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分析论文_陈秀华

陈秀华

(江苏省张家港广和中西医结合医院 江苏 张家港 215600)

【摘要】 目的:对内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本院2011年01月~2015年08月接收的食管静脉曲张病人16例(治疗组),本组接受内镜下套扎治疗;同期选择食管静脉曲张病人16例(对照组)进行对照,本组接受药物治疗,对2组入选病人临床效果进行评定。结果:所有入选病人都已完成治疗,且治疗组入选病人止血的成功几率是93.75%,对照组是75.00%,对比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食管静脉曲张病人治疗中,推行内镜下套扎治疗方案可以取得显著效果,是提升病人止血成功几率的重要保证,可推广。

【关键词】奥美拉唑;内镜下套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止血率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4-0107-02

在食管静脉曲张病人治疗中,应用内镜下套扎手术可以取得显著疗效,而为了进一步提升食管静脉曲张病人临床效果,对内镜下套扎手术的临床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中笔者选择16例食管静脉曲张病人进行重点分析,同时选择16例病人进行对比研究,分别予以不同的临床方案进行治疗,通过观察所有入选病人临床指征,重点总结适合病人的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案

1.1 临床资料

采取随机法选择本院2011年01月~2015年08月接收的食管静脉曲张病人16例(治疗组)。病人年龄结构:最大75岁,最小35岁,中位值(49±5.52)岁;病人性别构成:男性病人共有10例,女性病人共有6例。同期选择食管静脉曲张病人16例(对照组)进行对比。病人年龄结构:最大76岁,最小36岁,中位值(50±5.72)岁;病人性别构成:男性病人共有9例,女性病人共有7例。对所有入选病人的资料进行对比,发现无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中,病人入院后,需予以输血治疗、补液治疗以及抑酸治疗,与此同时,对照组接受药物治疗,即在250毫升生理盐水中掺加40毫克奥美拉唑,给予病人静滴,12h/次。在此基础之上,治疗组入选病人接受内镜下套扎治疗:(1)用药后对病人血压值以及神志状态进行观察,待病人出血症状被充分抑制后,即可开展内镜下套扎手术。(2)本院所用套扎为Cook圈套器六连套,商品名为Shooter Saeed,由美国某公司生产,型号是MBL-6-F。(3)术前8小时,给予病人禁食,并予以内镜检查,对病人食管静脉曲张的出血状况进行评定,查看病人胃底是否有静脉曲张症状出现。当排除手术禁忌症后,即可安设套扎器。(4)入镜后,于病人食管和胃部组织交接位置的上端,约0.5厘米至1.0厘米处为起始点进行套扎,两根静脉曲张之间套扎点的间距控制在2厘米至3厘米之间。(5)选择螺旋方式进行套扎,每一根静脉上的套扎环控制在1环至3环之间,确保病人曲张静脉组织的出血症状消失后,即可停止套扎。(6)术后一天给予病人禁饮以及禁食,约1周内都需食用流食,手术7天后才可禁食软食。

1.3 评定指标

如果术后72小时没有出现出血迹象,表明“成功止血”;如果术后72小时至6星期内,病人再次出现黑便以及呕血现象,表明“再出血”;手术6星期后,如果病人有活动性的出血现象发生,表明“迟发型再出血” [1]。

1.4 临床资料统计

本次研究活动中涉及到的数据都以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针对文章中涉及到的计数资料,以χ2进行检验;针对涉及到的计量资料,都以(x-±s)表示,并用t值进行检验。客观分析对比所有临床数据,如果发现2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就以(P<0.05)表示。

2.结果

所有入选病人都已完成治疗,且治疗组入选病人止血的成功几率是93.75%(15/16),对照组是75.00%(12/16),同时实验组入选病人复发率、再出血率以及静脉曲张的消失率都有优势,对比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数据见表1。

3.讨论

食管静脉曲张属于临床多见症,通常由肝硬化、肝炎以及喝酒等因素引起,而且病情往往十分严重,一旦延误治疗,就可能会威胁病人生命,出现死亡现象。对于食管静脉曲张病人,其治疗方案涉及到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两种,常见药物以奥美拉唑最为常见,病人口服后,药物会在在短时间内被吸收,并且发挥止血功效[1]。然而,该药物的有效期十分短暂,如果病人病情十分严重,当药品抑制功效逐渐衰弱,就可能会出现再次出血症状,不利于病人预后,因此临床上多以手术方案联合药物方案同时进行治疗,而常见的手术类型之一即为内镜下套扎手术。

内镜下套扎手术强调以橡皮圈对病人曲张静脉进行结扎,出现血栓症状后,机体粘膜会呈现出坏死状,当橡皮圈成功脱落后,余留浅溃疡会在短时间内愈合,并且形成疤痕,即可时间对食管静脉曲张的治疗。内镜下套扎手术可以在大部分患者中使用,不仅可以控制并发症形成,还能够对机体组织进行有效保护,是止血治疗、止血预防的重要手段[2]。而且手术操作程序中,需要重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查看病人是否有活动性的出血点,并及时找出出血点的位置,再从食管及胃管的连接位置进行套扎。第二,如果病人出现活动性的出血现象,需及时对其出血点的静脉进行套扎,若套扎后仍不能成功止血,还应当在出血点的远端或者下端进行套扎。第三,如果病人出血点较多,而且视野较为模糊,就需要用生理盐水对出血点进行冲洗。第四,对出血点进行套扎时,还应当预留下两个橡皮圈,有助于控制术中出血现象发生[3]。

本研究中,治疗组接受内镜下套扎方案治疗,对照组接受药物治疗,所有入选患者都已完成治疗,且治疗组入选病人止血的成功几率是93.75%,对照组是75.00%;治疗组入选病人有6.25%复发,对照组有25.00%;治疗组入选病人有6.25%再出血,对照组有18.75%;治疗组入选病人静脉曲张的消失率93.75%,对照组是75.00%,对比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该结果与钟碧波[4]等人观点有相似性。临床研究表明,在食管静脉曲张病人治疗中,推行内镜下套扎治疗方案可以取得显著效果,是提升病人止血成功几率的重要保证,可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竹,罗薛峰,李肖.食管静脉曲张择期内镜下套扎术后早期再出血及远期预后的回顾性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3, 30(12): 668-670.

[2]陈光兰,徐磊,陈成龙等.内镜下套扎术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远期随访观察[J].中华消化杂志,2010,30(03):171-173.

[3]王广华,谭万岱,杜长夫.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山东医药,2013,53(05):60-62.

[4]肖绍树,朱珊玲,刘荣等.内镜下套扎或注射硬化剂联合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影响[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5,09(02):229-232.

[5]钟碧波,寇继光,尹小武.内镜下套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对胃底静脉曲张及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术后疗效[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12):68-69.

论文作者:陈秀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1

标签:;  ;  ;  ;  ;  ;  ;  ;  

内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分析论文_陈秀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