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信息系统备份及安全保密技术的应用探究论文_付天驰

“互联网+”信息系统备份及安全保密技术的应用探究论文_付天驰

辽宁工程职业学院信息中心 辽宁 铁岭 112000

摘 要:笔者针对“互联网+”信息系统备份及安全保密技术的应用进行探究,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侧重于删除恢复技术和安全技术,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关键词:信息系统 去重技术 安全

目前备份技术已经实现了在各种备份基础上的从压缩复制到重删技术的转变,安全保密制度目前实现了由硬性向软管理转变。想要探究“互联网+”信息系统备份及安全保密技术的应用,要先从了解现状和特征入手,从了解信息系统备份及保密技术的具体内容为过程,以展望未来为导向进行全方面的探究。

一、“互联网+”信息系统备份及安全保密技术的现状及特征

1.信息系统备份容量呈现大容量性。越来越多的人在用互联网,越来越多的数据便随之产生,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存储这些数据,那么旧数据就会被新数据覆盖,导致数据丢失,这将导致信息系统备份遭到破坏、失去意义。为此,新时代的信息系统备份的容量必须足够大。数据的增多也增大了安全保密管理的困难,各部门应当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安全管理,同时使用者自身也应当加强自我防范。遵守网络规则,有所畏惧,才能够在网络时代有效地维护自身安全。

2.信息系统备份的成本呈现降低化趋势。信息系统备份随着时代的发展日臻完善,在面对来自网络攻击、面对自然灾害等不可预见性的冲突的时候,它可以以自身先进的防御防范技术从容面对,大大降低了备份及系统遭到破坏的损失。笔者认为这样的技术才能容易被大家和社会认可,才能在未来越走越远。

3.信息系统备份具有较高的可管理、可维护性和安全性。目前信息系统备份技术越来越以自动化备份模式为主,这样备份的水平高、维护便利、安全性能更大。少了人为的参与,也就少了信息被他人知道,也就能够有效地维护信息安全。

二、“互联网+”信息系统备份及安全保密技术具体内容

1.影音文字等文件备份。影音文字等文件备份可以采用从服务器复制到其他任何存储空间的方式,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由于操作失误、突发事件以及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发生造成的损失。这种备份在系统自身带的备份程序中就能进行,不需要额外的辅助,为此成本很低。

2.各方面搜集积累的数据备份。数据备份包含三个子备份,即完全程度备份、如常事务日志备份和差异性备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完全程度备份包含了所有数据的备份,因此需要的空间大,花费的时间也很多,不建议频繁的存储,建议等空闲时间多的时候采取这种存储方式。

3.各种操作系统的备份。这种备份的形式涵盖了以上的两种备份,可以是在线或者离线的增量备份。它可以记录系统的改变情况,具有时效性和高速性的特点。

4.了解去重技术。此项技术从字面理解不难理解,就是将备份过程中出现的重复的数据删除掉,只保留一项有效的,这种技术大大节省了存储空间,为数据瘦身,又被称为“重删技术”。“重删技术包括源端去重和宿端去重,具体技术包括Inline重复数据删除、后处理(Post-pocess)重复数据删除和FalconStor Turbo重复数据删除。”

5.备份技术的安全性评估。如果以上备份技术能依托智能统计,自身安全保密系统完备,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安全的。不过也不能安于现状,还要不断研制、完善和更新备份技术和安保技术。做到与时俱进,以不变应万变。

三、“互联网+”信息系统备份及安全保密技术未来展望

就信息备份及安全保密技术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备份技术的灵活性和实用性越来越被凸显出来,其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很多人纷纷投入到这项技术的研究之中,这就使得信息系统备份技术越来越凸显出融入人工智能、提高数据备份同时性、大力加强移动系统备份技术研发力度的方向趋势。

在未来,人工智能的引入将大大提高系统信息备份技术质量、效率和安全性,人工智能可以实现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更深入、更细致、更节省的完成系统备份工作。让系统信息备份工作能够越来越人性化,以满足不同人群和领域的要求。

目前人类面对的需要备份的数据等越来越多,备份的要求也越来越复杂,信息系统备份技术亟待解决的就是信息备份的高效性。这种高效性又称为同时性,即采用先进研发技术,将各种数据的备份同时进行,这就需要这种技术要达到同时进行而不出问题的目标。当前信息系统备份越来越普及到移动设备上,移动设备具有便捷性、方便携带、处理及时等特性,同时对于移动设备的存储能力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这将也是未来信息系统备份技术努力的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系统备份及安全保密技术已经越来越能够满足人们对备份质量、效率和安全性的需求。目前,我们了解了它的特征和应用技术,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展望,面对当前的困难问题,不断的研究探索,力争让信息系统备份及安全技术能够做实用和大家满意,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它所带来的便捷、智能、高效和安全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冯诚 《计算机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技术的应用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7,(03)。

[2]刘贵君 《大数据时代计算机数据备份技术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0)。

[3]马超 冯世杰 高志越 《电网信息中心建设与容灾备份技术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6,(05)。

论文作者:付天驰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5月总第3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  ;  ;  ;  ;  ;  ;  ;  

“互联网+”信息系统备份及安全保密技术的应用探究论文_付天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