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水质问题分析强化农村饮水水质保护的措施论文_陈颖

通过水质问题分析强化农村饮水水质保护的措施论文_陈颖

陈 颖

(北京市南水北调水质监测中心)

【摘 要】饮水安全影响到人的健康甚至生命,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在我国农村地区由于饮用水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农村人口引水安全得不到保障。为此,加强对农村饮水水质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饮水;水质污染;保护措施

根据 《我国饮水安全与北方缺水地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战略研究》 及 《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 中的调查资料,我国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总体分布特征及不同类型的空间分布特点,按照中部、东部和西部划分,饮水不安全人口在数量中多东少;在饮水不安全人口占农村总人口比例上,西多东少。饮用高氟、苦咸水、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以及水量缺乏等不同类型的饮水不安全人口分布特点各不相同,高氟水主要在华北地区,在天津饮用高氟水人口占不安全人口的 70%;饮用污染地表水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青海西藏以东大部分区域。故此,笔者以当前农村饮用水水质保护问题与各位同仁进行探讨。

1.农村饮水水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水源比较紧缺,设施设备落后

一是水源紧缺,分布不均。有的地区严重缺水,在干旱季节降水量少,加上饮用水资源设施建设不到位,很容易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二是设施落后,设备陈旧。在我国农村地区,主要采取分散式供水方式,大家各自为阵,而非统一和集中的供水模式。有的农村虽然采用了集中式供水方式,但是,由于资金不足,技术落后,供水设施建设跟进不到位,一般只注重管道和水源建设,而在确保水质安全方面的设施设备十分缺乏,很多饮用水都只是经过简单的过滤和沉淀后直接供给农村人口饮用。特别是采用分散供水方式,其饮水建设、管理、用水等环节一般都没有采取有效的水质保护措施。

1.2经费保障不力,水质监测不力

一是资金投入不够。由于一些农村地区生活水平比较落后,没有过多的经济能力来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二是监测能力不足。目前,大多数的农村没有水质检验设备、平时也不会进行日常化验,有很多的农村的供水工程在投入之后就再也没有进行过水质检验。如今随着农村饮水水质恶化问题的加剧,存在着严重的水质安全隐患。

1.3水质保护不够,人才资源缺乏

一是水质保护不到位。饮水水质超标包括天然水质超标和人为水污染造成的水质不达标,天然水质超标包括高氟、高砷、苦咸水以及铁锰等物质超标,人为水污染造成的水质超标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水质超标。农村饮用水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在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地区的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特别是由于农村污水处理能力较差,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加上工业、生产生活等垃圾的污染,导致农村饮用水水源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二是人才数量不足,队伍素质不高。农村居民由于受文化因素的影响,饮水卫生意识不强,健康意识淡薄,增加了饮水保护的工作难度。饮水管理队伍缺乏专业化人员,很难胜任日常的管理及维护保养工作。这些都给农村饮水水质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2.原因分析

2.1人为方面的因素

一是在农村地区,居民的文化程度不高,对饮水卫生安全方面的知识贫乏,认知不足,对水质的卫生安全关注不够,也无法正确地进行判断,从而形成了司空见惯、麻痹大意的思想观念。正是由于这种思想作祟,人为乱排乱放导致水体污染的现象屡见不鲜。很多农村居民没有把水资源作为商品,而认为免费饮水是天经地义的,从而造成节约水资源的思想意识极为淡薄,导致大量水资源严重浪费。二是工业、生产、生活废水的产生都与人息息相关,正因为农村污染源的控制和污水排放处理不到位,从而使农村饮水造成污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特别是现代化农业的推进,使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药化肥使用过多,给农村地区的地下水、江河湖泊等水源造成严重污染。

2.2自然方面的因素

由于受到自然条件方面的影响,苦咸水和氟砷超标的饮用水是威胁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类型。在农村地区,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够均衡,有的水源中受到一定的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有的地表、地层岩石土壤中含有一定的有害有毒元素,如果渗透到饮水水源中,就会造成饮水水源污染,从而对饮用此水的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通过对地下水检测情况看,在17个项目中,有5项就是因为自然因素所致。

2.3资金方面的因素

资金是影响农村饮水水质保护的基础因素,一方面,由于政府投入资金不足,这就严重制约了饮水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和设备更新,也就影响了农村饮水水质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农村集体意识淡薄,加上缺乏科学合理的政策引导,还未形成群众共同参与的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水质资源保护工作的实施。

2.4供水方面的因素

在农村广大地区,不论采用分散式或集中式供水,都缺乏切实科学的保护措施。对饮水水源也缺乏科学有效的消毒处理。譬如有的农户自己挖井时,对地下水源,周围环境中存在的污水沟、牲畜圈等污染源的考虑不够,也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地表的污水可以渗透到净水中,也可以直接流入水井而造成污染。村民在饮用这些没有经过处理的井水后,就很容易患病。

3.水质保护的有效措施

3.1做好水源选择,有效保护水源

只有科学选择水源地,才能保证水质安全,确保饮水供给的可持续性。在水源条件较好的水源地,可以加大标准化规范化的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用集中供水的方式提升饮水资源的利用率。针对水资源紧缺地区,则应该从雨水积蓄的角度入手,加强相关供水设备建设,以缓解季节性缺水问题。要加大对水源地的保护力度,在饮水水源地,绝不允许建设污染型企业,不能开设旅游景点,以免对饮用水造成污染。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水体保护,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使地下水得到有效调节。通过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提高饮水水质保护意识。同时还要加强农药化肥的科学使用管理方面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规范合理地适应农药化肥,从而减少对饮水资源的破坏。

3.2完善检测制度,提高检测质量

检测水质是供水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净水措施、水源及水质等进行检测。在监测过程中,应该根据水质实际变化情况,科学安排水质监测采样位置和监测项目,不断完善水质监测设施及相关设备。如果水源水质要满足饮用水的标准和要求,就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净化措施。

3.3完善法律法规,加强依法治水

我国虽然已经制定了一些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是,在农村居民饮水保护方面,仍然缺乏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在饮用水水源地监测方法上,缺乏统一标准。故此,必须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的监测及保护,使农村饮水安全得到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饮水是关系着农村居民饮水卫生健康的民生问题,也是关系着农村稳定与发展的基础所在,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村饮水水质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好水源选择,有效保护水源,完善检测制度,提高检测质量,完善法律法规,加强依法治水,增强饮水资源保护投入,完善饮水设施设备。加大节水宣传教育力度,狠抓饮水水质保护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饮水卫生意识和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刘天卓.农村饮水水质问题及水质保护措施[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01:187- 189.

[2]周扬,欧阳峰.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与解决对策[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8,03:84- 86.

[3]任伯帜,邓仁建.农村饮用水安全及其对策措施[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05:11- 17.

论文作者:陈颖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5月总第2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4

标签:;  ;  ;  ;  ;  ;  ;  ;  

通过水质问题分析强化农村饮水水质保护的措施论文_陈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