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_陶学文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_陶学文

陶学文 甘肃省积石山县铺川乡湫池小学 731799

摘 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要结合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做到文道统一。在此,我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德育 渗透

一、通过汉字的感悟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从汉字的造字原理上与学生进行推敲,其中有时就蕴含德育因素。如“人”,一撇一捺,相互支撑才为人——学会共处才能做一个真正的人;再如“爱”,字的顶端是“放在盘子里的一颗心”,中间的心表示发自内心地对待朋友,这就是爱——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诸如此类,通过解说汉字原理,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汉字文化,对汉字与汉语言产生发自心底的自豪感,渗透德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通过阅读教学渗透

1.爱国教育

通过学习《李时珍》《王二小》《黄继光》等课文,让学生了解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丰功伟绩,鼓励学生从小树立报国之志;通过学习《人民大会堂》《刘家峡水电站》等课文,让学生了解祖国领先于世界的科学文化成就,教育学生做建国之才;通过学习《革命烈士诗》《草地夜行》等课文,让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光辉的奋斗历程,引导学生施“报国之行”……

2.感恩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要精心培育“感恩文化”,让学生知恩图报。如:《只有一个地球》告诉我们生我养我人类的是地球母亲;父母之恩,有《春蚕》中年年辛劳无怨无悔的母亲,有《秋天的怀念》中给残疾儿子重燃生活信心的病重的母亲;引导学生,从《画杨桃》等课文感受师恩,从《她是我的朋友》等课文感受友恩,从《尊严》等课文感受陌生人之恩。

3.生命教育

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是爱与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课文《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向命运挑战》等都是关于珍爱生命的文章。学后,我及时向学生推荐阅读《张海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书籍,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学生就会懂得更应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让生命焕发出光彩。

三、通过作文教学渗透德育

学生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亲手去做,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感染力,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机会。如:为了使学生能够如实反映社会实践,敢于敞开思想,敢于说真话、说实话、写出有独立见解的文章,结合《杨桃》一课,我让每个学生都从作者的角度观察杨桃,从而理解作者画画实事求是的态度。接着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自己是如何做到实事求是的,或以后准备怎样做到实事求是。

四、通过课外活动渗透

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遵守活动秩序、善于与他人合作、为取得优异成绩锲而不舍的精神、礼貌待人等德育素质,可化无形为有形,既直接形象,又易于被学生接受。

五、通过剖析词句渗透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的心声,一字一句隐含着作者的情感和观点。在教学中要努力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甚至咬文嚼字,从而揣摩其中的德育内涵,领会课文的思想底蕴。

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时,我紧扣题眼提问:陶罐和铁罐最后的结局如何?你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通过课文中的“傲慢”“相提并论”“轻蔑”等词体会到了做人的真谛,说:“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当然,初中语文中渗透德育的内容和途径还有很多,不仅要把握学科渗透德育的原则和方法,而且还要遵循学科自身的规律和青少年的成长规律,做到有意、有机、有序、有度、有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论文作者:陶学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1月总第2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_陶学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