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群众工作本领论文_李武艳

增强群众工作本领论文_李武艳

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 河南三门峡 472000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话语,就像是领导干部奋斗的灯塔,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前赴后继,勇往直前。习近平总书记能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源自于他在长期工作中积累的对人民的感情,更源自于党的思想理论对他的影响,以及来自内心的党性修养的约束。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领导干部要注重增强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本领,即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而这八项本领中,群众工作本领,直接要求的是党员干部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提升处理群众工作的能力,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成为群众关注党员干部是否有作为的窗口。立足新时代,直面新矛盾,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领导干部需要不停思考和探索的长期课题。

一、正确认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已经是“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转变,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人民的需求提高了,矛盾的层次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振奋人心的事实,是我们这么多年全国人民齐心协力、辛勤劳动获得的成果。如果我们由表及里,再深一层去思考,就会发现,这也源自于人民精神领域的转变,造就了内部精神因素的发展。同时,我们国家能够在关键时期发现机遇,大胆进行改革开放,给全国人民创造机会,紧跟世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进程,推动经济社会创造大量的社会财富,成就了外部物质因素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催生了精神领域的不断提升,而精神领域的发展又反过来继续推动物质方面的更高品质产品的输出,内因和外因的循环促进,形成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崭新面貌。像科技领域的巨大突破,文化方面的不断创新等等,都充分说明了必须重新认识人民群众的特征。

人民群众素质的提高,群众的民主意识、社会事务参与者的身份认同感不断增强,这些都是当前人民群众在意识形态方面表现出来的正面形象,推动群众对自身的主体地位的认同感到达了新的高度,这是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这就要求做群众工作的党员干部能够迅速的调整适应群众发展变化的速度,提升自身在做好群众工作方面的能力,尤其注重的自我更新的速度。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处于互联网革命的时代,每个人的知识更新速度相对于以前的时代都更快,要求更高,党的领导干部要适应这种新变化,掌握互联网的规律,具备正确的预估群众工作发展方向的能力,及时掌握群众工作新变化,为在进一步的工作中能够处理好群众工作打好基础。

二、充分把握群众工作的规律

要想做好群众工作,找准规律最重要,我党在97年的革命和实践中,逐步掌握了做群众工作的规律,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指导所有的群众工作者的工作实践。

1、坚持调查研究原则

1927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报告是在当时的党中央质疑农运运动的背景下写出来的,而它正是根据毛泽东同志从1927年1月4日到2月5日,整整32天时间,实地考察了湖南的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的情况,以亲自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的。如果没有他的深入调查,就不能做出农民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伟大作用的判断,不能做出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的解释,不能科学的分析农民的各个阶层的特性,更不可能着重宣传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思想。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长期坚持这一基本原理,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今后做群众工作中,必须要俯下身去,到群众中去,倾听民声,了解民意,真正知道群众的困难是什么,竭尽全力去为群众解决困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做任何工作,原则性是根本,我党制定任何的法律规章制度,前提是要保护全体公民的利益,是为了满足最大的公约数。我党建立的初衷就给人民美好的生活,但是所有人都必须在一定的规则下行事,权力和义务相伴生,同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群众都要遵守这个规矩。但是,坚持原则不代表就不考虑我国的国情,我们国家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我们独特的国情,就是我国是一个人情社会,是一个非常注重伦理道德的国家,人情和伦理在群众中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广大群众在做任何工作之前,下意识的就会去运用伦理道德方面的习惯来思考,这是人性使然,这是基于邻里、亲情、友情等基础上的信任,是人性光辉的闪亮之处,我们不应该觉得这是落后于文明社会的做法,反而要将其作为我们群众工作的优势来发挥好,在对待群众之间的矛盾时,要将调解工作做在前面,能用情做通的工作就要先讲情,就像常说的:“家是一个讲情的地方”,我们很多的群众矛盾,都是由于我们的群众之间没有做到很好的沟通,他们之间的利益没有得到及时的平衡,

3、掌握沟通的技巧是基本技能

做群众工作,沟通的技巧是一项重要的内容。首先,在和群众沟通的时候,需要先做一个优秀的倾听者,能将群众需要表达的全部意思听完整,这样方便自己对群众的诉求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是做群众工作的基础。同时,让群众发声,也是其宣泄感情的一种方式,在陈述其需求的过程中,有利于其对自身诉求做出进一步的思考,让群众获得一种尊重的感受。其次,要对群众的诉求做出及时的反馈,沟通是一个完整的流程,我们不仅要做到“听对方想说的”,还要学会“说对方想听的”,对于群众的合理要求,工作人员要能够给出积极的回应,这是获得群众信任的重要途径;对于群众的不合理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要注意沟通的技巧,不仅要坚定的维护国家的利益,做好一名国家工作人员的本职工作,更要将其中的缘由讲明白,通过使用群众能够接受的语言表达完全,消除群众心中的疑问,帮助群众了解法律,同时达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目的,让困难在稳定的沟通环境中,顺利得到解决。

三、将全面监督作为群众工作的常态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合格与否,不仅在于单位领导和同事的评价,更重要的是群众的满意度和认同感,人民群众是最重要的评判者,因为,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党员干部要自觉将全面监督作为做群众工作过程中的常态。党员干部接受的监督来自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1、传统媒体的监督,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等,他们对于党员干部的在做群众工作过程中的作风披露,在群众中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力,这也是由这些传统媒体自身的特性决定的,这些传统媒体长期积累的深度挖掘、权威发布的公信力,是他的独特优势,因此传统媒体要长期不懈的监督党员干部的工作。

2、新兴媒体的监督。互联网革命的浪潮席卷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普通群众都能借助各种直播平台成为信息传播者,而且,近些年来,网络传播确实为纪检部门做出了很多的贡献,群众在其中的贡献非常大,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网络的两面性,不能任由网络暴力影响到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的感情,对于利用网络进行恶意中伤的事件,要及时进行纠正和打击,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3、党的纪律监督和党性修养的约束。2016年10月27日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我党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依据《中共共产党章程》制定的,它指出,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每个党员干部在工作过程中都必须严格遵守,这是来自于外部的约束。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来自内部的约束,就是党性修养。它是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是对共产党的本质属性的内化,是党员自强和自律的统一。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做到将接受来自这两种来钟来自外部和内部的考验,自觉按照一名优秀党员的标准要求自觉,将自己历练成人民的好公仆。(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 李武艳)

论文作者:李武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  ;  ;  ;  ;  ;  ;  ;  

增强群众工作本领论文_李武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