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五小水利”重点县建设中注意的几点问题论文_郭贵萍

小型农田水利“五小水利”重点县建设中注意的几点问题论文_郭贵萍

陆良县水务局 655699

摘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云南省陆良县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保障。但是,由于诸多原因目前田间水利基础设施较薄弱,为有效发挥水利设施效益我县通过竞争立项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结合我县重点县实施情况提出建设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五小水利;建设问题

引言

一、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意义和一般步骤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保障。但是,由于诸多原因,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工程不配套、老化破损严重,以及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滞后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为了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必须集中资金投入,连片配套改造,以县为单位整体推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由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由面上建设向重点建设转变、由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彻底改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现状,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因而中央决定从2009年起,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批县市区,实行重点扶持政策,通过集中资金投入,全面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是一项强基础、惠民众、管长远的民生工程,各级财政、水利部门在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时,必须认真部署并切实做好组织实施工作,确保重点县建设任务顺利完成。首先,要根据本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和发展可能,依托本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结合重点县立项条件科学确定工程措施和类型,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区分轻重缓急,分期分批组织实施;其次各重点县抓好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三是严格管理强化考核,切实加强对重点县的监管,主要从规范重点县选择程序,建立重点县建设绩效考核制度,对重点县实行动态管理,加强资金监管和工程建设管理等。

二、结合我县重点县实施情况提出建设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陆良县根据重点县建设的相关要求在项目立项前组建了重点县建设管理局,由陆良县财政局和陆良县水务局为主于2012年委托水科院编制了2013~2015年建设方案,方案主要根据国家和省里对山区五小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有关要求,结合陆良县农田水利规划及执行情况,项目主要安排在土地集中连片,水利设施较薄弱,群众参与建设积极的大莫古、召夸、芳华、小百户4个乡镇,5个片区。工程建设类型主要为渠道灌溉、泵站和管池结合灌溉工程,三年规划对项目区内92条渠道109.9km进行防渗衬砌;新建小泵站17座,装机283.7KW;新建500m3水池9个,300m3水池3个,100m3水池4个,50m3水池17个;200m3田间水池2620个;铺设管道357.0km。

1、项目区内的渠道均为各项目区现有渠系,运行多年,布置基本合理,只是对原有部分渠道进行改造,经过2013年和2014年建设,大莫古,召夸项目区共完成86条渠道衬砌防渗。建设过程中大部分渠系根据原有渠线布置,其中较少部分根据村委会要求及结合以后项目区田、林、路的统一,布置成双沟夹路或单沟带路形式,在这种情况下,有时渠线布置没有顺等高线布置,导致该渠道纵断面局部高差较大,如在渠底交界处做成台阶会破坏均匀流的条件和不满足道路通行要求,这时为了减少不利影响,建议在下游渠道只做灌溉用时可抬高下游渠底高程,当下游渠道灌溉兼排水时,下游渠段按设计水位和设计水深确定渠底高程,上游渠段根据下游渠底高程重新调整渠底高程以更好衔接上下游水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还遇到山区田块两边高,中间底的渠道布置情况,考虑路和沟相结合时,为保证机耕路顺直和灌溉要求时,只能保证顺较高的田块顺直布置渠道和道路,对于局部较低的田块如渠道穿过时则抬高渠底高程,预留小孔分水口灌溉,如较低田块距离渠道较远时则从田间渠道上做盲沟引水至田间灌溉。另外沿运行多年的原有渠道布置时还要注意沿线渠系建筑物的合理布置,主要为田间机耕桥、放和排水孔根据现有的道路情况及灌溉经验设计时全面考虑到位,以及向当地村民了解在以往的运行过程中出现地质条件较差或漏水严重的渠段都要进行详细了解以便设计时做好该地段的特殊处理,可以在设计时更详细以免概算投资和竣工决算偏差较大。最后是设计与施工相结合,我县重点县渠道工程大部分采用防渗效果好、糙率系数小,经久耐用的砼衬砌结构形式,部分采用浆砌石衬砌加砂浆抹面,因为我县为南方地区渠道一般不考虑冻胀破坏,故采用现场浇筑或衬砌的施工方法,在施工中要考虑施工料场,搅拌站,砼运输问题,特别是浆砌石结构形式石方运输对道路条件要求较高,已有的田间道路大都为土路且凹凸不平对安全较为不利,有的没有道路时,如在田间修筑的临时施工道路铺成土夹石路面施工完成后恢复成农田又要运走路面土夹石造成临时施工道路投资较大,故建议设计时没有永久道路的渠道尽量考虑施工材料运输问题而选择断面小、材料用量少运输方便的结构形式以减少临时道路投资和加快工程建设进度。

2、项目区内设计的另一种灌溉方式为管池结合灌溉,即先在水源点新建泵站提水至高位水池(100m3~500m3),再布置管网把高位水池与田间小水池(20m3)连接,由农户就近取水进行灌溉。管池结合管网及水池布置主要考虑作用为旱作物,水源主要为降雨补给,参照《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L267-2001)和《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485-2009)并结合项目区降雨、蒸发及当地保苗灌溉经验确定管池结合及水池布置按照每亩灌水3m3,每个20m3水池控制6亩,灌水周期按4天计进行管池结合灌片水力计算。对于管池结合工程设计主要根据灌溉片区地形条件,项目区应具有一定的坡度,抽水至高位水池后采用自流进入田间小水池。其次是田间小水池的布置既要考虑路径的因素,又要考虑覆盖的灌溉面积满足设计要求。另外是管网配件的设置与安装,主要指在管道系统工作时为防止水流倒流、管道内空气无法排除以及有水锤破坏的地方装置逆止阀、空气阀安全阀等,还需要注意保证施工中对管沟开挖深度,沟槽回填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如开挖深度小于70cm不能满足耕作要求而且对管网极易造成破坏。

3、五小水利重点县项目的实施主要解决了项目区基础设施最薄弱和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即田间的水利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项目区内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提高灌溉保证率后,控制灌溉面积范围内作物将产生一定的增产、增收经济效益和节水效益,同时也将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要使项目建成后长期发挥其效益建后管理是关键,就以上两种灌溉方式对建后管理强调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县项目根据云水农〔2006〕1号文《云南省水利厅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云南省民政厅转发7国家三部委<关于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和《陆良县水务局关于上报成立陆良县各灌区用水户协会计划的请示》的精神和要求,成立了各项目区用水户协会由受益者进行参与管理,工程完工后移交用水户协会管理。虽然本项目工程建成后具有了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但还必须有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主要指用水户协会在日常管理中的具体措施和办法要明确,如渠道工程建议每年在放水前和冬春修时节组织群众进行两次清淤,放水时安排专人进行沿线查看掌握渠道破损情况及时维修等。管池结合工程主要对泵站进行维修和养护,选择具有一定机电专业知识的人员负责泵站看管和维护,对群众进行宣传和讲解管网工程运行的特点及工程布置情况,要求村民耕作时注意对田间管网进行保护以保证管网正常运行发挥效益。建立健全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体系,提高农民节水意识,通过培训将渠道续建配套项目、管网工程的建设、使用和管理技术教给农民,大力宣传节水知识,让农民群众充分了解节水技术并得到支持,培养公众参与意识,形成自觉节水、自觉管水的良好风气。

参考文献:

[1]《农田水利学》郭元裕 主编

[2]云南省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五小水利”重点县陆良县建设方案(2013-2015年)云南华禹水利水电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3]《关于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意见 》(财农【2009】92号)

[4]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

论文作者:郭贵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  ;  ;  ;  ;  ;  ;  ;  

小型农田水利“五小水利”重点县建设中注意的几点问题论文_郭贵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