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骨科心理干预在儿童骨折围手术期的应用论文_冯会容 李素莲 李同莲 王净

冯会容 李素莲 李同莲 王净(四川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小儿骨科,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童骨折围术期给予心理干预后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 年4 月-2015 年4 月收治的骨折择期手术患儿100 例为研究对象,全部由同一人进行心理状况评估。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非心理干预组)。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探讨心理干预在学龄儿童围术期应用的临床价值,以及麻醉手术过程患儿的心理活动和这些心理活动对儿童适应麻醉的能力及其对身心及神经- 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以及给予心理干预后产生的作用。结果:接受心理干预实验组患儿入室后安静,能配合术前准备、外周静脉穿刺、采血及硬膜外穿刺等操作;在麻醉过程中实验组患儿血压和脉搏比较平稳;实验组的患儿无论是低年龄段还是高年龄段 ICC 得分均低于对照组患儿。结论:对骨折患儿围手术期给予心理干预,能防止学龄儿童术前、术中的精神紧张,缓解或消除患儿的焦虑。 有助于降低麻醉手术期的应激状态,减轻患儿的应激反应,有效减少围术期全麻药的用量,提高小儿手术麻醉的成功率和围术期的安全性。同时能降低手术患儿对手术的恐惧感,利于术中配合和术后恢复,能缩短医护人员与家长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并能提高家长满意度。

【关键词】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儿童;骨折【中图分类号】 R573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6-0867(2015)02-0040-02

心理干预也称为心理支持疗法(PPST),是用心理暗示、行为矫正、示范脱敏等心理学技术,利用劝导、说服、启发、鼓励、消除顾虑和提供保障等交流方式,帮助病人认识问题、改善心境、增强信心,达到减轻反应、减轻耐痛阈和提高麻醉手术安全性的综合心理疗法。国内外从20 世纪40 年代就开始了手术相关心理问题的研究[1],我科对儿童骨折择期手术患儿采取心理干预的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在征得患儿和其家长同意后,选择2013 年4月-2015 年4 月在我院儿骨科住院择期行手术治疗的7 ~ 14 岁学龄儿童100 例,男女不限。均无精神疾患、高血压、内分泌系统疾病,也不包括其他危重手术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心理干预组;50 例,男33 例,女17 例,平均8.19±1.5 岁)和对照组(非心理干预组;50 例,男38 例,女12 例,平均8.56±1.42 岁)。两组患儿所患疾病病种均包含肱骨外髁骨折、肱骨内髁骨折、肱骨干骨折、尺桡骨骨折、股骨干骨折、胫腓骨骨折等。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和体重及病种构成比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全部由同一人进行心理干预和效果评价。

1.2 干预方法1.2.1 对对照组患儿的心理干预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术前准备。手术前不与患儿及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和心理评估,仅按照常规做简短的术前访视,术中不特别考虑患儿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1.2.2 对实验组患儿心理干预措施对实验组患儿运用护理干预程序即心理、认知、情绪相结合的多元化干预形式[2]。

(1)术前心理干预:①给患儿和家长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护人员、医院规章制度等帮助患儿及家长熟悉环境。讲解手术的必然性及有关麻醉过程和手术过程,以及麻醉和手术室及围手术期的相关知识,消除家长的紧张情绪。诚恳地解答患儿及家长对手术及麻醉的疑问和顾虑,通过术前与患儿交谈可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感情,取得患儿的信任,解除患儿的恐惧和焦虑,使患儿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利于麻醉手术中的配合。②参加患儿在活动室内或病房内的文娱活动,为患儿讲故事,同他们一起玩自编的模拟手术游戏,同时给他们介绍手术室环境,设备仪器等图片以及它们各自的用途,让患儿对手术室有感性认识,从而减少对手术室环境的恐惧心理;让活泼的患儿和不能下床活动的患儿一起娱乐[4]。③制作一些手术室场景及有关手术的幻灯片和图片,供儿童观看。同时邀请病房里一些身体和精神康复都很好的术后儿童现身说法,请他们讲讲愉快的麻醉和手术经历[3]。④术前一日带欲手术儿童到手术室参观,熟悉手术间里的环境、布局和各种保证手术麻醉安全进行的仪器设备、手术间的温度调节及工作人员的职责等,使患儿感到手术是安全可靠的,是可信赖的,用此种方法减轻患儿的心理压力[5]。

(2)术中心理干预:首先在患儿进入手术室后,在手术麻醉开始之前与患儿再进一术后心理干预 手术结束后,对清醒患儿的配合行为给予鼓励、表扬,并当面告之家属患儿的勇敢表现,让患儿在家长面前有自豪感。步进行有效沟通: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简单的手术过程、麻醉方式和手术体位和不配合手术麻醉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手术麻醉大概所需时间、术中可能经历的感觉等,使患儿了解有关知识,为适应手术麻醉做好心理准备[6]。医务人员在注射、输液、麻醉时要有耐心,多使用鼓励性、肯定性语言对患儿进行鼓励、表扬。麻醉师也可通过和患儿语言交流,用简短的对话进行暗示和安慰,分散患儿的注意力;也可用肢体语言进行交流如给患儿擦汗,抚摸患儿头部等,以示关心来减轻或消除患儿的紧张恐惧和焦虑情绪[7]。

(3)术后心理干预 手术结束后,对清醒患儿的配合行为给予鼓励、表扬,并当面告之家属患儿的勇敢表现,让患儿在家长面前有自豪感。术后第二天访视患儿时说明手术成功,患儿配合良好等情况,并与患儿及家属进行交流,了解术后恢复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 软件进行两组患儿标准差的计算,数据以均数± 标准差( )表示,并对组内、组间差异分别进行配对t 检验和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 检验,以P 值< 0.05 表示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患儿的手术麻醉配合程度比较大部分对照组患儿在进入手术室后表现出哭闹、挣扎、不配合医护人员做麻醉前准备。而大部分实验组患儿入室后表现出异常的安静,能非常好的配合护士和麻醉师做术前准备、外周静脉穿刺、抽血及硬膜外穿刺操作。少部分表现出恐惧的患儿在劝说下也都能配合做术前准备、外周静脉穿刺、抽血及硬膜外穿刺操作。

表1:两组患儿入手术室期合作度评分比较( )

a:与对照组比较,p < 0.053 结论证实了对骨折患儿围手术期给予心理干预,能减轻或消除患儿的紧张情绪及对手术室环境的恐惧感,能减少基础麻醉药的应用[8]。

心理干预能提高患儿麻醉诱导期合作程度,提高患儿的麻醉手术依从性,同时通过心理干预,增强患儿配合的积极行为,减少不依从的消极行为,提高患儿战胜疾病,自觉接受手术的积极心理。

参考文献[1]Deutsch H, Some Psychoanalytic Observations In SurgeryPsychosomatic Med ,Jan 1942, 4:105-115.[2] 杨国成,健康教育在骨外科病房的实施和体会[J]. 山东医药,2002,25-68.[3] 黄静. 不同心理干预对各年龄段儿童围术期焦虑的影响. 贵州医药, 2004,28(10):953-95[4] 李金玉, 姚盛来, 郑国龙. 学龄前择期手术患儿术前心理干预.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2,11(2):183.[5] 王鹏飞. 对40 例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干预结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0,8(21):125-126.[6] 胡桂荣 . 300 例手术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 河南外科学杂志,2004,10(3):82.[7] 贾习军,冯宗怀,李杏色,等. 心理干预对围手术期学龄期患儿情绪的影响[J]。河北医药,2008,30(6):892-893.[8]Scully SM. Parental presence during pediatric anesthesia induction[J]. AORN, 2012, 96(1):26-33.作者简介:冯会容, 女 。职称:主管护师。学历:在职硕士。现供职于四川医科大附属中医医院骨伤科 。

论文作者:冯会容 李素莲 李同莲 王净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8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4

标签:;  ;  ;  ;  ;  ;  ;  ;  

小儿骨科心理干预在儿童骨折围手术期的应用论文_冯会容 李素莲 李同莲 王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