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快速发展显著增强实力&改革开放20年河南工业经济发展回顾_河南经济论文

持续快速发展显著增强实力&改革开放20年河南工业经济发展回顾_河南经济论文

持续快速发展,实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河南工业经济发展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二十论文,述评论文,河南论文,快速发展论文,改革开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河南工业经济步入了一个持续快速发展的新时期。20年来,工业生产快速发展,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企业改革不断深入,经营机制得到转变,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能力显著增强,正以新的姿态迈向21世纪。

一、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

1978年以来的20年,是河南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工业经济规模扩大最为显著的时期。1997年末,全省全部工业企业和生产单位63.6万个(其中城乡合作个体工业经营户56.1万个),比1978年增加62.2万个;从业人员686.4万人,比1978年增加427.3万人。1997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681.25亿元,比1978年增长10.3倍,平均每年增长13.6%,高于1953—1978年平均增长速度2个百分点。1978年至1997年20年间,全省共完成工业增加值8571亿元,相当于前30年的16.6倍。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由1978年的3.7%,上升至1997年的5.2%,成为占全国比重超过5%的七个省份之一。工业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机电、化工、建材、轻纺、食品等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电力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居全国第6位),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产业得到加强,第二、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国民经济的三个产业构成,由1978年39.8∶42.6∶17.6的格局到1997年演进为24.7∶47.1∶28.2。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1978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3%, 低于农业所占比重3.5个百分点,到1997年,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上升至40.7%,高于农业所占比重15个百分点。工业部门逐步从过分依赖原材料的初加工工业向深加工、组装工业演进。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从1992年开始,河南第一产业从业人员逐年减少,进入第二、三产业的人员逐年增加。在每年新增加的从业人员中,第二、三产业所吸纳的占70%以上。工业从业人员大量增加和工业所占比重的迅速上升,表明我省工业化进程由1990年以前的初期起步阶段,进入了中期成长阶段。

二、工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0年来,河南陆续建成投产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工业经济实力大为增强,特别是姚孟电厂、中原化肥厂、安阳玻壳厂、神马帘子布厂、永城煤矿等大中型骨干项目的建成投产,对提高全省工业的技术水平,改善工业结构,增强工业经济实力发挥了重要作用。1997年,全省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为2639.2亿元,比1978年增长16倍。设备更新速度加快。1995年末全省2.93万个工业企业已安装使用的设备中,90年代出厂的占48.7%,80年代出厂的占37.3%,70年代及以前出厂的占14.0%。与1985年第二次工业普查相比,设备使用5 年以内的增长11个百分点,5~15年的下降7.6个百分点,使用15年以上的下降3.3个百分点。进口设备拥有量上升,占全部设备拥有量的20.5%,比1985年上升5.5个百分点。其中90年代出厂的占43.5%,80年代出厂的占37.4%。工业企业产品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都有较大幅度提高,很多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产品产量居全国前5位的有味精11.3万吨(第1位),原煤10520万吨(第2位),卷烟290.28万箱(第2位),合成氨283.4万吨(第2位),拖拉机32.22万台(第2位), 帘子布3.4万吨(第3位),化肥237.89万吨(第3位),平板玻璃1546.18万重量箱(第3位),纱49.59万吨(第4位),电冰箱102.97万台(第4位),电话单机146.7万部(第4位),发电量630.83亿千瓦时(第5位)等32种产品。此外,原油、铝材、水泥、轮胎、硫酸、烧碱、化学原料药、化学纤维、饮料酒等40种产品产量,在全国位居前10位。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也明显提高,创出了一批如春都、双汇、郑荣三大名牌火腿肠、莲花味精、新飞冰箱、白鸽磨料磨具、神马帘子布、赊店、张弓、仰韶名酒等名牌拳头产品。一些关系国计民生产品的大幅度增长,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建设,丰富了市场,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三、乡镇工业迅猛发展

从1978年开始,乡镇工业以其灵活的机制去适应市场,壮大力量,在各地逐步蓬勃发展起来,至1983年已经呈现出“异军突起”之势。但总体上来说,80年代初期乡镇工业规模小、吸纳人员少、技术层次低,尚处于粗放经营阶段。8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乡镇工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企业数量和规模空前扩张。1990年乡镇工业增加值比1978年增长22倍。进入“八五”时期,河南省乡镇工业的发展又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继续保持快速发展。1990—1997年乡镇工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达27.2%,高于全省全部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乡镇工业的高速增长,使乡镇工业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到1997年末,河南省乡镇工业企业单位数已达60多万个,从业人数400多万人;资产总额达1408.1亿元,与1990年相比,增长8.2倍;工业增加值848.3亿元,增长7.8倍。一些重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特别是在食品加工、服装、建材、矿产品采掘等产品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乡镇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32.0%,上升到1997年的51.1%,占居半壁江山。

所有制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经济成分呈现多元化格局。1978年以前,全省基本上只有国有和集体两种所有制形式。国有工业在全省工业总产值中占74%,集体工业占26%。随着乡镇工业的快速发展,这种格局被打破。到1990年,集体、乡办、村办、联户、个体等非国有工业所占比重上升到44.8%,国有工业比重下降到55.2%;到1997年国有与非国有经济比重进一步变化为27.6∶72.4。进入90年代,外向型经济发展加快,中外合资、合作,外商独资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1990年“三资”工业比重为0.4%,1997年上升至7.4%。经济成分呈现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格局。

四、企业改革不断深入

从1979年在部分企业进行扩大经营自主权试点开始,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探索。首先从分配方面入手,研究解决企业吃国家大锅饭和职工吃企业大锅饭问题;1983年和1984年进行的第一步和第二步“利改税”改革,在解决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后,企业内部相应地建立了经济责任制,企业管理逐步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七五”期间,引进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经验,以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为重点,探索实行了厂长负责制、上交利润包干、超收分成,以及租赁和承包等一系列改革,打破了长期以来国家统包统管的体制。“八五”前期,在工业企业进一步着手人事用工制度改革,改革向企业内部管理深化。为适应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八五”后期又对国有企业进行了“转机建制”改革,选择部分重点企业,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改革开始向建立新的企业制度深化。1997年河南的郑州、洛阳、安阳、开封、新乡五个城市开始进行“优化资本结构”试点,搞活国有资产,加快经济体制转变。一系列的企业改革措施,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推动了企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特别是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增强了企业活力,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条件,是河南工业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动力。

20年来工业经济的发展壮大,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为河南工业走向21世纪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一是要坚定不移地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二是要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鼓励企业参与国内国际合作与竞争;三是要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完善工业经济发展多元化格局。在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改革的任务繁重,生产经营中的科技含量不高,部分产品生产能力过剩;国有工业亏损严重和企业资金不合理占用过多等。但只要我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大胆实践,锐意改革,就一定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取得新的成就和胜利。

标签:;  ;  ;  ;  ;  ;  

持续快速发展显著增强实力&改革开放20年河南工业经济发展回顾_河南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