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情报文献学期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SSCI的统计分析_影响因子论文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期刊影响因子分析——基于CSSCI的统计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统计分析论文,因子论文,情报论文,文献论文,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引文分析是指根据信息间存在的相互引证的关系和特点,利用统计学、逻辑学以及模糊数学、图论等方法,对信息的引用和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种信息计量研究方法[1]。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简称CSSCI)[2]则通过对学科核心期刊发文与引文的统计、挖掘和分析,从期刊文献相互引证这个重要的客观侧面来揭示主题研究基本走向,探寻学科发展的普遍规律,评价科学研究的质量。由于这种科学评价是基于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相关引证数据进行的,因此在评价人文社科研究成果的同时,对学术期刊本身的学术影响、学术规范、学术质量以及学术地位也可以形成某种评价。对学术期刊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其结果在微观上会影响办刊思想以及科研人员的投稿选择,引导期刊良性发展;在宏观上能够促进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与深度交流。

图书馆、情报和文献学期刊是该学科学术知识和研究成果的重要传播载体,也是学科影响力的重要体现。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期刊数据和最新统计,我国公开发行的图书馆、情报和文献学类期刊约70余种。CSSCI在2004-2005年间共收录图书馆、情报和文献学类核心期刊20种,到2006年通过类目调整(《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划入新闻学与传播学)和进一步遴选(删除《中国信息导报》)减少为18种,3年间共收录来源文献15198篇,引用文献共115641篇次。本文拟以CSSCI、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等相关的文献引证数据为依据,根据苏新宁教授构建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体系及其修正思路,通过对影响因子指标的数据统计和定量分析,来揭示图书馆、情报和文献学领域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探讨学科内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

需要说明的是,《档案天地》、《湖北档案》、《津图学刊》和《内蒙古科技与经济》等期刊由于载文量数据难以获得,没有列入本文的讨论范围。文本选择该学科其余50种期刊作为分析和探讨的对象。

2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期刊影响因子分析

期刊论文被引次数越多,说明期刊对后期研究的影响越大,能够反映期刊在学术上的绝对影响。然而,这个指标受到期刊载文量的严重影响,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为此引文索引的创始人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最早在1955年提出将期刊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作为期刊评价指标[4][5],用于反映期刊对学科发展的相对影响。

影响因子的实质是在一定的统计时间范围内期刊发表论文的平均被引用率[6],表明了期刊获得的客观响应,是反映期刊重要性和影响力的宏观测度,能够体现期刊在科学研究领域中的相对影响度。一般认为,影响因子值越大,期刊在科学发展和文献交流过程中的学术作用和平均影响力相对越大[7]。影响因子是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在学术期刊综合评价体系中一般被赋予较大的权重,具有重要的学术评价作用。与被引速率指标一样,影响因子指标也被细分成了3个下级指标:一般影响因子、他引影响因子和学科影响因子。

2.1 一般影响因子分析

通常意义上的影响因子是指期刊前2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次数与该刊前2年发表的论文总数之比。之所以采用期刊前2年论文的被引情况,是因为该时段是论文引用高峰期,最能体现期刊的学术影响。然而,根据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论文引用峰值现状的讨论以及对即年指数的修正(已经反映了前1年论文的被引情况),本文对期刊影响因子也进行了修正,拟采用期刊前2、3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与该刊前2、3年发表论文总数的比值作为一般影响因子量化指标[3]。表1给出了2004-2006年图书馆、情报和文献学50种期刊的一般影响因子和3年平均值,并以其中最大平均值1.5107为基准,对各期刊一般影响因子平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并按一般影响因子均值从大到小排序。

从表1中可以看到,图书馆、情报和文献学期刊一般影响因子整体水平较高,说明了期刊论文仍然是该学科科学研究的主要参考源,这主要是由于图书馆、情报和文献学是新兴学科,当前正处于高速发展、逐步完善体系的阶段,因此期刊作为知识更新较快的平台,其反映近期成果的论文往往成为重点引用的对象。此外,图书馆、情报和文献学领域有《中国图书馆学报》、《情报学报》和《大学图书馆学报》3种期刊3年平均一般影响因子达到了1以上,远高于其他期刊,说明这3种期刊在图书馆、情报和文献学界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同样作为学科一流期刊,排名首位的《中国图书馆学报》超出排名第二的《情报学报》达34.42%,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两种刊物讨论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后者主要探讨领域较为前沿的研究课题且具有一定研究深度,需要较强的课题背景知识;而前者则多从宏观上探讨领域内的热门问题,容易为读者所理解;其次平均影响因子在0.3-1之间有15种期刊,在0.1-0.3之间有11种,其余21种在0.1以下。

在各期刊一般影响因子的比较中,《中国图书馆学报》优势相当明显,结合本期同系列另一篇文章中列出的图书馆、情报和文献学期刊总被引次数,可以认为该刊无论就绝对影响还是相对影响,都是在学科中具有最高学术影响力的顶级期刊;在表1中,排在前列的均是情报学类、图书馆学类或者是图情综合类的期刊,排名最前的档案类期刊为《档案学通讯》,位列第23位,一般影响因子均值在0.1以上的只有2种档案学类期刊,反映出当前档案学的研究范围相对独立,与图情学研究存在较大的差异,相互引用的机会不多,同时由于研究范围相对狭小导致论文数量下降,供引用的选择也相对减少。

表1 2004-2006年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期刊一般影响因子

根据2004-2006年图书馆、情报和文献学期刊影响因子的变化分析,发现有15种期刊的一般影响因子处于不稳定状态,呈现出波浪式的发展态势;有17种期刊则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典型的如《图书馆建设》、《情报杂志》、《档案学通讯》等,说明这些期刊正处于一个快速成长时期,刊载论文质量的提高使得其学术影响不断增强;另外有17种期刊的一般影响因子处于不断滑落趋势,如《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馆论坛》、《图书情报工作》、《情报资料工作》等,说明这些期刊的学术权威性开始受到挑战,这与该学科热点和前沿研究由集中转向分散具有一定关系。从总体上来看,排名前列的期刊多出现一般影响因子持续下滑的态势,相反排名靠后的期刊则普遍上升,反映出该学科期刊学术影响逐渐趋于平衡。

结合一般影响因子与总被引次数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两者排序基本一致,一般差别在2-5位之间。然而其中也存在前后排名相差甚大的情况,这些期刊受载文量的影响比较明显。如《情报杂志》,总被引次数排名4位,而一般影响因子仅列18位,类似的还有《现代情报》、《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和《档案与建设》等;也有的期刊如《数字图书馆论坛》,总被引次数较低,仅列46位,而一般影响因子则上升至38位,类似的还有《图书馆界》、《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和《情报探索》等。

2.2 他引影响因子分析

期刊论文的大量自引能够显著提高本刊的一般影响因子,人为造成指标虚高。因此本文提出采用他引影响因子作为一个分指标,用于排除期刊自引带来的数据噪音,反映一种期刊对其他期刊产生的学术影响,消除一般影响因子中的不合理和不公平因素,对目前我国期刊界存在的为过度追求较高一般影响因子而人为增加期刊自引的不正之风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2给出了2004-2006年图书馆、情报和文献学50种期刊各年度的他引影响因子的量化值、3年平均值和归一化值,按3年平均他引影响因子从大到小排序。

基于表2所示,图书馆、情报和文献学期刊的他引影响因子依然较高。3年平均值超过1的共有3种期刊,组成了第一层次,其中《中国图书馆学报》依然占据绝对领先的位置;第二层次则由他刊影响因子均值在0.2-1的17种学科核心期刊组成,前两个层次差距相当明显,排名第一层次末位的《情报学报》高出排名第二层次首位的《情报理论与实践》达87.35%之多;第三层次为均值在0.06-0.2的16种期刊组成,其余14种期刊的他刊影响因子3年平均值均在0.1以下。

对比表1和表2,不难发现从总体上看两者的排名基本一致,仅少数邻近的期刊之间顺序发生了调换,例如排名2、3位《情报学报》和《大学图书馆学报》发生了对调,说明前者自引率高于后者;而部分期刊排名的下滑也导致了总体排名出现了略微的变动,如《图书馆论坛》、《图书馆》、《图书馆工作和研究》、《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等,此类期刊的他刊影响因子和一般影响因子相差甚大,主要由于它们学科覆盖面狭窄,导致自引率偏高。

从年度发展趋势来看,各期刊的他引影响因子与一般影响因子基本相似。有14种期刊发展趋势起伏不定,18种期刊处于稳步上升的状态,另有17种期刊则不断滑落。2004-2006年间增长幅度最大的是《中国典籍与文化》,达到523%,而降幅最大的则是《档案》,下滑了56.52%;另外《数字图书馆论坛》由于在2005年创刊,因此2004和2005年的他刊影响因子均为零;而《档案时空》在2004年他刊影响因子为零,此后有所增进。总的来说,排名靠后的期刊他刊影响因子值增长势头较大,特别是其中的档案类刊物,说明档案类文献研究内容开始逐渐和其他分领域的研究相融合;而一些传统的优质期刊则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下滑趋势,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领域中的优质文献更加集中到了部分高水平期刊中。

表2 2004-2006年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期刊的他引影响因子

2.3 学科影响因子分析

学科影响因子则是指期刊前2、3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同学科论文引用的总次数与该刊前2、3年发表论文总数的比值,描述的是期刊在本学科学术群体交流中被利用的情况,能够进一步反映期刊所载论文与本学科研究的相关程度。从各期刊学科影响因子的纵向比较中可以反映出期刊在本学科内的学术影响力,而从期刊各年度学科影响因子的横向比较中则能够清晰地刻画出学科发展变化的状况[8],可以作为评价学科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表3给出了2004-2006年图书馆、情报和文献学50种期刊学科影响因子的统计情况。

考察图书馆、情报和文献学期刊学科影响因子的3年平均值,发现《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和《情报学报》依然占据排名前3位,且远远领先于其他的期刊,这说明这3种期刊在学科中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能够对整个学科产生重大影响。

比较表3和表1,发现《档案时空》和《兰台世界》的学科影响因子与一般影响因子一致,说明这两种期刊与当前学科联系非常紧密,研究范围相对狭窄,希望此类期刊能够加强对外学科论文的刊登,促进学科间的交流;而其他48种期刊的学科影响因子相比一般影响因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这证明了图书馆、情报和文献学期刊的内容多样化,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存在一定的相互交流和渗透;其中降幅较大《古籍整理研究学刊》、《中国典籍与文化》、《数字图书馆论坛》和《中国信息导报》等期刊有大量论文被外学科期刊引用,排名下降也比较明显,特别是《古籍整理研究学刊》,3年的学科影响因子均为零,排名垫底,这与该刊刊登大量其他学科(如文学、历史学等)论文相关,笔者认为需要适当加强该刊与本科学的关联,提高期刊在本学科的学术影响。

从2004-2006年学科影响因子变化情况来看,呈现出与一般影响因子大致相同的发展规律,当然也存在一些例外的情况。例如《情报科学》的一般影响因子变化,从总体而言呈上升趋势,而其学科影响因子则呈下滑状态,反映出该刊一般影响因子的上升主要归功于其他学科对其的引用和重视,类似的还有《图书馆学刊》和《现代情报》等;《中国典籍与文化》的学科影响因子符合一般影响因子的上升趋势,但是上升幅度却存在明显差异,其学科影响因子增长幅度极小,而一般影响因子的上升幅度达到了523%,说明该刊主要通过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和渗透来提高其学术影响,类似的还有《中国档案》、《浙江档案》等;还有部分期刊一般影响因子的增长(或下降)幅度小于(或大于)学科影响因子,表明此类期刊正在加强其在本学科中的学术影响,如《山西档案》、《档案》等。

2.4 影响因子综合分析

影响因子是利用期刊所载论文的篇均被引率来定量评估期刊整体学术影响和社会效果的一种科学的测评指标[9],能够比较准确、合理地反映刊载论文被学界认可的程度和期刊传播学术思想的广度。本文在传统算法基础上,根据论文被引用峰值时间适当调整计算年度,引入新的影响因子算法,并将其扩展到一般影响因子、他引影响因子和学科影响因子量化值的计算中,达到从不同角度评价期刊学术影响和学术质量的目的。类似被引速率综合值,本文综合考虑3种影响因子,将3种分指标归一化值的加权平均值作为影响影子综合值。考虑到他引影响因子相对重要,赋予其最高权重50%,而另外两种分指标权重均设置为25%。表4给出了2004-2006年图书馆、情报和文献学50种期刊的影响因子综合值从大到小排序的情况。

表3 2004-2006年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期刊的学科影响因子

表4 2004-2006年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期刊影响因子综合值

影响因子是评价期刊学术影响和学术质量的最重要、最常用的指标。采用影响因子综合值来评价期刊,均衡了单一影响因子对期刊评价产生的偏差,使得评价更加合理;他引影响因子在综合值中占有较大比重,更增加了综合值反映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如自引率较高的《档案学通讯》一般影响因子排在第23位,他刊影响因子却下降到了第33位,综合排名为26位,这个名次比较科学、准确地反映了该刊的综合影响力。

基于表4的数据分析,笔者认为《中国图书馆学报》的优势毋庸置疑,3项分指标均独占鳌头,《大学图书馆学报》和《情报学报》紧随其后,各项分指标的排名均名列前茅,事实上也是学科内十分优秀的期刊,笔者将这3种期刊归入第一层次,它们的综合值均在0.7以上,以较大的优势(88.30%)领先排名第4的《图书情报工作》;综合值在0.2-0.7之间的13种期刊可列入第二层次,均是图书馆、情报和文献学领域中学术水平较高、学术影响力较大、能够反映学科研究热点和理论前沿核心期刊,除《图书馆建设》和《国家图书馆学刊》外,其他11种期刊都是CSSCI来源期刊;综合值在0.05-0.2之间的《图书馆学研究》等17种期刊可列入第三层次,《情报杂志》、《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等CSSCI来源期刊处于这一层次,它们的影响因子综合值较低,这与它们所载论文学术水平下降、高质量论文数减少具有重要关系,需要引起关注,档案学类排名最前的《档案学通讯》也在这一层次中;其余17种期刊,综合值在0.05以下,归人第四层次,主要由档案学和文献学类期刊组成,此类期刊由于研究范围比较狭窄、研究内容方向性较强使得其影响因子普遍很低。

3 结论

传统的对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评价完全照搬自然科学期刊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式,完全忽视了前者区别于后者的特有性质。然而人文社会科学引用期刊论文却并不像自然科学那样主要集中于前2年,再加上论文发表的时滞相对较长,使得人文社会科学论文引用文献的时间高峰前移,引用峰值基本都在期刊出版后的3年中。上述特点严重影响了影响因子等期刊评价指标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应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有必要对其内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本文采用了修正后的影响因子计算公式进行统计分析,确保70%以上期刊的引用峰值在计算年度之内。

文中对图书馆、情报和文献学期刊影响因子的分析,实际上是去除了由于创刊时间不一、载文量不同、刊载论文主题侧重点相异等因素对期刊评价的影响,考察该领域期刊在引用峰值阶段的学术影响和载文质量,评价期刊学术水平,探讨期刊的学术地位。无论是从一般影响因子、他刊影响因子、学科影响因子等各分指标上看,还是从综合影响因子上看,《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情报学报》的指标值都明显高于其他期刊,可见这3种期刊不管是对学界热点问题的把握能力,还是对学术前沿的反应深度,都处于该学科的绝对领先地位,被图情档和文献学界及其读者所广泛关注,在学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相当重要的学术影响力;从整体上看,图书馆学、情报学和图书情报综合类的期刊一般具有较高的影响因子,充分显示了它们较强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质量,相反档案类和文献类期刊由于研究范围相对狭小、专业,和图情领域存在明显界限,导致其影响因子较低,在领域中的学术影响和被关注程度都存在明显不足;此外,文献类期刊多刊载文学、历史学等学科的论文,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较多的交流和融合;影响因子仅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期刊的发展状况,其结论必然存在一定片面性,要对期刊进行综合定位和深度揭示,还需要结合被引速率、被引次数、被引广度等指标对期刊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和探讨。

收稿日期:2009-02-18

标签:;  ;  ;  ;  ;  ;  ;  ;  ;  

图书情报文献学期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SSCI的统计分析_影响因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