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疾病所致昏迷急症护理论文_陈德丽

内分泌疾病所致昏迷急症护理论文_陈德丽

陈德丽攀枝花市中心医院 四川攀枝花 617000

【摘 要】目的 研究内分泌疾病所引发的昏迷受急症护理的影响。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糖尿病所致的昏迷患者作为案例分析,划分64 例我院于2010 年1 月——2012 年9 月接纳的因糖尿病导致昏迷的患者为两组,给予干预组新式护理,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护理,对病人医治时期呈现肺部感染和转好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对照两组医治期间肺部感染并发症情况得出,干预组比对照组少是很显然的,P<0.05;而从治疗后转归情况来看,干预组又胜过对照组,P<0.05。结论 内科昏迷患者的新式护理对内分泌疾病所引发的昏迷急诊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减小昏迷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机率,此外改善转归预后,也值得深入探索。

【关键词】内分泌疾病;昏迷急症;护理

昏迷可言之为某些内分泌性疾病(如甲亢、糖尿病、肾上腺皮质疾病)中,由某种原因而触发的急症,临床上可能以脑功能障碍,丧失意识,抽搐等症状呈现,若不实时急救生命怕是朝不保夕。此外,及时的护理在昏迷急救程序中,亦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昏厥已成为意识停滞最严重状况之一,可体现为对意识的延续间断和彻底损失,成为主要危重病症也不无道理。糖尿病昏迷为内分泌急症昏迷的主要类型,糖尿病酮性酸中毒和糖尿病非酮性昏迷(高渗性昏迷)为两种分支。这最具伤害的并发症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如果处置欠妥,会引发较高的死亡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经由过程回首阐明,将2010 年1 月至2012 年9 月来我院接受诊治的64 例因糖尿病致使昏迷的患者分为两组,依据糖尿病昏迷的诊断尺度,其血糖、血酮、酮体以及临床表现均达到要求,而有严重心血管疾病、不全的肝肾功能、精神疾病的患者则被排除在外。对照组31 例,年龄42-69 岁,平均(52.4±1.7)岁;27 例酮性酸中毒(87.09%),有4 例非酮性昏迷(12.90%)。干预组33 例,年龄41-68 岁,平均(51.9±2.1)岁;酮性酸中毒28 例(84.84%),有5 例非酮性昏迷(15.15%)。

组间普通资料对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一定的可比效果。

1.2 治疗方法对入院后处于昏迷的两组患者病人进行常规护理,包含监护心电、设立静脉通路、吸收氧气、对患者生命体态及24 小时出入量实行记录、有规律地护理皮肤及口腔等卫生。干预组除了例行护理外,还要对患者血糖作严密把控,在与医师交流后对胰岛素用量做适时调整;另外,要常敲背吸痰,使呼吸道通顺;随时察看患者神志转变等[1]。

1.3 疗效评价评判病人典型的肺部感染情况包括:①发烧(体温高于38℃);②有咳嗽、咳痰等新症状呈现;③X 线提醒肺部发生浸润性病变;④新的湿罗音听由诊器传达出;⑤血常规中的白细胞处于异常状态。以《急诊诊疗规范》为根据判断转归情况,评分则依照意识、语言、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l5.0 软件分析,以百分比显示计数资料,采取X2 校验比较数据,若P>0.05,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反之有统计学意义。

2 护理方法2.1 接诊护理2.1.1 体位采用侧卧位或侧俯卧位方式,放平的头部向一侧趋近,便于引导呼吸道的分泌物流出,防备肺部并发症。此外,内分泌疾病性昏迷常伴随着体液的改变,可引发血容量短缺,从而削减脑组织的血供,进一步使病情恶化。

2.1.2 吸氧因脑组织氧耗量为全身消耗的21%左右,而缺氧情况下脑组织又呈现出敏感性质。出于代谢缘故,内分泌疾病性昏迷时可引起脑组织缺血、映氧,因而及时吸氧非常重要,但氧流量也不宜过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3 测量血压内分泌疾病造成的昏迷,血压多发生变化。而严重紊乱的机体代谢,可改变水、电解质、糖、激素、收缩血管物质,进而使血压变化,多呈现降低。同时,脑功能障碍的原因,亦影响血管中枢,因此每15—30 分钟要测量1 次血压,并详细记录好数据。

2.2 治疗护理2.2.1 快速完成建立静脉通道工作内分泌疾病性昏迷患者主要表现为体内激素分泌过少或过多而引发的体液代谢紊乱,体液缺乏为临床常见情况。迅速实施补液对甲亢危象昏迷来说就无可厚非了。另外,胰岛素等药物关键以静脉通道为予药道路,因此,可依据患者病况在临床急症护理中确立2 条静脉通道。由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起的昏迷,一条静脉通道即可进行液体补给,而另一条则作为胰岛素的补充存在[2]。

2.2.2 实行对症药物治疗护理较大的用药量是治疗内分泌疾病性昏迷的一大特点,倘若没有科学严谨的研究药物效果,那么药物的副作用就易于发生。所以在临床护理中,医生对药物治疗要点要了解周全,实现药物对症治疗,有效护理。

2.2.3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在诊治期间,对患者的神志、呼吸、瞳孔、电解质等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的观察和记录,此外病人呕吐、排便、尿量等状况也要准确细致地记录在册。另外,患者的膀胱常因尿潴留而无法清除干净,尿量偏差由此也就会产生,为此对患者膀胱充裕情况应加大观察。

3 结果在比对过程中,基于并发肺部感染情况,干预组要比对照组少很多,P<0.05;而对于两组间转归情况的对比,干预组则胜过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新式内科昏迷患者护理很好地迎合了内分泌疾病所致的昏迷急症,使昏迷患者肺部感染的机率大大地减少。而转归预后得到的改善,也值得进行深层次探索。

4 讨论内分泌疾病性昏迷是一种临床急危重症,作为最先和患者接触的医务人员,护理工作人员了解内分泌昏迷患者的护理知识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护理工作的实践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尽量在第一时间实施紧急地处理,为救治赢得更多的机会,用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扎实的理论知识,按照患者临床的症状,迅速做出昏迷病因判断,实施科学规范的护理方法,提高抢救成功的几率。

4.1 糖尿病昏迷的护理特点日常饮食不合理、细菌感染、胰岛素剂量缺失或自行停止使用等都可能引发混乱的急性糖代谢,从而发展为糖尿病昏迷,并伴随着高血糖、高血酮(或血酮不高)的发生。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较快的病情变化,还可能面临脑水肿、急性肾衰竭[3]等疾病。此外患者可能由于常时间躺在床上、意识模糊而造成呛咳、免疫力较低,医治过程中也就常有褥疮、肺部感染、口腔感染等一系列状况出现,为护理提升了难度。糖尿病昏迷患者的护理,不仅要了解普通内科昏迷,还要增加监测血糖、护理呼吸道等项目。

4.2 关于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胰岛素的持续静脉滴注对于糖尿病昏迷患者而言是比皮下不同次给药有优势的,因为极差的末端循环,使肌注或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法受到阻碍,所以在医治糖尿病昏迷患者起始的24 小时内,应给予不间断的静脉滴注胰岛素。在这期间对于过快的血糖下降还是要有一定预防的,来避免发生脑水肿。倘若发生脑水肿,甘露醇、甘油果糖等脱水剂在患者脱水情况下便无济于事,致使患者最终可能由于脑疝而死亡。在胰岛素持续静滴期间,护理人员测尿糖均相隔半小时,血糖和尿酮体一般为一小时一测,病人的生命特征则通过监测心电记录在册,其间要对患者的神志变化加以关注,若有恶化可便于向医师及时汇报,减少生命危险[4]。

4.3 关于糖尿病昏迷患者呼吸道的护理因为患者基本处于昏迷状态,所以容易误将呼吸道中的痰液和呕吐物吸入气管,最终引发患者肺部感染,甚至是窒息身亡。由此可见保证口鼻清理干净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此外,常为患者翻翻身、拍拍背、及时吸痰、实时吸氧也是护理人员的必备课程。并对病人呼吸的节奏、规律以及呼出气息的味道予以细微观察。另外要将呼吸机和气管切开包预备好,为抢救病人时刻准备着,以此避免紧急情况下手忙脚乱。

参考文献:[1]汤华.急诊科昏迷患者的护理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7):99-100.[2]李瑞英.糖尿病昏迷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07,2(3):97-98.[3]赵爱敏,金仲品.糖尿病昏迷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10,5(18):79-80.[4]李波,王永霞.昏迷的病因探讨与护理要点.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33(13):238

论文作者:陈德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9

标签:;  ;  ;  ;  ;  ;  ;  ;  

内分泌疾病所致昏迷急症护理论文_陈德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