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四川成都610501)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的10月—2017年的2月所诊治的106例脑卒中偏瘫病患,分成中医组与常规组,予以中医康复护理及常规康复护理,对比恢复情况。结果:中医组患者在接受康复护理后的Barthel指数及上、下肢FMA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更高,两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病人接受中医康复护理能提高恢复效率,促进其肢体功能显著改善。
【关键词】:中医康复护理 脑卒中 偏瘫
脑卒中偏瘫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非常严重,此类患者不仅需要积极的治疗,也需要更具针对性且有效的护理服务,保障患者获得最佳的预后[1]。中医护理理念在近些年参与临床护理工作获得了广泛认可,本文分析了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我科自2012年的10月—2017年的2月所诊治的106例脑卒中偏瘫病患做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次序将所有患者分成中医组与常规组,每组分别纳入患者53例,两组资料如下:中医组有男性30例,女性23例;年龄48—73岁,平均年龄是(61.3±4.6)岁;有23例为左侧偏瘫,30例为右侧偏瘫。常规组有男性31例,女性22例;年龄49~73岁,平均年龄是(62.4±5.3)岁;有25例为左侧偏瘫,28例为右侧偏瘫。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常规组待患者病情不进展且各项体征稳定的前提下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即:①首先根据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存在的肢体功能障碍,参照Brunnstrom 及Bobath锻炼法,以运动在学习为康复理念为患者设计功能锻炼内容,制定功能锻炼计划,引导患者逐步完成各项治疗内容。②处于脑水肿期的患者,协助其处于合适卧床体位,帮助其定期翻身,按摩局部受压肌肉;早期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被动功能锻炼,对于症状较轻患者,可指导其进行手、脚趾等肢体主动活动锻炼;恢复允许的情况下指导患者进行强化训练,以握手、起坐训练及桥式运动为主。④处于稳定期的患者,在以上基础上增加下床、站立、平衡与站姿训练,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日常生活能力锻炼。
中医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增加中医康复护理,方法如下:①穴位推拿,采用中医穴位按摩加推拿手法促进患者患肢经络疏通。选取足三里、太冲、解溪、阳陵泉、血海、合谷、曲池、手三里、肩前诸穴,每处穴位施以2min的按压,之后采用以推法、一指禅法、揉法对患肢施以推拿,每次推拿时间10min,每天1次。②艾灸,每天帮助患者进行艾灸1次,选用灸架灸,选取足三里、血海、肩前、涌泉等穴,以局部潮红为度。③拔管与走罐,帮助患者将患肢处皮肤暴露,取液体石蜡油抹均,根据局部肌肉状况,合理选择罐体规格,实施走罐、留罐操作,每次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隔天进行1次。④情志调节,患者病发突然且病情严重,加上可能存在的后遗症影响,心理状况堪忧,多存在悲观、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要从中医角度出发,引导患者进行自主心理调护,提高其参与治疗及康复锻炼的积极性。
1.3观察指标
由同一组人员对两组患者接受不同康复护理模式前后进行Barthel指数评估和FMA量表评分自主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统计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并进行t检验;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的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接受康复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
康复护理开展前,两组Barthel指数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康复护理开展后,两组Barthel指数均有改善,中医组患者在接受康复护理后的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更高,两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脑卒中发生后,患者尤其是年龄偏大人群,本身机体状况偏弱,因脑部突发性缺氧、缺血等状况影响,治疗后留下并发症的机率较高,偏瘫便是此类患者常见并发症,对于这类患者,除予以积极救治,再保障其生命安全的基础上促进肢体功能最大程度恢复,是重要且必要的。康复护理被认为是帮助此类患者改善机体功能的有效手段,能够通过有效的康复干预,将正常的运动及功能模式传达给机体,促进脑卒中患者机体向正常模式恢复[2]。
既往予以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规康复护理,康复效率并不理想,近些年融入中医理念的康复护理模式逐渐受到关注,实施效果也获得了广泛认可。中医认为,脑卒中属“中风范畴”,对于这类患者,对其特点部位施以恰当刺激,将阴阳调和、补虚泻实为基本原则,顺气血运行走向通过合适的力度予以穴位按压、推拿、拔灌、针灸、穴位埋针治疗能起到利关节、行血气、畅经络,促进血供改善、强化肌肉能力等诸多功效[3]。在结合中医理念予以情志疏导,提高患者参与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结果显示,中医组患者在接受康复护理后的Barthel指数及上、下肢FMA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更高,两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由此可见,脑卒中偏瘫病人接受中医康复护理能提高恢复效率,促进其肢体功能显著改善。
参考文献:
[1]朱万侠.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新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179.
[2]朱业智,魏进莲,余秀萍,等.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28):2647-2648.
[3]王 梅,张 静.浅谈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4):499-500.
论文作者:胡晓泽 赵兰 欧阳文静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上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0
标签:患者论文; 中医论文; 脑卒中论文; 肢体论文; 功能论文; 两组论文; 穴位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上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