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分析论文_许玲,赵烨

(1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01)

(2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山西 太原 030001)

【摘要】目的:比较经腹与经腹腔镜剔除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来我院接受子宫肌瘤治疗的患者中选取140例符合研究标准且无禁忌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人。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患者使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肛门的排气时间、住院总天数以及对术后情况的情况进行统计列表分析来比较两种手术的优点。结果:采取腹腔镜治疗组的患者在术后无论在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回复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患者术后恢复等方面的情况均要明显优于经腹治疗组的患者。结论:使用腹腔镜手术来治疗子宫肌瘤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同时在加快患者术后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方面也有着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 经腹治疗;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治疗;效果观察;临床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2-0157-02

引言

子宫肌瘤作为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好发于30~50岁期间的妇女,又以40~50岁期间的妇女多见。近年来更是呈现出发病年龄年轻化的趋势,虽然该病癌变率较低,约为0.4%~0.5%[1],但是仍不可掉以轻心,仍需加强警惕。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以及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以及学者提出要针对病患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化的治疗,即将患者具体的临床表现以及肌瘤存在的部位、大小以及数目等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从而制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过去常采用经腹的子宫肌瘤剔除术,但是随着微创技术更多的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当中,腹腔镜下的肌瘤剔除术成为近年来该疾病更多采用的治疗方式。本次研究就经腹治疗子宫肌瘤和腔镜下治疗子宫肌瘤的具体方法以及临床开展情况进行探讨研究。现将具体研究的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中选取140例符合研究标准且无临床禁忌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时间随机的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人。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分布在23~45岁,平均年龄31.9岁,已婚49例,未婚21例。肌瘤直径3~7cm,平均4.6cm;其中肌壁间瘤48例,浆膜下肌瘤16例,多发性肌瘤6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分布在24~47岁,平均年龄33.2岁,已婚58例,未婚12例。肿瘤直径3~7cm,平均4.8cm,其中肌壁间瘤40例,浆膜下肌瘤17例,多发性肌瘤13例。同时两组患者均无严重的心、肺等重要脏器疾病,无手术史及药物过敏史。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入院的两组患者均给予积极的治疗。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使用腹腔镜对患者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具体的流程是,在术前对患者进行肠道准备,采取膀胱截石位使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方法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同时在手术期间保持CO2的压力在10~13mmHg,同时应用腹腔镜技术及相应手术器械,在患者脐上缘做约1cm的横形切口,使用10mm套管针进行穿刺后将套管及腹腔镜放入其中进行检查,在镜下观察子宫肌瘤的大小、数目、具体的位置以及是否存在有粘连后,再各在左右髂前上棘内2cm处做一5mm切口后置入手术器械进行手术操作[2]。具体的镜下手术操作如下,先在子宫肌瘤周围的宫体部位注射垂体后叶素6U并加入0.9%的氯化钠注射液2ml,使用单极电凝或是超声刀对假包膜进行切开处理,将瘤体分离,再使用双极电凝刀进行止血,出血较多的可使用可吸收缝线进行缝合处理。手术结束后可以在创面涂玻璃酸钠1支,帮助创面愈合[3]。

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经腹剔除子宫肌瘤的方法。具体的做法是在患者手术准备完毕后,采取硬膜外麻醉的方法,行传统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并取标本进行病理检查。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单个肌瘤直径≧3cm;②术前常规行宫颈细胞学检查,排除了宫颈癌的可能性;③月经不正常者术前行诊断性刮宫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者,同时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非恶性变者。

排除标准:①肌瘤直径<3cm者;②有药物过敏史者;③诊断性刮宫证实为恶性肿瘤者[4]。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总的住院天数、术后病情的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并列表观察。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研究数据的可靠性,更具数据反映的情况理性评估。P<0.05为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的比较

3.讨论

3.1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特点

腹腔镜下进行子宫肌瘤是今年来新流行的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方式,较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该术式具有手术创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对于要求美观、疼痛小、恢复快的患者该方法不失为首选方法。同时由于该术式并未开腹,对腹腔的干扰较小,术后腹腔内环境还较为稳定,并发症以及粘连较少。因此成为大多数子宫肌瘤患者首选的手术方式。

3.2 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特点

腔镜手术虽然盛行,但是开腹手术仍然有着其不可代替的地方。因为在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以及手术方式的同时,医生还要结合患者相关检查化验,确定子宫肌瘤的位置、大小、数目、手术操作者的专业技能以及相关手术室仪器设备配套的情况,进而选择对患者最有利的手术方式。通常临床上将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症定位:子宫浆膜下肌瘤和肌壁间肌瘤,同时子宫肌瘤最大直径≤8cm,且肌瘤数目≤3个,并排除宫颈肌瘤和阔韧带肌瘤[5]。

通过以上对两种手术方式特点的分析,使我们更加明确了如何选择两种手术方式。总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不仅可以为患者解决疾病,收获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对保护妇女的身体健康也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本次研究就经腹腔镜和开腹剔除子宫肌瘤的相关手术情况进行探讨,发现经腹腔镜的子宫剔除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患者的住院总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面均要明显优于开腹治疗的患者,且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陆宏,刘佳,王晓彬等.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妊娠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02-106,111.

[2]韦奇秀.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比较[J].河北医学,2014,(9):1418-1420,1421.

[3]李春香.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5,(15):146-147.

[4]宋丙兰.腹腔镜及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5(3):205-207.

[5]曲美芹,金昌洙.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分析研究[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4,(6):439-440,443.

论文作者:许玲,赵烨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7

标签:;  ;  ;  ;  ;  ;  ;  ;  

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分析论文_许玲,赵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