确保尽快拔管[7]。除了在这几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以后,还需要在尿激酶注射次数方面保证一定的合理性,只有通过从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保证对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的有效控制,使患者的生命健康得到保证,促进其更好的恢复。

综上所述,160例患者应用微创锥颅置管外引流术后发生颅内感染者11例,感染率为6.88%,其中60岁以上患者7例。留置管的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脑室穿刺比脑实质穿刺发生感染的效率高,年龄越大者发生的感染率越高,注射尿激酶的次数越多越易感染,差异显著,P<0.05,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在治疗中,合理的注射尿激酶次数的和使用抗生素,尽可能的将留置管的时间缩短,并且科学的进行穿刺部位的选择,针对年龄较大的患者,需要加强护理,这样才能有效的实现对脑出血微创锥颅置管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有效预防和降低。

【参考文献】

[1]姬传林,费昶,张庆林,张健,王新功,程彦昊.快速细孔微创锥颅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2,39(4):308-311.

[2]何黎明,刘保国,肖罡,龙潮新,官春城,冯金福.双软通道置管抽吸并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分析[J].现代医院,2013,13(4):34-37.

[3]聂拴锁,李颀,贺龙,常祥平,高建洲,潘乐坤.储液囊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丘脑出血降低颅内感染的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2):56-58.

[4]詹煌金,王鹏,李亦明.锥颅引流辅助尿激酶纤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3(4):301-303.

[5]张鹏,卢颖.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引流导致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2(23):5874-5876.

[6]张振帅,任宝龙,鲁文君,等.CT定位颅脑钻孔双置管治疗外伤后亚急性硬膜外合并硬膜下血肿的疗效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12):117-118.

[7]王安帮,杨少伟,高长庆,等.细孔锥颅血肿引流术与骨瓣开颅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对比及临床价值分析[J].心理医生,2016,22(12):78-80.

论文作者:张永技,南新国,王喜龙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7

标签:;  ;  ;  ;  ;  ;  ;  ;  

脑出血微创锥颅置管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49例临床分析探述论文_张永技,南新国,王喜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