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风险资本与发展资本市场&中国风险资本与资本市场研讨会综述_风险投资基金论文

培育风险资本与发展资本市场&中国风险资本与资本市场研讨会综述_风险投资基金论文

培育风险投资 发展资本市场——中国风险投资与资本市场高级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市场论文,风险投资论文,中国论文,研讨会论文,高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风险投资与资本市场高级研讨会”,日前在贵阳召开。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金融机构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代表围绕我国风险投资与资本市场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创业板的作用及风险问题

中国社科院财贸研究所王松奇研究员认为,中国创业投资体系设计应以二极市场为核心。首先,二板市场为创业投资体系、创业企业提供了一个公开的价值平台,能在全社会起到公示效应,该效应能对全社会的储蓄投资流程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其次,创业资本是新经济的孵化器。世界各国的资料已经证明,创业资本有三大好处:改善一国工业基础,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创业板风险主要是个别风险,系统风险不是很大,中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集中在间接金融领域,而非资本市场。强调创业板退市企业多的说法混淆了个别风险与系统风险的区别。一个市场只有通过不断退市,达到市场净化,才能使其运行质量更高,这本身就是系统性风险降低的表现。

高科技与风险投资、创业板市场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邓乐平研究员指出,长期以来,把高科技与风险投资、创业市场联系在一起成为一种惯性思维,其实三者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上海智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温思渝总经理认为,作为投资者而言,真正要投资的是具有高附加值,有高市场增长率的概念,而非单纯的高科技项目。厦门大学财金系张亦春教授主张创业板市场的提法。他认为,创业板市场的定位一是为非公有经济和有成长性、有市场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安排;二是通过为争取上创业板这一过程以及券商辅导、股份制规划、内部改造等,使这些企业能从不规范走向规范,走向现代企业制度,为上主板市场做准备。在风险投资的退出问题上,贵州证管办主任高勇认为,应多渠道地解决风险资本的退出问题。至少有5种退出方式:公开上市IPO,兼并,二次出售,管理层回购,破产清算。他强调目前应更多关注IPO这种公开上市方式,但要看到风险资本并非都能完全退出。

政府与企业:谁是主导?

贵州还管办主任高勇指出,政府应支持风险资本的投资与成长,但其过多干预将不利于风险投资的开放性、公平性以及标准化发展。深圳大学中国特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曹龙骐教授谈到,目前出于利益追求,资金投向往往是中小企业中“马上就要下蛋的鸡”,看哪个企业马上就要赚钱了,就把钱投向哪里,风险投资恰恰是避了风险。西南财经大学倪克勤教授也认为,政府应该提供公共产品,而不是做市场,市场必须由企业来做,风险由企业来承担。政府的钱是纳税人的钱,赔、赚都不符合市场,应对政府的行为进行限制,不应该从市场中谋利。

西南财经大学纪尽善教授则认为,发展风险投资的关键不在企业而在于政府,政府应通过立法,逐步加大对高风险、高科技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扶持风险投资的企业主体;政府尽快出台有关风险投资资金运用和管理的法律和法规,规范风险投资的运作行为;设立国家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基金,增加风险投资规模,支持高科技企业的创业活动;规范发展,敞开市场,为迅速成长中的高科技风险企业进一步扩张创造社会环境。

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与发展

对外经贸大学邱兆祥教授就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缓慢的原因谈了以下几点意见:1.由于缺乏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科技支撑,从而使我国风险投资的基础不牢。2.资本市场不完善。3.人才缺乏。风险投资是跨越高科技和金融两大领域的特殊金融活动,涉及评估、投资、管理、审计以及高新技术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实践性强。目前国内风险投资还处于学术论坛和理论研究的层次,泛泛而谈者多,而真正具有现代风险投资理念与素质的风险投资家少之又少。4.客观经济环境的制约。邱兆祥认为,发展风险投资应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建立和拓宽撤出通道,实现风险投资的良性循环;培育风险投资主体,完善中介服务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黄达教授对研讨会做了总结。他指出,资本市场的客观发展势不可挡,阻碍也必然存在。他认为一板市场不大具备分散、推迟、延缓、消化类似创业板风险的职能,应该以传统产业为主。对主板市场的问题要规范,同时发展风险投资也要对已经形成的东西给予一定的支持,提供退出通道。

标签:;  ;  ;  ;  ;  

培育风险资本与发展资本市场&中国风险资本与资本市场研讨会综述_风险投资基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