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档案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_大学论文

关于档案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_大学论文

关于档案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几点设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论文,教育改革论文,档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一场革命,同时对档案高等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实事求是地认识档案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抓住机遇,把档案高等教育事业推向新阶段,已成为广大档案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热点。本文拟就此谈几点设想,旨在抛砖引玉,并希望能对档案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所裨益。

一、档案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

我国档案高等教育始于1952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创办的档案专修班,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在这4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档案高等教育从无到有,规模越来越大,为发展我国的档案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现在档案高等教育同样也面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表现:

1.各校就读于档案专业的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在一般人看来,档案工作是远离经济建设主战场的,而且地位不高,待遇偏低,学生报考者甚少,有学校近几年第一志愿率几乎为零。因此不少学校压缩办学规模,也有的学校转向搞“多种经营”,办学效益下降。

2.档案专业学生毕业分配困难。档案专业的学生难以分配,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档案高等教育上马太快,布点太多,造成档案专业学生分配“供大于求”;二是相当一部分档案专业学生毕业后,不愿从事档案工作,学非所用,而使部分单位的人才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档案专业人才过剩与人才匮乏的状况实际上是并存的。

3.科研经费趋紧,申请渠道少。对于档案专业来讲,由于教学规模压缩,办学投入缩减,因此学科建设和发展难以获得有力的支持,部分教师人心浮动,学术梯队后继乏人,严重影响到发展后劲。

4.教学管理较乱,教学质量有所下降。一些学校为了“生存”,开始出现短期行为,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调整的随意性增强,有的已违背了档案高等教育的内在规律和基本要求,降低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二、档案高等教育状况的分析

造成上述这种状况的表层原因,是国家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机构压缩和调整。但仅仅认识到这一点,还是十分肤浅的,是难以解决根本问题的。如果我们摆脱不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定势,只会陷入怨天尤人的境地而难以自拔,要么等、靠、要国家支持,要么把创收当作一切,忽视人才培养的这一根本任务。那么造成档案高等教育目前困境的基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条:

1.我国经济体制的转换,要求档案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更好地为社会各方面服务,特别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日趋完善,早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整理、提供利用,而迫切需要大量掌握新技术,能主动、及时地开发各种档案信息资源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2.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档案学和档案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说,传统的档案学是在脱胎于历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那么现代档案学就不能无视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给科学和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发展档案学,拓宽研究领域,已成为现代档案学的主要任务。档案高等教育要适应现代档案学发展的要求,并进行适当的调整。这在其他许多专业的高等教育中,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档案高等教育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一方面时代对档案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另一方面档案高等教育正面临种种困难,因此对档案教育而言,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大改革力度,以改革求发展。

三、改革档案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

档案高等教育要走出目前的困境,首先在指导思想上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既要摒弃消极麻木、无所作为的观点,又要克服乱改乱砍、急躁冒进的情绪。所有工作,都应紧紧围绕提高办学效益和提高教育质量进行,努力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计算机、外语基础较强,专业技能扎实,知识结构合理,一专多能,适应面广的高级复合型档案人才。具体有以下几点设想:

1.按系招生,分流培养。目前不少学校的档案专业都设置在信息管理系下,为了拓宽学生的基础,可“按系招生,分流培养”。具体做法是:招生时,学生不分专业,一个系的所有学生同上共同的基础课,在一年半或两年后选择专业,即进行“分流培养”。这样做的好处有二:一是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就业范围也有所扩大;二是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作保证,其盲目性会降低。当然,在实施时,还应做好组织工作,否则会出现选择专业“一边倒”的倾向。

2.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设置。在基础课方面,要按照“大信息”基础的统一要求,加强外语、计算机及新技术应用课程;在专业课方面,可将原来纵向设置课程改为横向设置课程,删除陈旧的教学内容,归并相近的或前后相续的部分课程,增设与信息处理技术有关的必修课、选修课和专题讲座。

3.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学过程中,应力求避免学生死记硬背,高分低能,而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做主要的目的,具体可吸收“医学院——附属医院”这种培养方式的合理成份。比如,增大实验课的分量,重视实验课的质量;计算机课程中,应当增加上机时数,培养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调整实习安排,尽可能将实习与所学内容、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4.加强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档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它不同于新闻、经济、金融等工作。档案工作不被常人所了解,地位也不高,当然这种状况不会一成不变,但在近期也不会有很大的改观。为此,要将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各院校应想方设法为档案专业学生设置专业奖学金,目前已有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上海联合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设立了此项奖学金;有条件的系科也可以考虑动员校友和社会的力量,建立奖励基金。

5.以导师制替换班主任制。班主任制沿用已久,以导师制加以替换,有利于教师以自己模范言行影响档案事业的接班人,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引导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担任学生导师的必须是热爱档案教育事业的、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每位导师带5~8名学生。显然,推行导师制对保证研究生的生源和质量也会有所帮助。

6.培养模式力求多样化。国家经济体制的转换,使国家宏观调控人才需求的功能减弱,市场需求因素的作用趋强。高等教育由于人才培养周期较长,所以总是对需求变化反应相对滞后。档案高等教育要适应目前各行业、各部门人才需求的剧烈变化,除了改革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外,培养模式多样化也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①主辅修制。为了进一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有条件的综合性院校可采取主辅修制。其具体做法是:学生在主修档案专业第二学年后,经学校有关部门审核,在学分积达到规定数值的条件下,可辅修第二专业;学生毕业时,除获得档案专业的文凭外,还有一份写实性的第二专业结业证书。从已试行的情况看,档案专业学生辅修踊跃,对档案专业课程的学习亦无不良影响。

②双学位制。学生在学完理、工、农、医第一个专业、并取得第一学士学位后,可再进行两年档案专业的学习,即所谓双学位制。南京大学作为唯一的科技档案双学位点,招收科技档案专业双学位生已有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第一,学生在校期间享受的待遇,有关文件规定双学位生享受研究生班的待遇,而教委在经费下拨时是按本科生处理。第二,学生分配如何与第一个专业相结合,若结合不起来,双学位的优势当然也就发挥不出来。

③委托、联合培养。这种方式针对性强,办学效益高,还可密切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九五届档案专业学生的分配表明,企业对档案人员的需求有所回升,这为委托、联合培养提供了可能。

7.加强师资建设,提高师资质量。师资是教育的关键,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靠外部的强化、激励,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笔者认为有三点应加以重视:第一,深入实际调研,有条件的可“蹲点”到某一单位一段时间,没条件的也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收集实际工作的素材。第二,处理好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教、研相长,做好科研工作可以丰富教学的内容,做好教学工作也可促进科研的开展(教学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有时也会伴随着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第三,加强“读、写、议”的教学改革。文科教学有其自身特点,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读、写、议”应逐步加强。读,多读课外参考书;写,多写课程小论文;议,多进行课堂讨论。

档案高等教育是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提高档案高等教育的质量,不断输送合格的档案人才,更好地满足档案事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是我们广大档案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我们愿意为之而努力。

标签:;  ;  ;  

关于档案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