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十七岁的时候为什么不高兴?_高中生论文

你十七岁的时候为什么不高兴?_高中生论文

十七岁你为什么不快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十七岁论文,快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十七岁的烦恼

上帝来了,魔鬼也来了。像一个美梦连着一个噩梦,上帝将我们带入“十七岁的花季(高中)”,魔鬼却赋予我们“维特式的烦恼”。维特的烦恼只有一个绿蒂,而我们有无数个“绿蒂”。

我们烦恼,生活被“格式化”了,活得像教科书里的套中人,如同标准件,虽然通用却千人一面;我们烦恼,生活被“程序化”了,在大学的“原料加工厂”里,活着的意义就是把学习的轮盘填满内容;我们烦恼,生活被“商品化”了,童年被典当给小学,“蓓蕾”被抵押给初中,现在又要将“花期”贩卖给高中,我们烦恼,生活被“儿童化”了,老师和家长总是板着面孔,不要怎样怎样,应该如何如何;我们烦恼,生活被“成人化”了,成人社会向我们灌输着加法观,家长要求多才多艺,学校要求既红又专……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名人曾说过的名言,似乎就是我们今天生活的预言。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烦恼;我们接受最好的教育,也面临最激烈的竞争;我们的情感和身体早熟,却又被迫让自己的选择在父母的强制面前妥协……

谁偷走了我们的快乐

采访实录一:也许我的学习成绩永远都不会提高了

人物:小莫;年级:高一;烦恼之源:学习

小莫就读于一所重点高中的普通班。进这所中学读高中,小莫交了一万块钱的择校费,外加父亲不断地低头求人。一万元的择校费虽然最终凑齐了,小莫也如愿以偿读了高中。但想到读书给家庭增加了很多负担,小莫心里很有些负罪感。她平时学习很用功,上课听得也认真,笔记一本本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其他同学经常能看到她在教室孤独学习的身影。第一学期期末,小莫抱着要扬眉吐气的心理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考场,但最终的结果却怎么也难以接受,44名。

“难道我拼命用功换来的只是这个成绩吗?”小莫的内心被泪水淹没了!

小莫努力地去做好一切“分内”的事,但结果却似乎总是事与愿违。想起来自己从小到大就是很一般的人,没有什么足以自豪的闪光之处,小莫的心情一直都很压抑,每天都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在采访时,小莫对记者说:“也许我的学习成绩永远都不会提高了!”

采访实录二:我也想和很多人成为好朋友

人物:小天;年级:高二;烦恼之源:人际交往

小天很想成为像班长那样有领导才干的人,或者像班上那些学习不怎么样但体育很强的男生也可以,或者像“眼镜兄”一样常常被请教问题的人围得水泄不通,或者,哪怕在下课时有个人打哈哈也行。但这些都只是小天的愿望——一些似乎永远也无法实现的愿望。小天天生内向,不擅长与人交流,一说话就紧张,见到老师或是女生更是结巴得急死人。每次上课被叫起来回答问题或是班会课发言,脸都涨得紫红紫黑的。

他尝试过让自己更大方些,但在高谈阔论的人群里总没有他插话的份。也许是因为内心深处的自卑,也许是因为口齿太笨,也许是因为从不曾试过,他总是以沉默的方式度过一天又一天。小天的内心无比孤独,于是他走进了网吧,在网络中,小天感觉自己找到了快乐。谈话、PK、交换信物……沉迷在网络世界中,小天距离现实越来越远。

“我不喜欢孤独。我也想和很多人成为好朋友!”小天说自己最喜欢听张楚那首《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采访实录三:十七岁的青苹果

人物:雯雯;年级:高三;烦恼之源:情感

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扉页上写道:哪个少年不善钟情,哪个少女不善怀春。

雯雯是一个成绩不错相貌出众家境殷实的女生,自打上高中以来她常常感到苦恼。以前她对收到男孩子写的信无动于衷,但最近她实在无法强迫自己不去理它了:信是一个高年级男孩写的。雯雯曾经和他同台演出过学校的文艺节目。在男孩执著的追求下,雯雯答应了他的要求:做男孩的女朋友。

当然纸里头包不住火,雯雯和男孩的举动被老师发现。老师们采用了惯用的手段,请出了雯雯的爸爸妈妈。可是,雯雯的初恋并没有因此被扼杀,她反倒和那个男生走得更近了。

故事并不像传说中的一样,雯雯的成绩非但没有落后,反而进步了!这让所有人都闭了嘴。可是事情终于发生了变化,雯雯发现自己并不是那个男生唯一的亲密朋友,并且自己逐渐被冷淡。她感到了失落和困惑。

“他怎么能这样?”雯雯始终无法把自己拉出自己制造的泥潭。

采访实录四:我想和父母好好地交流

人物:晗晗;年级:高二;烦恼之源:与父母的关系

如果问高二学生晗晗一个问题:“你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他的回答是:很难与爸爸妈妈相处。

记者刚接触这个孩子,也为他的回答惊讶不已。可是,随后的调查,让记者感到心情十分沉重。

提起自己的家庭,17岁的晗晗语气平淡:爸爸下岗了,妈妈开了个缝补衣服的小店铺。“这都怪他们没文化!”晗晗总结说。可是,晗晗最大的痛苦在于爸爸妈妈对他的要求,“那简直不能忍受!”从小父母对他的期望就很高,在学习、做人等方面要求严格,平时稍有闪失,轻则骂一顿,重则拳脚相加。晗晗对这一切都已经习以为常了。他们一家的冷战,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反正自从上了高中,晗晗和爸爸妈妈就不怎么讲话了。即便讲几句话,大都不欢而散。对晗晗而言,爸爸妈妈的每一句话,都显得不那么中听;对晗晗的爸爸妈妈来说,晗晗是一个让他们彻底失望了的孩子。每天放学回家,晗晗都是自己管自己。

“我想和爸爸妈妈好好谈谈!”晗晗总结说,但他的眉宇间流露出茫然不知所措的神色。

(注:以上个案均为真实采访,为保护同学隐私,特隐去学校所在地并化名)

采访手记:

十七岁的烦恼有很多,但学业的压力、性格的问题、感情的困惑、与父母的沟通,却是十七岁的我们不快乐的主要原因。

也许你在读这些文字的时候,许多的不快乐会一齐涌上心头:也许你的不快乐有更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更异样的理由。那些不快乐咬噬着你,让你痛苦,让你忧伤,编织着你的十七岁。十七岁就是一件华丽的袍子,那些不快乐只是袍子上的虱子!其实,十七岁,正是自我萌发的年龄,免不了会有些困惑和不愉快,这其实也是很正常的“成长烦恼”。

现实与理想总是不可避免地发生矛盾,真实的世界总让我们天真的翅膀飞不上想要的高度。要找回本该属于十七岁的快乐,除了努力之外,我们还需要认识自己,调整自己,以便更好地适应现实。毕竟我们不能脱离现实而独立存在。错过了重新来过,失败了再次努力,谁说一般的人就不能快乐地拥有更好的明天?给自己一个快乐的微笑,给周围的人一个笑脸,也许就是一个奇迹的开始。

当然,十七岁的年龄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的关怀,让年轻的心灵快乐地呼吸,感受生命的暖阳,这才是和谐社会的美好图景吧。

中国高中生的真实生活解读

新闻背景:2006年12月28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了一项对中日韩美四国高中学生的生活意识调查。该课题历时一年多时间,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本青少年研究所、韩国青少年开发院及美国的一家社会调查公司共同实施,对四个国家156所学校的7304名高中学生进行调查完成。这一调查报告,为我们全面了解在今天的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国高中生的成长、生活、学习状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本刊就其中部分内容进行解读,希望能对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重新找回快乐的好心情有所帮助。

解读一:中国高中生幸福感位居第二

四国高中生中,美国高中生对自己最满意,其次是中国高中生。中国高中生拥有较好的生活品质,自我满意度较高,幸福感较强,仅次于排名第一的美国高中生。

调查:美国高中生对自己满意的为85.2%,中国为69.2%、韩国为57.2%、日本为43.6%。中国高中生认为自己幸福的比例同美国差别较小,中国和美国分别为82.7%和83.8%,日本和韩国为77.4%和73.3%。

分析:与日韩两国的高中生相比,中国高中生对自己有着更加积极的评价。这种比例低于美国,可能是由于中国人更加尊奉谦虚的原则,在评价自己时,他们会相对低调,而美国人更加强调自我意识和个性张扬,他们会更倾向对自己做出高的评价。

解读二:中国高中生对学历的期望最高

高学历是四国高中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中国高中生竞争压力最大,他们最大愿望是“考上理想大学”和“提高成绩”,关心程度也为最高。

调查:希望自己今后取得高学历(大学本科及以上)的中国高中生为77.5%,其他三国依次为美国74.7%,韩国69.7%,日本52.5%。四国高中生对毕业后去向的关心均达到了90%以上,成为他们不安和烦恼的主要事情之一。

分析:中国高中生在这一部分的高比例原因,一是中国的传统历来比较重视学习;二是考入好大学、获得高文凭是中国高中生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保证。

解读三:中国高中生更注重朋友间的精神交流

四国高中生都会选择值得信赖、可以相互倾诉的人作为自己的朋友。但中国高中生更注重朋友间的精神交流,美国、韩国、日本高中生则把与同伴快乐玩耍作为重要标准。

调查:美国、韩国高中生把“一起打闹”作为选择朋友的首要标准,分别是93.1%和77.5%,日本高中生将此排在第二位(60.6%)。中国高中生选择朋友的第一标准为“能直接表达自己意见”(66.9%)。

分析: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人际关系和以往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不仅对他们的学习和思想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他们的社会性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这一时期的同伴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

解读四:中国高中生和父母在一起最不快乐

四国高中生与母亲的关系都明显好于与父亲的关系。当孩子有了好成绩时,韩国的父亲们是最高兴的,其次是美国父亲、日本父亲,最后是中国父亲。母亲的排序则为日本、美国、韩国,中国母亲居最后一位。

调查:美国高中生认为和父亲在一起很快乐的比例是68.1%,其次是韩国(65.4%)、日本(64.3%)、中国(59.3%)。韩国高中生认为和母亲在一起很快乐的比例最高,是91.9%,其次是日本90.7%,第三位是美国76.7%,第四位是中国(68.7%)。

分析:中国父母比较传统含蓄,感情相对内敛,和孩子交流的时间相对较少,或者沟通方式存在问题,也由于他们较少为孩子感到骄傲和快乐,较少表扬孩子,使得中国高中生和父母在一起时的快乐比例最低。

我们该到哪里去找回丢失了的快乐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我们的身心一天天成熟,与这个世界的距离也在一步步地缩短。似乎从进入高中的那一天起,我们的生活就彻底改变了,自我人格的确立,父母的高期望值,人际关系的交往,未来的发展规划等等,无一不让我们穷于应付。

而在所有需要面对的事情中,来自学习和高考的压力,让我们“最不快乐”!

张路雄:必须对高考制度进行根本性改革

张路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

从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实际表现看,中国的基础教育不改革已经不行了,实现素质教育的阻力必须从根本上破除。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阻力是什么?正如最早使用素质教育提法的李岚清所讲的“基础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那样,应付考试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最主要问题。必须从改革考试制度入手才可以解决“应试教育”的问题。高考制度的选拔性质是高考制度的最主要弊病。选拔性考试就必然要通过加大出题难度以加强区分度,越是参考人数多,试题越要难,不然无法通过区分来完成选拔的目标。这是选拔性考试本身性质所决定的,不改变考试的性质就无法实现“对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

其实早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提出了“改革高考制度是推进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并且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原则和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应该说这些年我国的高考制度确实按文件的要求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增加高考的次数,一些城市已经实行春季考试;改革考试内容,命题由实行“3+x”到由十几个省自主命题;给一些学校招生自主权,一些名校可有5%的自主招生权,2006年复旦大学还试行了面试的办法。

但从实践效果看,这些改革没有触动高考制度的核心问题,高考制度依然是整个基础教育的指挥棒,整个的基础教育还在按“应试教育”的模式运行。

孙云晓:教育的秘诀是尊重

孙云晓,1955年生于山东青岛,现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兼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心理学上,10岁到20岁是叛逆的年龄,20岁到30岁对父母理解,30岁到40岁对父母有爱。而17岁是最容易感到痛苦的年龄,最容易冲动的一年,因为这时的梦想是这么浪漫,理想是这么真切,与现实又那么不能容忍,特别容易产生不满意。当人成年之后,都觉得已经过去了,因为是一个过来人,就不把过去的痛苦当痛苦了,是非常释然的状态了。

而17岁中学生,恰恰又不能释然,他就那么较真,就那么一点点事情就非要钻牛角尖,这就是这个年龄的特点。青春期的孩子,特别是十六七岁的还有一个特点,心理是动荡的、冲动的。他会为失去一段友谊一个人一句话,泪流满面,彻夜不眠。在这个年龄,你可能把它看得“天大”,走过这个年龄你会觉得它很小,长大以后,就强大了,不会关注这个伤害了。

为什么说青春可贵,因为青春是花季,它是第一次,第一次心灵有了感应,有了感受,这种感受是很美好的。人长大以后就变得很复杂了,经历很多,就变得粗糙了,不同的年龄对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感受。

我工作的青少年研究中心做调研,发现全国中小学生对父母最不满意的是什么?是说话不算话。最希望父母做的是什么?第一个是信任我们。

我有一个建议,最重要的是两个字:尊重。成年人一定要尊重孩子,老师要尊重学生,学生当然要尊重老师和父母。我们现在很多的父母,包括老师,都有一个误区,他们对孩子,意识不到孩子的变化,对孩子提出很多不合理的要求,或者是不合理的干涉。没有尊重的爱是很伤害人的,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然后是尊重孩子。把尊重作为一个基石,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郑渊洁:分数是最不重要的东西

郑渊洁,著名作家,人称“童话大王”。著作有《皮皮鲁和鲁西西》、《舒克和贝塔》等。一个人编写《童话大王》杂志至今。

为什么把这几栋楼房用围墙圈起来,前后左右坐满了同学,老师把听得懂的话往听不懂里说,把简单的道理往复杂里说就是学校呢?抱着这样的怀疑,也因为儿子和老师之间的矛盾,11年前(1995年),我做出了一个惊人举动,把儿子郑亚旗从小学接回家中自行教育。我为儿子写了10部童话教材。儿子18岁那年,我又终止了对他的一切经济支持。

18岁生日那天,我送了郑亚旗一辆奥迪车,然后给他宣布了“独立宣言”。我告诉他,从现在起,你得自己养活自己了。这样,郑亚旗就出去找工作。实际上找工作哪里有那么容易?一填简历,人家一看小学毕业,首先就打一个问号,北京户口的人怎么会小学毕业,你是出什么问题了?后来他总算找到了一家超市,找了个扛鸡蛋的工作——五毛钱一箱。他开着奥迪车去,把车停到离超市很远的地方,然后换上衣服去扛鸡蛋。他怕人家看到他的车后不让他扛了。

这事我一直不知道。有一次我看到亚旗回来的时候身上有土,我就顺便问他干什么去了?他轻描淡写地说:“扛鸡蛋去了。”那一刻我的感觉就跟奥运会升国旗似的,我觉得他特有出息。这是迄今为止我觉得他干的最有出息的一件事。

亚旗扛了三个月鸡蛋,最后一个月,他在报纸上看到一家报社招网络技术人员,觉得这个很适合。我帮他策划,“你得亲自上门,先打入进去,哪怕一个月只给300元,你学历低,但对企业的忠诚度高啊。”

郑亚旗第一次登门求职了,人家看到他的小学学历不免心里打鼓。郑亚旗说:“我技术很高啊,很多大公司的网页都是我做的。”他在电脑前演练了一下自己的网络技术,并翻出制作过的网页给招聘人员看,并承诺马上就能帮报纸建一个网站,不收费。

第二天,他就去上班了。不到一年,被提为了网络技术部主任。他说现在那个报社的网站还是他当年建设的。

编后:

快乐是一种权利。每一个孩子都应该享受这项权利。快乐成长,这不只是十七岁的高中生的事情,而是全社会应该关注的事情。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快乐,答案已经明晰。可是,到底我们还要多久才能重新获得本该属于我们的快乐呢?或者,哪怕我们这一代的高中生涯就这样度过,至少要让我们知道还有多久,那些跟在我们后面的孩子会快乐地度过高中生活!

归来吧,我们的快乐——你的快乐,我的快乐,他的快乐!

原载《课堂内外》(重庆),2007.3.4~9

标签:;  ;  ;  ;  

你十七岁的时候为什么不高兴?_高中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