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论文_蓝娟

漫谈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论文_蓝娟

摘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而健康地发展。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小学升入中学后,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是当今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为了改变学生学习困难的现状,我们有必要研究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观和客观原因。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良好习惯;转化

有效转化学困生,一直是教师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两极分化现象更为突出,因此研究学困生的成因以及如何转化成为我们教师不可忽略的使命。

一、对学困生的调查研究报告

1.通过对学困生进行基本情况的问卷调查,分别从“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年龄特点”“教材教法”“学校管理”“家庭背景”等八个方面收集数据。2.与个别学困生进行谈话了解情况。3.对学困生的作业、试卷、周记等书面形式的材料进行调查分析。4.选取有代表性的学困生,通过家访、电话采访、家长来校面谈的形式了解学困生的家庭背景。

综合调查数据表明:

第一,通过问卷的数据统计发现,学困生普遍具有如下特点:(1)学习不专心,缺乏合作精神。(2)对学习缺乏信心和兴趣。(3)不能独立或不能按时完成作业。(4)缺乏人生奋斗和参与社会竞争的动力。

(5)教师、家长辅导相对跟不上。(6)集体意识和班级荣誉感较差。(7)自我评价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满意。(8)对教师、家长的爱能感受得到,从心里爱教师、爱家长。(9)对提高成绩、希望获得大家的尊重和认可有很高的期望值。(10)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

第二,通过学科教师对“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可以看出:(1)部分学困生有明显的智力障碍。(2)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在知识结构上存在断层,基础太差,上课听不懂。(3)学困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不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作业马虎或抄袭甚至不交。(4)学困生课后不复习,没有自控能力,经常无所事事,对成绩不在乎。(5)学困生的学习品质、学习习惯较差。

第三,通过与部分家长的沟通了解得出以下信息:(1)绝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满意。(2)绝大部分家长家长特别注重的是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成绩的提升。(3)绝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家庭辅导很多时候感到无从下手,辅导缺乏持久性和必要的耐心。甚至有的家长对孩子绝望了、放弃了。

(4)绝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转化与提高寄希望于学校和教师的成分较大。

第四,发现的问题及结论:通过以上各方面的观察、交流、调查,发现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的,但从教育教学角度来审视形成学困生的成因可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1)智力方面的原因

智力因素主要有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我们通过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分析研究本校学困生个案,对智力方面的成因进行了解分析。发现,智力因素确实是造成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

(2)非智力方面的原因

非智力因素是指情感、兴趣、意志等能影响活动效率的除智力以外的其他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习惯、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造成一部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偏常。表现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学习态度消极,意志薄弱,感情脆弱,耐挫折能力差。这是引起智力正常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而非智力原因又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以下分别从这两个方面来论述:

①内部原因: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部分的学困生认为读书无用,无心学习;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读书是碍于家长的强制要求。因此,他们缺乏上进心、上课睡觉、看课外书、抄作业、迟到、早退、旷课,甚至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学习意志力不强。大部分的学困生学习毅力和耐力较差,两天打鱼,三天晒网,只有三分热情,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困生基础差,知识脱节多,知识结构不完整。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深入到实质;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效率低。大部分的学困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知识掌握只重视结论,生搬硬套,有不懂的问题也不及时弄清楚,复习时抓不住重点,学习效率低,导致成绩不理想;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

②外部原因:应试教育原因。目前,应试教育仍然在唱“主角”。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学脱离学生实际,赶进度,造成教师授课“重”知识的传授,“轻”知识的发生过程,不重视知识的消化和巩固。学校、家长对学生成绩的期望值高,教师的应考思想会促使学生忙于大量的练习中,学困生始终吃不了;教材原因。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学生学习负担呈现加重的趋势,再加上学科教学的重要性都在加强,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影响了他们学习成绩的提升;教师的原因。教师是科学知识的主要传播者和学生迈向正确人生道路的引领者。他们的师德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和学生的成长。教师职业的辛苦、清贫以及“经商热”的高涨等,致使部分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不进行必要的政治业务学习,讲课敷衍了事,教法单调、乏味,内容安排上缺乏层次,没有充分照顾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不注意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对学生的了解,渗透着个人的意识偏向,以教师自己的认知、情感、意向和个性特征去认识学生,致使部分教师产生心理偏差,出现体罚、讽剌、挖苦学生的现象,严重地挫伤了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二、转化措施及建议

要想完全消除学困生是不可能的,但根据不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缩短差距,做到成功地转化和预防是完全有可能的。

1.消除学生思想障碍,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自觉性

结合学科课堂教学实际,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让学生懂得学习的目的不在于升学,而是掌握知识,“本领”才会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激励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运动,唯有学生热爱学习,才能有积极持久的学习热情。华罗庚说过: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此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所以,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

2.排除学生心理障碍,树立学习信心,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

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简单的题目,然后让他们回答,若“学困生”答对,则予以表扬,让他们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滋味,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可以学好的;若没答对,教师也应予以鼓励,相信他们下次能够做的更好,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学困生心理素质差,自尊心脆弱,自卑感强,经不起教师、同学、家长等方面的冷落和剌激,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情感积累有助于在心理上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进取心。

3.教师要加强学生学法指导,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正确,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高低。“学困生”大多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普遍存在如审题不清,粗枝大叶,眼高手低等毛病,学习习惯与学习成绩是成正比的,不良的学习习惯会严重影响学习的进步。要调动“学困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四心”:爱心、信心、耐心、恒心。马卡连珂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而这种爱会让教师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满腔热情地鼓励他们,就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动力,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4.教师要落实“以人为本”新理念,积极评价,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正确认识学生,提高教学设计水平;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情景,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模式;教学内容从易到难,降低坡度和起点,多复习回顾,重点处放慢速度,及时释疑;教法上适用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课堂分层、练习和作业分层、测评分层、激励分层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因材施教。

总之,教师在教学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多动脑,多思考,不要轻易在学生身上打上这样不行或那样不行的标记,我们要牢记,孩子是永远聪明的。在对“学困生”教育转化的过程中要做到有耐心,要持之以恒,仔细地分析,通过个案的研究,跟踪辅导等方式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引导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循序渐进,让学困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附属中学 535000)

论文作者:蓝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5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8

标签:;  ;  ;  ;  ;  ;  ;  ;  

漫谈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论文_蓝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