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贫血患者输血前疑难配血处理及血液成分的选择论文_秦玲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贫血患者输血前疑难配血处理及血液成分的选择论文_秦玲

陕西省黄陵县人民医院输血科 727300

【摘 要】目的:探讨针对阳性贫血患者,完成DAT(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后对患者的不同病理情况进行观察,研究有效方法对疑难配血进行解决,合理选择血液成分。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DAT阳性输血患者134例。分别选择吸收试验的方法以及放散试验的方法,将患者的自身抗体干扰以及同种抗体干扰进行排除,针对不规则抗体表现出的特异性以及实施交叉配血试验的结果进行准确鉴定。针对DAT阳性贫血患者,对患者的病理情况进行观察,有效实施分类,选择合理的血液成分对患者实施输注。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共包括4例患者未确定合理的血液成分,从而放弃对患者实施输血治疗。其余患者完成不同血液成分输注后,患者的血红蛋白提升的幅度为8g·L-1·2U-1-10g·L-1·2U-1。患者的携氧状况获得了显著的改善,未表现出溶血性输血反应的现象。结论:针对DAT阳性贫血患者在实施交叉配血的过程中,将同种抗体干扰有效排除后,可以有效对患者实施不规则抗体检测以及实施交叉配血试验。

【关键词】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贫血患者;输血;疑难配血处理;血液成分

DAT主要根据抗人球蛋白血清同体内不完全抗体或者补体致敏红细胞表现出的凝集作用原理,观察红细胞是否因为不完全抗体表现出致敏反应的一种试验。导致出现DAT阳性的疾病较多,主要包括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有血液病、患有新生儿溶血病以及患有癌症疾病等。针对此类患者,在自身血清中含有诸多的抗体,并且往往存在诸多不规则抗体【1】。针对此类患者于临床在准备实施输血治疗的过程中,自身抗体以及同种抗体对于输血前交叉配血以及血液成分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研究有效的疑难配血处理方法,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DAT阳性输血患者,对患者的病理情况进行观察,选择合适血液成分对患者进行输血,观察获得的输血效果,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134例DAT阳性输血患者。患者的年龄范围为18岁-83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2.9±1.3)岁;其中患有血液肿瘤的患者24例,患有其他系统癌症疾病的患者30例,患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疾病的患者16例,患有新生儿溶血病的患者12例,患有肾脏疾病的患者36例,患有内分泌疾病的患者4例,因为药物导致患病的患者12例。

1.2 方法

针对DAT阳性患者,导致其出现疑难配血的情况主要包括两种:

1.2.1 交叉配血的主侧阳性以及次测阳性

在此种条件下,患者的血清往往会存在自身抗体,并且存在不规则抗体的情况。①利用自身红细胞实施吸收试验,将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有效去除;②选择患者血清(将自身抗体去除)实施不规则抗体筛查以及实施特异性鉴定,选择同不规则抗体进行对应的抗原阴性红细胞实施交叉配血试验的主测试验。③针对患者实施红细胞放散试验,利用放散掉自身抗体红细胞实施交叉配血次测试验【2】。

1.2.2 交叉配血的主侧阴性以及次测阴性

在此种条件下,患者红细胞会表现出自身抗体吸附或者表现出致敏的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患者血清中未表现出相同不规则抗体的情况。首先利用患者的红细胞实施放散试验,之后利用放散掉自身抗体红细胞实施交叉配血次测试验。

1.2.3 有效实施输血时血液成分选择

根据患者是否表现出临床溶血的情况,主要分为两类,分别为溶血性贫血以及非溶血性贫血。

针对溶血性贫血疾病主要分为两种,分别为自身溶血性贫血疾病以及新生儿溶血病。针对自身溶血性贫血症状,主要选择洗涤红细胞进行输注。针对新生儿溶血病,主要选择重组血。针对ABO血型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主要选择O型红细胞或者选择AB型血浆重组血。针对Rh血型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主要选择同抗体相对应的Rh抗原阴性O型红细胞以及选择AB型血浆重组血【3】。

针对非溶血性贫血患者,主要选择相同类型悬浮少量白细胞以及红细胞对患者进行输注。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共包括4例患者未确定合理的血液成分,从而放弃对患者实施输血治疗。其余患者完成不同血液成分输注后,患者的血红蛋白提升的幅度为8g·L-1·2U-1-10g·L-1·2U-1。患者的携氧状况获得了显著的改善,未表现出溶血性输血反应的现象。针对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实施胆红素置换后获得显著效果。针对非溶血性贫血患者,对其完成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的输注后,患者的输血前后血液以及患者的尿液胆红素未表现出任何的差别,未表现出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

3、讨论

患者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有血液病以及患有新生儿溶血疾病后,患者的血清中会存在诸多自身抗体,从而造成患者自身红细胞发生吸附以及致敏。针对此类患者在进行输血的过程中,针对患者难以有效实施交叉配血试验。首先针对患者通过实施吸收试验,能够将自身抗体产生的干扰有效排除,有效实施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以及实施鉴定,之后将自身抗体红细胞有效去除,对患者实施次测配血试验,保证检查配血相合后对患者实施输血,防止因为输入不相合血液,最终导致患者表现出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情况【4】。

在本次研究中,合理对患者完成输注后进行评价发现,患者的血红蛋白获得显著提高,患者的携氧情况获得显著改善,未表现出溶血性不良反应的情况。

总而言之,针对新生儿溶血病患者在进行输血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将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有效置换出,避免出现核黄疸的情况,还需要将新生儿红细胞携氧量 进行有效维持,主要选择特殊重组血液进行有效输注,不仅能够将抗原以及抗体不合导致出现的溶血反应有效避免,能够有效将新生儿体内高游离胆红素进行置换,最终发挥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徐静. 23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输血结果分析及血液成分选择[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12,7(06):875-876.

[2]袁淑英,钱晓萍.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与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意义[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30):137-139.

[3]陈爱莲,马小宏.微柱凝集抗人球蛋白试验在贫血患者输血前的应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7(21):2937-2938.

[4]鲁君艳,姜志刚,谭正芳,等.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与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8(02):234-235.

论文作者:秦玲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8

标签:;  ;  ;  ;  ;  ;  ;  ;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贫血患者输血前疑难配血处理及血液成分的选择论文_秦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