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职业发展中的问题与自我反应_学校管理论文

校长职业发展中的问题与自我反应_学校管理论文

校长专业发展中的问题与自我应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长论文,自我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初做校长,缺少管理常识与规范

小刘最近被提拔到附近一所学校任校长,感觉压力很大。虽然说自己担任副校长也有好几年了,但是对于学校一把手的职责并不是很了解,等到自己做了才发现校长不好做,学校从中层干部到教师再到后勤员工,都睁着眼等着校长发布任务;从德育到教学再到学生管理,都需要自己去部署安排;从教育局到镇街到派出所都需要自己去打交道;从教室校舍调配到财务物品采购到校园文化布置到办公室的清洁检查,都需要自己出面协调和强调,更不用说那些常规性的计划、会议、督促、检查等,千头万绪的工作就像一个杂货店,无序地堆放在一起。开学第一个月,小刘校长忙得焦头烂额,按下葫芦浮起瓢,人则面容憔悴,消瘦了很多。因此,再有人恭维自己荣升校长时,他却再感受不到荣耀,只有苦苦一笑,心中道:“这校长真不是‘人’做的。”

从副手到校长,这不只是一个角色的转换,而是许多工作内容有着根本的不同。新校长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对工作常识与工作内容缺乏了解。新校长入职第一年,对于校长要做哪些事,该怎样做这些事,如何有序地安排好这些事,如何调动每个人都积极认真地参与每一件事,往往并不很清楚。这对于新校长本人来说,也许可以给予理解,但是,从学校发展的角度看,则是不合适的。

在与一些校长座谈时曾有意抛出“如何度过入职适应期”的话题,不少校长说,一开始只是模仿以前自己跟随过的校长管理的模式,亦步亦趋,依葫芦画瓢,以期顺利度过适应期。冷静分析,这固然不失为一种思路方法,先从沿袭自己相对熟悉的管理模式开始,等逐步熟悉了,再思考变革。但同时,作为校长还应该从被动逐步转化为主动,不妨先认真进行学校管理常识的学习。学校是个怎样的组织,有着什么样的责任使命,朝着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前行,学校有着哪些基本的管理要求,各部门如何分工合作等。这些问题虽然在校长入职培训时有过学习,但往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现在自己实际掌控着学校发展了,则需要重新审视、理解和衡量,必要时甚至对学校现行的一些制度、政策等进行一些增删修改,使其更适应形势需要。必须要有自己的理解,树立新的价值标准。人们常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从消极的贬驳的角度说,是说新官要急迫地推行自己的新政,而采取的几个大的行动;从积极的褒扬的角度说,对于一个新官很多人都在观望,都在考量——新校长是否有能力、有魄力、有思想。俗话说,是骡子是马,需要拉出来遛遛才知道,是否有能耐,需要在管理实践中检验才知道。所以,人们在自觉不自觉中都会将一些难题抛在校长面前,等待他去裁决。因此,很多时候新校长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需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某种角度说,不管校长是否愿意,都需要亮出自己的观点,拿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这就是新政。因此,与其被动,不如未雨绸缪,早做准备,事先做足学校管理常识的学习,心中有数,然后再冷静分析校情,选择合适的项目。例如,开学典礼、文化布置、德育活动、特色课程等,思考周密,精彩亮相。校长则借此宣传学校未来发展的大政方针,传递价值取向,树立个人威信。当然,新校长的新政必须要谨慎,应该采取由易到难,由外到内的策略。如果一开始就进行课堂教学这些深层次的改革,很可能理念未达成一致而造成阻力过大,半途夭折。这就不但达不到推行新政树立威信的目的,还可能演绎出“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惨景象,那就得不偿失了。

二、缺乏艺术,管理追求效率流于简单粗暴

某区推行人事改革,在全区内公开招聘校长,大胆起用几位年轻校长。学年末对校长进行民主测评,却发现测评结果表现异常,几位新提拔上来的校长评价都很低,但事实上这几位校长带领的学校业绩都很显著,无论是教学成绩还是师生参加的各项对外竞赛,成绩都名列全区前列。查看原始的问卷调查后,才发现教师对于新校长们的管理作风与工作方法意见比较大,大家都反映新校长工作简单粗暴,比较独断专行,思想激进,有些工作推进太急促,缺少通融的余地,因此惹得不少老师心生怨言。局领导认真分析后,赶忙找来几位新校长,进行谈心引导,肯定他们的方向、干劲和魄力,温馨提醒他们注意工作艺术性,避免干群矛盾过度激化。

新校长一般都有多年的辅助校长管理的经验,作为旁观者对于学校管理的某些细节问题往往有着冷静的认识和思考,因此也都积蓄了一定的创业热情和愿望。一旦遇到自己执掌学校发展的时机,常常会大刀阔斧、雷厉风行。这是好的一面,但部分新校长缺乏经验,处理问题缺乏周全,管理停留在简单的线性思维层面,喜欢就事论事,直来直去,思考问题也容易停留在自我层面,喜欢独断,不喜欢商量,缺乏沟通,缺乏集思广益的工作智慧。这些都是管理阅历浅、缺乏经验和艺术的原因,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锻炼才能改变。

学校作为知识分子云集的特殊地方,作为校长既需要有魄力干劲,在一些原则问题关键问题上大刀阔斧,立场坚定,又需要海纳百川、团结力量、凝聚人心,筑造共同愿景,这才是学校发展的明智之举,新校长也才能得到全体教师的真心拥戴,最终携手合作团结一心,共同促进学校成长。这是从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说的。其次,从校长的领导力角度说,校长作为“教师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语),更应该注重修身养性,以自身崇高的德行与深厚的学养引领教师发展,而不是依靠校长的威权胁迫着教师前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事实证明,校长领导力中行政权威的力量所占比重越少,其教育思想与学术修养比重越大,则其领导力越广泛深入,影响也越深远。因此,校长要容人容事,淡化权力意识,既要实施集中领导,发挥集体领导的团结和引领作用;更要分层管理,权责到人,充分发挥每名成员的聪明才智,使管理团队力量更强大,工作效能更高。

三、有了经验,反受经验束缚缺少创新

某区在开学不久举行一次学校管理研讨会,要求大家都谈谈本学校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组织者出发点很好,希望大家提出问题,共同商讨解决问题。可是,许多校长副校长却都提不出问题,有的被问急了就提些“校外的摊贩如何治理”、“学校要添置电教设备需要财政支持”、“学校师资结构性缺乏”等问题,而缺乏对学校管理和建设方面有价值的深入思考的话题。更有一些校长说,“我们学校管理很好,没什么问题”。教育局长很生气,批评校长们缺乏问题意识,“我都知道学校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堂效率不高,德育活动形式主义盛行,学校管理行政化、官僚化,教科研形同鸡肋等,你们却说没问题”。“提不出问题肯定解决不了问题,而事实上我们的教育问题很多”。

其实该区反映的情况在很多地方也同样存在,校长长期生活在纷繁复杂的教育生活之中,但由于缺乏思考的习惯,因此常常熟视无睹,在常规生活之中发现不了问题,结果就只能是问题长期存在,甚至发生癌变恶化。分析校长们发现不了问题的背后,其实是校长们满足于现状缺乏进取的心理反映。校长管理一所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学校能照着自己理想中的轨道运行了,或者校长认为跟周围学校比,已经觉得不错了,因此觉得可以高枕无忧了。有的校长甚至很骄傲地说:“我一个月不到学校,学校也能正常运行。”校长的话有值得肯定的一面,因为校长不能事必躬亲,不能凡事都抓在手里,那样不利于中层干部放手工作,独当一面。但是,从另一角度说,校长上班跟不上班也就没什么两样了,那么,校长上班都做了些什么?这是值得深思的。如果一个校长看似“无所为”,而实际上则“无不为”,在精心思考设计学校新的发展,谋划大的项目,那是值得称道;如果校长是忙于应酬或者无事碌碌,则让人要哀其不幸了。一个校长自满于自己的经验而不能审视不足,经常自省反思,寻找突破,这样的校长的职业生命基本可以宣告结束。

经验是力量源泉,是基石台阶,也是藩篱,容易束缚人的思维和思想。校长对于旧经验的依赖有着天生的喜好,一方面固然源于抄近路的急功近利投机取巧思想在作怪,另一方面则因为思维的定势和惯性,很容易让自己重新进入旧有的轨道思路上来,这就会影响到新问题的判断、新项目的决策、新矛盾的解析和新讯息的察觉。作为校长,应该对自己的管理经验保持适当的距离,既要积极的利用经验,为学校发展提供较高的平台,又要保持警惕,经常自省,经常学习新的先进的教育和管理理念,并把学校的教育管理实践与其加以对照,比较分析,寻找到不足,并加以完善改进。切不可逸豫自满,或者敝帚自珍、因循守旧。

标签:;  ;  

校长职业发展中的问题与自我反应_学校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