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探索论文_张海燕

关于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探索论文_张海燕

天水电气传动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天水 741018

摘要:随着社会的全而发展,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十分重要。其能够使得电力体系结构得到全而性的优化。本文主要针对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电子信息科技被广泛应用到电力系统中,显著改善了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状况。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推进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还极大地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所以,为了能够使电力体系结构得到全方位的优化,其需要结合多种方法使电气自动化的应用效率得到相应的提高。

1.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近些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也在各个领域得到了非常充分的应用。而口前,自动化的发展比较趋向于以下几个方向(1)由开环监测向闭环控制发展;(2)由高压电压等级向低电压扩展;(3)由单个元件向部分区域及全系统发展;(4)由单一功能趋向于多功能化方向发展;(5)装置运转更加快速,朝着数宇化方向发展;(6)追求更加智能化的发展。

2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模式

(1)集中模式。所谓的集中模式也就是传统的硬接线方式,其主要的原理是将强电信号转化为弱电信号,并通过电缆的接入,以及相应的设备,来实现对电气设备的监控。而这种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又分为直接接入和远程接入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功能以及基本的原理是非常相似的,没有太大的区别。而在进行电气量采集的过程中,需要保持一个良好的设备运行环境,而这种模式也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硬接线的方式比较成熟,整体的系统反应非常块。但是,也有很大的弊端,其中的电缆数量非常大,从而导致安装的工程量大大增加,这样不仅会消耗更多的劳动力,还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施工的成本。

(2)分层分布模式。分层分布模式主要就是从逻辑上,将其中的ECS划分为站级监控层、通信层和间隔层三个基本层次。其中,间隔层主要由终端保护测控单元组成,主要的功能就是使其中的设备开关进行有效的分布,并保证其能正常运作。而网络层就非常重要了,主要是利用网络技术来实现各个设备之间的衔接,并实现数据的传送以及汇总,使信息能够得到更加高效的传送。而站级监控层,也是在通信网络的基础上,来对其中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汇总,并进行数据的传送,从而实现测控终端的就地安装。这样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设备的占地而积,降低生产的成本,而且,其抗干扰能力也非常强,不仅能够使监控信息保持完整性,而且还便于设备的运行和维护。

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

3.1电气自动化技术

(1)仿真技术。现实中的电力系统周边环境复杂,有很多未知的因素。对于电力系统中相关数据的获取与相关技术的运用,受周边环境影响较大,或多或少会出现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外的结果。而仿真系统在提供大量实验数据的前提下,还可多种电力系统的暂态及稳态实验同步进行,且多种控制装置都能与其构成闭环系统,为输电系统智能保护的控制提供了一流的实验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仿真技术的最大优势是在相对理想的条件下,例如在实验室内,模拟现实电力系统的环境,把周边的干扰因素降到最低,在这种理想条件下进行数据测取与技术运用。在实际电力系统出现故障需要检测维修时,仿真技术往往大有用武之地。

(2)智能技术。在实际电力系统运行中,一种因素的结果往往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果是在理想环境下,呈现的可能是一种多元线性正相关的关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因素往往呈现多元化,最终结果与影响因素间往往是多元非线性相关关系。一旦实际电力系统运行出现故障,维修工程师往往对于这种复杂多变的情况很难去很快排解故障,智能技术建立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依据对电气系统的精确判断能够很快发现故障,并提出解决措施与办法。

(3)动态安全监测技术。在电力运行系统中,数据的采集和记录一直是不断进行且相对重要的一个活动,而随着当前居民使用电器复杂化与多元化,电力需求持续增加,电力负荷持续增大,电力系统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而相比之下数据的测量和获取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和越来越难以精确化。动态安全监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动态安全监测技术在卫星定位系统和遥感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动态相量测量系统对电力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同时对相关数据进行准确测量和记录。

(4)柔性交流电系统技术。电力系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运行中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根据电力荷载和需求随时调控电力系统中的相关参数。以往传统技术往往是根据相关经验和数据运算,数据量大且容易出错。在新引入的柔性交流电系统技术中,结合电力系统的综合功能,与当前先进的电子性设施相结合,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对系统中的关键参数进行动态调控。

(5)多项集成技术。多项集成技术核心的理念在于协调统一管理,传统电力系统模式下,不同模块不同系统往往由不同的管理者进行管理,多项集成技术在相互协调的基础上确定统一的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效率。

3.2电力系统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领域

(1)智能电网。智能电网的建立依据多种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共同实现,其中仿真技术和智能技术是重点。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智能运用下,己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智能电网领域,从发电,输电到配电整个流程中,智能电网都有所体现。依托于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智能管理技术,智能电网得以顺利实现并为当前电力系统服务。

(2)变电站自动化。随着电力荷载的增加,如何合理配置变电站,提高变电站的自动化功能,是提升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一个关键因素。变电站的自动化又是依托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实现的,要实现电力生产的现代化,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环节就是实现变电站的自动化。众所周知,原有的变电站采用电磁式设备,而随着电力动态系统需求越来越大,变化越来越难以预测,电磁式设备远远不能满足相关需求。因此,依托于当前的计算机智能技术和信息技术,新建立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能够依据系统的需求快速调整设备的相关参数,满足电力生产的现代化需求。变电站在实现自动化的过程中计算机也得到了充分利用,二次设备也随之实现集成化、网络化、数字化,完全是采用计算机电缆或光纤代替电力信号电缆。变电站实现计算机屏幕化以及运行管理和记录统计自动化,另外两个组成部分是操纵以及监视,正是如此多的组成部分实现了计算机的自动化管理,变电站的整体自动化才得以实现。为了联系发电厂与电力用户,变电站以及与之相关的输配电线路必不可少。变电站自动化的实现,不仅组成电网调度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为了满足变电站的运行操作任务。

(3)电网调度自动化。电网调度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电网调度机构分为五级,县级,地区,省级,网局,国家级电网调度机构,级别逐渐增大,而国家电网调度机构是电网调度的最高级系统。而在大量数据为背景的电力系统下,按照以往普通的电网调度方式己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的高负荷需求,以仿真技术,智能技术,动态安全监测技术,柔性交流电系统技术和多项集成技术等多种电气自动化技术为基础,电力调度自动化才得以顺利实现。建立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不同级别的电网、变电站和配电站的合理配置和调度,并能对电力系统中出现的多种故障进行实时监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保证电力系统满足正常电力所需。

4结语

当前我国电力系统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不断增长的多元化用电需求背景下,电力系统的发展而临着很大的发展机遇与广阔前景。结合信息化背景下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解决当前电力系统而临的多种问题。但是需要明晰的是,当前我国电力系统现代化水平还不高,在全而自动化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新技术新思维的引领下,我国电力系统必将继续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岳禹漩,殷悦.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J].科技与管理,2017,(03):126

[2]聂锡琦.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06):87

[3]贾小琼.浅析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J].采矿技术,2017,(05):66-67

论文作者:张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  ;  ;  ;  ;  ;  ;  ;  

关于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探索论文_张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