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仍是这个时代的迫切任务-《美育辞典》评介论文

美育仍是这个时代的迫切任务
——《美育辞典》评介

文/张木荣

摘 要: 著名学者彭立勋和陈鼎如、汤文进先生共同主编的大型工具书《美育辞典》新近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100多万字和近2000个条目,内容涵盖“美学原理”“美育理论”“美育实践”“各类艺术与美育”和“美育思想史”五大类。从现实针对性上看,《美育辞典》的出版适应了当前广泛开展审美教育的迫切需要;从学术探索性上看,《美育辞典》一书体现了作者的学术立场和学术品格,对各种理论观点进行甄别、提炼,力求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提出作者自己的看法;从严谨性上看,该书对每一条目的选择、释义、表述,力求准确到位、精益求精,对词目的内容阐释和文字表述严谨准确;从完整性上看,《美育辞典》具备大型工具书应有的完备体例。该书的问世,无疑是我国学术界、出版界的一大盛事,也是读书界的一大幸事。

关键词: 美育;《美育辞典》;评介

由著名学者彭立勋和陈鼎如、汤文进先生共同主编的大型工具书《美育辞典》新近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这是我国第一本以“美育辞典”冠名的专业性、知识性辞典。著名美学家蒋孔阳先生生前在为该书写的序言中认为,把美育研究的成果,集中地反映到一部《美育辞典》中,在中国似乎还没有,因而他称赞此书的出版“填补了这个空白”。

3.快乐学习,启迪儿童学习兴趣。儿童往往是为了“好玩”而学习。有兴趣的学习,儿童可以持续较长时间;而没有兴趣的学习,儿童往往坚持不下去。兴趣驱动是儿童学习的重要特点。如果将原本枯燥知识的学习游戏化、情境化,能够更好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2]情景教学倡导的快乐学习,就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儿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美育辞典》全书100多万字和近2000个条目,内容涵盖“美学原理”“美育理论”“美育实践”“各类艺术与美育”和“美育思想史”五大类,极为系统地将有关美育的原理与思想、方法与实践、历史与经验、概念与术语等汇集到一个广阔而深邃、抽象而具体、新颖而完整的学术视野与逻辑构架中,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学术探索性、内容严谨性和体例完备性等特点。

首先是现实的针对性。众所周知,自鲍姆嘉通首次将“美学”定义为一门有明确研究对象的学科以来,美学研究不仅成为一门显学,而且相关的美育研究也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学科领域。德国美学家席勒写了著名的《审美教育书简》,中国教育家蔡元培也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等著名主张。就中国当代美学、美育研究与实践而言,20世纪50年代出现过规模宏大的美学大讨论,70、80年代再次掀起罕见的美学热和全国性的“五讲四美三热爱”大型美育推广活动。然而,伴随历次政治运动,美学、美育领域的研究也遭受严重的干扰乃至停滞。70、80年代后,国家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期,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文化领域包括美育活动也得到广泛开展,美育的思想、观念和方法深入人心。但就40年改革开放的整体发展而言,与经济成就相较,国人的精神文明程度则明显滞后,也与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关于“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目标要求有明显落差。这里所言的精神文明,无疑也包括美育领域。因此,笔者很赞成《美育辞典》编纂者的这种主张和识见:“在中国,随着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审美教育又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美育已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为了适应广泛开展审美教育活动的迫切需要,我们编写了这部《美育辞典》。”(见该书“前言”)的确,审美教育仍是当下中国社会乃至全人类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这为我们加强美育工作指出了方向。

其次是学术的探索性。该书“后记”写道:“《美育辞典》的出版,将让读者亲感其思想价值、学术价值及使用价值之厚重与深刻。本辞典实现了美学与教育学的统一,所陈述的是美育的理论、方法与历史,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综合性与工具性,体现了作者深远的学术考虑,而非应景之作。”也许有人会说,辞书编纂不需要什么学术探索,只需将现成的学术成果资料收集整理出来即可。此话有一定道理,因为辞书的编纂首先要做的就是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尽可能多地搜集到古今中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尤其将最佳、最新的成果精华吸收进来、呈现出来。然而这种资料性的搜集、整理工作还只是辞书编纂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辞书编纂者还需有自己的学术追求和探索精神,彰显自我学术价值立场和学术品格:一方面,面对纷纭复杂的各种理论、观点,要善于分析、甄别和提炼,要吸收有真正学术价值的材料,这需要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敏锐眼力;另一方面,面对那些学术界、理论界有争议、值得商榷的理论和观点,力求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虽然这些看法可能限于篇幅无法展开长篇论证,但需要纠偏、矫正和阐明的,仍可本着求实探索的精神简要地直陈己见。辞书编纂者如能做到上述两方面,笔者认为就是一种学术追求和学术探索。《美育辞典》无疑在这方面做了可贵的尝试。如书中关于“丑”的词目,作者在介绍了“丑”这个美学范畴的含义、美学特征和中外美学史上种种有关“丑”的研究理论后,明确写道:“现代西方还有些美学家把丑与美混在一起,认为丑与美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丑也是具有肯定的审美价值的美学范畴。这种看法,显然是不科学的。……丑是社会生活中与人的本质、人的实践目的相违背的畸形、片面、怪异的事物的形象。它否定、破坏了美,引起人的否定的、厌恶的感受,具有否定的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又如词目“自由与纪律的统一”,作者首先肯定了中国公民享有广泛的自由,并得到法律的保障,同时又强调了社会主义纪律(如政党、政府机关、军队、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各种组织的行为准则)的约束作用:“从美学上说,自由是美的属性,但那是以自觉遵守纪律为前提的,因为大家都自觉遵守纪律,则纪律也就转化为自由。这时,自由与纪律达到高度的统一,人们的社会生活也就升华到尽善尽美的境界。”这样的阐释和表述,不仅观点鲜明,而且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和直抒己见的求索精神。

内容的严谨性、科学性还集中表现在对词目的内容阐释和文字表述方面。如开篇第一个词条“美学与美育”,作者意欲阐明美学与美育的相互关系,于是花了较多篇幅阐释什么是“美学”这个重要概念。但作者并未照本宣科式地给这个概念下个简单笼统的定义,而是基于概念内涵的变化和逻辑,做出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换言之,即通过美学思想史上各个不同阶段的回溯,梳理其内涵变化的来龙去脉,将历史与逻辑结合起来。从古希腊、罗马到德国古典哲学,作者明确指出:“美学虽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但至今仍是一门很不成熟的学科。”这就为下一历史阶段新的美学思想的进展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和逻辑方向。于是,随后当作者谈及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诞生和发展时,读者读到这样的结论也就顺理成章又颇感信服:“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诞生,使美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马克思主义美学是既摆脱了唯心主义的偏颇,又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并获得了自己全面、独特的研究对象的独立科学。随着人类世界活动的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美学仍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又如“美育”这个词条,作者认为“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有广狭两义:“狭义指艺术教育,广义指运用一切美的形式所进行的美化心灵、培养审美能力的教育。”接着作者简要地回顾了审美教育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各个历程,既讲西方的审美教育史,也谈中国的审美教育史,中西兼顾,古今融通,既有客观的梳理,又有微观的辨析,较好地达到了辞书条目撰写所必需的精准、简明、严谨的文风要求和融会贯通的逻辑要求。类似例子在书中还有很多,恕不一一列举。

再次是内容的严谨性。顾名思义,所谓严谨就是指辞书编纂者具备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谨慎细致的工作作风,对每一条目的选择、释义、表述,力求准确到位、精益求精。厚厚一本《美育辞典》共收条目近2000个,而编纂者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全面收录有重大影响的美学原理、美育理论、以及美育实践、艺术审美、美育思想和亲缘学科的有关概念、范畴和著名美育家的学说与思潮、常用的美育术语、名词等,同时广泛地吸收国内外美育研究新成果,并给予必要的分析和规范。……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的统一。”(见该书“前言”)这个目标其实也是编纂者所遵循的具体工作准则和行动指南。随着时代进步和人们审美实践的发展,美育思想和观念也会有新的变化,各种新的美学和美育概念、范畴、术语等不断涌现。这部辞典用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当代国内外美育研究新成果进行筛选,尽可能为读者提供新的美育观念和知识。如美育思想史部分,不仅收录了中国美育思想史和外国美育思想史方面的词条,还专设了“当代国际美育观念和方法”部分,选择了许多介绍当代国外美育新知识的词目,不仅使内容更为全面丰富,而且体现了现实性、时代性。

最后是体例的完整性。一部大型辞典或专业工具书,其质量优良还与其体例的完整性、精巧性密切相关。体例包括内在结构。从内在结构看,作为一部专业性很强的工具书,《美育辞典》的编纂也讲求规范,除了序、前言外,还有凡例、分类词目表、正文、词目汉语拼音索引、后记等,体例和结构内容应有尽有。如“凡例”,作者对辞典编纂的意图、原则、内容、使用方法等都作了简明扼要的说明;而“正文”则完全按“分类词目表”所列词目顺序分门别类地加以展开,读者只需参照前面的“分类词目表”或检索后面的“词目汉语拼音索引”,就能在正文中快速查阅到相应的词目内容。因而,《美育辞典》就其工具性、应用性而言,完全具备便捷、专业和资料集中的功能。

经过单次循环后,为本次循环返程路径上信息素的迹增量,其值等于符合式(1)的蚂蚁A(组团A)留在该路径上的信息素的迹浓度,即,其中:为符合式(1)的蚂蚁(组团)个数;表示第只蚂蚁在本次循环中留在路径上的信息素的迹浓度,为常量,表示第只蚂蚁经过路径的距离.

聊城山陕会馆地处古运河的西岸,是清代聊城商业繁荣的缩影和见证。整个建筑布局紧凑,错落有致,连接得体,装饰华丽,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

以上笔者简单介绍了《美育辞典》的几大特点。当然,《美育辞典》作为一部带有较强的学术探索性和开创性的大型辞书,其内容也并非毫无瑕疵,如有些词条的解说还是略显陈旧、俗套和不够精到,有些词条甚至重复出现。但就总体而言,还是瑕不掩瑜,正如前所述,其条目设计、内容阐释、资料引用和文字表述等,均具有相当的学术水准。尤其作为一部目前国内尚不多见的美育专业工具书,它的问世,无疑是我国学术界、出版界的一大盛事,也是读书界的一大幸事。

作者简介: 张木荣,深圳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实习编辑:牛旭阳

标签:;  ;  ;  ;  

美育仍是这个时代的迫切任务-《美育辞典》评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