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换沟通方式,助力班主任德育工作论文_张微笑

更换沟通方式,助力班主任德育工作论文_张微笑

摘要:高中生思想正处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大多数高中生有一定“自我”认识,对世间万物有一定的判断辨识能力,但是有时在看待一些事物时又可能存在一定偏颇。班主任作为学生思想成长的陪伴者,德育工作对学生的精神世界有很大的影响。德育本身有多种实践方式,但在大多数教育实践中,往往只剩下了“说服教育”这一种成效甚微的形式。基于这两大矛盾,笔者希冀可通过跟换沟通方式(心理咨询式),来实现更高效的德育。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工作;沟通方式;心理咨询

一、前言

笔者所任教的学校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目前嘉善县所有教师中,持有心理健康教育C证的有3078人次,心理健康教育B证165人次,C证的教师普及率大约80%。即大部分教师知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或咨询技巧。但在实际应用中,普及度不高。往往教师还是采用以往的“说服教育”方式。笔者从教年份虽不久,但是在短短数年中,慢慢发现,“说服教育”的德育方式,收效甚微。对于教师关于道德理论的“灌输”,学生“听之,任之”,教师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学生接受到的德育却非常少。这种单一的说教方式不利于德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甚至可能会使德育工作陷入被动和困窘之中。

二、相关概念

1.德育

德育的含义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德育就是道德教育。广义范围下,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不同年龄段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思想、政治、品德和健康心理等素质的教育[1]。

2.心理咨询

德育与心理咨询看似完全不同的两种行为,但这两者之间其实存在一定的联系,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笔者认为将心理咨询技巧运用到德育工作中是可行且有效的。

三、研究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调查

研究对象为笔者担任班主任的班级,本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全校平均偏下一些,42位学生分别来自不同的初中,因此由于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的不同,从小接受的德育教育的内容与程度也是不同的。

四、心理咨询技巧应用到德育工作中

(一)语言沟通式德育

1.心理咨询与德育的共通之处

心理咨询的第一步是了解对方,一般班主任对于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不必照搬心理咨询的第一步。心理咨询的第二步,是建立咨询师和访谈者的关系,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即咨询师,学生即访谈者。心理咨询师常用的方法称为“共情”。

2.实操成效

在本学期,笔者任班主任的班级中,发生了一件突发事件。Z同学与某任课老师出现了激烈的矛盾,并发生了肢体冲突。事件发生当时,笔者在外市参加培训,因此并未亲眼看到事件发生的过程。第二天,笔者私下找了班中4位同学,班长(女),Z同学的好友(男),Z同学的前后桌两位同学(一男一女),了解情况,之后,笔者先找到此任课老师,首先表示歉意,并询问当时的情况。老师简单叙述了下,并表示当天有找Z同学谈话,并将其家长叫来了学校,但不管他们说什么,Z同学统统以沉默应对,不反抗也不理睬,可谓是“油盐不进”。

担任该班班主任一年半多的时间,笔者已经对Z同学有了一定了解,深知与他“硬碰硬”,将无法取得好的效果,就尝试着用心理咨询的方式与他沟通。

下表为当时的沟通记录。

表一与Z同学的“心理咨询式”沟通记录

角色 对话 心理咨询技巧

师 听同学说,你昨天心情很不好,现在还难受吗?

生 还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师 噢,好一点就好,如果你还不开心的话,老师心里也会很难受的。 共情

生 (抬头看我)张老师……你不生气吗?

师 刚听到的时候有一点,但是后来我想想,觉得你应该不会无缘无故和老师发生矛盾的,肯定是有理由的,我理解你。 共情

生 嗯,是的是的。当时X老师批评我,说我作业错的这么多,一点都不认真,这样怎么学得好,但是我前天真的认真做了,他把作业本丢给我的时候,还砸到我了,我当时真的很生气,就说了难听的话,X老师很生气,就推了我一把,我就也去推他了……

师 嗯,我理解你,要是我认真做了,被说做作业一点都不认真,我也会生气的。 共情

生 张老师你真的不生气吗?我和X老师在班级里打架了。

师 不生气。

生 可是……X老师应该很生气吧。

师 嗯,应该是有一点的。

生 生气就生气,是他先冤枉我的。

师 嗯。

生 (思考)嗯……可是平时X老师很认真,同学们作业做得不好,他都会一个个找大家,给大家讲。

师 是吗?他这么认真啊? 引导

生 对啊。他会不会不喜欢大家啦。(笔者非常了解,Z同学是集体荣誉感很强的男生。)

师 不会的,X老师说他很喜欢你,所以看到你错的多,才特别生气。 分析

生 当然啦,我对**(学科名称)是很喜欢的。

师 嗯。

生 那老师,我要不要给X老师道个歉啊,他的手好像被我抓破了。

师 可以呀,你跟老师解释下那天作业的情况,他说你很有天赋,就怕你一段时间没学好,对**(学科名称)失去信心。 解决

生 好的老师,我明白啦,我会自己跟X老师说的。

该事件最终能够得到解决,Z同学和X老师的矛盾得到成功化解,我不得不感激心理咨询技巧。

(二)文字沟通式德育

心理咨询有很多种方式,除了面对面的门诊咨询外,还有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方式。于是笔者想到或许可以再换种形式与学生沟通,在这种沟通中渗透德育。

例如,在上个学期,男生A与男生B原本是好友,但有一天发生了矛盾,A临时找不到语文作业本答案,向B借,B不肯借给A,并不再理会A。A同学非常生气,跑到了学校内非常偏僻的空教室,并且接下来的两节课都没有上。B同学一发现A没来上课就告知了班主任此事,笔者找了整整两节课,未找到A,直到他自己回到教室。询问A、B为何会发生此事,均沉默,不作应答。笔者表示可以先回去,想说的时候再说。最终在下一周的“交换周记”中,两位均提到了此事,并敞开心扉说明了原因,笔者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分别作了回应。并在问题解决后,让A明白随意离开课堂是不好的行为。

五、结语

对高中生开展德育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在担任班主任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也在不断寻求解决之道。本文就如何进行德育工作,用什么样的沟通方式能达到更高的效率,进行了浅述。采取非说教式的德育方式,运用心理咨询和师生书信往来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工作,并且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慧磊.中学德育教育方法创新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13.

论文作者:张微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30

标签:;  ;  ;  ;  ;  ;  ;  ;  

更换沟通方式,助力班主任德育工作论文_张微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